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作文>

工匠精神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學問君 人氣:9.32K

匠人精神,首先是一種對職業充滿了喜愛、追求,乃至於執着的精神。讀完《工匠精神》的你又有何感想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的多篇工匠精神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工匠精神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工匠精神讀後感一】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着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當我翻開那一本用燙金色印刷字型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師寫的《工匠精神》的時候,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著作,似乎它並不深奧,但中間的故事直入主題,頓時讓我明白了許多。

我不僅在問自己,自己真的很迷茫,我們爲什麼工作,需要的是什麼,一開始我個人覺得這不切實際,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話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然而當我靜下心從新翻閱這麼書的時候,我才慢慢發現,這種精神是多麼的高尚與執着。是的,這不併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書,這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至造就職場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人有時候都是會累的,都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歡自由,喜歡家,因爲在家覺得輕鬆自在不受束縛,於是我們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累。越是覺得這簡直就是再受罪。從而我們會慢慢變的遲到早退偷懶服務態度不好等等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然而我們應該問問自己,這是不付責任的。

只有員工將企業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將企業當作自己的家,纔可以造就一個充滿生機,具有活力的企業。

敬業會讓你出類拔萃。不要滿足於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爲企業裏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選擇完善。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爲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處於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你工作的質量往往會決定你生活的質量。

我深刻領會到,使自己由浮躁變爲腳踏實地,由隨波逐流,循規蹈矩變爲積極主動工作,真正把熱愛企業、熱愛崗位、全心全意履行崗位職責落在實處。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只有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領域裏出類拔萃,這也是敬業精神的直接表現。不論你的工資是高還是低,你都應該保持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

其實工作就是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披荊斬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諷熱嘲,使自己變的強大。

“用心做事”是一種人生原則,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學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確的思維方式。態度決定一切。

【工匠精神讀後感二】

每個人都會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其不同之處僅在於,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務及方式相異。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的人終其一生不過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得心應手、有聲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們對自身工作的認知和對待工作的態度及處理方法不同。

每位員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個人生問題,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刻細緻的解答。它有助於解除困惑,調整心態,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從平庸走優秀。如果每個人都能從內心深處承認並接受“我在爲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爲自己工作”這樣一個樸素的理念,責任、忠誠、敬業將不再是空洞的口號。在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我們每個人的工作機會都來之不易,如果不珍惜工作機會,不努力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總是會被放在被遺忘的角落,不管他們的學歷是否很高,能力是否很強,也只能是一個配角而已。我們每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個人在工作時,如果能以精進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麼,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爲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以冷淡的態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不過是個平庸的員工。

讀完這本書,更加從內心點燃了我的工作熱情,要更加努力的發揮團隊的創新精神,讓自己和團隊成員接受“在爲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爲自己工作”這一樸素的人生哲理,從工作中發掘樂趣,在日常的點滴工作中充分運用工匠精神,把自己與公司的發展有機連結在一起,共同進步。

【工匠精神讀後感三】

當我翻開那一本用燙金色印刷字型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師寫的《工匠精神》的時候,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著作,似乎它並不深奧,但中間的故事直入主題,頓時讓我明白了許多。

我不僅在問自己,自己真的很迷茫,我們爲什麼工作,需要的是什麼,一開始我個人覺得這不切實際,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話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然而當我靜下心從新翻閱這麼書的時候,我才慢慢發現,這種精神是多麼的高尚與執着。是的,這不併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書,這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至造就職場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人有時候都是會累的,都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歡自由,喜歡家,因爲在家覺得輕鬆自在不受束縛,於是我們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累。越是覺得這簡直就是再受罪。從而我們會慢慢變的遲到早退偷懶服務態度不好等等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然而我們應該問問自己,這是不付責任的。

只有員工將企業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將企業當作自己的家,纔可以造就一個充滿生機,具有活力的企業。

敬業會讓你出類拔萃。不要滿足於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爲企業裏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選擇完善。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爲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處於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你工作的質量往往會決定你生活的質量。

我深刻領會到,使自己由浮躁變爲腳踏實地,由隨波逐流,循規蹈矩變爲積極主動工作,真正把熱愛企業、熱愛崗位、全心全意履行崗位職責落在實處。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只有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領域裏出類拔萃,這也是敬業精神的直接表現。不論你的工資是高還是低,你都應該保持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

其實工作就是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披荊斬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諷熱嘲,使自己變的強大。

“用心做事”是一種人生原則,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學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確的思維方式。態度決定一切。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着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工匠精神讀後感四】

4月25日去參加付守永老師講授的《工匠精神》,在本次課堂上得到一次濃縮,一次與集團同仁共同咀嚼、消化和鞏固的機會,受益匪淺。

態度的根本是:我是誰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讓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讓自己做事的結果超越直接領導的期望。。

這句話能讓我正確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結果是要超越領導的期望,而不僅僅是達到領導的期望,我們常常以爲達到領導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實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纔會有人把你當回事,對於大部分人想獲得的認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質量上,如果你在爲別人不認可你而抱怨的話,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質量,這樣工作上對你的認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做工作就是做結果。

老師講的挖坑和種樹的例子非常好笑,但是我們在工作中也有可能會犯這樣的錯誤,也許我們受了情緒的影響,也許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麼樣的結果,只管我在做這份工作,我做了這份工作,至於工作的結果和質量跟我沒什麼關係。

遇到問題時,永遠不給領導提問答題,而只給出附帶多種備選方案的選擇題,作爲員工必須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務,是爲公司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而一個最可怕的下屬就是總以爲比老闆聰明;

其實,上班時間消極怠工,裝裝樣子,最終浪費的還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輩子,都不會懂得這個道理,他會覺得工作的時間是老闆付酬的,偷一點懶,就佔一點便宜,其實,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積極主動,凡事團隊第一,凡事高標準嚴要求。每天問自己,今天我哪裏做得很好,今天我哪裏可以做得更好。

作爲一個工作多年的我,其中一些核心的語句對我影響至深,行成於思,行勝於言。我也將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將這些語句藉以自勉。

透過這次培訓讓自己受益匪淺,理解了許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結果做好了,纔是對自己和別人負責。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對待人和事,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課程還有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去體會,關於課程結構的安排,表達,聲音,詞語等等都值得我去慢慢總結,由於這段時間比較緊張,現就以上環節跟大家分享,

願我們都能理解工作的含義,也能在工作中找到工作的意義。

當我翻開那一本用燙金色印刷字型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師寫的《工匠精神》的時候,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著作,似乎它並不深奧,但中間的故事直入主題,頓時讓我明白了許多。

我不僅在問自己,自己真的很迷茫,我們爲什麼工作,需要的是什麼,一開始我個人覺得這不切實際,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話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然而當我靜下心從新翻閱這麼書的時候,我才慢慢發現,這種精神是多麼的高尚與執着。是的,這不併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書,這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至造就職場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人有時候都是會累的,都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歡自由,喜歡家,因爲在家覺得輕鬆自在不受束縛,於是我們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累。越是覺得這簡直就是再受罪。從而我們會慢慢變的遲到早退偷懶服務態度不好等等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然而我們應該問問自己,這是不付責任的。

只有員工將企業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將企業當作自己的家,纔可以造就一個充滿生機,具有活力的企業。

敬業會讓你出類拔萃。不要滿足於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爲企業裏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選擇完善。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爲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處於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你工作的質量往往會決定你生活的質量。

我深刻領會到,使自己由浮躁變爲腳踏實地,由隨波逐流,循規蹈矩變爲積極主動工作,真正把熱愛企業、熱愛崗位、全心全意履行崗位職責落在實處。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只有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領域裏出類拔萃,這也是敬業精神的直接表現。不論你的工資是高還是低,你都應該保持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

其實工作就是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披荊斬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諷熱嘲,使自己變的強大。

“用心做事”是一種人生原則,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學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確的思維方式。態度決定一切。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着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工匠精神讀後感五】

將畢生歲月奉獻給一門手藝、一項事業、一種信仰,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如果做到需要一種什麼精神支撐呢?

"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祕訣,也是讓人家敬重的關鍵"。而這就是工匠精神最純真的呈現。

工匠精神在歐洲,是象徵着瑞士鐘錶的品質,以及德國工匠的嚴謹與精確,工匠精神之於匯嘉,則是服務第一,其他都是第二。曾經有這麼些的故事,講述着我們的這種堅持: 想必在座的各位都有聽過(東方店…的案例),此案例表明:成功不在大小。很多企業都在追求做大,做強;很多員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試問:什麼是真正的大,什麼是真正的小?小的事業做到極致並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極致,這事業就是"大",就是"強";我們全方位的去考量這個案例的時候,不難發現正是我們在每個小細節上的到位,才使得顧客得到了到家式貼心服務的感受,我們"立體的愛"才能與顧客產生"感情連結、心靈互動、價值分享"。,我們的心靈財富,精神財富,物質財富也得到了成長。這不正是我們的所求嗎?

而工匠精神這本書,教給我們的也不正是: 專注產品、重視積澱、享受過程,這正是工匠精神與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商人精神之間最大的差別。他們身上或許會少了商人的敏銳,但他們卻多了一份對事業的執著。他們喜歡手中所做的事勝 暑期讀書筆記&影視劇點評精選讀書筆記影視劇點評書評舞臺藝術點評讀後感過這些事情給他們帶來的錢,他們更熱愛自己生產的產品,而不是產品帶來的利潤。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努力創造新的管理模式。當他們不僅僅是爲了贏利而做的時候,時刻執行着這種極致的工匠精神,支撐着在追逐夢想的旅程中穩步邁進。

書中很多的道理可能我們都似曾相識,但是:知道是沒有力量的,相信並做到纔有力量。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在於:幫助每一個人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首先我們得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是選對的?還是選貴的?這是一個問題,是一個連哈姆雷特也會糾結的問題。

工作不僅僅是我們賺錢謀生之道,更應該是我們追求目標,夢想,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明確目標,把夢想當做信仰。"這句話很對,我們需要擁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在現實生活中就是目標。明確這個目標以後,我們就需要尋找方法,達成目標,實現夢想。 工匠精神的價值在於精益求精,對匠心、精品的堅持和追求,專業、專注、一絲不苟且孜孜不倦。 這就是工匠精神,也是追求極致的精神。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

真正的踐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用修行的價值觀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觀。用一生爲代價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種純粹的偉大。擁有修行的狀態,纔會帶給一個人無窮的力量,無窮的熱情,無窮的創造力,無窮的熱愛,無窮的收穫;擁有修行的狀態,才能讓你的生命沉澱下來,才能讓你拒絕身邊無窮無盡的誘惑,才能抑制你的 貪慾,才能讓你專注、聚焦,才能讓你把"簡單的動作練到極致就是絕招"。

我們這個時代有太多的演講家,他們步履匆匆、高談闊論,彷彿一切盡在掌握;卻缺乏好的工匠,就是那些埋頭苦幹、默默奉獻的企業和人。但正是這樣的企業和人,纔是我們社會長遠發展的基石。歷史是個大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匯嘉和匯嘉人,正是這種專心做事的工匠。一步一腳印,可以走得堅定,走得遼遠。願匯嘉的工匠精神發揚,讓社會少一些浮躁,多一點沉澱。

那麼讓我們一起開始"真修實行"吧!放下功利心、拾起公德心、在工作中去提升自己的人格,修煉自己的心性。精細,嚴謹的將工作做到極致,反思反省,實務精進。帶着"工作是一種修行"的工作觀,每天享受透過努力獲得的成長,取得的成績,達成的結果。也正是帶着修行的心去工作,成爲一個快樂的工匠師。去實現價值、去創造財富、去建造一個帝國。讓社會明白,褪盡鉛華,真正珍貴的,是誠意的用心與對夢想的堅執。

【工匠精神讀後感六】

1.工匠有三個基本內涵:

用我們周圍已經存在的事物製造出某種全新的東西;

工匠們的創造行爲在最初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就算有也和當時確定好的目的有很大不同,能夠激發人們的激情和對它的迷戀;

它是一種“破壞性行爲”,工匠們背對歷史開始了一段充滿發明創造與光明的全新旅程。

2.任何人只要有好點子並且有時間去努力實現,就可以被稱爲工匠。工匠們可能不會有十分清晰的目標,但正因如此,他們對這份工作充滿了嚮往和熱情。

3.法國曆史學家、政治家托克維爾在1835年寫道:“美國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它比其他任何國家更加開明,而在於它自我修正錯誤的能力。”事實上,面對極端困境時的樂觀和勇氣是美國人長久以來一直引以爲傲的品質。

4.表層工匠們通常大肆宣揚他們的方法、工作過程,以及他們創造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產品,而深層工匠們不在乎傳播媒介,更專注於透過思想創新改變我們對於事物的思考方式。

5.富蘭克林在傳統和現代領域中都充滿着工匠精神:他從未接受過正規的教育,是個沉浸在實驗中的業餘愛好者,並且能夠洞察這些活動中的精妙之處。他熱愛探索,對好奇心的滿足大大超越了他對這些發明的實用性需求,而在商業領域,他也非常得心應手。他經歷的創新方式:不可預知、沒有負擔和不確定性。

6.美國社會中的工匠精神並沒有讓我們失去與所做工作的物理聯繫,反而讓我們堅信自己可以解決任何問題或實現任何自我設定的目標,正是這一理念解釋了什麼是成就。

7.工匠並不只是那些擁有偉大成就的人。首先,工匠行爲通常是極度私人和孤獨的努力,並不惠及大衆。其次,工匠行爲的成果常常無法在短期內顯現出來,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人們才能完全意識到它的社會影響力。

8.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一種思維狀態,而不是指向未來的一些興趣或技能的集合。

9.愛迪生非常相信巧合在發現新事物中的.作用,並且認爲發現雖然不同於發明,但也十分重要。“發現和發明是不同的,我不喜歡把這兩者混淆起來,”他曾經說,“發現或多或少依靠巧合。一個人要去趕火車,走着走着他的腳踢到了什麼,然後發現地上竟然有一個金手鐲。這是他的發現,不是他的發明,他是準備去趕火車的,並不是去找金手鐲的,但他發現了巨大的價值。”

10.運籌學研究簡單說來就是一個人盡最大努力做好能做的任何事。系統分析強調擴大選擇,哪怕這些選擇根本不存在。從本質上講,它是一種對夢想的許可。夢想一個民主的國度,她可以使自然的意志屈服從而實現自己的心願。

11.那些專注於初期創業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會把重點放在現有的公司上,這是脫離直接資助工匠的關鍵一步。

12.梅爾沃德努力透過高智公司來搭建橋樑,縮短創意和實現創意之間的距離。這家公司正如它的創建者梅爾沃德所言:“是對發明產品的投資,所以我們要麼進行自己的創造,要麼投資別人的創造。不論選擇哪種方式,我們都與發明的過程緊密相關。”

13.工匠的本質就在於他們認爲透過在已有事物上創造一些新的東西可以讓事情變得更好。

14.英國科學作家馬特·裏德利(MattRidley)在2010年寫下了一句流傳甚廣的話“思想的碰撞和融合帶來文化的積累” ,在我們當前網絡化的文化中,“不同思想混雜的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如果他所言非虛,那麼財務造假造成的經濟低迷就成了一場名副其實的狂歡。

15.隨着時間的推移,協作變成了工匠精神中至關重要的元素。愛迪生生活在現代技術啓蒙時期,100多年後進階的創新通常需要整個團隊的努力。

16.對於創新的不安存在於世界的每個角落。“在澳大利亞,人們想要得到英國的教育體系和美國的創新體系;在英國,人們又想要得到美國的教育體系和德國的創新體系;在德國,人們想要澳大利亞的創新體系和日本的教育體系——每個國家都認爲自己缺乏競爭優勢。”

17.瘋狂地追求創新和新的東西會不斷地與過去的創新者產生摩擦,這是美國工匠的一個優勢。當創造一些新的實用的東西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它所包含的傲慢與謙卑——前人也許已經做過類似的東西。

18.凱有一句名言:“預測未來的最佳方式就是創造未來。”

19.核心問題是:首先,創新通常來自個體的願景,只有全力支援個體的創新,才能完成新技術的早期開發。其次,管理技術創新風險和管理社會經濟風險之間毫無關係。最後,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公司的孵化器多麼龐大,資金多麼充裕,它仍然是一項充滿風險的事業。

20.我們要重新定義創新工作場所的概念,工匠和發明者可以與他們的員工一起致力於新產品的開發,展現不受約束的人類思維過程,同時允許不可避免的問題發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根據正在進行的項目的特徵來重新配置裏面的擺設也很正常。這些工作場所應該有扁平化的結構:如果CEO坐在他的員工之間,不要感到驚訝;這並不是矯揉造作,而會有利於讓每個人密切關注新創意的發展。

21.毫無疑問,如今大多數的創新都發生在科技領域,但是我相信如果一個社會過度專注於追求某種獨特的技術,就會喪失在更廣闊的空間中進行思考的能力。我擔心我們雖然成爲了專家,卻也成爲了真正工匠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