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活動總結>

《農村小學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困惑與對策》結題總結報告

學問君 人氣:4.98K

一、問題提出

《農村小學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困惑與對策》結題總結報告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和《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實驗稿)規定:從小學三年級始至高中階段開設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結構設定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新一論課程改革的重大舉措。這門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基本目標,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髮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備受教育界關注。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研究性、開放性、自主性等特點,它既給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小、知識面狹窄、抽象思維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點,教師應怎樣充分發揮其指導者和幫助者的作用,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探索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享受到成功教育的喜悅?

2、綜合實踐活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最新亮點,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鑑,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參考。這對於長期以來依綱據本從事教學的教師來說,普遍感到無從下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怎麼上?成爲廣大中小學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3、從課程資源來看,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很強的方向性,由於農村小學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開設此課將會遇到怎樣的問題?

爲此,我們選擇此課題進行研究,旨在探討農村小學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困難與困惑,條件與對策,以期爲我縣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提供較好的指導作用。

二、研究意義

1、透過研究,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特點及功能問題。

2、透過研究,充分挖掘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價值,讓學生透過實踐活動,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3、透過研究,轉變教師教育理念,提升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積累綜合實踐課程的教育與管理經驗。並以課題研究帶動學校教育質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提高辦學層次。

4、查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確保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

三、研究內容

在調查分析瞭解的基礎上,客觀地反應存在的問題與困難,以建議的形式提出克服問題的對策。

1、師生、家長等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了解程度。

2、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有哪些主要困難。

3、對今後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建議與對策。

四、研究方法

1、文獻法:查閱、瞭解當前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方面的相關資料,並借鑑有關經驗,以《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爲主要依據,指導研究。

2、調研法:透過深入課堂聽課、師生問卷調查、師生座談會及走訪學生家長,就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知程度、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調研。

3、比較法:將調研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五、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xx.5——20xx.10)是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

課題組成員查閱學習資料,以理論指導研究,完成研究總體設計。

第二階段(20xx.11——20xx.6)是課題的實施階段。

課題組成員依據研究計劃組織實施,並不斷探索、優化研究途徑,發現問題及解決,使研究具有針對性,高效性。透過問卷調查、座談會、聽課與評課、數據統計分析,初步形成中期研究成果。

第三階段(20xx.7——20xx.9)是課題研究總結階段。

課題組成員依據研究結果,撰寫課題研究總結性報告。

 六、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問卷方面

1、關於實驗教師情況的回答與分析。

教齡職稱學歷

10年以下10-20年20年以上小一小高中師大專本科

26.04%36.19%37.77%53.12%46.88%18.23%68.23%13.54%

分析:調查數據表明,近74%的實驗教師年齡在10年以上,近一半教師的職稱爲小教進階教師,八成以上教師的學歷達大專及其以上。可見,實驗教師的學歷層次高,熟悉教育

教學,經驗豐富,能爲全面開展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提供堅實的師資力量。

但在實際座談中瞭解,所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實際教學能力遠低於其他學科教學的老師。

2、關於師資培訓的回答與分析。

未參加培訓參加培訓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市級培訓縣級培訓校本培訓

54.99%45.01%004.85.01%75.14%

分析:從調查結果看,只有不到一半的實驗老師參加過開設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培訓。這個結果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因爲自我縣進入市級課改試驗區以來,有關綜合實踐活動的專題培訓機會少,加上經費的原因,參訓的人員少且層次單一。再加上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不足、時間短等因素,即便參與了培訓,收穫少,不能足以指導實際。從參培的層次看,課改的三級培訓中,前兩級培訓爲零,第三級培訓不足5%,尚不能達到每所學校培訓一名教師的地步。如果說75.14%的教師參加過校本培訓,那也只是停留在“傳達會議的培訓式”。

試想,近55%的教師沒有參加過培訓,缺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整體認識和全面的瞭解,怎能夠上好這門課程?何談方式、方法?

3、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阻力的回答與分析。

領導不重視觀念沒轉變受應試教育影響

63.1%31.8%74.5%

分析:從數據可以看出,在少數學校領導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認識重視不夠。32%的學校對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觀念沒有根本轉變。75%的學校因受應試教育的衝擊,近三成的學校同時具備二~三項調查指標,這門課雖已開設,亦是虛設,等同於“副科“。我們在聽課時也感受到教師的敷衍——照本宣科,老師的教學方式,根本體現不了該學科的特點。可見,領導不重視、理念沒有轉變、受應試教育影響等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最大阻力。

4、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困難的回答與分析。

沒有專業教師沒有現行的教材不懂如何開展

84.9%11.8%57.3%

分析:問卷調查數據表明,八成以上的學校沒有專職教師,近六成教師不懂如何開展,加上沒有受到一定的培訓,對課程的實施束手無策。師資匱乏是目前開設該門課程較大的阻力和困難。這一點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並切實加以解決,否則綜合實踐活動將會“夭折”。

5、關於獲得指導與提高方面的回答與分析。

教學方式方法內容處理與把握綱要的不理解評價

45.83%35.95%20.85%20.89%

分析:數據顯示,教師對上述四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內容的處理與把握上。面對新興學科,在沒有現成的教學模式借鑑下,在課改的實驗中,教師理應在各方面得到指導。座談中,一線的教師無不感慨:綜合實踐活動聽了讓人感動,看了讓人激動,做起來實難行動。

(二)學生問卷方面

1、關於興趣的回答與分析。

很有興趣一般沒有興趣

41.94%54.61%3.00%

分析:調查數據表明,學生主觀上喜歡綜合實踐活動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複合的知識爲背景,以主題活動或問題形式,透過學生的問題解決學習而達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種統整性在功能上關注學生的興趣、態度、能力、知識等多方面的綜合,注重各方面素質的發展。因此,擁有了興趣也就擁有了積極主動學習的情感。

2、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作用的回答與分析。

學會更多的知識開拓視野鍛鍊能力一無所獲

59.45%35.48%5.07%

分析:上述數據較真實的反映了開設此課程的收穫,也印證了絕大多數學生對該課程感興趣、有情感.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深受學生歡迎。

3、關於活動方式的回答與分析。

參觀實驗調查訪問宣傳義務勞動

32.95%30.88.51%8.76%0.92%13.13%

分析: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注重“過程和經驗”。作爲一種獨立形態的課程,需要透過認知、動手、考察、訪問、實驗、表演等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去了解、發現、感知、體驗、創造,並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綜合素質。縱觀上表中的數據,差別不大,並和預設效果也有一定的差距,這在一定層面上表明,學生喜歡這些學習方式,但由於受了解程度,實際的參與程度,客觀上存在差異,喜歡程度不是特高,應引起我們的共同關注與不斷探索。

4、關於“主題或問題”確定的回答與分析。

自己設計老師提供師生共同設計

18.60%15.44%66.36%

分析:師生共同設計活動主題的佔66.36%,希望教師提供的有15.44%,符合小學生依賴性大的特點。從渴望自己設計主題的比例達兩成,可以欣喜地看出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等有一定的潛能,針對這些學生要正確引導指導,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

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學科課程不同,師生應遵循綱要精神,結合學校、學生實際,確定活動主題和學習內容,從有意義的活動中獲得體驗,透過活動獲得發展纔是開設這門課程的根本目的。

5、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否被擠佔的回答與分析。

沒被佔有偶爾被佔有經常被佔有

40.55%31.45%28%

分析:調查數據表明,活動課被擠佔的現象嚴重,難以保證該課程的有效實施,難怪孩子們在意見徵求、座談會中強烈要求:請老師給我們上綜合實踐活動課,別再積擠佔了!究其原因,可能涉及各方面,值得我們去深思。

6、關於調查收集資料的回答與分析。

積極一般不積極

49.85%44.51%5.64%

分析:調查數據表明尚有一半的學生對自主收集調查資料一般或不積極。在座談會中我們也瞭解到,從主觀上看,學生缺乏收集資料的方法、能力,但客觀上也存在學校、家庭無圖書等裝備滿足學生去調查瞭解,時間久了表現只能是一般了。針對這一現狀,怎麼辦?應引起我們去深思、去探討。

(三)結論:

綜合實踐活動課歡欣與鼓舞同在,師生家長社會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了解度較高。但成績與困難伴生,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諸多問題與困惑。雖已開設五年,仍普遍遭遇尷尬,仍是一門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不檢查不要的課程。

主要問題:一是領導重視不夠,面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應對不足。二是制度與管理不規範,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導。三是師資隊伍建設不均衡。四是資源開發、課程評價缺失。

究其原因,一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面對目前應試教育的現實性問題,考試與分數仍然左右着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爲。二是目前仍無法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量化考覈,還不能與中考、高考發生直接聯繫。三是教育主管部門量化評價學校,教師進行競爭上崗,依據仍然是實實在在的分數。教育部門對此課程的實施也沒有建立切實可行的機制,如職稱的評定、教學工作量覈定等,也還沒有制定課程的管理、組織、實施、保障等細則。四是在時下十分功利的教育環境裏,綜合實踐活動嚴重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七、條件與對策

1、領導認識是前提。

九年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研製組組長郭元祥教授說:綜合實踐活動是檢驗學校校長良知的試金石。如果沒有領導的重視,談何落實、有效實施該課程。

2、制度政策是保障。

制度政策是綜合實踐活動該課程走向“正常化”、“規範化”的保障,也是的必備條件。要使綜合實踐活動該課程像數學、語文等課程一樣,光靠領導的良知,教師的責任感是不行的,必須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勵機制。

(1)成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組長由教務處或教研室中層領導擔任,否則無法協調全校課程安排。每個學校至少要有一名專職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負責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和實施方案的制訂。各級教研機構設立相應的教研員,研究實施方案,管理和評價措施,指導開展活動等。

(2)規定每位教師需承擔一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任務,列入考覈目標,確保課程的真正落實。

(3)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職稱系列。只有建立起一支專兼職教師隊伍,才能確保課程的可持續發展。綜合實踐活動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比其它學科更高、更強,沒有相應的職稱系列,也就沒有老師可追求的目標,綜合實踐活動必然成爲“大鍋飯”,大家都不想吃。⑷制訂其它行之有效的管理條例、獎勵政策等。

3、師資建設是關鍵。

課程改革最終都是落實在教師身上,成也教師,敗也教師的說法,有其一定的道理。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殊性,師資隊伍建設便是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走向“正常化”、“規範化”的充分條件。

(1)教師是保證課程順利實施組織者、執行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新、觀念新、內容新,作爲施於全體學生的必修課,沒有一支龐大的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是無法勝任的。沒有全體教師的參與和共同努力,沒有高素質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安排,沒有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這門課程將極有可能成爲空設課程。爲此要求全體中小學教師都必須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任務,纔能有效地保證課程的順利實施。

(2)教師是課程資源開發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爲一種相對獨立的課程組織形態,它超越了單一的學科界線。由於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其特殊性,這就要求教師按照學生髮展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挖掘和開發課程資源。否則綜合實踐活動將成爲無本之木。快速培養和建立一支能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師資隊伍是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

4、課程資源開發是核心。

綜合實踐活動作爲一門必修課程,承載着獨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實現課程要求的目標,需要系統資源支援,需要系列化的學習材料和學習工具的支援,以便獲得關於方法和技能。國家只指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領域,沒有規定具體的學習內容,因而,課程資源開發成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核心問題。如何開發待探討。

5、把握特點,有效實施是根本。

(1)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它與其他課程具有等價性與互補性。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把握五個特性:

①整體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整體性。世界具有整體性,世界的不同構成——個人、社會、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機整體。文化作爲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體性,文化的不同構成——科學、藝術、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個性具有整體性,個性發展不是不同學科知識雜匯的結果,而是透過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不斷探究世界與自我的結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選擇範圍應包括學生本人、社會生活和自然世界。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綜合實踐”課程必須立足於人的個性的整體性,立足於每一個學生的健全發展。

②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爲基礎發掘課程資源,而非在學科知識的邏輯序列中構建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活動爲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想象”、“創作”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③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髮展的特殊需要,其課程目標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它隨着學生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與結果均具有開放性。

④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生成性。這是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取向所決定的。每一個班級、每一所學校都有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規劃,每一個活動開始之前都有對活動的周密設計,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性的一面。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特性卻是生成性,這意味着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個有機整體,而非根據預定目標的機械裝配過程。隨着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生成性的集中表現。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設計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爲了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⑤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爲學生的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闢了廣闊的空間。他們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指導教師只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工作。

(2)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需要樹立三種理念:

①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爲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爲基礎而開發和實施的。它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爲基礎而對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對學科的邏輯體系的超越。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的自主選擇,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於核心地位,爲其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在幫助學生完善其自主選擇意識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學生選擇。

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適應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幫助學生體驗生活並學以致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要克服當前基礎教育課程脫離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要幫助學生從其生活世界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並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富有創意地從事生活。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具有實踐取向,即是說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着眼於學生實踐意識的養成,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指向於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形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取向對超越我國注重“坐而論道”、忽視技術文化和操作能力的教育傳統具有重要意義。

③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學生生活於火熱的現實世界和社會實踐中,生活於自然中。學生和他生活的世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教育不能把學生帶離他生活於其中的世界,課程不能成爲隔離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屏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爲學生開闢了一條與他生活於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續發展的渠道,倡導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

學生在體驗與探究自然中不斷成長,在參與和融入社會中不斷成熟,在認識自我中不斷完善。謀求學生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終極追求。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課程開發角色尤需強調,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放性的集中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這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爲核心的實踐性課程,有效實施該課程需要遵循下列原則:

①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探究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係。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關鍵。第一,學生要形成問題意識,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第二,學生要善於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選擇的方式可以是一個學生獨立選擇,也可以是同伴互動中進行選擇,還可以是教師提示大的範圍,學生從中加以選擇。第三,在課題的展開階段,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方式,主要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級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級與跨年級合作探究的方式;學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學校合作探究的方式。第四,在課題的探究過程中要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的原則,倡導親身體驗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持續、深入地探究,防止淺嘗輒止。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重視的不是問題解決的結果,而是學生探究課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

教師的有效指導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功實施的基本條件。從指導內容而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在根本上是創設學生髮現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探究課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與學生共同展開探究過程。從指導方式而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倡導團體指導與協同教學。不能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權只賦予某一學科的教師、或班主任、或專門從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的教師,而應透過有效的方式將所有教師的智慧集中起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協同指導。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性的內在要求。從指導力度而言,不同學段甚至是同一學段的不同年級之間,指導的力度應不同。年級越低,指導的力度越大。

總之,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放任學生,而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有機結合起來。

②恰當處理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統籌規劃與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的生成性目標、生成性主題的關係。既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集中體現了學校的特色,因此,學校應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統籌規劃。建議每一所學校根據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區的特色推出三類相互銜接的計劃,即“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以及“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

但是,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過程取向的,它強調學習者與具體情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儘管要對活動內容進行預先規劃與設計,但更強調隨着活動過程的展開和活動情境的需要不斷生成新的目標、新的主題。學生在與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會產生自己的目標,同時隨着問題的解決和興趣的滿足,學生還將產生出新的問題、新的價值觀和新的對結果的設計,而這些目標和主題並不是預先設定的。所以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教師首先要認識到這些目標與主題產生的必然性,並肯定其存在價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特別強調在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產生的生成性目標與生成性主題的核心地位。

③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周課時數平均3課時。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與主動探究,因此,那種每週的某幾天固定安排內容的固定課時制顯然已不適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要求,最適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的課時安排應是彈性課時制。

彈性課時制意味着將每週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例如,可以將每週的時間集中在一個單位時間使用,也可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據需要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等等。

④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學生不僅生活於學校中,而且還生活在家庭和社區中。將學校、家庭、社區融合起來的重要途徑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打破學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體性和開放性的內在要求。因此,要積極鼓勵學校和學生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⑤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資訊技術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四大指定領域以融合的方式設計與實施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要求。因此,各學校要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資訊技術教育、勞動技術教育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⑥把資訊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人類已經進入資訊時代。資訊時代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把資訊技術有機地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與實施過程之中。首先,資訊技術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探究內容,要做到資訊技術內容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其他內容有機整合。其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資訊技術手段,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時空範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水平。任何資訊技術手段的設計與運用,都應基於新的、符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的理念而進行,要致力於爲學生創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和問題情境,防止流於形式或“電化灌輸”。

八、參考書目

1、鍾啓泉、張華·世界課程改革趨勢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鍾啓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3、李雁冰·研究性學習可資借鑑的兩種評價方法·教育發展研究·2000·11·

4、郭元祥:《綜合實踐課程設計與實施》,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5、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與實踐》,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6、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7、《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7-9年級)》,華中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印發

九、課題附件

1、教師問卷表

2、學生問卷表

3、座談會紀錄

4、聽課記錄

5、活動記錄(含圖片)

6、農村小學課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