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觀後感範文

學問君 人氣:2.85W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觀後感範文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觀後感1

在2017年時,我國發射神舟5號到當時已經有14年了。在那幾十年裏,中國又陸續發射了神舟6號神舟7號等許多飛船,它的設備都非常先進,有專門介紹宇宙知識的機器人。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峯的偉大征程中,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接觸的智慧,造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公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的路不可能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和失敗。我們必須作者和失敗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幹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知這樣,一些企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並舉。從小,這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耳邊回想: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的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爲,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麼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爲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並舉,還要做到規範與個性共存!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觀後感2

聳立如巨人的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已經光榮“退役”。站在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下,大風在耳邊呼嘯。望向四周,高闊的天空下,戈壁灘一望無垠。正是在這裏,老一輩航天人篳路藍縷啓山林。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百業待舉,航天事業處於一片空白。黨中央以非凡氣魄和膽略作出發展航天事業的偉大決策,航天人吹響了中華民族向宇宙進軍的號角。

作爲人類歷規模的航天器,空間站代表當今航天領域面、最複雜、最先進和最綜合的科學技術成果。11艘神舟飛船成功發射,11名、14人次的航天員隊伍叩問蒼穹,天和核心艙升空,中國載人航天跨越了一次次重大關口,夢想逐步變現實。

不僅是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天問探火、北斗導航等無不捷報頻傳。中國航天起步晚,起點低,爲何還發展快、本領高?

堅持黨的領導是“法寶”。每一次關鍵技術的突破、飛行試驗的成功、艱鉅任務的完成,無不凝聚着黨中央的決策和關懷,凝聚着黨組織和廣大航天系統黨員幹部職工的智慧和力量。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背後,是黨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決策部署,指引着航天事業前進的方向。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開幕。“建設航天強國”寫入十九大報告,中國航天事業又一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說,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發展載人航天事業,建造中國自己的空間站,是實現新時代航天夢的必經之路。

據統計,在載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參與其中的研究所、單位多達上百家,配合單位多達上千家,涉及數十萬科研工作者。“實施載人航天這樣宏大的工程,沒有黨中央集中統攬,沒有全國大協作,是不可想象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在距離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40多公里的載人航天發射場,新一代航天人正接力開闢攬天征途。

條件或許沒那麼苦了,航天精神卻是一脈相承。有人曾問兩度飛天的`聶海勝和三度圓夢的景海鵬:“你們已經實現飛天夙願,未來還打算冒這麼大的風險嗎?”

作爲黨的十九大代表,景海鵬面對中外記者給了這樣一個“答案”:

“我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當一次先鋒、再打一次勝仗,讓浩瀚太空再次見證一名航天戰士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無限忠誠!”

“航天飛行是我們的事業,更是我們的生命,爲了飛天夢想,只要祖國需要,我們隨時準備再上太空!”

6月17日,飛天英雄再踏征程!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觀後感3

據悉,本次的發射計劃還將送上三名宇航員,進入我國自主研發和製造的國際空間站中進行工作,這標誌着我國的視野和版圖已經從藍星轉向更高遠的蒼穹,而且極大的生存空間,保證了科研人員在其中最長可以生活六個月之久。

我國的宇航員名錄早已經公佈,但是外國的報道中不知道是功課沒有做足還是故意爲之,說我們還沒有公佈宇航員名單。而對此,國際觀察人士果斷地指出了這處謬誤,並且還直至核心地表示了中國踏實做實事的秉性。

而我國的空間站的核心艙已經在上個月升空,其實已經有了進行工作的能力,但是這對於國家和世界來說都遠遠不足,所以我們還會繼續進行建設,預計在明年可以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國際空間站,那就是美、俄、加、歐、日合作產出的,但是因爲設備老化的問題,將在2024年退役並墜毀。屆時中國的空間站將會成爲的空間站。

而且這是由我國獨立、自主研發的,充分展現了我國的工業能力和研發能力。並且由於是我國自主研發獨自承擔經費卻自由、免費地向各個國家開放,充分體現了我國的大國擔當。

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站,就代表了我們可以阻卻各種干擾,離星空更近。這對於我國的天文學科發展有巨大的幫助。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拒絕了美國方面的科研申請,理由是“專業程度不足”,那麼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我們至少是可以極大的縮短與美國在此方面的差距。

並且,這次隨着我們的宇航員一起升上太空的,還有個黑科技,那就是一個直徑兩米,與哈勃望遠鏡是同樣的參數,但是卻比哈勃望遠鏡的視野範圍廣闊了300倍,而且附帶的相機可以達到了驚人的25億!各種世界的參數表明,我國現在已經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臉色就可以進行世界最前沿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外國仍然對我們的數據進行春秋筆法的抹黑,但是卻又不得不一個個點頭哈腰的給中國遞交申請,希望能讓自己的科學進步搭上中國的便車。

而這些所有的一切無不在證明世界的格局早已經發生了變化,而未來的中國也會像這艘火箭的升空一樣,在越來越多的方面掌握絕對的話語權。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觀後感4

60多年前,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發射任務的成功,都是中國航天不斷努力奮鬥的真實體現。未來,隨着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不斷髮展,我國運載火箭能力將再一次實現新跨越:長征六號甲、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等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研製,以實現運載火箭整體的“更新換代”;長征五號火箭將先後執行多個重要發射任務,支撐我國探月三期月球採樣返回、2020年火星探測器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的穩步實施;重型運載火箭有望在2030年實現首飛,使我國航天運輸系統水平和能力進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與此同時,中國航天空間運輸的方式也將實現由一次性使用向重複使用、由單一航天運輸向航天運輸與空間操作相結合等重大突破。不難想見,隨着中國航天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必將承載着中國的航天夢,凝聚着中國航天人的奮鬥精神,一次次飛向太空,開啓中國航天事業的“新長征”。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次發射,僅僅是中國航天事業“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有500次、1000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着我們去不懈奮鬥。相信在未來,我們必將能創造更多的航天奇蹟,實現新的更大的“航天夢”,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爲精彩的中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