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00字>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100字

學問君 人氣:1.52W

第一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100字

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師只有帶着愛自己孩子的心去愛學生才能真正換來學生的愛,才能真正做到對學生負責。“愛與責任”並存,這是做班主任的前提條件。

我預想不到《愛心與教育》會給我帶來多少改變,但至少讓我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我不會放棄班主任工作,用更多的愛去澆灌教育事業,用責任來承擔教育職責。

給我一個班,我會做的更好!

第二

唐太宗李世民言:“以銅爲鑑,可正衣冠;以人爲鑑,可明得失;……”。 而以《愛心與教育》爲鏡,可以時時刻刻反思我的班主任工作的得失。我是2000年參加工作的,先在一所鄉鎮初中呆了一年,做的是班主任,2001年調入縣城高中,2002年開始從事班主任工作至2006年,因爲身體原因2007、2008年爲從事班主任工作,2009年又開始擔任班主任,今年是兩個班的班主任。

有人說,做教師難,做班主任更難,做一個好班主任更是難上加難,難是班主任工作瑣碎而複雜,勞身又勞心;然而做班主任又真好,因爲從中你可以體驗到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

第三

教育呼喚民主、科學與個性,這是李鎮西教育手記裏的一句話,說的是轉化“後進學生”的指導思想。什麼是民主、科學與個性呢?帶着這樣的思考,我閱讀了李鎮西關於這方面的手記。

我感覺教育學生要有愛,這種愛應該是真誠的,尤其是對“後進學生”的愛,絕不應該是爲了追求某種教學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應該是教師的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也就是用愛贏得心靈,當愛走進“後進學生”的心靈,他們會發現自己身上的閃亮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一個有用的人”的自信。

另外教師的愛不應該是一種教育技巧,而應該是一種對學生的真誠關懷,當“後進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不只是批評,把學生那種想成爲一個好學生的火花熄滅,還應該多和他們溝通,引導他們內心深處的善良,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心中的美好的道德萌芽長成參天大樹。

第四

《愛心與教育》是李鎮西老師以教育手記的形式記錄了他與學生共同成長的.經歷。讀完使我感到一種震撼,使我更加深入的反思自己。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李鎮西老師的愛是一種博愛、恆愛,是無私的,是不折不扣的愛,同時這種愛是真正走進學生心靈的愛。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不假,然而我們必須審視這種愛或者是假以愛的名義。我不斷的反思我的班主任工作,書中記錄的李鎮西老師愛學生關心學生的事例我都做過,那他爲什麼能成爲名師?而我還只是一個平庸的老師。原因在哪呢?不能說我沒有愛,只能說這種愛帶有功利性或者是一種偏愛,是一種透過傷害一部分學生自尊贏得另一部分學生的愛,這是愛嗎?

第五

假期裏一日在街頭地攤上看見《愛心與教育》一書,作者李鎮西,書和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每年一篇有關教育方面書籍的讀後感使我不禁拿起了它。愛心與教育讀後感愛心與教育讀後感。隨手翻了翻感覺是他在教師生涯中教育教學中的故事,我想在這講經濟的時代像這樣教育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故事能出書,一定不是熱門並且銷售量不會好的書必定有它特別之處吧,於是一番討價還價後用二元錢買走了。

第二天有空翻閱了《愛心與教育》一書,說句老實話,看了前面幾頁的時候我真的不想再看下去了,感覺得是在說道,看到的全都是什麼理論的東西,而我最討厭說什麼道講什麼理論的書,對純理論的書從來不感什麼興趣,所以直接翻過去十幾頁來看,看着看着發現我感覺錯了,這本書寫得還真不錯,書裏講的全是他和他多年來教的學生們的感人故事,這一個個讓人感動的故事,雖然我不像書中介紹的那樣好多人是“流着眼淚讀完這本書的”,但《愛心與教育》中的許許多多的“愛心”故事確確實實地在感動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