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國內旅遊>

江蘇旅行景點大全

學問君 人氣:1.37W

江蘇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以下是江蘇旅行景點大全,希望你們喜歡。

江蘇旅行景點大全

拙政園簡介:

拙政園,江南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是蘇州四大古名園之一,也是蘇州園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堪稱中國私家園林經典。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今園轄地面積約八十三點五畝,開放面積約七十三畝,其中園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張之萬住宅(今蘇州園林博物館舊館)爲晚清建築園林遺產,約三十八畝。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特殊旅遊參觀點,被譽爲“中國園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拙政園佔地面積52000平方米,又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建築。西部水面迂迴,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中主體建築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佈局以水池爲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 南水鄉的特色。主體建築遠香堂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紛披,兩山溪谷 間架有小橋 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爲雪香雲蔚亭,東爲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 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

蘭雪堂:取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詩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雕拙政園全景圖,北向飾翠竹圖。

涵青亭:居於一隅,空間範圍比較逼仄。整座亭子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給本來平直、單調的牆體增添了飛舞的動勢。

秫香館:爲東部的主體建築,面水隔山,室內寬敞明亮,長窗裙板上的黃楊木雕,共有 48幅,雕鏤精細,層次豐富,栩栩如生。落地長窗加上精緻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館妝點得古樸雅緻,別有情趣。

天泉亭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迴廊,莊重質樸,圍柱間有坐檻。亭子之所以取“天泉”這個名字,是因爲亭內有口古井,相傳爲元代大宏寺遺物。此井終年不涸,水質甘甜,因而被稱爲“天泉”。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靈空架於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

綴雲峯:蘭雪堂北,山峯高聳在綠樹竹蔭中,山西北雙峯並立,取名“聯璧”。綴雲峯、聯壁峯爲歸園田居的園中景點。綴雲峯的形態自下而上逐漸壯大,其巔尤偉,如雲狀,巋然獨立。

玉蘭堂:是一處獨立封閉的幽靜庭院,玉蘭堂高大寬敞,院落小巧精緻。南牆高聳,好似畫紙,牆上藤草作畫,牆下築有花壇,植天竺和竹叢,配湖石數峯,玉蘭和桂花,色、香宜人。

見山樓:此樓三面環水,兩側傍山,底層被稱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設吳王靠,小憩時憑靠可近觀游魚,中賞荷花,遠則園內諸景如畫一般地在眼前緩緩展開。上層爲見山樓,陶淵明有名句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荷風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園中部池中小島,四面皆水,蓮花亭亭淨植,岸邊柳枝婆娑。亭單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香洲:爲“舫”式結構,有兩層樓艙,通體高雅而灑脫,其身姿倒映水中,更顯得纖麗而雅潔。香洲寄託了文人的理想與情操。

松風水閣:鬆、竹、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稱作“歲寒三友”。松樹經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將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鬆之蒼勁古拙的姿態常被畫入圖中,是中國園林的主要樹種之一。松風水閣又名“聽松風處”,是看鬆聽濤之處。

小飛虹:是蘇州園林中極爲少見的廊橋。硃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故以爲名。古人以虹喻橋,用意絕妙。它不僅是連接水面和陸地的通道,而且構成了以橋爲中心的獨特景觀,是拙政園的經典景觀。

遠香堂:遠香堂爲四面廳,是拙政園中部的主體建築,建於原若墅堂的舊址上,爲清乾隆時所建,青石屋基是當時的原物。它面水而築,面闊三間。堂北平臺寬敞,池水曠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葉田田,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是賞荷的佳處。

海棠春塢:玲瓏館東側花牆分隔的獨立小院是海棠春塢。造型別致的書卷式磚額,嵌於院之南牆。院內海棠兩株。庭院鋪地用青紅白三色鵝卵石鑲嵌而成海棠花紋。與海棠花相呼應。

聽雨軒:在嘉實亭之東,與周圍建築用曲廊相接。軒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邊有芭蕉、翠竹,軒後也種植一叢芭蕉,前後相映。雨點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聽雨人的心態各異,就能聽到各具情趣的雨聲,境界絕妙。

雪香雲蔚亭:雪香,指梅花。雲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適宜早春賞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動。又稱冬亭。

梧竹幽居:建築風格獨特,構思巧妙別緻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爲中部池東的觀賞主景。此亭背靠長廊,面對廣池,旁有梧桐遮蔭、翠竹生情。亭的絕妙之處還在於四周白牆開了四個圓形洞門,洞環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疊交錯的分圈、套圈、連圈的奇特景觀。 “梧竹幽居”匾額爲文徵明題。

留聽閣:爲單層閣,體型輕巧,四周開窗,閣前置平臺,是賞秋荷聽雨的絕佳處。閣內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銀杏木立體雕刻鬆、竹、梅、鵲飛罩,刀法嫺熟,技藝高超,構思巧妙,將“歲寒三友”和“喜鵲登梅”兩種圖案柔和在一起,是園林飛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影亭:在留聽閣,回頭望塔影亭,頓覺美妙致至。攢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寶塔,端莊怡然,不失爲西部花園中一個別致的景觀。

浮翠閣:爲八角形雙層建築,高大氣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綠草如茵,建築好像浮動於一片翠綠濃蔭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閣”。

笠亭:在扇亭後的土山上還有一小亭,稱“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渾圓形,頂部坡度較平緩,恰如一頂箬帽,掩映於枝繁葉茂的草樹中. 與誰同坐軒:小亭非常別緻,修成摺扇狀。蘇東坡有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名“與誰同坐軒”。軒依水而建,平面形狀爲扇形,屋面、軒門、窗洞、石桌、石凳及軒頂、燈罩、牆上匾額、半欄均成扇面狀,故又稱作“扇亭”。

倒影樓(夜景):倒影樓以觀賞水中倒影爲主。樓分兩層,樓下是“拜文揖沈之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這兩位均是蘇州著名的畫家,沈周還是文徵明的老師。當年,西園園主張履謙爲表達自己的景仰之情,於光緒二十年(1894)特建此樓以資紀念。倒影如畫景色絕佳。

波形廊:在西花園與中花園交界處的一道水廊,是別處少見的佳構。從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環池佈局,分成兩段,臨水而築,南段從別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鴛鴦館止;北段止於倒影樓,懸空於水上。

宜兩亭:在別有洞天靠左,疊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徑,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於山頂,這就是“宜兩亭”。

卅六鴛鴦館(十八曼佗羅花館):爲西花園的主體建築,精美華麗,方形平面帶四耳室,廳內以隔扇和掛落劃分爲南北兩部,南部稱“十八曼佗羅花館”,北部名“卅六鴛鴦館”,這是古建築中的一種鴛鴦廳形式。 南廳是十八曼陀羅花館,曼陀羅花即山茶花。北廳因臨池曾養三十六對鴛鴦而得名。卅六鴛鴦館內頂棚採用拱型狀,既彎曲美觀,遮掩頂上樑架,又利用這弧形屋頂來反射聲音,增強音響效果,使得餘音嫋嫋,繞樑縈迴。

盆景園:拙政園西部一片清影搖曳的竹籬牆內,集萃着蘇派盆景的精品,它被稱爲“名園瑰寶”,擁有50餘個品種,近萬盆盆景。

雅石齋:位於中部,一個池水、遊廊縈繞的幽靜的小院,裏面陳列着室內清供佳品“奇石”,千姿百態的多種奇石配以紅木座架供奉於案桌、條几,越顯鍾靈毓秀。近年來,拙政園還推出了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旅遊活動---杜鵑花節、荷花節,受到了廣大中外遊人的喜愛和稱讚。如今二個花節已成爲蘇州古城每年春天一個亮麗的旅遊景點,成爲蘇州園林每年的一個特色旅遊項目。

周莊簡介:

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崑山的西南處,有“中國第一水鄉”的美譽,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周莊是一個具有九百多年曆史的水鄉古鎮,而正式定名爲周莊鎮,卻是在清康熙初年。周莊在蘇州管轄的崑山之西南,古稱貞豐裏。若要在中國選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水鄉古鎮,毫無疑問,她就是“中國第一水鄉”周莊。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郁吳地文化孕育的周莊,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獨特的人文景觀,質樸的民俗風情,成爲東方文化的瑰寶。作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傑出代表的周莊,成爲吳地文化的搖籃,江南水鄉的典範。

最爲著名的景點有:沈萬三故居、富安橋、雙橋、沈廳、怪樓、周莊八景等。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壁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爲一體,造型獨特;沈廳爲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

周莊古鎮南瀕臨的一片大湖,俗稱南湖、南白蕩,與吳江分界。乘船經南湖可抵青浦商榻,遊覽大觀園。湖濱茂林修竹,環境幽靜,湖水清澈澄淨,魚蝦豐盛。這裏既是一個天然水庫和養魚場,又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風景區。南湖景色四季皆宜,秋夜的月色格外醉人。當金風送爽,明月高懸時,湖面上一片碧綠、一帶金黃,充滿了“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意境。

周莊八景:—全福曉鍾、指歸春望、鉢亭夕照、蜆江漁唱、南湖秋月、莊田落雁、急水揚帆 、東莊積雪,隨着歲月的變遷,有的陳跡依舊,有的增添了新的光彩。有的卻已影蹤難覓。被歷史的風塵所湮沒。

迷樓:地處貞豐橋畔,原名德記酒店。店主李德夫祖籍鎮江,於清光緒末年,攜眷遷徙周莊古鎮,因擅長烹調珍饈佳餚,掌勺開設酒店。夫妻倆年過四十,才喜得千金名喚阿金。年長後,如阿一枝出水芙蓉,在水鄉周莊壓倒羣芳。在父母的寵愛下,抵制纏足,“大腳觀音”的雅號不脛而走。求婚者紛至沓來,李德夫難捨愛女遠離膝下,小樓藏嬌,讓她守着雙親共度生涯,當壚勸酒,張羅顧客,生意火紅。

全福路南端的新老鎮區交界處,矗立着一座仿古牌樓。四根堅固挺拔的淺褐色花崗石方形柱子,支撐起重檐翹脊的蓋頂;渾然粗獷的木質斗拱,透露出仿明建築的風采。整座牌樓氣勢軒昂,形態翼然,恰如水鄉周莊古鎮的一道莊重古樸的門扉。

最佳出行時間:

最佳出行月份:每年1月~12月

出行看點:到周莊旅遊,四季皆宜,但最好不要節假日去,節假日往往人流如潮,難以領略古鎮水鄉的寧靜秀美。如果有機會在周莊住宿,一定不能錯過周莊的黃昏和清晨,洗去日間的喧囂與繁華,那時的周莊呈現給人的是古樸、真實的美。

中山陵簡介:

中山陵是被稱爲中華民國國父、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孫中山的陵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東鄰靈谷寺、西毗明孝陵。孫中山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後,中國國民黨遵照他的遺願,在南京爲他修建陵墓。中山陵1926年1月開始興建,1929年春建成祭堂等主要建築,當年6月1日孫中山入葬,陵墓全部工程至1931年才告完成。

中山陵由呂彥直設計,整體平面呈警鐘形,與孫中山“喚起民衆”的政治遺囑相契合。陵墓設計充分利用地勢,將牌坊、陵門、碑亭、祭堂等主要建築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紫金山南的緩坡上。中山陵吸取中國古代陵墓的對稱佈局,利用墓道和臺階將主要建築連爲軸線,並佈置大片綠地,將陵墓建築羣聯接成與背景山勢相稱的宏大整體。陵墓主體建築採用中國古典宮殿式建築的大屋頂造型,應用西方建築的設計和建造技術,以肅穆的藍白色調和嚴謹的建築構型表現出沉靜恢弘的氣度,被認爲是中國近現代建築史上融合中西的經典作品。中山陵1961年被列爲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成爲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孫中山逝世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因膽囊癌逝世。逝世前一天,孫中山提出效仿列寧保留遺體,並要求葬於南京。據報道,他對宋慶齡、汪精衛等人說:“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爲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據說早在1912年3月,孫中山在紫金山打獵時就曾對胡漢民說:“等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遵照孫中山的遺願,遺體在協和醫院進行防腐處理後,暫厝在北京香山碧雲寺,待陵寢建成後再安葬南京。1925年4月4日,當時在北京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成立了葬事籌備處和委員會,委員會以張靜江、汪精衛、林森、于右任、宋子文、戴季陶、楊庶堪、邵力子、孔祥熙、葉楚傖、林煥廷、陳去病等12人爲委員,確定葬事籌備工作的順序爲:確定墓址、測量墓地、交涉圈地、徵求陵墓圖案、決定陵墓圖案、招標包工、興工。

選定墓址

1925年4月,宋慶齡(左六)等人在紫金山考察墓址

紫金山位於南京城以東,東西長約7公里,居中的主峯北高峯海拔448.2米,東峯小茅山海拔360米,西峯天堡山海拔250米,北高峯與天堡山之間是海拔425米的二峯頭陀嶺,地勢險峻,北高峯與小茅山之間是海拔351米的中茅山,地勢較爲平緩。爲在紫金山上尋找合適的墓址,1925年4月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孫中山之子孫科及多位葬事籌備委員先後三次登上紫金山實地勘察。4月10日,宋慶齡與孫科趁夜趕到南京,11日上午前往紫金山初步勘查後返回上海。20日下午,宋慶齡與孫科從上海再赴南京勘察墓址,同行的還有何香凝、楊杏佛、邵元衝、林煥廷、馬超俊等12人。孫科、宋慶齡等提出,墓址要高過明孝陵,並且“不可使人在更高處建墓”。他們在21日和22日兩上紫金山,經過考察後認爲紫金山中部的中茅山最爲合適,宋慶齡還表示陵墓應建於南面的緩坡,不宜選在山頂。

4月23日晚,葬事籌備委員會在上海孫中山故居召開會議。會議彙報了實地考察的情況,並轉達了宋慶齡的意見,最終確定墓址選在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會議還決定將紫金山一帶數萬畝土地全部圈入陵園,由主任幹事楊杏佛前往南京接洽圈地、實地測量和照相等事宜。楊杏佛隨後赴南京拍攝了中茅山南坡的照片,並請江蘇陸軍測量局協助測量墓地。但圈地一事當時並不順利,經過與佔據南京的軍閥勢力反覆交涉,陵園面積只定爲2000畝,遠低於委員會的計劃。直到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後,陵園才順利擴大到45870畝。

管理機構

1929年6月,孫中山入葬中山陵,葬事籌備委員會隨即宣佈解散。月底,國民政府組織成立直屬的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下設陵園設計委員會、總務處和警衛處,負責管理守護陵園,繼續完成陵墓工程,以及進行陵園內的工程和農林建設。管理委員會制定的《謁陵規則》規定,祭堂每日開放,墓室則僅在每年的1月1日、3月20日、5月5日、6月1日、10月10日和11月12日對外開放。1937年7月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1月,日軍攻佔上海後繼續向南京進攻,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隨國民政府西遷重慶。抗戰結束後,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遷回南京,1946年總理陵園改稱國父陵園。

1949年5月,陵園管理委員會由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8月改稱中山陵園管理處,此後相繼由中央政務院內務部、華東局、南京市園林處、南京市城建局等管轄。1996年改稱中山陵園管理局,直屬於南京市人民政府。1993年,中山陵園管理處開始對中山陵遊客收取門票。2010年11月12日,中山陵寢部分重新免費開放,此後一年接待遊客超過800萬人次。

夫子廟簡介:

南京夫子廟,常簡稱夫子廟,是一座位於南京市秦淮河北岸貢院街的孔廟。“夫子”是孔子弟子對孔子的尊稱。目前以夫子廟爲中心、廟市街景合一的秦淮風光景區是集文化、旅遊、購物、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附近有夫子廟小學。

夫子廟景區的古建築羣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等組成,六朝至明清時,世家大族多聚於夫子廟一帶,素有“六朝金粉地”之稱,爲江南文化樞紐之地,是秦淮風光的核心地帶。夫子廟街市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古街市。每年的春節至元宵節期間在夫子廟舉行的金陵燈會是南京春節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歷史

夫子廟始建於宋景祐元年(1034年),由東晉學宮舊址擴建而成,稱文宣王廟。南宋建炎時爲兵火所毀,紹興年間重建,爲建康府學,同時建科舉考場江南貢院;元朝爲集慶路學,明初爲國子監,後爲應天府學;清朝成爲江寧、上元兩縣縣學,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之後,於1937年遭侵華日軍焚燒而嚴重損毀。

1984年,市、區人民政府爲保護古都文化遺產,經有關專家科學論證和規劃,幾度撥專款,歷數年的精心維修和復建。如今的夫子廟已煥然一新,再展輝煌。被譽爲秦淮名勝而成爲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觀區,也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1991年被國家評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

夫子廟建築

夫子廟前以秦淮河爲泮池,北岸由整石雕琢成的石欄建於明正德九年(1514年),是南京夫子廟保留最完好的古代建築;南岸石磚牆爲照壁,建於明萬曆三年(1575年),長110米,高10米;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有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廟東有魁星閣。

蘇州園林簡介:

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美譽。蘇州園林源遠流長,明清全盛時200多處園林遍佈古城內外,至今儲存完好的尚存數十處,分別代表了中國宋、元、明、清江南園林風格。蘇州古典園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是蘇州獨有的旅遊資源。1997年12月4日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准了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爲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4屆會議批准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增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的造園家運用獨特的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裏,透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並用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傢俱陳設和各式擺件等來反映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境地。

蘇州城歷史悠久,私家園林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至明代建園之風尤盛,清末時城內外有園林170多處。爲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現存名園十餘處,聞名遐爾的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獅園、怡園等。蘇州園林戰地面積小,採用變換無窮、不拘一格的藝術手法,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臺樓閣、池塘小橋,使蘇州園林以景取勝,景因園異,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拙政園享有“江南名園精華”的盛譽。宋、元、明、清歷代園林各具自然的、歷史的、文化的、藝術的特色。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爲“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爲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與“蘇州園林”並駕齊名的蘇州風景名勝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風景區也是古往今來海內外遊客嚮往的遊覽勝地。

明清時期,蘇州封建經濟文化發展達到鼎盛階段,造園藝術也趨於成熟,出現了一批園林藝術家,使造園活動達到高潮。最盛時期,蘇州的私家園林和庭院達到280餘處,至今儲存完好並開放的有,始建於宋代的滄浪亭、網師園,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藝圃,清代的留園、耦園、怡園、曲園、聽楓園等。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因其精美卓絕的造園藝術和個性鮮明的藝術特點於97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園林是城市中充滿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鬧市的人們一進入園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樂”。在這個濃縮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園內的四季晨錯變化和春秋草木枯榮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變化,使人們可以“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樂”。

蘇州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爲本,以詩爲題,透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爲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園林中游賞,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爲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園林建築與景觀又有匾額、楹聯之類的詩文題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園“遠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拙政園“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盪怡然自得的(怡園“畫舫齋”),還有表現園主企慕恬淡的四園生活的(網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充滿着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築、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一起,使園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靈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蘇州園林雖小,但古代造園家透過各種藝術手法,獨具匠心地創造出豐富多樣的景緻,在園中行遊,或見“庭院深深深幾許”,或見“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見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或見曲徑通幽、峯迴路轉,或是步移景易、變幻無窮。至於那些形式各異、圖案精緻的花窗,那些如錦緞般的在腳下遷伸不盡的鋪路,那些似不經意散落在各個牆角的小品.....更使人觀之不盡,回味無窮。

“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對蘇州古典園林的評價。近年來蘇州依據《保護世界文化和 古典園林自然遺產公約》及《蘇州園林保護和管理條例》等,積極保護園林,鞏固擴展申報成果;深入挖掘園林文化內涵,弘揚吳文化。堅持“修舊如舊”原則,按照“保護、疏導、恢復、發展”方針,使園林之城名副其實。蘇州園林和綠化局從世界同行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運用國際標準實施對古典園林的保護、管理和規範,建立現代化的園林管理體制:一是恢復性保護;二是挖掘性保護,如拙政園再現明代文徵明《三十一景圖》,滄浪亭重現林則徐珍貴遺蹟等;三是建設性保護;四是接軌性保護,拙政園被評爲全國首批4A級景點,並透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留園、獅子林、網師園也被評爲4A級景點。蘇州園林不斷推出一系列特色旅遊活動,如虎丘藝術花會、金秋廟會,拙政園杜鵑花節、荷花節,留園吳文化活動,網師園特色夜遊及怡園水仙展,獅子林時令花展,天平紅楓節,石湖串月,滄浪亭蘭花、菊花展,耦園水鄉特色遊等;蘇州園林還抓住“保護、開發、管理、服務”四個環節,使古典園林成爲體現蘇州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一個重要視窗。2003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爲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

20多年來,蘇州園林藝術自1980年首次出口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明式庭院“明軒”後,“品牌”效應凸現,先後設計、建造並獲多項榮譽:日本池田“齊芳亭”、加拿大“逸園”、新加坡“蘊秀園”、日本金澤“金蘭亭”、美國佛羅里達“錦繡中華”微縮景區、香港九龍寨城公園、雀鳥公園、美國紐約斯坦頓島“寄興園”、99昆明世博會“東吳小築”(獲綜合大獎)、美國波特蘭“蘭蘇園”等,使蘇州品牌的園林在五湖四海安家落戶,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也吸引了歐、亞、美等專家學者來蘇州考察古典園林。

第28屆世遺會在2004年6月28至7月7日在蘇州召開,是中國政府承辦最進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會議。將近100個國家、500多名代表到會,及中外記者等,共800多人。有利於世界進一步瞭解蘇州,蘇州進一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