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活動總結>

紀念七七事變活動總結範文

學問君 人氣:1.79W

在紀念“七七事變”七十九週年的時候,緬懷先輩愛國情懷,重溫國家危難的歷史,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了關於七七事變紀念活動總結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

紀念七七事變活動總結範文

紀念七七事變活動總結範文(一)

1937年7月7日深夜,侵華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搜查盧溝橋附近的宛平城,遭守城軍隊拒絕,日軍隨即對宛平城發動攻擊,守城軍隊奮起反擊。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7月7日報道,20**年7月7日是“七七事變”**週年,美國舊金山各界華人舉辦多項活動,紀念這個中華民族救亡圖存、打響抗戰第一槍的日子。

美國當地時間7月6日上午,舊金山多個華人團體舉行“七七事變”與中日關係研討會,與會者譴責日本政府掩蓋侵華史實,拒不承認戰爭罪行的行徑,還抨擊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提醒世人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

據悉,7月7日,舊金山各界華人將參加“海外抗日戰爭紀念館”啓動儀式。這是海外第一座抗戰紀念館,建成後,將展示中國軍民八年抗戰與海外僑胞支援祖國抗戰的史料與文物。

報道稱,舊金山華人對支援祖國抗戰曾做出重要貢獻。舊金山又是海外華人“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總部所在地,“抗戰史維會”分會遍佈美國與加拿大各大城市。該會十數年如一日,要求日本政府對侵華戰爭認罪、道歉、賠償

紀念七七事變活動總結範文(二)

近日,“方大曾校園行” 公益計劃走進坐落在保定的河北大學,保定是方大曾的失蹤地,也是他作爲戰地記者發出最後報道的地方。該計劃的發起人、中央電視臺進階編輯馮雪松在一個半小時的講座中,向師生們介紹了方大曾的生平事蹟、作品解析以及十六年來的'尋訪經歷。這是該計劃自去年九月在清華大學啓動以來的第十站。

方大曾筆名小方,畢業於中法大學經濟學系,是“盧溝橋事變”現場報道第一人,中國戰地攝影的先驅、傑出的攝影家和戰地記者,被稱爲中國的羅伯特卡帕。1937年9月18日,他從保定附近的蠡縣向上海《大公報》發出戰地通訊《平漢線北段的變化》後失蹤,時年25歲,至今已經七十九年。在當時,他的攝影作品和通訊報道被報刊廣泛使用,影響甚廣,與範長江同負盛名。中國新聞史學界泰斗方漢奇先生表示:“範長江與方大曾雙峯對峙,二水分流,一個長於文字,一個長於攝影,是中國新聞史上的雙峯,可以並存於世並存於史並存於書。”

在方大曾紀念室,保定市地方誌辦主任孫進柱向師生們介紹了紀念室自去年7月7日開放一年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反響。

蠡縣是目前已知方大曾最後的落腳點,2000年馮雪松曾兩次來此尋訪,並拍攝了紀錄片《尋找方大曾》,此後又經過多年努力出版了專著《方大曾:消失與重現》。師生們在蠡縣老郵局的舊址進行了尋訪,並詳細瞭解了方大曾作爲戰地記者不畏犧牲的職業精神,以及作爲中華兒女在民族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家國情懷。大家表示,在紀念“七七事變”七十九週年的時候,緬懷先輩愛國情懷,重溫國家危難的歷史,對年輕學子是激勵也是動力,要從方大曾事蹟中汲取力量,明確人生路向,堅定職業理想,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