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作文>

《揠苗助長》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1.43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揠苗助長》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揠苗助長》讀後感

《揠苗助長》讀後感1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故事主要內容講的是:一個種田人他想讓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拔高了好大一節,結果沒過多久禾苗就都死了。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不按事情的發展規律辦事,反而把事情弄糟糕了。

其實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我們的家長也在其中。有的家長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不管自己的孩子喜不喜歡,有沒有這方面的特長,對這方面感不感興趣,就逼着孩子學音樂,學畫畫。讓孩子整天沒有休息的時間,學什麼都沒有興趣,結果什麼都沒有學好。還有的家長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達不到要求就罵,就打,不準孩子出去玩,卻從來不想一想孩子爲什麼達不到要求。

其實知識是一點一點積累的,能力是一點一點鍛鍊的。哪能幾天就什麼都會了。我代表普天下的小朋友,用一句俗話告訴我們的家長,那就是:“欲速則不達”。

《揠苗助長》讀後感2

今年寒假我買了一本書,書名叫《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注音版的,雖然只是一篇篇短小的故事,可是每個故事都給我們說明了一個道理,使人回味無窮。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揠苗助長》。

故事是這樣講的:“有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爲生,他每天都到田裏去辛辛苦苦的種田,可他嫌自己的莊稼苗長得慢,便想出了一個自以爲聰明實際愚蠢的想法,他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把地裏的秧苗一根一根的拔高了許多,這樣看起來他的苗子確實長高了,於是他就高高興興的回家把這件事告訴家裏人,家裏人聽說這事之後,兒子馬上跑到了裏去看,一看,只見地裏的禾苗全都枯萎了。”《揠苗助長》是大家懂得:不管做什麼事,不能強行改變發展規律,應該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成功。

《揠苗助長》讀後感3

相信,《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大家都聽過吧。《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就是告訴人們:如果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會一事無成的道理。雖然,《拔苗助長》的故事被人們當作了一個歷史笑話,人們也明白了這個笑話給大家的啓示,然而這個笑話卻在千百年後的今天重演,且愈演愈烈。

由於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許多家長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驅使下,不顧孩子的興趣、特長,給孩子報許多課外補習班。一到雙休日,家長就帶着孩子“趕場子”,剛上完作文班,就馬不停蹄地往奧數班跑,上完奧數,還得去練琴……,回到家又要做學校的作業,這樣兩天下來,孩子和家長都累得筋疲力盡。更可怕的是,有的在週一至週五期間的晚上還要出去上課。結果有的同學由於體力不支,在課堂上打起了呼嚕,象這樣課內的基礎知識都沒學好,怎麼去接受課外提高班的知識呢?也有些同學,因爲提高班上的內容太高深,無法理解,學得非常吃力,而漸漸厭學。這豈不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有些家長深知拔苗助長不符合我們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可又不得不那麼去做,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的父母就是這種心理。家長們自從孩子上學後,就在忙着找學校,進了好的小學,又得爲初中做準備。現在很多中學的入學考試,考的並不只是課內的知識,更多的是課外知識,所以我們這些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得學完初中的英語,學習令初中生都頭疼的幾何知識。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真是太累了!可沒辦法,爲了自己的“將來”,我們還是得煎熬呀!

玩本來是我們小孩子的天性,卻被殘忍地剝奪了,讓我們的童年沒有了光彩。我真希望那些中學不要再爲難我們,不要讓我們接受一些不切實際的考試了!相信這樣,家長也不會爲難自己的孩子,我們就會擁有一個七彩的童年!

《揠苗助長》讀後感4

在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其中,我讀的`最津津有味的是“揠苗助長”。

故事的內容是:很久以前,宋國有個農夫,總是希望自己家的禾苗能長的快一些。天天都去田裏看他的禾苗,可是禾苗的長勢讓他很不滿意。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就跑到田裏把禾苗一顆一顆拔起來。拔呀拔,一直拔到天黑,才把所有的禾苗全都拔高了。回到家中,兒子問:“這麼晚了,爸爸你幹什麼去了?”“累死了,不過辛苦沒白費,我家的禾苗都長了一大截!”農夫回答道。他的兒子很奇怪,第二天,農夫的兒子到田裏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讀完這篇故事,我深有感觸。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它的自然規律。如果,不顧後果的急於求成,最後只能是像農夫那樣,辛苦全白費了。就像我們平時背誦課文一樣,要背好一篇課文,首先得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掌握好中心思想,清楚文章的結構,這樣才能長久的記住這篇課文,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如果只求快速的把文章死記硬背,過不了多久就會忘得一乾二淨。所以,做事情要有耐心,要記住欲速則不達。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今後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於求成,享受做事的過程,耐心的等待,相信結果一定會很好。

《揠苗助長》讀後感5

我讀了很多寓言故事,但我影響最深刻的是《揠苗助長》這篇寓言。 日記

這篇寓言寫的是一位農夫他想要他的禾苗長得快一點長高一些早點早點收割,他就想出了的禾苗一顆一顆的往上拔,他把完後看着自己的禾苗都比別人高一大截,心裏喜滋滋的。第二天,誰也不知道他的禾苗都枯死了,他很難過,不知道怎麼回事。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違反自然規律,否則會把事情弄得更糟。進行我們學習一樣,不能急於求成,學習要一步一步慢慢的來,如果一次學習太多東西,我們會接受不了。

《揠苗助長》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揠苗助長》這個故事。我非常喜歡它。這個故事講的是:有個農夫種田,從種子播種到地上開始就天天盼着種子能夠快速長大,可是他等了好長時間也沒見綠苗長多少,有一天他想出一個好辦法,如果他用手把小苗往上拔一拔,那麼他的苗就比別人家的長得高了。於是他幹了一天終於完成了。晚上,他告訴了兒子,兒子一聽馬上跑到田裏,發現自己家的苗全部都枯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做事不能急,要按照做事的方法,一步一步進行。這樣事情才能成功。這就像我練習寫字,總是想一下子就寫好,總也不練習,看着同學的字一天比一天好看,我很不開心。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原來我也是太着急,沒有按照方法一步一步進行。要是我練習了,我的字一定也能進步。

《揠苗助長》讀後感7

從前有個農夫,一年的春天。他在地裏栽了一些禾苗,盼望有個好收成。幾天過去了,禾苗不見長,他有點着急,得想個辦法。一天早晨,他去地裏把一棵棵禾苗往上拔了一截,就這樣忙了一天 ,太陽落山纔回到家裏。回到家裏後,告訴家裏人說他想了個辦法讓禾苗長了不少。

第二天,他來到地裏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自身規律,違背這些規律只能得到失敗的結果 。

《揠苗助長》讀後感8

我愛看的書有很多,如《一千零一夜》和《安徒生童話》、《動物王國》等。其中我最喜歡讀《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分很多本,很多篇小故事,其中我最喜的是《 揠苗助長》這一篇,講的是宋國的一位農夫,他巴望着自己田裏禾苗長的快一些,他就天天來田邊看,可一點也沒長,心裏十分焦急,一天農夫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急忙跑到田邊把禾苗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直忙到了晚上,農夫回到家以後告訴兒子他今天的所作所爲,兒子覺得很納悶,第二天兒子跑到田邊發現禾苗是長高了不少,可是都枯死了。

我很喜歡這篇文章,因爲它既有趣又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就像我們學習一樣,只有踏踏實實地去學,才能真正掌握好每一項知識。

《揠苗助長》讀後感9

我很喜歡讀寓言故事,因爲每個寓言故事都能讓我們懂得一個道理,在我讀過的衆多寓言中我影響最深刻的是《揠苗助長》這篇寓言。

這篇寓言寫的是一位農夫他想要他的禾苗長得快一點長高一些早點早點收割,他就想出了的禾苗一顆一顆的往上拔,他把完後看着自己的禾苗都比別人高一大截,心裏喜滋滋的。第二天,誰也不知道他的禾苗都枯死了,他很難過,不知道怎麼回事。

《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違反自然規律,否則會把事情弄得更糟。進行我們學習一樣,不能急於求成,學習要一步一步慢慢的來,如果一次學習太多東西,我們會接受不了。

同學們,你們讀過這個寓言嗎?如果沒讀過一定要去看看哦。

《揠苗助長》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揠苗助長》這篇文章,從中我明白了“做事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往往會把事情弄糟”的道理。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裏去看禾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但是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做過的一件“拔苗助長”的事。有一天,我們家的狗媽媽要生小狗了。我們一家人都圍在旁邊看着它。可是,當產第三隻的時候,狗寶寶被卡住了,怎麼也生不下來,我們在一旁看着直着急。我自告奮勇地就做了一名“助產士”,幫助狗媽媽順利地產下了小狗。那次狗媽媽生下七隻小狗,小狗們很健康,也很歡實,唯獨我助產的那隻狗寶寶是個瞎子。後來,有人告訴我,小狗瞎的原因就是我助產的“功勞”。我後悔不迭,沒想到自己竟然好心辦了壞事。

唉!我何必“六指撓癢——多一道”呢!有了上次的失敗教訓,這次狗媽媽又生狗寶寶了。我沒有再做“助產士”,而是當了一次“月哥”,做了最好吃的狗食給狗媽媽吃。這一次,狗媽媽成功產下8只活潑可愛的狗寶寶,個個健康、活潑、可愛,我感到很欣慰。《揠苗助長》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的事,我們不要去做。但是,我們可以學習《亡羊補牢》。因爲亡羊補牢,未爲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