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800字>

春讀後感800字

學問君 人氣:3.08W

你們有讀過巴金《春》這本書嗎?你們學過朱自散文《春》嗎?以下是本站爲你們整理的巴金《春》的讀後感以及朱自散文《春》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春讀後感800字

巴金《春》的讀後感1

你覺得這個怎麼樣啊? 巴金曾說:“我所欲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的一幅圖畫,自然這裏只有生活的一部分,但已經可以看見那一股由愛與恨,歡樂與受苦所組織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在動盪了。”

巴金在《春》中所寫的是這樣一股生活的激流;一方面隨着封建總法制度的崩潰,垂死的封建統治力量瘋狂地吞噬着年輕的生命,另一方面深爲革命潮流所吸引的青年一代開始了覺醒,掙扎與鬥爭的悲壯歷程。無論是前者的殘忍,還是後者的悲壯都引起了我對於主人公和巴老無限的悲憫和讚歎。他極其感情之全部來描述了曾經有這麼一代人,隱藏在深宅大院之中的她們的悲哀,無奈以及這大宅中的蒼涼。每每看見她們如此的懦弱的表現,就彷彿耳邊能聽到迴盪在這深宅中的慘白而又無力的呼喚。

《春》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激流三部曲不僅是巴金描述早年的自己的生活狀態,同時也是他發自內心的表達對於封建制度的反抗,作爲新一代的,具有新思想的年輕人的反抗。他曾經在《家》中這樣寫道:“我所憎恨的並不是個人,而是制度,”“我要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J’accuse(我控訴)!”這些令人震撼的話語無不道出了他對於封建社會的痛苦的會議和掙扎,同時也表達了頑強的反抗的決心。《春》實在是巴金對於《家》的延續,可以說是另一部對於與現實生活的吶喊! 《春》主要描寫的是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與之相對的惠的悲劇事件。《春》不是表現爲對美好婚姻的追求以及這一追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的矛盾,而是表現爲不合理的,醜陋的婚姻制度對於婦女的摧殘和對封建專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訴和批評。淑英和惠一樣,要和從來沒有見過面的男人結婚,這之間更是沒有甚麼感情基礎和相互理解爲基礎的。可以說這種婚姻就是一次安排,一種結合,並且是被動的,註定失敗的,帶給雙方都無限痛苦的結合。但是淑英最後對於這種婚姻制度進行了反抗,她逃出了那個家庭的束縛。然後,小說卻讓惠死去了。

事實上,巴金之所以這樣將截然不同的命運賦予了她們,其實也是一種反襯,一種對比。更加鮮明地突出了惠,以及更多這樣的女子的悲慘命運的結局以及被封建制度所迫害的心靈。惠的死亡就是一聲再嘹亮不過的吶喊。然而,巴金仍然讓我看見了希望。那就是淑英。她的掙扎,她的重生,她的反抗,她的聲音無不展現了無限的戰鬥的信心。 看完《春》之後,我總是感慨很多,我覺得我們生活在當今這個時代,和這個崇尚自主婚姻,自主意志的社會中是相當幸運的。我們,可以在平等的氛圍中求學,可以在自己喜歡的學術領域中汲取知識,大展宏圖。並且,也能夠在戀愛和婚姻中選擇自由,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承擔應當的責任。但是,讀完《春》之後,我才領悟的更深,這些許的快樂,可以說都埋葬了很多不幸的人生。那是許多淚水和血水所交融的日日夜夜。 雖然我不能更真切的感受到《春》中淑英的那種掙扎,也不能很深刻的體味這中間的辛酸,痛楚,無奈,甚至是悲哀。但是,我卻被她們的憤怒和麪對憤怒的姿態所觸動。

巴金《春》的讀後感2

我是帶着憤怒的心情和讀這本書,雖然這本書的文筆沒有之前的《家》好,但我覺得《春》更加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惡。

有壓迫的地方就有反抗,在《春》裏,我看了蕙的悲哀,但更看到了淑英等人的鬥爭。包辦婚姻葬送了太多人的幸福,在那樣一個封建的社會中,我們應該看到封建勢力惡毒,舊禮教和舊的制度吞噬了太多人的幸福性命,但從淑英出逃這一事件,我們也更看到希望,更能看到未來。

我覺得中國綿延數千年的文化實在是太過於恐怖了,時至今日仍是如此。我無法理解當時做父親爲什麼那麼狠心,爲什麼活活的葬送兒女們的幸福,這一切都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惹的禍,我們的傳統文化固然有很大的精華,但糟粕爲數亦是不少,怪不得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控訴封建禮教寫滿了吃人二字。

愚昧的人實在是太過於可恨了,他們擁護者那令人作嘔的思想和禮教,這毫無疑問是對我們整個社會的摧殘。

對於本書的重要人物覺醒,是一個不值得同情的人,他是一個懦夫,是一個僞君子,他的‘無抵抗主義’太可恨了。如果說他的思想也是很保守的話,那就罷了,但是思想很先進但行爲卻是那麼的可恨。

覺民,琴,乃至淑英都是爲了自己命運而去鬥爭者,他們值得讚美,值得我們去敬仰,雖然現在我們遇不到他們那樣的事情了,但他們那種不屈服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去學習。

《春》開始展現了一個封建大家庭開始四分五裂,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一個又一個新青年的出現,這使之成爲必然。僞君子,我在《家》和《春》這兩本書中有了更深的瞭解,似乎高老太爺此時也不是那麼可恨了,最起碼高老太爺雖然封建,但卻不是一個道貌岸然的人。至於克安和克定二人,則是十足的僞君子,道德敗壞,僞君子要更比小人可恨。覺英那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他們做的爲什麼我說不得。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雖然我並不是太贊同這句話,但是這句話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之下,還是很有道理的。像蕙的祖母和母親,明知道蕙將要嫁的夫婿是一個不堪之人,卻沒有爲自己的孫女、女兒的幸福去爭取什麼,這讓人相當可恨。似乎悲劇的發生在她們看來固然值得同情,但卻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人的冷漠與無情在這本書中有了更多的體驗。不過,我從這本書中也看到了,愛並不是一層不變的,是可以轉移的,從陳劍雲心中先後升起兩顆星可以看出來。

婚姻對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是男人娶到像王氏和沈式那樣的女人還是女人嫁給像陳國光那樣的男人都是極其可悲的事。我希望我未來的妻子是一個像瑞鈺那樣的女人,真心的希望着。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