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800字>

路遙人生800字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9.45K

《人生》,中篇小說,是著名作家路遙的成名作。下面本站爲你們獻上路遙人生800字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採納。

路遙人生800字讀後感

路遙人生800字讀後感一

看了路遙的人生之後,心情有點沉重,路遙人生讀後感1。有時候真的覺得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當我們旅途不順時應該怎樣調節;當我們面對這一系列的艱難抉擇時,我們該怎麼辦;在一些誘惑面前我們,是否能夠把握好自己。人生這條路曲曲折折,走得越長,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越多,領悟得越多。

《人生》一書敘述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他與兩個女人之間的事情構成了書的一個發展線索。我個人比較喜歡劉巧珍,她美麗善良、貼心,處處爲所愛的人着想。當高加林是一個老師時,她站在旁邊默默的關注他,雖然很愛他卻不敢表達,覺得自己配不上他。當愛的人被人頂替了教師職位回到家種地時,看着他在山坡上拼命挖地把手弄傷之後,心裏很心疼,給他送藥水;當加林提着饅頭到縣城賣時,她在一旁悄悄的觀察着他,心裏很替他着急,當加林一個饅頭都沒有賣出去時,她幫他賣..........這些行動都深深的打動了高加林,他倆開始談戀愛。戀愛中,有一次他倆在草堆中談話,巧珍對加林說“當我們結婚之後,我要讓你像在學校一樣,過星期天”,還有一次她到縣城裏看着愛人的被子薄,便說要給加林續棉花..........這些我們都可以體會到巧珍對加林無私真摯的愛。對於巧珍,我是十分的佩服,一個女人到底有多大的胸懷纔可以這樣默默的付出,可以苦自己,卻不願意自己所愛的人受苦,處處爲愛的人着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愛的人。

對於高加林我有恨也有同情。恨他無情的拋棄了真心真意他好的人,同情他來來去去最後又回到了黃土,落下一個不好的下場。他是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高中畢業生,自信、有抱負、有思想,讀後感《路遙人生讀後感1》。畢業後當上了民辦教師,但是被人不公平的頂替了。他的心裏很不平衡,是巧珍慢慢的安撫着他。給予了他無私的愛,讓他感受到快樂。但是當他進城工作之後,漸漸的覺得自己與巧珍有差距,開始拋棄在農村的相好。記得那次巧珍到縣城看他時,對他說他家裏的豬生了十二個豬娃,被老母豬壓死一個.......他表現出反感,不耐煩,這預示着這段感情快走到了盡頭。加上黃亞萍對他的熱烈追求,他更是動搖了。黃亞萍是一個城裏的女人,有知識有文化,大膽、開朗活潑,對高加林窮追不捨。她與高加林之間有共同的文學愛好,這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最後高加林無情的丟下了巧珍,投向了那外一個女人的懷抱,我想換做現在的一些人也會這樣做的。但是就像我們說的一樣,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有人告發了他進城工作是靠關係。他又回到了生他養他的那片黃土地,所有的東西頃刻之間又沒有了,原有的愛人早已離開,鄰居視他爲負心漢。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世上沒有後悔藥,一切已來不及,只能認命了。我們不能把這些全怪罪在他自己身上,造成這種結局的也有社會原因。我們面對他這種情景時,也不敢保證不會像他那樣做。在現實面前,有好多事情是被逼無奈。

到現在爲止,看過路遙的好多作品,對《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感觸比較深。作爲一個南方人,不太瞭解陝北的文化底蘊。但是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印象是很深的。《人生》給了我很多想法和啓示,其中有句話特別好“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是啊,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路遙人生800字讀後感二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人生》的開頭這樣寫道,路遙《人生》 讀後感 邊東明。《人生》是路遙的一本優秀中篇小說,問世不久即轟動全國,反響熱烈。由著名導演吳天明拍攝爲同名電影后,更是家喻戶曉,成爲當代中國文學的經典之作。在當時,很多人都認爲《人生》已經是路遙的巔峯之作了,但沒想到路遙再接再厲,創造出了更有廣泛影響力的《平凡的世界》。這固然與路遙深厚的文學素養、寫作功底分不開,更重要的是他對生活尤其是農村生活中下層人民艱苦生活的深切體察和嘔心瀝血的寫作有關。

《人生》是路遙對轉折時期中錯綜複雜的生活矛盾的深刻把握,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輕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小學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爲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了農村像父輩一樣當起了農民,在這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了他的生活。加林內心由彷徨轉爲寧靜,這一切因爲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加林。在城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的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精神生活上的差距。加林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爲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作者尤其擅長挖掘主人公內在的精神力量,使他的性格發出閃光。加林是一個勇敢、上進、不服輸的青年,加林有着衝出農村到城市、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施展自己抱負的熱望,但因人告發走後門,不得不像父親一樣開始自己的農民生涯。

他知道在這貧瘠的山區當個農民意味着什麼。“他雖然從來也沒有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都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他十幾年拼命讀書,就是爲了不像父親一樣一輩子當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種說法是奴隸)。”加林的奮鬥經歷在當代中國社會具有典型意義。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這些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是加林辜負了巧珍嗎?或許引領我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加林的始亂終棄,而是其中的矛盾與掙扎。小說中加林到城裏運糞與人打鬥的場景、加林回鄉後巧珍姐姐想奚落加林爲巧珍出氣,但巧珍苦苦哀求而作罷的場景、回鄉後在村口德順爺爺教育加林的那番話……書中的一切一切都能觸發我們更多的思考。加林以後怎麼樣了呢?在這片土地上還有着千千萬萬像加林一樣奮鬥的人們,也許他們能給你答案。

路遙人生800字讀後感三

這是我第二次翻看路遙的《人生》,感觸遠勝於第一次。第一次看《人生》時,我很詫異路遙爲何要把《人生》作爲小說名。記得第一次看是在讀高二時,那時候還不能理解小說的內容,只是一味單純的以看小說的眼光來看待這本書,但上大學後,再來看它時,卻是另一種感受。 先來談談《人生》的情節吧。小說背景取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陝北農村地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年輕的農村人,他高中畢業當上了小學教師,就在他以爲自己的才能和抱負能得以實現的時候,命運第一次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利用關係讓自己兒子頂替了他的教師位置,而他也由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變成了一名普通的農民。在這次人生的低谷中,他收穫了一份美好的愛情,開始與農村姑娘劉巧珍談起了戀愛,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本來照着發展下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命運又垂青了他。沒過多久,因轉業回鄉的叔父的關係,高加林很快又回到了城市,並且成了一名縣通訊幹事。此時,加林重新遇到了他高中同學黃亞萍。在黃亞萍猛烈的愛情攻勢下,並且有機會到大城市發展,他艱難地捨棄了農村姑娘劉巧珍,開始了與黃亞萍“羅曼諦克”般的熱戀。然而,好夢難圓,命運又一次捉弄了高加林,高加林透過關係在縣城工作的事被檢舉揭發,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農村。而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已嫁他人。在聽完德順爺爺的一席話後,高加林也開始真實而深刻地思考“人生”這一命題。

高加林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強堅毅的品格,又同時具有辛勤、樸質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了時代潮流中。然而,真實的現實與理想之間產生強烈的反差,也形成了他矛盾複雜的性格特徵。縱觀他的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不斷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後得到,繼而又失去。正如路遙在小說中所說:“生活啊,生活,有時候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又讓現實變爲夢想。”而高加林也在其中品嚐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什麼是人生?無數先哲用事實告訴了我們:人生是從降生到死亡的過程,而這過程怎麼走就是人生。我認爲人生就是在這過程中對生活的種種選擇,或對或錯。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但現在對於我們來說選擇的機會多了,倒讓我們手足失措,迷茫了。而從高加林身上我們能看到他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對生活搖擺不定,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致命的缺點。所以,不管我們如何選擇,就一定要堅定信念,就算錯了,也不必垂頭沮喪,過錯也是試金石,大不了重頭再來。正如小說結尾德順爺爺所說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後爬不起來,那就變成死狗了…….”

而人生的另一特點就是無法預知,在這一秒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正如高加林在當教師時不知道社會的殘酷,會讓他再次淪爲農民,在他當農民的時候也不知道他能重新回到他夢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準備好好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時,更不知道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農村。也許我們在抱怨社會的種種不公,但我想說的是,社會本來就如此,沒有絕對的公平,世界上只有兩種事是公平的:一是時間,二是死亡。所以,我們惟有在有限的時間裏做出更多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怨天尤人。無法預知又怎樣,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太糾結於此,做好當下,足矣!

作家柳青曾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而我們,也即將踏入社會,也將面臨諸多誘惑與考驗,如何選擇,就顯得尤爲重要了。人生的選擇,選擇的人生,或對或錯,一切未知!但我在這裏想說的是,不要因爲烏雲遮住了藍天而止住我們奮飛的翅膀,也不要因爲洶涌的浪濤而打破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慎重選擇,堅定信念,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