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000字>

《圍城》讀後感範文1000字(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1.2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圍城》讀後感範文1000字(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圍城》讀後感範文1000字(精選5篇)

《圍城》讀後感1000字1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主角方鴻漸是一個被動、無能、意志不堅定的人。小說圍繞着方鴻漸外出留學、購買虛構博士學位證書並回國、及後來抗戰時期等一系列事件展開。

給我很深刻印象的是方鴻漸這一人物,年少輕狂時就自詡不凡,也在最好的年華里獲得了很多人的吹捧,可是紙包不住火,不管是包裝得多好,臉上的面具也遲早會被摘下,最後擺在人們面前的只是造假的文憑、軟弱無能的內心以及毫無用處的傲氣。到後來,他需要去仰仗着曾經並肩的朋友,去接受曾經愛慕她的女子對他及妻子家人的輕視。最終感嘆着婚姻這一座圍城,困住了他,讓他無力、讓他愈發的平庸。其實他完全可以有着不同的人生,倘若他能在留學時勤奮努力,憑藉自己的能力去拿到博士學位,甚至他完全可以在三閭大學爭取到留下來的機會,可是他沒有,他的軟弱無能,他的退縮,讓他註定有着平庸的生活,讓他註定碌碌無爲。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數不勝數的方鴻漸,自命不凡卻又絲毫不知用自己的努力去過到想要的生活,做想要做的人,他們懦弱、退縮、無能……書中的人物總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但願我們都能勇敢,敢於拼搏,去成爲自己想成爲的人,過自己喜歡的生活,而不是一生如方鴻漸一樣無力又平庸的生活。

除了對方鴻漸的理解,我還想談談小說裏那一句廣爲人知的句子:“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在我看來,這裏的“圍城”並不單指婚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無數的“圍城”,比如工作,人際關係等等,會面對很多的困擾與挫折。可能我們也會有很多的無力感,沒有辦法去掙脫,便只好默默承受……但其實不妨換一種思考方式,畢竟面對圍城會是人生常態,不論是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進或是出,我們都還在圍城之中,所以,能夠做出選擇便就是最好的答案了,至少我們的猶豫與徘徊是毫無用處的。而主動做出選擇,主動權就在我們的手中,我們面對這些圍城或許就會有着不同的看法,畢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圍城》的結局採用了留白,沒有寫出具體的最終的結局,“那隻祖傳的老鍾噹噹打起來,彷彿積蓄了半天的時間,等夜深人靜,搬出來一一細數:“一,二,三,四,五,六”。六點鐘是五個鐘頭以前,那時候鴻漸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勸他別再爲昨天的事弄得夫婦不歡;那時候,柔嘉在家裏等鴻漸回家來吃晚飯,希望他會跟姑母和好,到她廠裏做事。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對人生包涵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並未直接寫出結局,給了讀者想象空間,其實也可以猜想到方鴻漸之後的生活,大致也是如此平庸而無奈的生活吧。

《圍城》讀後感1000字2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故事發生於1920到1940年代。主人公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準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他出國求學。方在歐洲遊學期間,不理學業。爲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於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並隨海外學成的學生回國。在船上與留學生鮑小姐相識並熱戀,但被鮑小姐欺騙感情。同時也遇見了大學同學蘇文紈。到達上海後,在準岳父周先生開辦的銀行任職。此時,方獲得了同學蘇文紈的青睞,又與蘇的表妹唐曉芙一見鍾情,整日周旋於蘇、唐二人之間,但最終與此二人感情破裂,並由此結識了蘇的同學趙辛楣。方鴻漸逐漸與周家不和。抗戰開始,方家逃難至上海的租界。在趙辛楣的引薦下,與趙辛楣、孫柔嘉、顧爾謙、李梅亭幾人同赴位於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由於方鴻漸性格等方面的弱點,陷入了複雜的人際糾紛當中。後與孫柔嘉訂婚,並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在趙辛楣的幫助下,方鴻漸在一家報館任職,與孫柔嘉結婚。婚後,方鴻漸夫婦與方家、孫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並激化。方鴻漸辭職並與孫柔嘉吵翻,逐漸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圍城》主要有兩大看點,一個是幽默的語言諷刺,一個是深沉的生活閱歷。不得不佩服錢老的文字功底與創造力和對生活深刻的觀察與剖析。文中那些深沉的思想在幽默的語言下顯得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那句被人用濫的“婚姻就像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想出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然,《圍城》裏說的不僅僅是婚姻和愛情,更說的是人生。

《圍城》裏的故事看似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很遙遠,可真正仔細思索過後,才發現那就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每個人哪一個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圍城呢?身邊存在着各種誘惑與嚮往,樹立着一道道未知的門,我們不知道門後的東西是什麼,是好是壞,只能等待着好奇驅使我們去開啓,接着透過一座又一座圍城,生活中的種種因素,慾望、人心、利益,共同築起那一道道堅實的不透明的圍牆,我們無法窺探到裏面任何東西,一切都是未知。生活就是這樣,你不可能預測到一切,不可能百分百命中好球,不可能事事順心,唯有自己去親身經歷感受那是什麼,就像賭博一樣。

老一輩的人們總是用他們的經驗教訓下一代,要他們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可是三言兩語對這些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的年輕人又有多大影響呢?你不去親口品嚐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巧克力是什麼味道,你不去親自體驗永遠沒有自己的感受,即便那是苦的。還是那句話,外面的人一心想進去,裏面的人一心想出來,人生的無奈大概便在於此吧。

《圍城》讀後感1000字3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另人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的幽默外表下,令人低徊輕嘆。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懦弱,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着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裏,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爲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只是錢鍾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言之鑿鑿其實也是爲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當代社會,競爭激烈,高手如雲,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就那還算單純的學生來講,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爲都處於一個圍城。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裏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拼殺,始終保持着一顆積極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裏的光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牆,因爲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爲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醜也會被同化爲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圍城》讀後感1000字4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題記

讀完《圍城》之後,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感覺很壓抑,大概是因爲有很多人生活在那種虛僞,軟弱,優柔寡斷的氣氛之下。作者爲方鴻漸設定了一個悲慘的命運,具有強烈好奇心的他走進了社會這座大圍城,在經歷了種種不如意之後,方鴻漸又一頭扎進了婚姻的圍城裏。圍城裏的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都與他有感情上的交集,蘇文紈與唐曉芙都因爲方鴻漸的軟弱而錯過,在三閭大學內教職工勾心鬥角、相互傾軋、爭風吃醋,種種醜象讓趙辛楣、方鴻漸十分反感,先後離開。方鴻漸又陷進了孫柔嘉的溫柔陷阱,進了婚姻這座城。婚後各方面不順利的方鴻漸與孫柔嘉大吵一架後,兩人間的婚姻就此破裂。

在經歷了事業的不順利之後,方鴻漸的內心逐漸有着一座城,城裏面住着自卑。不管是婚姻的城還是事業的城,方鴻漸都被困在其中,無法解脫,最初對一切的好奇心都逐漸被消磨乾淨。方鴻漸他自命不凡,在十幾個知識分子的勾心鬥角中,他最軟弱卻也最勇敢,因爲他從那所大學中離開了。

“圍城”多秒的一個詞,文中的方鴻漸的縮影與我們都有些相似之處。最初的我們對外面的世界也同樣充滿好奇心,總是迫不及待的想出去闖蕩一番。可最終當我們走進社會這座大圍城時,身不由己。最初的勇氣消散,漸漸的連初衷都忘卻了,不停的迷茫與彷徨,燈紅酒綠的城市太繁華卻也是最冷酷無情的,你無法觸及,就好似野獸被困在籠中那樣,想出卻無能爲力。可偏偏有許多的熱血青年依然奮不顧身的投入社會中,曾經稚嫩如畫的他們如無頭蒼蠅般在殘酷的社會中摸爬滾打,他們漸漸變成了“老油條”,抱怨着命運的不公,羨慕着他人光鮮亮麗的生活。機會不會垂青那些毫無準備的人,不如做好自己分內的事。自命不凡,只會走上方鴻漸的老路。

我們是學生對我們而言學校就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圍城,我們想逃出去,但是在外面的人時時刻刻都在羨慕城內的我們。來來回回,兜兜轉轉,多少人走着同樣的道路。

生活就是一座圍城,而我們是城中渺小的存在,無法從城中逃脫,無法避免,那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註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軟弱和愚蠢。所有的磨難都是讓我們在這座城中能夠活得更好。負擔都將變成禮物,而所有受的苦都會照亮我的路。既然生活是圍城我們逃不了,那就學會享受,也不要在心上設一座圍城,爲生活添堵。黑夜不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憂愁時就寫一首詩,快樂時就唱一首歌,無論天上掉下來的是什麼,生活總是美麗的。

《圍城》讀後感1000字5

錢鍾書先生筆下的《圍城》,將書中人物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語言風格風趣又幽默。諷刺中充滿生動叫絕的精闢比喻,蘊含着深刻的社會意義和人生哲理,描摹出了人物事態。

《圍城》這本書剛入手的時候,封面上有一句話: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對婚姻也好,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多都是如此。鍾書先生的語言魅力沒有第二人能夠超越,胡適說:"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我讀完《圍城》這本書,真正感受到從思想上進了一步。

書中主要講了主人公方鴻漸的三個人生階段:先是留洋歸來上海,從上海到內地;在三閭大學;從三閭大學又回到上海。方鴻漸的感情生活豐富,他追求唐小姐,蘇小姐追求方鴻漸,平淡的生活都在方鴻漸被唐小姐拒絕而畫上了句號。接着進入下一個章節,三閭大學篇。在這旅途中,趙辛楣的一句話,揭露了方鴻漸的本質,也是他一事無成,一直悲劇的原因。趙辛楣說:"你不討厭,可全無用處。"因爲無用,在上海沒有什麼工作,還要借趙辛楣的面子才能找得到工作;因爲無用,最後依然與柔嘉鬧翻。除了偶爾的靈光一閃,完全看不出此人有什麼過人之處。

他的婚事也像一場戲劇,再從湖南迴上海的路上,他與孫柔嘉結爲夫婦。沒有多長時間,兩個人就分開了,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倆都有目的性,只是時間的問題。孫柔嘉對方鴻漸的動心無非起源於旅途中的一句話,而方鴻漸對孫柔嘉動心則是在三閭大學那惡劣的環境中的患得患失。孫柔嘉動用了一番心計,而方鴻漸卻猶猶豫豫,連結婚都要問朋友的意見,我對方鴻漸也是實在無語。到上海後的種種齷齪,都在於孫柔嘉的控制慾,以及方鴻漸急於想擺脫這種控制。最終一拍兩散,落得乾淨。

方鴻漸的一生都在維持他那所謂的書生尊嚴。在學業、感情、工作甚至與家庭之間愈發被動不堪。方鴻漸是庸常的,也是獨特的,他更是"圍城"中千千萬萬人的縮影。人們在圍城中,沒有固定形容他的詞彙,只能說城裏有喜有悲。

鍾書先生寫道: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好的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照理第一種人應該是樂觀,因爲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裏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是悲觀,因爲他每吃一顆都是不好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而第一種,只剩回憶。

書中故事的結尾用老舊的掛鐘,點出人生的悲喜無常。現在以一個旁觀人的視角,發現每一個人都活的像傀儡。方鴻漸走出了他自己的圍城,也不過是走進了另一個人的圍城。這祖傳的老鍾如同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間包涵了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