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活動總結>

【精品】教研活動總結四篇

學問君 人氣:8.23K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怎麼寫纔是正確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研活動總結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教研活動總結四篇

教研活動總結 篇1

本學期,我校品德與社會教研組以構建高效課堂和落實新課程標準爲中心,圍繞着“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生活化”的教研專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從培訓、實施到研究,形成了“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提高了本校的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積極參加學科培訓,提高德育課程意識

本學期,教研組繼續組織全校品社教師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和《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生命教育指導綱要》,讓每位教師理解並掌握了本課程的基本理念。同時。組織參加了區教研室、中心教研組開展的各級各類培訓活動,讓教師進一步更新了理念,明確了教材的意圖。透過一系列的培訓活動,教師們在人文素養和教學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積極投入校本研修,突出教學的有效性

本學期,我校在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援下,選派了相對穩定的教師組建了思想品德教研組,由副校長直接深入,以德育學科帶頭人爲引領,以專職教師爲骨幹,進一步規範了教研組活動。一學期來,開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

(一)以案例探討爲形式

教研組針對部分品德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學失效性的現象,分不同年級選取了一些案例,組織教師對課堂中“小組合作”、“資料收集”等方式,進行了研討和交流,總結出了一些操作性較強的方法和措施,並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

(二)以聽課評課爲途徑

結合學校的教研活動安排,教研組以教師的公開課、展示課爲重點,組織教師們聽課,評課,各抒己見,要求每位教師都能就課堂上的某一環節發表自己的點評和看法,幫助執教老師完善教學設計,同時也讓教研活動成爲人人可以發表見解的講臺,本學期,教研組還利用全員培訓的機會,組織教師們共同觀看了網上的優質課,每位教師均完成了評課表。營造了濃厚的教研氣氛,並在教研活動中,讓教師們有所思,有所得。

(三)以開展研究爲抓手

本學期,教研組以“以教學生活化提高品社課課堂實效性”的理論研討結束了對品社學科教學生活化研究的專題題,獲得了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充分肯定;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構建品社學科生成性課堂研究”的新課題,教研組成員正在有步驟地開展研究,並在日常教學中,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指導教學行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以骨幹教師爲引領

本學期,學校選派了骨幹教師參加了城關區教育局優質課競賽,在賽課過程中,老師們全員參與,大家齊心協力,集體備課,就一些熱點、焦點提出有效的建議,爲參賽教師提供了有力的職稱。同時,以點帶面,帶動了教師一起改進教法,研究學法。

三、積極挖掘教材內容,豐富德育課程資源

本校教研組在進行案例研討、課題研究的同時,還積極開發教材資源。根據四、五年級教材實空性強、跨度大、專業性強的特點,利用課餘時間,上網查找資料,創建了適合教材內容的圖片、生活案例資料平臺,歸入校園網的.資料庫中,爲廣大教師的教學提供方便。

此外,教研組還注重和校本主題活動的聯繫,使校本主題實踐活動成爲思品課教學的外延和深化,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能到實踐中得到體驗和感受。從“聽古箏”到“編中國結”,從“瞭解武術”到“過民族節日”,無一不讓學生感受提升,也爲豐富課程資源提供了另一個通道。

我校教研組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磨合和鍛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取得了一些成果,我們將會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努力,讓教研活動真正成爲老師的好幫手,好顧問。

教研活動總結 篇2

20xx秋季學期算是我最忙碌的一年,剛剛被聘爲東山片區教研組長的我初生牛犢不怕虎。根據市教科所的安排,經片區教研組成員商議,決定我片區品德教研活動於20xx年x月x日在馬者哨中心校開展。在教科所王秋人老師的指導及東山三所中心校領導的大力支援和配合下得以如期舉行。現將本次教研活動總結如下:

一、教學現狀初探

爲了做好我片區的教研活動,提高我片區品德的教學質量,我上任後對我片區及其他的地方的教學現狀作了不少的瞭解。透過瞭解和聽課學習,我發現,由於很多因素,現在任品德與社會課的老師大部分是兼任教師,他們對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不夠了解,因此不能深刻把握好教材體系,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興趣不高,教師習慣於照本宣科,沒有注意去挖掘適合於學生實際的教學資源,久而久之,致使教學活動低效,教學質量不高,也難以達到良好的人格塑造作用。

二、教研活動情況及效果

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工作態度,針對以上不良教學現狀,我們教研組在教科所王秋人老師的建議下,一致決定本學期要邀請我市的品德與社會(生活)的學科帶頭人來傳經送寶,把城市裏好的教學技能送到鄉下,實現資源共享,實施教育的城鄉統籌發展,帶動我東山片區的教育發展。

本次活動由來自於馬者哨中心校、中和營中心校、碑格中心校和幾位品德學科帶頭人(王秋人、張學文、範汝紅、劉堅)共38人蔘加。

活動在我的主持下有序進行。活動主要分三個環節:首先由開遠市星光小學劉堅老師爲大家作了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人教版小學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這節課, 教師有激情,學生有熱情,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劉堅老師堅持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有效達成課堂的教學目標,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接着,來自靈泉小學的張學文老師和崇文小學的範汝紅老師分別給我們作了專題講座《豐富課程內容,提高課堂效益》和《提高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途徑》。最後,開遠市教科所的王秋人老師對本次活動作了精準的點評與總結。

透過本次活動,讓東山片區的老師們進一步懂得了如何把握教材,如何讓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如何提高品德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讓品德教學效果真正落到實處。

三、教研活動的不足和今後的展望

首先,由於我剛剛接手此工作,還是一名新兵,所以在工作中有許多的不懂、不熟,致使教研活動不能按時順利開展。在此,得感謝王秋人老師的指導和各位組員的幫助。

其次,由於東山片區學校校點分散,交通不便,造成活動開展有點困難。 最後,由於本人水平不高,教研活動舉行的不夠有成效。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務實求新,謙虛請教,努力工作,相信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片區的教研活動會做得越來越出色的。

教研活動總結 篇3

爲了提高語文教學水平,我們語文組進行了爲期四天的教研活動,期間聆聽了十幾位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老師們廣博的知識,幽默風趣的語言,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投入,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思維的碰撞,心靈的溝通,智慧的啓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個老師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從每個老師身上都學到了受益匪淺的東西。王淑娟老師上課時的抑揚頓挫,慷慨激昂,上課總是面帶微笑;劉笑昀老師的認真負責,組織課堂有條不紊;李志蕊老師課堂上的活力四射;沐虎老師從身邊的事蹟出發,情感真摯;劉海燕老師的學生聽話守紀律,課堂氛圍非常好;王建輝老師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我反思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讀書不充分的現象。學生讀了書,但並沒有時間將課文所表達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頭腦裏“活”起來,沒有足夠的時間“過電影”,更沒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靜下來涵詠品味,就匆匆讓學生去談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只有透過充分的讀,學生才能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對話,從而理解文字內容,感悟文字思想,體會文字情感,認識文字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闡述的道理。所有這些唯讀爲重。因爲讀是對文字情感體驗和表達的最直接手段,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能最有效地促進理解,促進感悟,並反之以有感情的朗讀這一形式把這種理解和感悟表達出來。如果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就會讀得很符合其情感,反之,就會背離了文章的基本情感。

其次,教師要提高對文字的解讀能力,要長文短教,抓住重點段落,找準生髮感受的語言點,這需要老師有較高的語文素養,抓住這個語言點就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體驗情感,實現學生心靈與文字的深入對話,學生既掌握了學習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薰陶。

三、以學生爲主體,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

《課標》說:“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說簡單一點,這句話就是說:“要在語文實踐的過程中培養語文實踐的能力。”在語文課堂上,老師要牢記課標的要求,加強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教師必須還原語文的本來面目,讓課堂教學“返璞歸真”,就是要使我們的教學重新走上樸實、紮實、真實的軌道上,在繼承傳統時,也要體現現代教育思想。

四、 沒有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平時我的課堂是隻有十來個學生在和我交流互動,其它的同學好像是事不關己,幾乎也形成習慣了,我已似乎見慣不慣了。對那些不說的學生我也就算了,也不理了,不說我認爲照樣把課文閱讀教學完成。就這樣,我越來越覺得愛交流的同學也懶於開口了。這次,我參加了培訓後,我深刻地認識到:這樣做不行了,必須得改!必須使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總之,我們只要在教學中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們追求的小學英語課堂高效就會慢慢實現。所以,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在摸索中不斷前進,爲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研活動總結 篇4

爲響應縣教研室的號召,加強課堂教學指導,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校積極開展了區域性校際教研互動活動,總結如下:

1.利用教研室在網上公佈推薦的教育教學書籍,教師選擇書目自主學習,做好讀書筆記,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在每週的教學活動中,各備課組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與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

2.積極參加縣市組織的教材培訓和教學研討等各種教研活動,到外地學習外校的先進經驗,並對他們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理念進行研究討論,提高了我校教師的教學水平。

3.開展“雙磨”活動。教師“磨題”,研究習題、試題,掌握命題規律,使自己有出色的解題能力。“磨課”,每位教師透過集體備課,說課活動進行自我反思,課題分析,不斷提升教師業務水平。爲探尋新的教學模式。結合教研室的“七個一” 工程,我們在本學期開展了“說課、講課、評課”活動,舉行每人一節公開課,及“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展示課等教學活動。評選出了十九節展示課,爲全校教師做課,並從中選拔出十一位教師參加“送課下鄉”活動。

這次“教研互動,送課下鄉”活動中,我校生理、語文、數學學科的李敬忠、田寶軍、魏鳳榮、王淑娟四位教師到商家林中學送課四節;數學、物理、化學學科的王宏豔、王輝、李增豔三位教師到小馬莊中學送課三節;數學、語文、英語學科的石秀娟、安小寶、李素服蓮三位教師爲楊柳莊中學送課三節;這次活動中,我校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得到了上級及受課學校好評,使“送課下鄉”“帶課進城”校際互動活動形成良性交流循環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