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600字>

《最好的告別》讀後感600字

學問君 人氣: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好的告別》讀後感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好的告別》讀後感600字

《最好的告別》讀後感600字1

不可否認,閱讀這本書的初衷是爲了緩解內心的焦慮—面對一些正常的初始衰老跡象。隨着年齡增長,人會越來越意識到,死亡,尤其是突然而決絕的死亡,或許沒有那麼令人恐懼而衰老卻着實是個折磨人的小妖精。如同良好電子系統的突然崩潰,彷彿鐵絲鋸斷腳踝的電影橋段,衰老的隨機性和逐漸性,會讓成年人的世界日漸崩塌,直至黯淡消亡……

阿圖·葛文德,印度裔美國外科醫生,出於對臨終關懷這一課題的興趣,以多年積累、遊訪及親歷的衆多事例,著作此書,既有對醫生從業人員定位的建議,也有對臨終關懷領域發展的介紹與展望。有數據,有實例,有采訪,是西方科學的理念。

但全書由從未離開過印度的祖父在印度傳統家庭中養老始,由移民美國深造終身踐行科學行醫的父親魂歸印度恆河的儀式終,骨子裏的東方思辨與哲學,又在告誡讀者,無論是病患還是家屬,最終選擇權依然在你們手中,何時進,何時退?在戰術上積極運用先進科學手段克服生死攸關的大病症,在戰略上適時退回獨立而有尊嚴的生活狀態“藐視”衰老,甚至是死亡。既然我們不能選擇生的方式,至少應該爲如何體面的死亡做出自己的判斷—瞭解自己最在意的生活底線,不做無謂的生存掙扎。整本書的讀感猶如觀看李安導演的電影,外在觀感很西式,內在靈魂依然保有東方韻味。

彩蛋時間:這是一篇書評,也是送給自己不惑之年的禮物。較之六年前的那份生日禮物,字裏行間明顯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但瞭解死亡與衰老,除了催生愛意,還會給予你面對的勇氣。面對死亡,正視衰老,過好這一生。

《最好的告別》讀後感600字2

終於聽完了張大志先生的講書,我的評價是:好!

這本書提出並解答了許多我們不願意仔細思考的問題:人們到底該如何坦然面對(親人或者自己的)衰老和死亡?好死真的不如賴活着嗎?醫療的終極意義僅僅是爲了延長生命嗎?明知道時日無多,迴天乏力,還有沒有必要竭盡全力救治?如何才能做到有意義地活着和體面地離開?

以下是本書譯者的精彩總結:

作者在書中主要討論了三大話題:臨終醫療、護理和養老。透過作者提供的一個個案例,讀者可以看到美國人享受到的良好、充分的醫療,美國病人和醫生的互動過程。作者對美國養老歷史及現狀的考察,讓我們看到美國老年人普遍享有比較體面、舒適的老年生活。養老的社會化既保證老年人受到專業、可靠的照顧,又不增加兒女事務性的負擔;類型多樣、選擇豐富的養老機構可以保障老年人的安全、醫療、生活、社交等方面的需求,而且這些機構還在不斷地改進,往更人性化、更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以我一箇中國人的視角看,美國的醫療和養老狀況令人豔羨。不過,作者寫這本書可不是爲了讚揚美國的成就,而是對美國醫學界提出了嚴厲、深刻的批評——他認爲美國醫學界沒有做好照顧臨終患者和老年人的準備:醫務人員對臨終病人和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瞭解和關懷得不夠,常常不關心治療是不是符合病人的最大利益,即有意義地活着;他批評醫生在明知治療已經沒有意義的時候,還在繼續提供治療方案,提供虛假希望,導致病人以非常不人道的方式死去,他認爲這樣的治療很野蠻,是對病人的折磨。他描寫的那些被過度、無效治療折磨的病例是在“奢侈地遭罪”,讀之令人不寒而慄。

《最好的告別》讀後感600字3

《最好的告別》內容可以大致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美國養老的發展趨勢。幾十年來,從救濟院到療養院,養老外部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但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對於嚴重失能的'老人,在人生的終點到來之前,什麼是最重要的?“有一個覺得是自己家的地方,其重要性就像水之魚一樣。”這樣的問題逐漸引起關注,改革人士們不斷探索出不同的新的養老之路,例如輔助養老機構等概念得到提出和踐行。在傳統的養老院當中,安全生存作爲第一要務,“老了但對生活的要求不能僅僅是安全。”在這些新型的養老機構當中,老人可以感覺像在家裏一樣,而不是像在機構中被各種規則所約束。例入引入兒童,動物,植物,“用兩條狗,四隻貓,一百隻鳥發起的革命”,“抗擊養院的三大瘟疫——厭倦感,孤獨感,無助感”,讓老人們的價值感得以體現,使其心靈得到滋養,實現最大可能的自主,免於強迫和限制,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中,書寫自己生命的故事。

第二部分講述瞭如何面對人生盡頭。醫學在面臨這樣的狀況,是放手,還是全力救治?作者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真實故事的訴說,讓我真切感受到人生終點是多麼艱難。“生活中最好的事就是能自己上廁所”理解和接受人終有一死這個事實是需要勇氣的,同時也需要學習如何去面對——不光是自己,還是家人。在這一刻,選擇是多麼的艱難。

這是一本非常嚴肅的書,作者採用科學研究的態度,引用實證研究結論,儘量客觀、科學的陳述事實與闡述觀點。但同時,那一個個脆弱而真實的生命時刻,也常會人淚光閃現。

《最好的告別》讀後感600字4

對於醫學工作者的任務究竟是什麼,我們一直都搞錯了。我們認爲我們的工作是保證健康和生存,但是其實應該有更遠大的目標——我們的工作是助人幸福。幸福關乎一個人希望活着的理由。那些理由不僅僅是在生命的盡頭或者是身體衰弱時才變得緊要,而是在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都緊要。無論什麼時候身患重病或者受傷,身體或者心智因此垮掉,最重要的問題都是同樣的:你怎麼理解當前情況及其潛在後果?你有哪些恐懼,哪些希望?你願意做哪些交易,不願意做哪些妥協?最有助於實現這一想法的行動方案是什麼?

本文末,譯者詳細的概括了本文的內容,不在贅述。我主要講看完這本書對我的兩點啓示。

1、爲什麼看這本書?一直想要了解奶奶的內心世界,以及對待奶奶衰老甚至死亡的恐懼,那不是一種每天都處於恐懼的狀態,而是在你吃飯時,看書時,跑步時等等不經意間的一個想法,而這個想法會擊敗你所有的堅強。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對待奶奶和自己的處理方式。感謝阿圖作者。

2、這本書給了我一個新的視野去看待醫療對人的影響。以前理解的醫療就是要延長病人的生命,這也是我理解的醫療的終極目的,但卻忽視作爲<人>纔是醫療的目的。延長生命是好事,然而人之所以是人,不僅要追求活,而且更想要追求的是活着。文中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告訴我們,相反,爲了延長生命滿身插滿管子去維持生命,不如採取姑息治療讓即將離去的人好好的度過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其實說起來簡單,但到底什麼時候採取善終服務,這對於生人,醫生來說都是一個挑戰。你不知道這個決定對不對,適不適合。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