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000字>

《千年一嘆》讀後感1000字(3篇)

學問君 人氣:2.82W

《千年一嘆 》是餘秋雨先生的力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一本日記。下面小編整理了《千年一嘆》讀後感1000字,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千年一嘆》讀後感1000字(3篇)

《千年一嘆》讀後感1000字一

《千年一嘆》是餘秋雨在十年走遍神州大地,探訪中華文化,著成《文化苦旅》、《山居筆記》之後,將眼光轉向世界,不顧困難與巨大危險,隨香港鳳凰衛視的"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考察全人類最重要的文化遺址”時寫下的日記隨筆集。每篇不過兩三頁,因爲“對這種特殊的‘寫作狀態’分外珍惜,捨不得多加改動”,所以“寫法過於質樸,完全不講究文采”。

但當你在深夜燈光下獨自揣

摩,就會發現質樸文字中無聲的吶喊與感嘆。作者幾乎沒有對那些一路追隨的遺址進行描寫,而是從記錄日記般瑣碎的小事細節寫起,折射出文化的過去與當今。它記錄了伊斯蘭文明、兩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來文明等文明的衰落,並探討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對比中又逐漸找到了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續的原因。

回想起來,整書只寫了兩個詞——“文明”和“文化”。

隨着糧食的種植,對野獸的馴化,火的使用,部分人類定居下來,在一片固定的土地上生存繁衍,有了文明。

隨着生產力發展,人類從無休止的尋找食物中解脫出來,有了片刻的閒暇,有了思考的時間,有了高於生存意義的活動,有了特殊的習慣,有了文化。

文明是文化的前提,文化促進文明發展。可到頭來,又好像是文化摧毀了文明。而文化自己也隨着石柱的倒下被埋葬在歷史長河中。

作者去尋找、探訪的是“全世界的廢墟”——是文明遺址。可文明遺址,和文字一樣,是文化的載體,是時代的象徵。倒下的城門訴說着昔日的尊嚴,未倒下的神廟展示着歷史的虔誠。千萬年間,有多少文明緩慢地起步,由蠕動到爬行,由爬行到行走再到奔跑,極盡顯示自己藏不住的輝煌。可近乎無一例外的突然被絆倒,從此再也站不起來。形態各樣的骨骸就這樣在陽光下、土地上躺了千萬年。幸好,我此時能夠用唯一的例外——中華文化遺傳下來的文字書寫,見證仍在奔跑的中華文明的今天。

文明的毀滅各自有因,中國似乎巧妙地避開了每一個致命因素。文化令人們嚮往遠方,促使他們發現其他文明,而文明間的戰爭與衝突,一定是兩敗俱傷;當本可以穩固社會的宗教文化變得極端,文明便容易在內耗中艱難喘息。

但這本書的目的,或者說作者此行的感悟,絕不止於過去的歷史。

遺蹟上又孕育了新的文明,產生了新的文化。可眼下,這些新的東西,又讓人忍不住發出嘆息。子彈代替了長矛,在承載了太多歷史的古老土地的上空飛過;恐懼的氣息代替了瀰漫了千年的硝煙,鑽入呼吸道,讓人長久地窒息而不能解脫。在路上,不再是因萬馬奔騰而塵土飛揚,而是因山丘後黑影幢幢讓人倍感危險。這是寒冷的,是因爲恐懼而發自內心的寒冷,凍住了人心。恐懼戰爭,恐懼混亂,恐懼無所作爲,恐懼自以爲是,更恐懼缺乏思考。作者出發時在尋找各文明間的異同、聯繫,當他走過了這幾萬裏行程,見識了無數文明現場之後,他找到答案了,瞭解過去了,得出結論了,可以站在世界角度看中華文化了,可他仍然感到疑惑。疑惑文明的未來在哪裏。

他也看到了希望,那些優秀的領導者雖然不在了,可支援者還在,正義的聲音還在,有許多人還在進行着思考。同樣的,這本書也爲我們的中華文明敲響了警鐘,發出了警告。

對於作者,我向來是不去主動了解的,正如覺得雞蛋好吃,無須去尋找下蛋的母雞。只靜靜地吃着雞蛋,品它的味道、口感,以揣測作者的思想、性格。對於本書又有些區別。《千年一嘆》是散文集,也是日記集;是作者記錄探訪途中感悟的,也是記錄萬里行程中每一天生活的。所以讀本書就是在直接跟隨作者旅行,直接傾聽作者發聲。

老實講,憑着零星的瞭解和他人評價,我不大喜歡餘秋雨。他的某些做法,不像是一個文人的。他是青年學生最喜愛的當代作家,名列第一;他也可能是受到質疑、被攻擊最多的當代作家,名列第一。他在《行者無疆》自序裏則表示,對於看似精緻的囚禁文藝精英的象牙塔,除了叛逃別無所擇,要投身考察旅行。而塔裏的囚禁者們看到有人離開象牙塔,就會暫時一致對外,對付叛逃者。我想,餘秋雨的性格如何,爲人怎樣,都無關緊要,何況我們對此瞭解甚少。重要的是他在走,走《文化苦旅》;他在思考,在《千年一嘆》。他走過每一個對人類發生過重大影響文明的遺蹟,見證了每一種文化的`興衰,思考背後的原因,憂心忡忡地對比現今;他思考文化與文學,文壇與大衆;他敢於發聲,把自己的思考轉化爲文字,傳播出去。無論怎樣,我欽佩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爲一體”,並以此指導自己。

本書書名爲《千年一嘆》,當我反覆品味,驚覺這名字是如此的恰當。字裏行間,處處是“嘆”。讚歎古遺址所折射出的那一個個無比輝煌的時代;哀嘆一個個無比輝煌的文明的衰落;嘆息古今無數的侵略戰爭所造成的文字難以描述的,對人民、對生活、對文化、對文明的傷害;感嘆中國居然跳出了“盛極必衰”的怪圈,延續發展至今……

“千般荒涼,以此爲夢;萬里蹀躞,以此爲歸”。我以爲讀這本書最好的方式,便是獨坐在像魚尾山屋那樣一間安靜的小屋裏,伴隨着輕抖跳躍的爐火和燭光,在歷史長河中輕輕發出不只是哀嘆的嘆息。

《千年一嘆》讀後感1000字二

《千年一嘆》一書,便是出自隨行人員之一的餘秋雨老師之手。九二年時,餘秋雨追溯華夏文明的力作《文化苦旅》名聲大噪,而後在世紀之交最繁忙的日子裏,餘秋雨老師並沒有停止對古文明的探索之心,而是接受了鳳凰衛視的邀請,用雙腿探訪人類文明的幾個故地。

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也曾到腳踏古文明發源地追求哲學和自然科學。但在他回到出生地時卻遭到了一場審判,他被控“揮霍財產罪”,原因是他爲了“荒誕”的文章、深奧的科學浪費了祖上留下來的財產。

但德謨克利特爲自己辯護說道:“在我同輩的人當中,我漫遊了地球的絕大部分,我探索了最遙遠的東西;在我同輩的人當中,我看見了最多的土地和國家,我聽見了最多的有學問的人的演講;在我同輩的人當中,勾畫集合圖形並加以證明,沒有人能超得過我,就是埃及所爲丈量土地的人也未必能超得過我……”

餘秋雨老師和德謨克利特的經歷,看似與平凡的我們沒有半毛錢關係。其實不然,作爲這世界的一員,我們有義務儘自己的努力去傳遞和延續文明。

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需要開拓自己的視野,同時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我們的人生相對於人類總體發展顯得微不足道,有些人在歷史的洪荒中消失,有些卻留下了痕跡,成爲我們口中傳頌的傳奇人物。

我們現在的經歷或許在下一秒便會被淹沒,後人或許不會記得我們,但我們還是得爲後人留下一絲一毫,無論輕重。

而在我們熟悉的美妝行業裏,也有許多傳奇人物爲了美妝行業的發展,卑躬屈膝、隱忍而行,爲本土美妝掏心掏肺,傳遞着夢想。

在國內消費者既定的消費觀念裏,崇洋媚外是最爲恰當的形容詞。許多消費者在不瞭解原料、不懂功效的情況下,如有一本土和進口的化妝品供他挑選的話,毫無疑問消費者會先選擇進口化妝品。

如今在美妝行業裏赫赫有名的伽藍集團董事長鄭春影先生,也曾掏錢參加百貨業高峯論壇,在論壇上卑躬屈膝地向與會的百貨CEO懇求一個機會,一個讓本土化妝品崛起的機會。

“品牌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一種文化的競爭。”

鄭春影先生的發言,我雖未全感官參與其中,但從眼睛映入的發言稿字裏行間中,我深深感受到鄭春影先生爲本土美妝殫心竭力的吶喊。

他對於本土品牌遭受的不公待遇表示憤怒,地大物博的中國,竟淪爲世界的代加工廠。中國人以賣土地、賣資源、放棄尊嚴、破壞環境爲代價賺來的錢就這樣被外國的幾個化妝品,幾個箱包輕易的賺走了,這是一個多麼可悲的現象。

成功呈概率分佈,關鍵是你能不能堅持到成功開始呈現的那一刻。

鄭春影先生從2005年卑躬屈膝的被動者,到如今行業內的傳奇人物,2015年3月時,鄭春影先生作爲商界領袖代表,在博鰲論壇會議中心接受了國家主席的接見,同時伽藍集團旗下的美素品牌,有幸成爲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唯一制定化妝品合作伙伴。

這一切的變化,都源自於鄭春影先生爲本土美妝行業未來而付出的努力,他將會被記載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爲未來美妝行業中膾炙人口的傳奇人物。

除了伽藍集團,XX年也是上海家化旗下的佰草集在巴黎進行文化之旅的開端,佰草集首家海外旗艦店在巴黎隆重開幕。所處的位置也是商家眼紅的絕好位置,毗鄰全球盛名的巴黎歌劇院,步行至盧浮宮、協和廣場等著名經典大約10分鐘左右。

看到伽藍集團鄭春影先生和上海家化佰草集的成功,印證了餘秋雨老師在書中告訴讀者的道理,開拓自己的視野、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同時爲了傳遞文明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