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500字>

《鈍感力》讀後感500字(通用6篇)

學問君 人氣:8.38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鈍感力》讀後感500字(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鈍感力》讀後感500字(通用6篇)

《鈍感力》讀後感500字1

“鈍感力”解釋爲“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以另一種方式告訴我們這種鈍感的力量。

許久之前我們或許還在感嘆敏感或者敏銳的褒獎。可如今回頭看,或許正因爲我們過於的敏感的感傷所以纔會受到很多傷害。其實相比較那些敏感,細微的人事和感情,有時是會生出許多困頓。

多數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敏感,脆弱的神經捕捉那些細微的感情。即使是殘缺的,我們也同樣已放大鏡擴充那些傷口。這一切或許是用來更省視自己的內心,抑或一個幻象。

他在裏面自吟自唱編織一個網,不是華麗的網。只是一個把自己肢解開的空洞,血淋淋的剖開,用一種方式來展示這一切。

你看的懂的,會慢慢陷入一種感覺,不斷地挖掘自己內心的空洞。或許又可以是一種跳出內心的觀望。

可不論怎樣他帶給我繁盛的幻覺,我始終無法擺脫。相比較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如果已此來學習並擴充。

那麼他的內心是該營造在一種時刻溫暖且向幸福方向行走的人。他不會隨時陷入到自己的悲傷裏,不論這種悲傷是來自外界還是內心。

總有一把尺子橫梗在那不會想着逾越,只是會跳過。那麼那些繁雜荒蕪的內心就不會一直沉默到釋放。

可是看到的依然是種表象。我們拿來交換一種事實。充滿無限渴望與矛盾的心情,來觀看這種較量。勝負的雙方只會讓我們陷入另一種迷茫。

又或許開啟另一扇窗,看到一片寬廣天地,尤爲甚好。有人問佛祖,佛是什麼。佛祖說無憂是佛。

所以我們把心都寄託在裏面,想把靈魂承載出來與之交換剩下的是我們的妄心。

莊子一生貧窮卻始終追求一種逍遙遊。這種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是讓我們值得學習的。

即使千百萬年之後,依然像是一個琥珀一樣鑲嵌到人們的心理。

保持那份聖潔。我知道這些光芒某時很微弱。

是因爲心裏的傷放的很大,可是有時又似乎發現那些心底之外的聲音又如此響亮。

或許這種矛盾與糾結纔是我們的心結。

這些都是我們在這世上的追求所得的妄心。

期待着某天,我能推開窗看到外邊一片寬廣世界,我們都唱着聖歌,心底無私天地寬。

《鈍感力》讀後感500字2

前段時間,讀過一本書《鈍感力》,受益匪淺。這是一本由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先生撰寫的,很值得一讀。“鈍感力”,從字面可以理解爲是感覺遲鈍的能力,乍一看會給人一負面的感覺,但它並不等同於“遲鈍”,換言之,在這一本書中,可以將它解釋成“有意義的感覺遲鈍”,它強調的是對困境的一種耐力,是爲人處世的態度和“爲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身爲醫學博士,後來又成爲著名作家的渡邊淳一先生,以自己早年做過外科醫生的經驗和生活中的遭遇種種,從醫學和文學角度,也就是說,從肉體和精神兩方面對人類進行觀察和剖析,講述了“鈍感力”的重要。他認爲,相比敏感、激進、張揚的人而言,具有“鈍感力”的人,更易在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生存,在面對外界的批評和情感的傷痛能不介懷於心,求得自身內心的平衡及與他人、社會的和諧相處,進而才能更容易獲得愉悅和成功。

讀完這本書後,便感到豁然開朗,以往心中的糾結和不惑,在作者細緻入微、條分縷析的闡述中,瞭然於心。過去,我是個要強、心思又敏感的人,多愁善感,喜怒形於色,雖然在學業和事業上,一直努力進取,曾獲取過一些成功和輝煌,卻聽不得別人的一點指責和埋怨,所以,每天都生活得身累心也累。在與人相處時,別人一句不在意的話,哪怕是一個隨意的舉動,也會令我浮想聯翩,過於敏感的個性、謹慎的處事方式,常常擾亂我平靜的生活,令我不安和自責,生出許多困頓,甚至於影響到身心健康。

《鈍感力》這本書,慢慢地解開了我的心結,在書中,渡邊淳一先生引用身邊的例子和切身體驗,在男女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諸多方面,還從醫學角度出發,向我們闡述了“鈍感力”的合理性,它實際上是一種很智慧的處世法則,對當代社會中的人們有着全新的啓發,而他本人深受到鈍感力的恩賜,並令他終身受益。渡邊淳一先生即使成名後,仍保持清醒的頭腦,從容不迫地應對生活中出現的一切,保持不敗的地位。這令我想起了在中國盡人皆知的四字名言“難得糊塗”。“難得糊塗”是清朝乾隆年間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的傳世題書,乃是他爲官之道與人生之路的自況,因此也被稱爲“真乃絕頂聰明人吐露的無可奈何語,是面對喧囂人生,炎涼世態內心併發出的憤激之詞”,這兩者之間有着精妙的寓意相通之處。

讀完《鈍感力》,首先明顯的第一感覺便是身體內外變得通達舒暢,神清氣爽。從科學的角度很好解釋,我們體內的血管都是由神經來控制,當生活中出現坎坷、遭遇不平,憂慮、孤獨、怨恨、憤怒等不良的情緒偏頗,會造成交感神經緊張,引起體內血液循環紊亂,五臟六腑執行失常,長此以往便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說,從這個角度說,鈍感力在保健養生方面有着直接獨到的意義。

在生活中,“鈍感力”與進取心同樣難得,“忍耐、包容、專注”,是“鈍感力”的三個元素。

忍耐,是一種品質、一種精神。在生活中,對於同伴的批評、朋友的誤解,別人的指責,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惟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細想一下,的確沒有多少事情需要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加以處理,運用鈍感力把一些所謂的“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便會消除一些無謂的煩惱,擺脫不必要的刺激,因爲忍耐,就會獲得一份力量,在磨難挫折面前坦然豁達而不氣餒,那麼就會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和精彩。

包容,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境界和意境,是人的涵養、處世經驗,能夠原諒他人過錯,不錙銖必較,耿耿於懷,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和和氣氣地做個大方的人,這樣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將化作五彩的樂章,就會獲取一個放鬆、自在的人生。

專注,少些私慾與歧視,多些理解和善良,難得糊塗,大智若愚,更好地專注那些有助於我們幸福和美好的東西,才能生活在歡樂與友愛之中。正如渡邊淳一先生所說的“就情感而言,愛就是一種鈍感力。”“凡事看得過重而自尋煩惱的時代,應該宣告終結了”。

《鈍感力》讀後感500字3

《鈍感力》這本書內容很少,文字淺顯,闡述觀點也沒有提供科學的論證,但是主旨貼近生活,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所謂鈍感,是與敏感相對鈍感,顧名思義,遲鈍的感受。包括感官的遲鈍、腸胃的遲鈍、情感的遲鈍等等。有的人被蚊子一咬就起紅皰,瘙癢難耐,是面板敏感;而有的人被蚊子咬了沒事一樣,不癢不撓,是鈍感;有的人冷熱不適就會拉肚子,是腸胃敏感;而有的人吃了不乾淨的食物也沒什麼,是鈍感;有的人遇到一點不如意就煩惱抑鬱,是敏感;而有的人即使面對流言蜚語也能一笑置之,是鈍感。

生活中的鈍感

養育孩子需要鈍感。我們在養育孩子時,不要一味追求清潔乾淨,越是無菌,人越容易生病,孩子適當吃些家中的雜菌也無大礙,反而可以豐富腸內菌羣,增加人們對外來細菌的抵抗力。

夫妻相處需要鈍感。生活中很多夫妻離婚的原因不是外遇出軌,而是牙膏應該從後面開始擠還是前面開始擠,衣服是掛着還是疊着這些生活瑣事上的不同。婚姻中夫妻雙方都不該在某些地方過於在意,應該不拘小節,相互包容,而包容的背後其實是鈍感力。

身體健康需要鈍感。有一個實驗,透過不斷騷擾實驗老鼠,使其一直處於不安和煩躁的狀態之中,後來老鼠的胃部血管開始變窄,血液循環變差,胃最上面的黏膜部分開始出現潰爛,最後導致胃潰瘍。緊張和不安的情緒會使人的血管變窄,影響血液循環,進而影響身體各部位的健康,高興和放鬆的情緒會使人的血管舒張,血液能夠順暢的流遍全身,從而保持健康。所以,鈍感力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平和。

叱吒職場需要鈍感力。能適應各種工作環境,能在各種團隊中合作,能換位思考和同事的分歧,心胸寬廣的面對指責、委屈、刁難。隨着時間的推移,再回首看當年工作中的困難,會覺得都是浮雲。所以,職場的鈍感力是“難得糊塗”。

把敏感用在美好的事物上

這是書之外的感想。最近看一本小說,作者的文字很細膩,比如描寫女主喜歡在圖書館穿行的感覺,喜歡把手指放在書脊上慢慢滑過然後找到她想要的那本書。我也無數次的在圖書館和書城穿行,無數次的用手指慢慢滑過書脊,卻從未好好體會那種感覺。當我讀到那裏的時候,心裏默默的受到啓發:美好的事物還是值得我們敏感一點。

《鈍感力》讀後感500字4

《鈍感力》是當代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的代表作之一。在日文中有“鈍感”一詞,卻無“鈍感力”。年過七旬仍筆耕不輟的渡邊淳一對人生有深刻感悟,別具一格提出“鈍感力”一詞。“鈍感力”即“遲鈍的力量”,作者認爲:“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衆所周知,身心愉悅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對於生活中的流言蜚語,或者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如果能夠做到不思前想後,不放在心上,就不會爲其所累、受其傷害。這種有益的鈍感,與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心情愉快密不可分。在人際關係方面,同事的相處、朋友的交往、家人的溝通等,心胸寬廣的鈍感力可以避免因瑣碎小事而使人際關係受損。在身體方面,如果感官過於敏感,反而會給身心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對感冒、疼痛、食物不潔等保持一些遲鈍,就不會輕易被病魔降服。因此,鈍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鈍感的人會生活的更加悠閒自在。

在戀愛方面,誠實加上鈍感力,可謂如虎添翼。當男人追求女人的時候,鈍感可以成爲一種有力的武器。很多女性都曾說:“就算多少有些不中意,但是在對方不厭其煩的邀請和竭盡全力的追求下,還是逐漸地被對方開啟了心扉,慢慢喜歡,最後步入婚姻殿堂。”可見,男人在追求的過程中,即使受挫,但能厚顏追求,保持“面子”的鈍感,就比其他人更有機會成功。戀愛階段,要想長期維持雙方的良好關係,不僅需要敏感,同時也更需要有益的、能夠容忍和原諒對方的鈍感。如果凡事都抱着眼裏容不得沙子的態度,錙銖必較,彼此之間的關係就很快會土崩瓦解。

人人都渴望家庭幸福、婚姻美滿,殊不知鈍感力正是美滿生活的守護神。作者認爲,是否擁有鈍感力,將決定和伴侶的婚姻能否長久,決定未來的生活是一片光明還是常被烏雲籠罩。夫妻雙方無論是生長環境、興趣愛好,還是個人教養、價值觀等都有相異之處,因此夫妻之間出現琴瑟失和的情況並不意外。如果能對對方的各種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計,保持恰到好處的鈍感,纔可以更好地維繫婚姻生活。

鈍感力是生存在當今時代所必備的技能。我們所處的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滄海桑田、日新月異。要想精神飽滿地生活下去,就要適應這新的潮流、新的時代。而這種適應能力的原點就是對新環境的鈍感力。這種鈍感力可以使我們更好地適應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的新情況新變化。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才能。但能否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才能。具備了恰如其分的鈍感力,敏銳和敏感才能成爲真正的才能,從而在在人生的道路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鈍感力,是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鈍感力,助推我們營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鈍感力》讀後感500字5

今天讀了小說家渡邊淳一《鈍感力》這本書。書籍的`內容非常簡單,通俗易懂,語言也直白,可以說是在閱讀的時候能夠一目十行的一本書。

“鈍感力”這個概念一方面指的是一種不過分敏感、相對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與處世方式,另一方面也是身體上對於外界環境變化的種種適應表現。

作者從身體,健康,愛情,家庭關係,婚姻,工作職場等各方面都論述了“鈍感力”的重要性。

在職場上,有些人會讓別人出現的問題影響了自己的正常工作,書中講到了一個工作人員不滿意女編輯的說話方式和小夥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可以很大,每個人可能都有一些他人無法容忍的地方。面對這些問題,有些人耿耿於懷甚至每天抱怨,有些人覺察到了但是不太在乎,有些人視若無睹甚至有可能根本沒有感覺到問題的存在。如果總是在心中計較這些問題,那就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比如說延華康、蔡晶晶、張白雪等人明明是自己心理不正常,還要去報復別人,讓人沒有辦法去同情或者是幫助他們。對他人的問題選擇性忽略,才能開朗、大度地生活下去。

在戀愛當中,因爲雙方存在個體差異,情侶要學會在某些方面擁有原諒對方的胸懷。事實上,無論是戀情還是友情,假如對任何事情都錙銖必較,那麼任何很小的分歧,都有可能引起巨大的矛盾。雙方都會因此而窒息,彼此之間也走向分離。這其實也是一種文化當中求同存異的思想。

適當的灑脫與不在意,能夠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給心靈減輕負擔。在競爭日益激烈、壓力巨大的現代環境中,也是合適的生活態度。但是不得不說,“鈍感力”這個概念也存在着明顯的缺陷,因爲生而爲人是要有道德是非觀念的,如果就放任這種所謂的“鈍感力”讓不敏感出現在道德領域上面,就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了。假如人們面對道德的約束與法律的懲戒都表示出一種滿不在乎遲鈍的態度,那麼這個社會就將出現許多的問題。

整體來看,這本書沒有提出多少新思想,但是用一個新概念起到了“新瓶裝舊酒”的效果,也集成了很多思想進行了一個歸納總結與再度的演繹。

《鈍感力》讀後感500字6

前段時間纔看完渡邊淳一的《鈍感力》,鈍感力直譯爲——遲鈍的力量。作者渡邊先生曾經是一名醫學博士從醫學的角度,他用醫學的角度來論述了在男女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諸多方面的表現和作用,更具合理性。渡邊先生的意思是我們應該表揚敏感,還是讚揚鈍感?作爲我個人,我覺得選擇性的對某些事物敏感,對另一些事物鈍感,恐怕是他所欣賞的。

個人認爲作者所講的“鈍感”其實是種大度,是種爲人處世的哲學之道,當然鈍感就不屬於此類了。《鈍感力》提到的幾十年前,渡邊還在當醫生的時候,認識了那個“給人沒出息感覺”的醫生,無論上司如何的訓斥,他都不往心裏去,刀槍不入似的,簡直能跟防彈衣可比,可見適當的鈍感力確實他就是採取的一種積極的逃避和保護的手段,最終這位醫生,做到了院長級別,實例證明鈍感力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一種智慧和手段!相反的渡邊淳一曾目睹了不少身邊的精英,由於太過敏感,太脆弱、太強的自尊心而放棄了對理想的追求,甚至放棄了對生命的追求。這是一件十分令人惋惜的事,這既是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損失。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競技場,必須面對無數的內在和外在的挑戰,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外部環境的時候,能改變的也就只有你自己了。沒有人不向往成功,但是成功從來都不會輕而易舉地可以獲得,都需要經歷無數的失敗,中國有句古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當中的含義大家都知道,關鍵是在失敗以後,能不能頑強地站起來吸取教訓,這就變成一種人生的智慧,鈍感的智慧。以愛情爲例,文中“被女方拒絕一次就感到深受傷害”的那種人,以這種敏感、脆弱的精神狀態怎能追求到心愛而優秀的女人?在我生活周圍,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大多是某男追求某女遇挫後歷經幾年終於抱得美人歸,在這裏,鈍感作爲一種獨特的人生智慧,對當代社會中的人們都有全新的啓示。

鈍感力是我們生存在這個時代所必備的才能,用敏銳的心態去感知這個世界,固然能更快的體會快樂、領會精彩。但如若能多些鈍感,也僅比別人遲一點,但並不影響快樂的體驗,甚至能讓我們在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敏感而脆弱的心靈避免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