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600字>

第七天讀後感600字

學問君 人氣:8.04K

我很喜歡餘華的作品,因爲他總是能在絕望中留給人希望,像《活着》、像《兄弟》都是這樣,但是《第七天》讓我覺得餘華開始從現實走向荒誕和絕望,他在作品中充滿了對這個社會的憤怒和無奈。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第七天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第七天讀後感600字

第七天讀後感篇【一】

這是一個比《活着》更艱難的故事,一個比《兄弟》更絕望的故事。

一開始獲悉餘華新書的名字叫《第七天》的時候,我想到的是聖經裏面的創世七天,看完整本書後,才發現這個名字企圖在吻合中國傳統的“頭七”,雖然書的前面寫着了《舊約創世紀》的句子。書的內容看似很荒誕:寫的是一個死去的靈魂在七天裏的見聞和回憶。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溫馨又揪心的愛情,分等級的殯儀館,養父子感人至深的親情,劉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錯案……楊飛的這些經歷在就像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周圍最常見的人或事,還有每天被新聞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生活。餘華用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穿梭於生和死這兩個極致的世界,批判審視着現實,給讀者最殘酷和最溫暖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活着》是八十年代父輩們的生活,那《第七天》就是這個年代正在奮鬥着的一代人的世界。楊飛等人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的面孔,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兢兢業業買房結婚然後相濡以沫努力過着平凡人的生活……

小說文風很緊湊,快速有力,不點綴不渲染,有一種死亡般的寒冷和壓抑,把人逼到角落裏,堵着喘不出氣。活着的世界裏充滿了艱辛,死亡卻只是絕望的開始。()殯儀館裏,沙發坐的貴賓區穿的都是工藝極致的蠶絲壽衣,每個都在兩萬元以上;骨灰盒都是大葉紫檀,每個都在六萬元以上,刻着富麗堂皇的圖案。而塑料椅子的普通區,卻會有人因爲在同一家店買同樣的壽衣比別人貴了50塊而唉聲嘆氣。當然,還有沒有壽衣沒有骨灰盒沒有淨身沒有化妝的人……

然而作者意圖並不在這裏,餘華喜歡在絕望中給人留着希望,這本書也是。死去的世界裏,有這樣一個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滿了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很多的人,很多隻剩下骨骼的人,還有一些有肉體的人,在那裏走來走去。這就是死無葬生之地,在這裏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這裏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很……這裏人人死而平等。

在冰冷的`世界裏構建出來的暖巢,於殘酷現實裏流露真實的人性溫暖。“死無葬身之地”爲現實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個烏托邦,用荒誕的變形記演繹出一種底層世界的冷暖人生。

第七天讀後感篇【二】

餘華《第七天》讀後感 很久沒逛書店,上週與同學慕名前往北大東門的萬聖書園買書,聽到一箇中國美女給一個外國人推薦餘華的《活着》,順便說了一下《第七天》這本書,說還沒來得及看,不知道好不好。那是第一次聽說《第七天》這本書。然後,根據虹膜理論,走到哪裏似乎都能聽到《第七天》這本書,當代小說、文學理論專題這樣的課上都有提到,懷着好奇的心,放下手中卡夫卡《城堡》,到上下載了電子版的。

不得不說主角的身份讓我想起了初中看的一本兒童故事《天藍色的彼岸》,都是靈魂,找尋着人間的遺蹟,但是作爲一本兒童讀物,《天藍色的彼岸》更多的是描寫美好的天堂和人間的溫暖,而餘華的《第七天》與其說描寫的是人間,不如說描寫的是地獄。很多指責餘華這部作品的人都說這只是微博上熱點事件的集合,但是我在想,任何一個不是生活在當代中國,不是親眼看到這些報道,參與這些討論的人都會覺得這些事件不可思議。再有想象力的編劇都難寫出這麼多可笑可嘆的情節。只是餘華用一種比較極端的方式——所有的事都集中在了楊飛的身邊——這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我們每個人都活得這麼平凡,就算遇到一兩件這樣的事是可能的,但是所有的悲劇都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就太戲劇了。但是,正是這種荒誕的戲劇性,纔是具震撼力。 我一邊閱讀,一邊將《第七天》中的事件樁樁件件的和現實中的事件對上號,我發現對於很多事,我都有過評論,但是評論之後呢,憤怒、無奈,然後將目光轉向另一件讓我憤怒無奈的事情上。好像我每件事情都參與了,但是,有什麼用呢?這樣的事情仍是層出不窮。 對這本書的指責的人很多,但是我還是選擇了翻開這本書,並且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受到其他人評價的影響,靜靜的看着這個“微博段子”大集錦。因爲是以一個死人的視角寫的,當然開篇就和身後大事聯繫上來,死不起,死後的排場、等級??一邊罵着荒唐,一邊又悲哀的想到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事情,於是我就在這一邊罵一邊感慨的心情中看着這本。我是感性的人,看到楊金彪爲了楊飛所作的犧牲,甚至最後爲了不拖累楊飛選擇離家出走,我落淚了。其他事情都離我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楊家父子這樣的悲劇在我的身邊的的確確是發生了的。鄰居家的爺爺查出罹患食道癌,在80歲的生日當晚用一個麻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管這本書的內容是什麼,總之記錄了我們這個社會的光怪陸離。小說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當我們讀到他的時候,回想起那些事件,還能給我們警醒。而微博的更新速度太快,我們的視線很容易被轉移。 要是在去萬聖書園之前我看了這本書的話,我一定會建議那個外國人別買這本書,怎麼說呢,家醜不可外揚。

第七天讀後感篇【三】

看餘華的新作《第七天》是十幾天前的事了吧。說來也奇怪,對於餘華、王小波、莫言他們的書我一直都是排斥的,說不上原由,莫名的排斥。非要說個所以然的話,最多也就是厭惡他們生活的那個時代吧!

接觸這本書,說來十分偶然。同事說最近看了本好書,特別搞笑,也就講了那麼一小段。講到殯儀館的人打電話催促他去火化,他想到自己還沒有穿壽衣,他爲自己淨身,當時就想着確實挺搞笑的。後來又講到他到殯儀館排隊等着火化、講到普通人和貴賓區的人分別都在談論自己的壽衣和骨灰盒。貴賓區的人攀比誰的貴,誰的好,普通人們說着自己的怎麼划算等等。那一瞬間我覺得這本書我必須看,是本我喜歡的書。

幾經周折才下載到這本書,迅速的看完了,其實裏面的內容很普通、很日常,但看的時候總是覺得很多地方很感人、很多地方很傷感、很多地方很無奈,眼淚一直流到內容結束才止住。久久不敢再去碰觸,總覺得裏面說了很多東西,但自己無法清晰、準確的將他們訴諸文字。書的第一天講了自己到殯儀館的情況,無論是分區、大家相互的討論、等候市長火化,前前後後就兩個字可以形容,現實。這就是現實,隨處可見,憤恨的現實。第二天講的是自己和前妻的事,愛情與麪包的取捨吧!我認爲是很真實的反應了女人的心理,每個強勢的女人都想有個平凡的溫暖的小港灣,有個真心遷就、疼愛自己的老公。但理想、抱負、自己的人生觀又不允許自己僅僅做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人,總有一顆想要征服世界的心,愛情與麪包的戰爭就此開始了。後面幾天又看到了很多,諸如熱門的強拆事件、攜款潛逃、鼠族等等讓人很憤恨、很心酸的現實。但也有很多讓人很欣慰,感到很溫暖的情節,死者和他父親之間的父子情,兩個小青年的愛情,父親和朋友的友情等等。

看完之後我推薦給很多人過,但大家要麼沒有時間,要麼不感興趣,看了的很多也覺得不喜歡,覺得說的太現實了。現實也好,荒誕也好,在我的認知中這是一本好書,一本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書。那之後我也嘗試着看了餘華別的書,但感覺就不怎麼喜歡了,或許真的也就那麼一本書能觸動你的心靈吧。就像之前看《狼圖騰》喜歡到不行,但後來再看同時代的書就覺得味同嚼蠟了。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能偶爾遇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來一次心靈的洗禮,你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