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婚戀心理>

僞雷鋒是婚姻幸福的殺手

學問君 人氣:6.92K

在婚姻中,你有僞雷鋒行爲嗎?你知道這會給你的婚姻帶來什麼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僞雷鋒是婚姻幸福的殺手,歡迎大家閱讀。

僞雷鋒是婚姻幸福的殺手

  

昨天,一個網友面臨男友出軌迴歸的困境,自己非常的痛苦,問我是否可以幫幫她,在得知諮詢需要花錢之後,說還是算了。我說我可以幫你,但需要你誠實回答我的問題。

我問:爲什麼你的男友有錢爲自己去開房,你卻沒有錢爲自己做諮詢?

她說:如果我花錢,你就能讓我快樂嗎?我答:你男友去開房前是否能問問你,這事你是否快樂?

她思考一會兒說:我知道了,以後我就應該對自己好些。

這個對話,無疑是在談,你在讓誰快樂?或者說誰應該對你快樂負責?當大家都一致認爲她是受害者的時候,都認爲應該被可憐、被同情的時候,我們怎麼樣迅速打破她的思維,讓她知道出現這問題也有自己的責任至關重要。

我喜歡讓出現婚姻問題的個案做一個排序的小遊戲:讓自己快樂?讓愛人快樂?讓孩子或者父母快樂?

想象看,你會怎麼排序?快樂是一個很牽強的詞,但從這個詞的意願,可以卻看到我們內心世界固化的東西。

我有一個婚姻問題的個案,她告訴我說:羅老師,實際上我一個都沒有快樂:爲了約束愛人我絞盡心思,我的愛人不快樂;爲了我們失敗的婚姻,我老是把情緒撒向孩子,甚至跟孩子說我死了算了,我的孩子生活在無比的惶恐之中,他不快樂;我父母看到我這樣,老是爲我操心,我還經常不滿他們,他們肯定也不快樂;最後,我一直都不快樂。我是不是一個特失敗的人?

我說:那麼,如果可以,你最想先讓誰快樂呢?

她陷入深深的沉思:父母一定要快樂,因爲我們都無所謂,但我的父母一直爲我操勞,太辛苦了。

我說:所以,你總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經常爲了父母和愛人爭執,對嗎?

她說着眼淚流了下來:是的,我費盡心思,其實是想讓大家好好相處,可是沒有一個人理解我,我很難受。

當婚姻出現排序錯誤的時候,帶來的結果就是大家的不理解,甚至自己也不無法理解自己。

有人問,面對複雜多樣的婚姻生活,又該如何排序呢,其實我所問的順序就是一條容易走的路:自己,愛人,孩子或父母。

一、讓自己快樂

很多人說,我自己無所謂,我只想讓我的愛人、孩子和父母快樂,我寧願自己委屈,也要對他們儘可能的好。這無非是一個很具備雷鋒精神的人,但不同的是雷鋒並不感到委屈,如果感到委屈,就一定不要做“僞雷鋒”。

在去年的時候,有一個個案,自己家境不太好,嫁給老公覺得自己有些高攀,然後就使勁對老公和其家人好,但最後覺得壓抑的快不行了,總覺得自己這般對他們好,他家人還是在刁難自己,覺得自己是外人。其老公陪着諮詢,說一家人都知道她的付出,從來也沒把她當外人,大家說話也都很直接,一直也都是這樣,沒想到老婆這般敏感。在這個個案中,老公說老婆敏感,老婆說老公家人刁難。

我問老婆:你快樂嗎?老婆說:我還能有快樂嗎?進這個家開始,我甚至就沒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我所做的都是爲了這個家。

老公說:我一直都覺得你可以不這麼累,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找人做,比如衛生我們可以找人搞,比如不做飯我們也可以出去吃,實在不行請個保姆也可以。

我看着老婆說:“既然老公有建議,你覺得是否可以參考,可不可以讓自己少做一點,只做自己覺得還不錯的事情?”

老婆說:我做這麼多,他們都看不順眼,更何況我由着自己性子來,那樣下去,那日子肯定是無法過的。”

後來,我跟老婆談到她的成長經歷,她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卑微,所以很早就習得了用這樣討好的方式對待家人,這是希望讓自己付出能增加被別人更好對待的可能,可是越委屈也就越會在乎自己的付出是否被別人看到,就越期待別人用極端完美的方式來對待她,這其實也是以這種方式來試圖掌控與別人的關係。

在這樣的模式中,即使有出現一些很小很正常的生活摩擦,也會被付出者無限放大,會認爲我都這樣對你們了,你們還這樣對我,這很不公平,然後更加累積自己的委屈,導致最後心中積壓的無限情緒,最終在情緒中失去自我。這個時候,往往別人會覺得,她做這麼多,原來都不是真心情願的,她心裏是有小算盤了。所以,哪怕付出者做了這麼多,她依然無法獲得別人的理解和認可,也無法獲得別人的感激,更不要談掌控關係。因爲,從犧牲自己的快樂開始,所有的關係就開始變得不平衡。

二、讓自己愛人快樂

有一部分人無法理解第二個排序,覺得再怎麼也該把孩子或者自己的父母排在愛人前面呀,因爲孩子弱小,父母養育之恩需要回報。是的`,這些都是我們考慮,但是愛人還是應該排在他們的前面,因爲在家庭排列裏,跟自己最近的只能是愛人,如果拉近其他人疏遠了愛人,那麼這段關係就很可能呈現問題。我甚至看到很多戀愛中的人,去使勁跟對方父母甚至親人溝通,大家都對其印象很好,但是自己的愛人卻怎麼也不願跟自己在一起。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很多父親因爲孩子的出生甚至患上抑鬱症,因爲有了孩子,被妻子冷落了,實際上這樣的疏遠傷害是很大的,當我們把所有精力放孩子身上的時候,就可能對孩子有更多更苛刻的要求,這個孩子就無法健康地靠自己的能力成長,然後愛人情感的匱乏,又使TA無法提供給孩子足夠的愛,最後還可能導致離婚,讓孩子失去爸爸或者媽媽。而如果讓自己快樂的基礎上,也讓愛人繼續得到自己的關愛,這樣夫妻就可以彼此獲得情感的滿足,然後以良性的循環的方式給予孩子充分的愛。有一句話說,對於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和媽媽彼此相愛,因爲這樣孩子在這個三角關係中就感到很安全。

對於父母呢?父母實際上自己的一個呈現,如果父母對這段關係不滿意,很大程度上是源於自己內心的猶豫,也是源於跟愛人之間的關係有需要提升的部分,所以還是應該回到跟愛人的親密關係中去處理。

三、讓自己孩子、父母或其他親人快樂

說到這裏,有人開玩笑說,把愛人當得比自己父母還親,這個人是白養了。這是最引發爭議的玩笑。實際上,如果父母一直看到你處理不好自己的親密關係,他們是不會快樂的。很多人都講孝順父母,孝順在更大程度上不是物質的滿足,也不是什麼都維護他們說話,而是你可以讓他們放心地過自己老兩口的生活,不管你們是否吵架,是否分手,是否複合……不爲孩子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憂心,他們自己和對愛人都態度都會更好,也會更容易開心。當你自己可以爲自己快樂負責,就更容易在親密關係中付出和收穫快樂,然後你對待孩子和父母的態度就是更加理智和柔和,這就是一種良性的循環。

也有些人說,我現在很痛苦,因爲我的生活中好多步都錯了,我該怎麼調整呢?我想還得從這個排序來,先自己,再愛人,再孩子,再父母,如果覺得現在正被問題所困,覺得很難讓自己快樂,一直都存在於討好的模式中,這就需要透過心理諮詢去關愛自己,讓自己獲得進一步的成長,改善後續關係中的模式。如果是發生變化,導致其中一方位置暫時缺失,特別是愛人,或者孩子,那麼我們最好把這部分精力收回到自己身上,這樣可以讓有新的人可以填進這個位置的時候,不會被認爲是一種剝奪,不會被其他位置的成員認爲,這是一種敵對關係,就像孩子對於繼父和繼母的一些反應。

有人告訴我:我現在才知道十多年前選的那個人是錯誤了,我說如果這十多年你們都在做正確的事情,一家人快快樂樂,那就是對的。因爲我們很難知道今天的評價,你5年以後會怎麼看?你10年後怎麼看?你退休時怎麼看?你將死時怎麼看?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化,所以不要用一成不變的態度和要求對待你自己、愛人、孩子或者父母,允許自己去開啟自己的格局,所有的評價都會隨着你閱歷的增長而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