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500字>

三重門的讀後感1500字八篇

學問君 人氣:1.1W

【篇一:讀《三重門》有感】

三重門的讀後感1500字八篇

初次開始閱讀這本書,並非出自我本意,甚至準確點來說有點被逼迫的傾向。原因不用說,當然是來源於我們可愛的中文老師細心地想讓我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不忘母語。關於這一點,對於已經開始感到詞窮的我來說,甚是理虧,於是只能點頭哈腰的握手同意。說來也奇怪,原本只是想要大概看一下簡介然後就草草了事的想法立即在看到第三章左右的地方消失的雲飛霧散,一點影子都沒有了。《三重門》完全不符合當今正在流行的校園青春風和古代穿越風;也跟幽默搭不上太多關係。卻不知有什麼魔力能讓一直不願意看批判風格的我,幾乎癡迷的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直到看完。當時針緩緩的指到十二點時,我輕輕地合上了電腦,靠在椅背上努力想讓自己放鬆放鬆。但不知怎麼的,腦子裏面亂如團麻。不得不說我對於《三重門》最後的結局感到困惑和不解。而且這個疑問隨着時間的推移,就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在故事中,韓寒把中國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很多弊端和缺點都凸顯在了男主人公和他周圍的朋友身上。學生們錯誤的把讀書理解爲爲了以後好掙更多的錢,而並非爲了充實他們的內在和培養他們所散發出的氣質。可見這些孩子的家長也並非了灌輸什麼正確的資訊以及做出良好的榜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當林雨翔其中的一個朋友自豪地對他說讀書有鬼用,讀書不就是爲了有錢嗎?都有了那還讀屁書?林雨翔不語,但是我們可以大致揣摸出他當時的心情不是在心理默默地認同就是辱罵他太過驕傲,只知道仗着自己父母有錢就到處鬼混。“反正我爸有錢…”“反正我認識誰誰誰…”“我就不…你也不能拿我怎麼樣…有本事去找我爸媽…”自打出生到現在,我都數不清到底聽過多少個人用一種傲慢,居高臨下的語氣對一些家庭條件比自己差的同學或是學校任課老師這樣說了。但是平心而論,這些錢真的都是屬於你的嗎?很顯然的,錢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若不是自己父母在外面勞心勞力,到處奔波,如今的孩子們怎麼會這麼幸福?

不光是現在的學生對於學習開始產生牴觸情緒或是受到了中考,高考制度的侷限而出現偏科問題。就連老師和學校也是對於很多容易給別人帶壞榜樣的“差生”和“有靠山的學生”整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說對就對,就是錯了也勉強算對。憑着這樣的現象逐漸增多,那些天天被欺負又有苦說不出的學生只能默默忍受着一切,把痛苦扛在肩上,含在嘴裏。林雨翔就很明顯的成爲了衆多“犧牲品”中的一個代表。別人潑了水他沒阻止也要被訓;明明是對方先跟他過不去卻反而因爲一點小小的抵抗落了一個準備接受處分的下場。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作品之一三字經裏面寫道:子不教,父之過。正所謂孩子如果有問題,那肯定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出自於他的父母。林雨翔的父母從小對自家兒子抱有很大希望,天天逼迫他背古文,背經綸;卻很少真正的給予他過專屬於家人的溫暖和愛。林父不懂裝懂,只收藏而不看書。雖然韓寒基本沒有怎麼描寫到林雨翔到底受了多少他父親的影響,但是我堅信這種行爲只會讓孩子走進誤區,甚至步入迷途。作爲父母和老師,最應該做的事是讓孩子在一個快樂單純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而不是跟株歪脖樹一樣,都站在懸崖邊上了也不知道搶救。有時候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不一定是件壞事;既能幫助他解決煩惱,又能在同時間減少代溝,增加感情。一舉多得的美事,何樂而不爲呢?

關於結局的部分,在經過多次反覆地思考和仔仔細細地把整本書又嚼了一遍後,我終於發現爲什麼韓寒只留給人們一句“一張落寞的臉消失在夕陽裏”,而不是把結局寫的皆大歡喜,光明的這一邊終於戰勝了邪惡勢力了。這本書是一本能夠被稱爲文學現象的書;同時它也的的確確的反應了中國中學生最真實的一面。如果韓寒真的把結尾寫的太過美好反而會讓人覺得有些虛假,畢竟在全中國現在還依舊肯說實話,又有膽量把它寫說來的人不多了。《三重門》不尊爲經典之作,卻也是一本少見難得的好書。希望這本書在開導了我的過程中,同樣點化了下一個即將要看或是已經在看得你。

【篇二:三重門讀後感】

花了好一段時間,終於讀完了《三重門》,卻沒有一種釋懷的感覺,因爲裏面有太多東西值得讓我思考……

很多人諷刺着說韓寒是個憤青,就算是這樣,又有何不可?至少別人敢愛敢恨,敢想敢說,總比那些虛僞來得實際。當我們穿梭在城市街頭時,總覆蓋一層華麗的外殼,這外殼既是人心所造,更是社會所造,它使人們在抉擇的一瞬不加思索地選擇了虛僞,卻又開始爲自己的角色感到迷離……人活着,或多或少爲的就是快樂,爲自己的快樂而快樂,爲親人、爲朋友、爲他人的快樂而快樂,而對於韓寒,他所希望得到的快樂是更多人的理解,這裏是更多人而不是所有人,因爲他更需要在他身旁的人的離解,至於那些高踞在高等教育上人云亦云的人,也就漸漸地無關緊要了,畢盡他一個人的力量終究難以改變幾個時代的力量。在回到憤青的話題,我同樣也有當憤青的慾望,但我沒有那個資本,我難以將自己所有的敢愛敢恨毫無顧忌的詮釋出來。站在自己的天空望着韓寒,發現自己這兒比他的世界小了好多,他那裏的暴風烈日使他擁有了更多絢麗的彩虹,我默默退後了腳步。

記得我最初看到韓寒的文字,是從《像少年啦,飛馳》中的序開始的,(我更喜歡看序或者後記,因爲那裏會有一個相比而言更真實的雕塑出現在眼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從雕塑已固定的神情中感受它的心聲)接着便是《三重門》,以及他的博客,其實他的東西我所看的並不算多,說起來難免會有些主觀。在《三重門》裏,我能感受到韓寒在描寫青少年單純、幼稚卻又自認爲成熟的愛情背後,更多展示的是當今素質教育成果,一個個老師敷衍、清高、片面,而學生也是高傲、虛僞、所寫的文章矯揉造作、盲目追求方框中的個性,學校裏的領導做足了表面文章,把素質教育當成了玩RPG遊戲,平時隨便搞點這樣那樣的小活動,站在高處看似乎每個學生都忙得不亦樂乎,心想所有人的素質的數值一等都有不小的上升了,然而學生們的確在這些活動中收穫了不少――是經驗(在老師、校領導面前受點罪、演點戲,回過頭來三五成羣拼命地罵)……不明白爲何很多人總是在大力宣揚我國的素質教育多麼多麼的成功,取得了多大多大的進步,我想也只能敷衍地用每個人心中的比例尺各有長短不同來解釋罷。

我正躋身於當今素質教育的長龍之中,是社會、是家庭堵攔得讓人只有這一條出路,又或許我又更多的出路,只是我不敢於承認罷了。就好像我正站在素質教育高塔上,看到窗外或喜或悲的他,只能油然而生一種同情、一種敬佩,卻不敢從高塔上向下跳,走進他的那般世界,只能繼續邁向一切未知的塔頂。這或許就是我最痛恨的地方,窗外的光景和塔頂的神祕都讓我留戀,以至於難以完全投身於任何一個選擇之中,我還在徘徊,由於我的不敢於愛,不敢於恨,不敢於想,不敢於說,簡單的歸結便是虛僞,我不想歸罪於誰,因爲選擇比埋頭努力更能讓人在成長中成熟。我不想現在就做出我的選擇,因爲隨着對自己的不斷認識,我會更加理性地面對未來。

我不想用點評的語氣去談韓寒,因爲誰都沒有資格去評價他人的人生,我也不想在文章中出現中國這樣的詞,因爲我知道,我很渺小,和所有人一樣那麼平凡,一輩子也望不盡它。

輕舒口氣,終於,外面天亮了,又要開始踏上走往校園的征程,之前的話彷彿是在睡夢中寫下的。好了,我現在能做的只有上學了……我確確實實沒有勇氣去當一名反對現行教育制度的小混混,只能在夢中默默地祝福韓寒,真的,快樂就好。與其不斷地爲未來的選擇而煩惱,不如踏踏實實的過好每一天,未來的讓未來去選擇吧……這纔是真正的我,反正我是金子,總要閃光的……

【篇三:三重門讀後感作文】

《三重門》大家應該都很少有看過的吧!但是聽過的卻不少!還記得起初我也是經常聽人說這本書,但是我卻一直興致缺缺。直到我初次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些被逼迫的終於,在我們可愛的中文老師細心地想讓我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不忘母語。

關於這一點,對於已經開始感到詞窮的我來說,甚是理虧,於是只能點頭哈腰的握手同意。說來也奇怪,原本只是想要大概看一下簡介然後就草草了事的想法立即在看到第三章左右的地方消失的'雲飛霧散,一點影子都沒有了。《三重門》完全不符合當今正在流行的校園青春風和古代穿越風;也跟幽默搭不上太多關係。卻不知有什麼魔力能讓一直不願意看批判風格的我,幾乎癡迷的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直到看完。當時針緩緩的指到十二點時,我輕輕地合上了電腦,靠在椅背上努力想讓自己放鬆放鬆。但不知怎麼的,腦子裏面亂如團麻。不得不說我對於《三重門》最後的結局感到困惑和不解。而且這個疑問隨着時間的推移,就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在故事中,韓寒把中國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很多弊端和缺點都凸顯在了男主人公和他周圍的朋友身上。學生們錯誤的把讀書理解爲爲了以後好掙更多的錢,而並非爲了充實他們的內在和培養他們所散發出的氣質。可見這些孩子的家長也並非了灌輸什麼正確的資訊以及做出良好的榜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當林雨翔其中的一個朋友自豪地對他說讀書有鬼用,讀書不就是爲了有錢嗎?都有了那還讀屁書?林雨翔不語,但是我們可以大致揣摸出他當時的心情不是在心理默默地認同就是辱罵他太過驕傲,只知道仗着自己父母有錢就到處鬼混。“反正我爸有錢。”“反正我認識誰誰誰。”“我就不。你也不能拿我怎麼樣。有本事去找我爸媽。”自打出生到現在,我都數不清到底聽過多少個人用一種傲慢,居高臨下的語氣對一些家庭條件比自己差的同學或是學校任課老師這樣說了。但是平心而論,這些錢真的都是屬於你的嗎?很顯然的,錢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若不是自己父母在外面勞心勞力,到處奔波,如今的孩子們怎麼會這麼幸福?

不光是現在的學生對於學習開始產生牴觸情緒或是受到了中考,高考制度的侷限而出現偏科問題。就連老師和學校也是對於很多容易給別人帶壞榜樣的“差生”和“有靠山的學生”整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說對就對,就是錯了也勉強算對。憑着這樣的現象逐漸增多,那些天天被欺負又有苦說不出的學生只能默默忍受着一切,把痛苦扛在肩上,含在嘴裏。林雨翔就很明顯的成爲了衆多“犧牲品”中的一個代表。別人潑了水他沒阻止也要被訓;明明是對方先跟他過不去卻反而因爲一點小小的抵抗落了一個準備接受處分的下場。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作品之一三字經裏面寫道:子不教,父之過。正所謂孩子如果有問題,那肯定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出自於他的父母。林雨翔的父母從小對自家兒子抱有很大希望,天天逼迫他背古文,背經綸;卻很少真正的給予他過專屬於家人的溫暖和愛。林父不懂裝懂,只收藏而不看書。雖然韓寒基本沒有怎麼描寫到林雨翔到底受了多少他父親的影響,但是我堅信這種行爲只會讓孩子走進誤區,甚至步入迷途。作爲父母和老師,最應該做的事是讓孩子在一個快樂單純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而不是跟株歪脖樹一樣,都站在懸崖邊上了也不知道搶救。有時候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不一定是件壞事;既能幫助他解決煩惱,又能在同時間減少代溝,增加感情。一舉多得的美事,何樂而不爲呢?

關於結局的部分,在經過多次反覆地思考和仔仔細細地把整本書又嚼了一遍後,我終於發現爲什麼韓寒只留給人們一句“一張落寞的臉消失在夕陽裏”,而不是把結局寫的皆大歡喜,光明的這一邊終於戰勝了邪惡勢力了。這本書是一本能夠被稱爲文學現象的書;同時它也的的確確的反應了中國中學生最真實的一面。如果韓寒真的把結尾寫的太過美好反而會讓人覺得有些虛假,畢竟在全中國現在還依舊肯說實話,又有膽量把它寫說來的人不多了。

其實《三重門》或許還不尊爲經典之作,但是它卻一本難得的好書,教會了我們許多的道理。令我們受益頗深。我鼓勵大家都可以去看一下,你絕對不會失望的一本書。

【篇四:三重門讀後感】

《三重門》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十年了,我纔有機會讀它,可見韓寒所說不假。我的確是由於父母很看重學習的緣故,過去很少讀小說,像《三重門》這樣被許多人稱之爲遺毒學生的書,自然是讀不到。按理說我讀了這本書後應成爲韓寒的粉絲,因爲過去我的處境和韓寒所批判的很相似。的確,我過去也反對我的父母不讓我讀小說,如今也這麼認爲,唯一的區別是我對父母多了一些理解。因而,我認爲韓寒的《三重門》思想的確深刻,但還是有些偏頗。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確有問題。正如韓寒所說,高考取材制度讓許多學習不行但能力出衆或有其他天賦的同學淹沒在人海之中。打個比方,如果我是菲爾普斯,甭說八枚金牌,就是游泳池也不會去幾次,我只會把去游泳池的時間貢獻給補課。如此看來,高考制度問題很大,但能否找出別的更好的教育制度嗎?我覺得不可能。我從韓寒的後記中感受到,韓寒是想讓大家在自己的特長方面去發展,而不是去全面發展從而全面平庸。可是,社會選擇人才需要標準,需要比較,如何才能讓這些在某一方面有建樹同學去得到社會的認可呢?很難。打個比方,你說你業務能力強,想有一個業務能力大賽讓你脫穎而出,可這很明顯不現實。其一,讓還未走向社會的同學去比拼業務能力,不妥,其二,人和人的業務能力又能差多少,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還不是要像考高考那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因而,高考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之所以高考有那麼多的弊端,這是由中國的國情所決定的,中國人口太多,人人都想過好日子,住洋房,開寶馬,怎麼辦?於是,高考這樣的競爭機制就誕生了,高考爲人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平臺,只要你去努力,就會成功。唯一不好的是那些像韓寒一樣的金子大部分都不能像韓寒一樣發光。可這賴不到高考身上,這些人不發光的最大原因是沒有找到“文化課學習”和“潛能開發”的平衡點,也就是說,這些人沒有像韓寒一樣找到屬於自己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成功道路”。說到底,儘管高考制度有太多的弊端,但從中國的國情看,這個制度是這個社會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制度。

但是,好歸好,缺點還是不少。正如韓寒在《三重門》中所抱怨的那樣,如今的教育過於僵化。舉個例子,曹禺的《雷雨》,這篇話劇其實怎麼看都行,但老師和教參就是要讓你死板的理解爲社會的黑暗什麼的,我就認爲雷雨反應的是命運不可阻擋,不可戰勝這一主題,但考試時如果這樣答,肯定就錯了。所以我覺得這樣僵化的教育其實是禁錮了我們的思想,使我們陷入一個固定的模式,這對我們思想的成熟是極爲不利的。還有,如今的教育官僚化,市場化,花錢進重點就像過去的男子進妓院一樣稀鬆平常。最後再報怨一句,政府能不能像給官員配好車一樣在教育的投入再多一點?

其實,我覺得《三重門》這本書適合大人去看,尤其是那些教育部門的權威,那些有免費好車的人,希望他們從中能得到一點毒害。學生呢,最好不要看《三重門》,看了你們會更叛逆,會被遺毒,當然,如果非要看的話,還是先看看我這篇僞書評,得到免疫保護後,再去看《三重門》。

【篇五:《三重門》讀後感】

“……也許放開這紛紛擾擾自在一些,但不能放開——比如手攀住一塊凸石,腳下是深淵,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該放不該放,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裏。”這是《三重門》結尾,以一個在成長路上的孩子對未來的迷茫結束。這無疑是一個現實而又殘酷的故事。與其說這是一部抨擊教育體制的叛逆之作,還不如說這更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主人公林雨翔的成長經歷,讓人噓唏不已。這個在自由時代的壓抑少年,有着自己的獨特之處,卻最終迷失在了成長路上。

作者用尖銳的筆觸無情地揭露了當今社會某些真實存在而又被刻意忽略的不良現象,譬如,靠徒有虛名的“體育特長生”身份開後門進市重點,所謂的資深“化學老師”的輔導,在快餐店鬧事的所謂“飛鴻幫”等等。然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成長,都是不可忽略的。這是林雨翔的成長故事。不論他最終結局如何,這始終是獨屬他一個人的成長故事。我覺得作者想借此書告訴我們的,無非是關於成長的煩惱以及成長之路的坎坷艱辛。

記得小學時,我也曾經歷過的一次成長的蛻變,至今記憶猶新。那時,學校要舉行跳長繩比賽,我和另外十五位同學代表班級參加比賽。放學後,我們十六位參賽的同學一起到操場上練習。練了幾遍後,大部分同學都跳過去了,偏偏只有我跳不過去。我不禁有些急躁起來,額頭上是因緊張而沁出的一層密密的汗珠。接下來的練習,繩子似乎是存心跟我過不去,總在我腳下絆住,我又難過又着急,一時的尷尬讓我不免灰心。我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坐到桌前準備做作業。可是,看着眼前的作業本,我心裏卻在想着跳繩:再過兩天就比賽了,可我卻跳不過去,成了班級的累贅,怎麼辦呢?不知什麼時候,媽媽回來了,我找到了傾訴的對象,便把自己的煩惱告訴了她。媽媽摸摸我的頭,說:“跳不過去肯定是你節奏沒掌握好,多練習幾次就好了。”“可我哪有那麼多時間啊?只剩下兩天的時間就要比賽了,而且作業那麼多,當了中隊委,還要做中隊的事情。怎麼這麼煩啊!”我心浮氣躁,一時沉不下心來好好分析失誤的原因。“傻丫頭,這就是對你的考驗啊。你跳不過去時對你來說是煩惱,等你掌握了訣竅跳過去的時候,那就變成快樂啦。

沒關係,明天練習的時候注意掌握好節奏,多練幾次就行了。”媽媽依舊語態溫和地勸解我,讓我感到有什麼東西在體內漸漸地重新振作起來了。“可要還是跳不過去呢?”我皺眉。“只要你認真練習,就一定能成功。”媽媽用力地摟了摟我的肩,眼中滿是對我的信任與鼓勵。“嗯!我要加油!”媽媽的鼓勵,讓我也找回了自信,信心漸漸地充滿心中。第二天練習的時候,我心裏默記着媽媽的話,不斷爲自己打氣。同學們也熱心地爲我傳授經驗。

我不再怯懦、不再浮躁,全神貫注地練習着。一遍、兩遍……七遍、八遍……終於,當我再一次跑進去,再跳起來的時候,繩子在我腳底下輕快地滑了過去,我一口氣衝到了對面的隊伍中——成功啦!接下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越跳越熟練,再調皮的繩子也絆不着我啦!很快,比賽的日子到了。隨着裁判老師一聲哨響,繩子在天空中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孤線。我和同學們像一隻只輕盈的燕子,跑進、跳起、跑出,在上下翻飛的繩子間來回穿梭。一圈、兩圈,十圈、十一圈……我看到和自己並肩爲班級榮譽而奮鬥的同學們一個個身輕如燕,聚精會神地全身心投入到比賽中,每個人都沒有絲毫鬆懈或倦怠,只有洋溢在我們周圍的一股自信蓬勃的氣氛。

最後,我們以絕對優勢取得了比賽的勝利。我欣喜若狂,顧不得抹去頭上的汗水,和同學們擊掌、擁抱,歡呼雀躍,盡情地享受着勝利帶來的喜悅。我成功地克服了成長過程中的小挫折!也許林雨翔的成長需歷盡更多的艱難困苦,但將來的社會一定不會埋沒人才,只要有自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正如他的創造者韓寒一樣。也許這本書的作者有些叛逆,也許這本書的敘事風格不夠成熟,也許它的情節構造不是很完美,但它是一本屬於新一代正在成長中的人的“成長物語”。

我知道,和許多同齡人一樣,我的成長道路也是一帆風順的,因爲我的身邊有一直支援着我的親人、朋友;但我也深深知道,人生不可能一直這麼順順利利,我的未來還會有各種坎坷、曲折甚至於磨難在等着我去面對、挑戰直至克服重重障礙,其中的風風雨雨,還要靠自己去體會,沒有人來爲你保駕護航。而我,必將在歷練中慢慢地成長,最終蛻變爲美麗的新一段人生。我,還有我們,一起,正在成長……

【篇六:讀《三重門》有感】

看《三重門》彷彿在回憶過去,而讀主人公林雨翔的故事就有對看鏡子照的感覺。

正如後記中寫的:這就是生活。的確,本書寫的都是大實話,出自肺腑之言,都是直白,尖刻的。人物表露出的是少年的狂傲,青春的不羈。也許這是一個典型得到心理年齡,十來歲的少年處在一個不安分的年齡,愛表現,愛出風頭,有一定的才華與能力,希望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讚美,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林雨翔想樹立的是一個獨立完全的自己。對於賞識自己而自己不喜歡的老師,爲了達到某些目的,仍會好好地利用這個機會。在今人看來這不能算作無情,且美其名曰“現實”。

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處,父母們扮演的上一支配者與被支配的角色。我們的飲食起居都是父母包辦。爲了我們,父母寧可自己少用一點也不會讓我們比別人差。這在無形中給我們造成了壓力,使得我們被“逼”着學習,其實關心、理解並不是父母單方面的“必要條件”,而是親子間互相的“重要條件”。看看兩鬢斑白的父母,受着充滿期盼的眼光,一種肩負重任的感覺自心頭由然而升,於是硬着頭皮勉強往書堆裏鑽。最終,在無奈之餘偶然的發泄竟被說成任性;一階段的失敗被認爲是不求上進,貪玩,父母對女兒的言行表現有最後的裁判權。反之,一個家庭的喜樂也受我們的支配,女兒考上重點大學,全家津津樂道喜上眉梢。更有勝者,一家三口今天“新馬泰”明日“港澳臺”。如果孩子高考落榜,那麼家中立刻變得死氣沉沉,靜若無人,有時還有吵架聲傳出;學習考試期間家長陪讀陪夜是普通現象。可謂“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用心我們永遠也不會理解,更不會接受。

孩子的無奈,父母的期待,老師的苦衷。你可以對當今的教育制度抱怨,但不應指責。或許現在的你正如那個林雨翔。《三重門》沒有結束,林雨翔只是在十字路口發呆,不知道結尾應是什麼。到此,小說告一段落,而大家仍在自己的道路上繼續走着。作者也希望各位能繼續。無論發生什麼事告訴自己:我是天上的星宿,總是發光的。作文

【篇七:三重門讀後感】

花了好一段時間,終於讀完了《三重門》,卻沒有一種釋懷的感覺,因爲裏面有太多東西值得讓“我”思考……

很多人諷刺着說韓寒是個“憤青”,就算是這樣,又有何不可?至少別人敢愛敢恨,敢想敢說,總比那些虛僞來得實際。當我們穿梭在城市街頭時,總覆蓋一層華麗的外殼,這外殼既是人心所造,更是社會所造,它使人們在抉擇的一瞬不加思索地選擇了虛僞,卻又開始爲自己的角色感到迷離……人活着,或多或少爲的就是快樂,爲自己的快樂而快樂,爲親人、爲朋友、爲他人的快樂而快樂,而對於韓寒,他所希望得到的快樂是“更多人”的理解,這裏是“更多人”而不是“所有人”,因爲他更需要在他身旁的人的離解,至於那些高踞在“高等教育”上人云亦云的人,也就漸漸地無關緊要了,畢盡他一個人的力量終究難以改變幾個時代的力量。在回到“憤青”的話題,我同樣也有當“憤青”的慾望,但我沒有那個資本,我難以將自己所有的“敢愛敢恨”毫無顧忌的詮釋出來。站在自己的天空望着韓寒,發現自己這兒比他的世界小了好多,他那裏的暴風烈日使他擁有了更多絢麗的彩虹,我默默退後了腳步。

記得我最初看到韓寒的文字,是從《像少年啦,飛馳》中的序開始的,(我更喜歡看序或者後記,因爲那裏會有一個相比而言更真實的雕塑出現在眼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從雕塑已固定的神情中感受它的心聲)接着便是《三重門》,以及他的“博客”,其實他的東西我所看的並不算多,說起來難免會有些主觀。在《三重門》裏,我能感受到韓寒在描寫青少年單純、幼稚卻又自認爲成熟的愛情背後,更多展示的是當今素質教育“成果”,一個個老師敷衍、“清高”、片面,而學生也是高傲、虛僞、所寫的文章矯揉造作、盲目追求方框中的個性,學校裏的領導做足了表面文章,把素質教育當成了玩RPG遊戲,平時隨便搞點這樣那樣的小活動,站在高處看似乎每個學生都忙得不亦樂乎,心想所有人的“素質”的“數值”一等都有不小的上升了,然而學生們的確在這些活動中收穫了不少――是經驗(在老師、校領導面前受點罪、演點戲,回過頭來三五成羣拼命地罵)……不明白爲何很多人總是在大力宣揚我國的“素質教育”多麼多麼的成功,取得了多大多大的進步,我想也只能敷衍地用每個人心中的“比例尺”各有長短不同來解釋罷。

我正躋身於當今“素質教育”的長龍之中,是社會、是家庭堵攔得讓人只有這一條出路,又或許我又更多的出路,只是我不敢於承認罷了。就好像我正站在“素質教育”高塔上,看到窗外或喜或悲的他,只能油然而生一種同情、一種敬佩,卻不敢從高塔上向下跳,走進他的那般世界,只能繼續邁向一切未知的塔頂。這或許就是我最痛恨的地方,窗外的光景和塔頂的神祕都讓我留戀,以至於難以完全投身於任何一個選擇之中,我還在徘徊,由於我的不敢於愛,不敢於恨,不敢於想,不敢於說,簡單的歸結便是“虛僞”,我不想歸罪於誰,因爲選擇比埋頭努力更能讓人在成長中成熟。我不想現在就做出我的選擇,因爲隨着對自己的不斷認識,我會更加理性地面對未來。

我不想用“點評”的語氣去談韓寒,因爲誰都沒有資格去評價他人的人生,我也不想在文章中出現“中國”這樣的詞,因爲我知道,我很渺小,和所有人一樣那麼平凡,一輩子也望不盡它。

輕舒口氣,終於,外面天亮了,又要開始踏上走往校園的征程,之前的話彷彿是在睡夢中寫下的。好了,我現在能做的只有上學了……我確確實實沒有勇氣去當一名反對現行教育制度的小混混,只能在夢中默默地祝福韓寒,真的,快樂就好。與其不斷地爲未來的選擇而煩惱,不如踏踏實實的過好每一天,未來的讓未來去選擇吧……這纔是真正的我,反正我是金子,總要閃光的……

【篇八:《三重門》讀後感】

之前一直聽別人說過這本書,卻一直因爲考試的事情而不得不壓後拜讀的時間。高考之後又限於和衕學的聚會以及家人親戚的祝賀當中。進了大學以後,對大學生活得濃厚的興趣以及強烈的好奇心徹底的阻礙了我看書的慾望。知道今年春節,在書店的書架上偶爾看到了這本書,於是買下來準備細細品讀。

今天終於將這本書看完,雖然只用了幾天的時間,但是在這幾天中,卻有了一些感悟,因此想要寫下來以記錄我的這些感想,同時也是爲了紀念我的一個新的開始吧。

剛開始看這本書時,只是覺得裏面的很多語言詼諧而且幽默,激發了我更大的興趣,我想這個或許也是這本書獲得大衆的認可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吧。其次,在這些詼諧幽默的語言中,卻蘊含着大道至簡的道理。在字裏行間中說出了很多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社會中,朋友之間,家庭中出現的一系列的矛盾。而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在書本的字裏行間中,透過幽默的話語,說出了用一般的語言所達不到的效果。

文章的主角林雨翔從初中到高中的生活經歷,構成了本書的全部內容。然而就是透過描寫了林雨翔的普通人的生活,揭露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或者說是社會的矛盾。首先說的是林雨翔在初中的生活中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學校中的馬德保與羅天誠,蘇珊與沈溪兒,基本上這四個人與學校中其他的一些事情,反應出很多的問題。青少年的早戀問題,在學習上的補課問題,這裏說的補課當然不是正常的補課,還有青少年的莫名的攀比等等的問題。圍繞着這些問題的展開,其主題其實是爲了抨擊與諷刺當代的教育體制與教育制度,這一點在林雨翔高中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更加的明顯。高中校園設施的差勁,花錢買進學校的也不是一個兩個。

而在家庭教育的方面,韓寒沒有否認林父林母對於林雨翔所付出的愛,但是同時韓寒也寫出了林母累長城的巨大的癮,對於林雨翔來說何嘗不會產生比較不好甚至是比較惡劣的影響?這也就從一個比較小的側面反映出家庭的教育在一個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影響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中考之後的林雨翔,陰差陽錯之下又與他喜歡的同時也喜歡他的蘇珊失之交臂。林雨翔進了市重點,而蘇珊故意沒做前五題的選擇題只是爲了能和林雨翔在同一所學校。這不能不說也是我們青少年在年輕時所期待的浪漫的愛情,然而現實卻總是殘酷的,不像電視中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在等待着我們。

高中的林雨翔又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在與錢榮,與自己的室友,與文學社,與校長等等人物的周旋中艱難的求得自己的一片生存的空間。在描寫這些場面的語言中,我們可以絲毫不費力氣的感受到一種濃濃的在社會中才會遇到的勾心鬥角。尤其是在林雨翔與錢榮、與文學社的社員之間,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整本書中,韓寒所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對現在的教育制度與教育現狀的極大的諷刺。然而讀過這本書之後,確實是有很多額外的感悟,蘇珊對於林雨翔的感情是比較打動我的地方。

其實最感興趣的還是文中幽默詼諧而又富含哲理的的語言,此處摘兩例。

1:歷來博學之人,大多奇醜。要不是實在沒有女孩子問津,誰會靜下心來讀書。

2:妓女賺錢,是因爲妓女給了對方快樂;而教師給了學生的都是痛苦,卻照樣收錢,這就是家教的偉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