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千年包公觀後感2

學問君 人氣:3.19W

包公公明正義的化身,他一生廉潔自律竭盡全力去幫助人們,所以爲了紀念和發揚包公的精神,拍攝了千年包公,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千年包公觀後感,歡迎閱讀!

千年包公觀後感2

千年包公觀後感

包公既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又是一個經過百姓傳說及文人加工的藝術人物。作爲特定人物的形象塑造有不同的需求與功用。以往包公題材的電視文藝作品基本反映的是其藝術形象,而且不斷增加其戲說成分。前不久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虞國芳、於繼勇擔任總導演,在中央 9頻道播放的三集紀錄片《千年包公》,按照真實可靠可信的創作原則,進行人物再現與現實拍攝,成功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可親可敬的包公曆史形象。

拍攝一部好的紀錄片,重要的標準是真實與生動。這部片子根據史實,反映包公一生重要事蹟,如家風家訓、辭官盡孝、拜師交友、清心直道、嚴格執法、直言敢諫、智慧斷案,關心民瘼、減輕賦稅、打井退硯等,都有歷史依據。但畢竟歷史跨越千年,所存真實資料不多,如何使其生動,使人耐看,是一大難題。我認爲編劇導演解決此難題,主要採取了三種手法,即古今穿梭、點面結合、畫龍點睛。

關於古今穿梭。 民間流傳很多包公故事,又有一些紀念活動和歷史遺蹟,由此與歷史事實巧妙關聯穿梭。如,講現實合肥包村、包公祠引出包公家世祖先及盡孝,講開封府、包公墓引出包公科舉、從政及家訓,講肇慶、池州等地遺蹟引出包公在本地的從政業績,講包公的祭祀及被神化、戲化引出包公曆史原型。透過古今穿梭,波浪起伏,動人心絃。

關於點面結合。以中華傳統文化及宋代歷史爲背景,以包公曆史事蹟爲主線,聯繫今天反腐倡廉的時代要求,突出包公爲官26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鐵面無私、執法如山的清官形象,同時分片三集:《清心直道》、、《鐵面無私》、《以民爲本》,比較集中、典型地反映了包公修身律己、剛直不阿、治國愛民的生動事蹟與思想。

關於畫龍點睛。該片一方面運用影視劇手法再現包公曆史形象,另一方面安排了陣容較大的水準較高的專家學者點評,邊演邊評,夾敘夾議。有十幾個從事文學、歷史、哲學、文物等方面的專家學者,結合社會背景與包公事蹟,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評說、引申、提升,加上包公後人的現身說法、解說文字凝練、解說語言鏗鏘,爲本片增色不少。

該片涉及到包公的忠孝關係、臣民關係有些說的不透,以致有人疑問,包公考中進士爲什麼不先盡忠而盡孝,包公作爲統治階級成員會如此關愛百姓嗎?放到當時的歷史條件及今天的價值觀,這些都可以進行辯證分析,讓更多的百姓理解。

該片攝製團隊自2015 年5月開始策劃調研,同年8月正式開拍,歷時一年奔波數萬公里,先後奔赴國內的臺灣地區、河南開封、廣東肇慶、浙江寧波、安徽天長,以及國外的新加坡等地,進行實景拍攝、專家學者採訪,力圖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生動的包公形象。功夫不負有心人,該片的目標基本實現。

如果說,包公的藝術形象感人肺腑,包公的歷史形象則征服人心,兩者相得益彰。包公,一個震古爍今、世代傳頌的名字,更加深刻地鐫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

千年包公觀後感

包公,一個震古爍今、世代傳頌的名字。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於一體,成爲公平與正義的化身,是萬民景仰的“包青天”。在民間傳說、戲曲舞臺和影視劇中,他不僅秉公執法、斷案如神,還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國民間傳統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許,千百年來,無人與之比肩。

然而,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爲什麼他在華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對後世的影響爲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舉行的三集高清紀錄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來自北京和安徽兩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該片帶來的震撼和啓迪。

第一集《清心直道》,透過包拯青少年時期真實的故事、包拯出仕時明志詩,介紹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個性形成的原因;透過包拯家訓以及包氏後人對他的懷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潔的家風與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響;透過同時代的官員劉筠對他的影響,呈現北宋仁宗時代的社會政治環境。點面結合,有理有據。

第二集《鐵面無私》,敘述包拯任監察御史及開封府尹等官職時,不畏權貴,彈劾貪官污吏及皇親國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彈王逵”、“六彈張堯佐”與“斷冷清案”最爲精彩,在真實歷史文獻基礎上,用影視劇手法進行再現,突出包公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執法如山的可貴精神。

第三集《以民爲本》,透過“斷牛舌案”、“匿金案”、“陳州折變”、“不持一硯歸”等歷史故事,說明包拯以民爲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爲官爲政思想。對貪官污吏鐵面無私,對百姓卻心懷柔情厚意,他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來,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裏。透過再現真實的包公故事,尋訪包公精神的當代體現,力求在觀衆心裏樹立一位真實可信的清官而非戲說的包公形象。

千年包公觀後感

說到包公,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會想起電視劇裏開封府那個經典的包青天形象。但有些人或許還不知道,包拯也曾在我省的肇慶端州任職,而包公青天之名正是始於肇慶。

今年五月下旬,作爲省級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的肇慶包公文化園正式建成開放。包公在端州任職歷史事蹟的復原場景、栩栩如生的“包公擲硯”場景、真實記載包公曆史的明清古硯碑、還有琳琅滿目的影視演繹作品……在建築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的園區裏,包公文化園着意打造一個集教育、旅遊、觀光勝地於一體的綜合文化項目。近日,“廉潔廣東行”記者團一行到肇慶包公文化園進行參觀走訪,先睹爲快。

“仿真場景”復原包公治端事蹟

包公文化園在原包公祠基礎上重新規劃建設,由包公祠、清心園、文化廣場、文化街和觀景平臺5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約100畝。這使得包公文化園可以承載更多歷史文化內容。

走進核心展館清心園的序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綠端硯浮雕牆,該浮雕牆名爲“包公興端州”,牆上精雕細刻以包拯治端的歷史。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綠端硯浮雕牆,現已被載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據園區解說員介紹,包公主政端州3年間,爲端州城市規劃、農業發展、社會經濟、教育文化等做了不少好事實事:開創珠江三角洲桑基魚塘式農業之雛形;設立了一座龐大的儲糧備荒的穀倉--豐濟倉;開井七口,解決端州百姓飲水問題;創辦端州第一所公立學校―星巖書院……

在清心園一樓展廳裏,便設有在端州府衙、米倉巷、星巖書院、七星巖包拯題刻及包公帶領百姓築堤排瀝、開荒屯田、開挖水井等復原場景,再現歷史。栩栩如生的.雕塑在園內以不同形象演繹包公故事,加上相關文物展示、3d多媒體展示等,生動、形象、立體地重現歷史。

“聲光電”高科技讓觀衆身臨其境

不要以爲包公文化園是展示歷史的大舞臺就只有古色古香,該園還運用了多種“聲光電”現代科技手段,道歷史,說故事。當你走近清心堂復原場景時,場景便會自動感應,播放《題端州郡齋》的朗誦錄音;當你點擊各展廳多媒體觸摸屏,還可獲取更多相關歷史文化資訊;園內更設有廉政問答遊戲,供參觀者在互動中學習廉政知識。

包公文化園建設充分利用最新的“聲光電”技術,給觀衆身臨其境、生動趣味的視覺和感官體驗,讓參觀者在移步換景中接受廉政文化薰陶。參觀者可以租借“語音導覽講解服務器”,透過普通話、粵語、英語3種語音講解導覽,輕鬆獲取陳列展廳設有的44個講解內容。

“以點帶面”全方位展示廉政文化

包公文化園以包公在端州的事蹟爲切入點傳揚廉政思想,同時較全面地收集和展現了中國歷史與廉政文化相關的文學作品、名人事蹟等,進一步豐富了包公文化園作爲廉政教育基地的內涵。

清心園其中一個展廳,集中展出了肇慶市反腐倡廉工作十年巡禮,圖文並茂地回顧了黨中央反腐倡廉工作的發展和成效,展示了肇慶市廉政建設及作風建設的特色做法、成效以及肇慶市紀檢監察機關發展歷史。

展示過程中,園區還將廉政廉潔的資訊和警示,巧妙地滲透於場景還原、實物展示和圖文展示中,着意在建築中融入廉政文化,多處設有體驗式廉政教育設施。蘊含深意的“方圓”走廊、四君子圖大門以及我國曆代廉政文化、清官廉吏、制度文獻及名言警句等也不時穿插其中,讓參觀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廉政教育。

其中,序廳中“青天白雲”裝飾飽含寓意。白雲象徵朗朗乾坤,人間有正道;月亮代表傳奇故事中的包拯,寓意包拯從歷史人物到傳奇人物形象的演繹。另有“戒貪杯”匠心獨運,若往內注水太滿則杯中水全漏,這告誡人們爲人不可貪得無厭。“百廉”展示牆、“十大清官碑座”、元趙孟行書《陋室銘》、“一把清廉”的清雍正款青花把蓮盤、商饕餮紋銅簋等廉政寓意濃厚的實物均有展出。

千年包公觀後感

《千年包公》共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紹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個性形成的原因;透過包拯家訓以及包氏後人對他的懷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潔家風對世人的深刻影響。

第二集《鐵面無私》,在真實歷史文獻基礎上用影視劇手法再現“七彈王逵”、“六彈張堯佐”與“斷冷清案”等典型史蹟,突出包拯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執法如山的可貴精神。

第三集《以民爲本》,透過“斷牛舌案”、“匿金案”、“陳州折變”、“不持一硯歸”等歷史故事,展現包拯以民爲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爲官爲政思想。

其中,“不持一硯歸”的故事曾被《檢察日報》於2013年4月9日刊載:“相傳,包拯離開端州,一塊端硯也沒有帶走,連自己在衙門裏用的端硯都上交了。可當他坐的船開到西江羚羊峽時,突然風浪大作,船不能夠行駛。包拯想,這是不是爲官不廉所致?於是,命僕人檢查,發現船艙裏有百姓送的一塊端硯。包公把端硯拋到江心後,風浪立刻停止了。”

這樣的故事讓導演感慨:“我們發現,真實的包公故事,比起傳說毫不遜色,而且更加精彩,更加豐滿,更加生動,更加感人。”

《千年包公》的製作過程,得到了來自安徽省紀委、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等的關心和支援。導演手記中稱,安徽省紀委領導不但親臨拍攝現場慰問指導,還多次前往北京,幫助導演組協調解決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他們還親自審看節目文字,數易其稿,力求精確完美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