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2021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學問君 人氣:2.67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肯定對各類事蹟都很熟悉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後進的作用。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21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1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2021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觀後感1

在安徽巢湖,150年未遇歷史高水位的危急已經遠去,20餘萬名緊急轉移的羣衆陸續返回家園。然而曾連續奮戰96小時、救出2600多人的安徽廬江消防救援大隊教導員陳陸,卻犧牲在7月22日決堤的洪水之中,年僅36歲。

“他有雙特別有力的手和沉穩洪亮的聲音。”陳陸救出的當地村民、孕婦解啓霞淚流滿面。

“陳陸朝我們吼過兩句話:出發去救人時候喊‘我打頭’,他的領航艇遭遇漩渦時喊 ‘快掉頭’。”合肥市藍天救援隊隊長蘇琴說,是陳陸的大吼,救了其他十幾名救援人員的命。

這不是陳陸第一次爲救援生命挺身而出。雪災中,他帶隊奮戰救援48小時,腳趾嚴重凍傷,險些截肢;火災中,他長時間暴露在沼氣裏戰鬥,膠靴被燒穿,雙腿被高溫燙傷;汶川地震,他咬牙拖着傷腿,揹着30多公斤的破拆器材,連續10天在震區救援……

選擇消防、紮根消防基層15年,陳陸在救援一線1次病危、2次暈厥、8次負傷。但對陳陸來說,“火焰藍”就是他心目中英雄的制服顏色,“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就是他選擇成爲的英雄模樣。陳陸一片灼灼初心一直燃燒到了最後,只爲每個生命無恙。

2021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觀後感2

在望謨縣的這三年,劉秀祥經常去各個村裏開會、家訪,一遍又一遍地給家長和孩子們做思想工作,鼓勵他們讓孩子學習。

三年,劉秀祥跑遍了每一個村子,跑壞了幾輛摩托車,在這樣的努力下,當地的風氣逐漸被改變,家長們非常贊成讓孩子努力學習,而孩子們的成績也一步步高昇,望謨縣的幹部說:“劉秀祥把自己的故事傳遞給人們,讓無數人感到勵志,因爲這是活生生存在的例子,不是虛假的。”

三年的時間一下子就到了,可是劉秀祥知道自己走不了,望謨縣還需要他,學生們還需要他,深思之後,劉秀祥沒有離開,而是留了下來。

漸漸的,劉秀祥的名聲傳了出來,很多人都找他去做演講,對於這樣的要求,劉秀祥從不拒絕,但也不要錢,他說要自己去演講可以,必須資助我們這邊的兩個孩子上學。

8年過去了,劉秀祥幫助的學生達到了1900人,這些孩子都一一上了大學,走出貧困山區。2018年,劉秀祥被調任爲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他開始幫助更多的學生。

劉秀祥就像蒲公英的種子,灑在望謨縣的大地上,給這片土地帶來無盡的生機。

2021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觀後感3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那個先到來,生活總是會給人出各種各樣的難題,有這樣一個農村家庭,本來幸福的日子被意外所打破了,因爲父親的突然離世,家裏變得更加困難,母親也因此瘋了,外出打工的哥哥姐姐也再也沒有回來,最小的兒子一人承擔起了這個家庭的責任,到哪裏上學就把自己的母親背到哪裏,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位孝子最終如願的考上了大學。

這位千里背娘去上學的孝子叫劉秀祥,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一家五口人的日子過的緊巴巴的,但是即使這樣一家人在一起也是其樂融融的,然而現實卻無情的將這些打破了,劉秀祥的父親突然離世了,家庭的勞動力喪失了,劉秀祥的母親不得不外出打工,但是超負荷的工作很快就打垮了她,因爲工作的壓力和心情鬱結,劉秀祥的母親“瘋了”,換而言之就是換了精神病。

父親的離世再加上母親患病無疑是給這個家庭雪上加霜,之後劉秀祥的哥哥姐姐也出去尋找工作,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竟再也沒有回過家,年紀最小的劉秀祥不得不一邊上學一邊照顧患病的母親,日子過的非常艱辛,但劉秀祥一直沒有放棄學習機會,依舊認真刻苦的學習,在學習之外,劉秀祥還要去地裏挖菜以貼補家用。

後來劉秀祥考上了縣城裏的一所重點高中,但是他卻放棄了,因爲自己沒有足夠的金錢去支撐自己去上重點高中,最後選擇了一所普通高中,到縣城上學之後,劉秀祥也把母親接了過去,因爲家裏已經沒有人可以照顧母親了,上了高中之後,劉秀祥經常去兼職賺錢,經常是學校和工作的地方兩頭跑,時間一久,劉秀祥終於病倒了,因爲生病也影響了高考的發揮,因此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

病好之後的劉秀祥決定不向命運屈服,他決定重新學習去考取大學,經過一年的刻苦學習,劉秀祥終於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績,如願的考上了山東一所大學,於是劉秀祥就帶着母親一起去了山東,之後學校瞭解到了劉秀祥的困難,學校就爲劉秀祥和他的母親安排了住的地方,而面對學校捐款劉秀祥拒絕了。

在拒絕了學校的捐款之後,劉秀祥就找到了一份兼職工作,在後來的採訪中他表示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絕不會去向他人伸手拿,這樣的堅強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大學畢業之後劉秀祥並沒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選擇帶着母親回到家鄉去當了一名人民教師,他說希望可以透過自己去教育更多的人,希望那些和他一樣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2021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觀後感4

葉嘉瑩先生提出的這一概念,出自對詞這一文體美學特性和內在意蘊的研究,最早見於其《從豔詞發展之歷史看朱彝尊愛情詞之美學特質》一文。基於過往對詞體的研究“神韻說”“境界說”等不能秉承主旨,葉嘉瑩先生從張惠言“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王國維“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等論點出發,探尋詞作者因內心的“難言之處”於無意之中結合進入了詞的創作,敏感地把握住詞體以深微幽暗、富於言外之意蘊者爲美的美學品質。葉嘉瑩先生創造性地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來歸納詞體的這種美感:“這種美感具含的乃是在強大之外勢壓力下,所表現的不得不採取約束和收斂的、屬於隱曲之姿態的一種美。”

葉嘉瑩先生髮現,在清朝詞人朱彝尊《靜志居琴趣》《江湖載酒集》等作品中,隱含了一段與其妻妹的不倫戀情。因爲這段不爲社會所容的愛情,朱彝尊將內心中纏綿鬱結的“難言之處”,化生成詞作中隱曲的“弱德之美”。在葉嘉瑩先生看來,不但“低徊要眇”“沉鬱頓挫”“幽約怨悱”的佳詞、《花間集》中男性作者託名女性敘寫所表現的“雙性心態”,甚至蘇東坡、辛稼軒等豪放詞人蘊含“幽咽怨斷之音”和“沉鬱悲涼之慨”的作品,都具有“弱德之美”——究其本質,這些都是在外在環境的強壓之下,不得不將“難言之處”以曲筆道出。

也正因此,葉嘉瑩先生認爲詞體的“弱德之美”具有雙重意蘊和雙重心態。東坡詞意蘊的深曲,因其儒家用世之心受挫後遁而爲道家之超曠的一種雙重的修養;稼軒詞意蘊的深曲,因其英雄之志受到外界壓抑所形成的一種雙重的激盪;朱竹垞詞作意蘊的深曲,只是由於愛情的追求在禮教的約束之下所形成的一種既想要衝決網羅卻又不得不馴服於禮教的掙扎與矛盾。

朱彝尊收入《江湖載酒集》的一首小詞《桂殿秋》,言盡朱詞“弱德之美”:“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竹垞《桂殿秋》一詞深受後世詞評家激賞,甚至被況周頤評爲清詞壓卷之作。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朱彝尊的風懷詩案》一文對朱彝尊與其妻妹纏綿悱惻的愛情作了福爾摩斯探案般的考據。同爲具有“弱德之美”的作品,但在葉嘉瑩先生眼中,風骨高下立判:東坡詞可以稱爲“弱德之美”中的達士,稼軒詞可以稱爲“弱德之美”中的豪傑,竹垞詞才真可稱爲“弱德之美”中一個真正的弱者。

葉嘉瑩先生甚至認爲,在古典詩歌行列中,陶淵明和李商隱也含有“難言之處”和“弱德之美”。陶淵明“不以五斗米折腰”,退隱歸園田居。李商隱身陷晚唐牛李黨爭,以隱忍態度承受痛苦。陶淵明、李商隱的詩歌各有其“難言之處”,以曲筆委婉道出,同屬“弱德之美”。

2021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觀後感5

1948年春,葉嘉瑩離開北平南下結婚,之後便再沒機會見到顧隨。葉嘉瑩在懷念顧隨的文章中這樣寫道:“(離開北平)三十年來我的一個最大的願望,便是想有一日得重謁先生於故都。”然而直到1974年葉嘉瑩第一次回國探親,她才得知顧隨早於1960年在天津病逝。

關於婚姻,對於很多女人來說可能是人生的全部或者說絕大部分,但是對於葉嘉瑩來說,只是不願提起的一小段往事,儘管她不願提起,然而這段婚姻還是給她帶來了太多的不幸,1948年,葉嘉瑩在上海和趙鍾孫結婚,對於這段婚姻沒有愛情的基礎,婚後也沒有產生任何的愛情,兩人的結合不過是葉嘉瑩一時錯誤的選擇,這一錯,便錯了一生。

婚後兩人沒有住所,借住在大姑姐家,生下大女兒後,初爲人母的快樂還未來得及享受,丈夫就因思想問題入了獄,剛剛安下的家也被抄了個乾淨,葉嘉瑩後來也連母帶子的被抓入獄,後來她找到警察局長寫了自白書出來,帶着四個月大的孩子居無定所,借住在朋友家的過道上,晚上不敢早睡,白天不敢晚起,過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爲了生活她到處去找工作,同時去很多所學校任教,夜以繼日的像個機器一樣工作,勉強能夠養活女兒和自己,丈夫出獄後,葉嘉瑩還未來得及歡喜,另一個陰影立馬籠罩上來,丈夫性情大變樣,心理扭曲,對葉嘉瑩多次實施家暴,在千難萬險中都堅強的走過來的葉嘉瑩,看見自己遍體鱗傷的那一刻陷入了絕望,她多次產生了自殺的想法,卻爲了孩子不得不活下去。

隨着在教育界的成就越來越大,對詩詞的研究愈加深刻,葉嘉瑩的教學事業也逐步上升,由中學轉到臺灣大學任教,後來作爲交換教師去了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任教,受到了很多外國詩詞愛好者的喜歡。

1966年,葉嘉瑩帶着兩個女兒來到哈佛做交流者,她打算回國把父親接到美國,在美國定居,不料遭到阻擊,無法返回美國,只得去加拿大,再把女兒丈夫都接到加拿大,在加拿大那段時間,葉嘉瑩一個人承受了很多壓力,幾乎要把她壓垮。首先是語言關,加拿大的UBC大學要求葉嘉瑩用英文給學生們講授中國古典詩詞,雖然之前在美國的時候已經接觸了英語,但是要用它來授課談何容易,但是爲了生計,她只得答應下來;

第二個是生計,改居家拿大是突然之舉,兩個女兒要從美國接來加拿大,父親也要接來加拿大,丈夫也要來加拿大,於是葉嘉瑩獨自一人到處找合適的房子,添傢俱和生活用品,這些繁雜的工作在對於一個身在異國他鄉的弱女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三是家庭關係,錯的人永遠不能指望他會改變,儘管葉嘉瑩無數次的容忍,寬容,沉默,丈夫既無用又大男子主義的惡劣性情絲毫都不知收斂,家內家外什麼都做不好,那大男子主義的虛榮心和存在感怎麼捍衛?那就家暴好了,透過對妻子發威來顯示做丈夫權威的作風。這讓葉嘉瑩身心俱疲,她把所有的苦悶都寫進了詩裏:

異國霜紅又滿枝,飄零今更甚年時。初心已負原難白,獨木危傾強自支。忍吏爲家甘受辱,寄人非故剩堪悲。行前一卜言真驗,留向天涯哭水湄。獨木危傾強自支,多麼無助,多麼無力又多麼無可奈何呀!因爲在授課方式和學術成就得到了UBC大學的肯定,不到半年時間,葉嘉瑩就被授予了終生聘約,本以爲一生的苦難已經結束,不料人生最大的痛苦還在後面,1971年,父親因病去世,葉嘉瑩悲痛萬分,從此葉嘉瑩的人生就沒有了來處,寫下一首輓詩《父歿》後,開啓了自己的歐洲之行。老父天涯歿,餘生海外懸。更無根可託,空有淚如泉。昆弟今雖在,鄉書遠莫傳。植碑芳草碧,何日是歸年。好不容易走出了痛失慈父的痛苦,好景不長,1976年春天,她的大女兒又出事了。在送母親去機場參加亞洲學會回來的路上,夫婦倆開車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出了車禍,雙雙身亡。女兒的驟然離去,讓葉嘉瑩的人生猝不及防,她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不見任何人,她知道:

人與人的`理解談何容易,哪裏有什麼感同身受。那切膚之痛旁人是無法想象的。因此,所有勸慰的話都是那麼的乏力。既然如此,就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和精力。她寧願自己忍!她寫下了一首又一首的哭女詩,在她人生最痛苦之際,又是詩歌給了她光明和安慰,或許是一個人一生要經歷的災難也是有限的,葉嘉瑩之後的人生倒是沒有什麼大災大難了,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再有什麼也只是一陣小風罷了。

1990年,葉嘉瑩從UBC大學光榮地退休了。得知葉嘉瑩退休後,國內不少大學,包括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都先後向她拋出了橄欖枝。但葉嘉瑩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留在南開大學。南開大學決定建立一箇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由葉嘉瑩擔任研究所所長,葉嘉瑩開始雷厲風行的去海外籌款,還把自己在美國領到的九十多萬人民幣退休金捐贈出來,設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她由衷地希望領到獎學金的同學,所看到的不僅是這一點微薄的金錢,而是透過“駝庵”的名稱,瞭解到薪火相傳的重要意義和責任。

南開大學也對這個一生漂泊,半世艱辛的老先生做出了回報,爲葉嘉瑩先生在南開大學校園裏修建了一座以她的號爲名的四合院式的書院——迦陵學舍,以此作爲葉嘉瑩的歸宿,庭院種滿了蓮花,蓮心不死,先生永在!

2021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觀後感6

陳陸的抗洪“戰役”,是從7月18日開始的。

那天開始,廬江整個縣城內澇,消防救援大隊的接警電話幾乎響個不停。陳陸一邊請求合肥救援支隊增援,一邊帶着隊員們馬不停蹄地從一個救援現場趕赴另一個救援現場。

凌晨回來,清晨出發,陳陸每天只和衣而眠三四個小時,就連吃一份盒飯也只匆匆扒拉幾口。“等着我過來!”成了每天陳陸輾轉在縣城和鄉鎮救援間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臉上、手背都被曬得發紅蛻皮,陳陸本就帶有傷病,再加上長時間泡在水裏,他的膝蓋乃至全身很快開始浮腫,膝蓋疼痛難忍,已經影響正常彎曲和行走。

就這樣一次次,陳陸和隊員一起,揹着老人,扛舉着孩子,把他們送往安全地帶。一位70多歲的癱瘓老人被救出後,拉着陳陸的手連聲道謝,陳陸只是憨憨地笑,擺擺手,又衝向了下一個“戰場”。

廬江縣鮑井新村的孕婦解啓霞聽說陳陸失聯的消息後,禁不住淚流滿面。她是陳陸冒着大雨從洪水中轉移出來的。她說她始終記得,陳陸有一雙特別有力的手和沉穩洪亮的聲音。

從7月18日到他落水的那一刻,陳陸和隊員們在抗洪救援一線,連續奮戰了96小時,出警411次,解救和疏散羣衆2665人。這些數字,見證着一名消防英雄在抗洪救援一線踐行錚錚誓言和赤誠初心。

用生命詮釋“人民至上”

陳陸是江蘇江都人,父親是軍人,外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兵。穿上軍裝,一直是陳陸的願望。2001年12月,他如願參加消防工作,在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爲大隊級正職、一級指揮員消防救援銜。

2008年汶川大地震,陳陸是安徽省第一批去增援的消防隊伍中的一員。在震後的汶川救援中,陳陸拖着被毒蟲叮咬起泡流膿的傷腿,揹着30多公斤重的破拆器材,連續10天在震區搜尋生命。那年,他被評爲“合肥市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2016年6月,廬江縣遭受洪災。陳陸連續奮戰35個小時,帶隊營救和疏散2430人。羣衆無一傷亡,陳陸自己卻當場累到暈倒,經歷2個小時的搶救之後才轉危爲安。那年,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被安徽省公安廳記集體三等功。

陳陸履職的19年裏,獲得很多榮譽。“優秀共產黨員”“全省優秀人民警察”……然而這一次,他的榮譽卻讓所有人淚目。

7月26日,共青團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聯追授陳陸同志“安徽青年五四獎章”;7月27日,應急管理部批准陳陸同志爲烈士;7月28日,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追授陳陸同志爲“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優秀共產黨員”。

在戰友們眼中,陳陸愛笑,“沒架子”,熱愛工作。

然而,在家人眼中,陳陸卻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和父親。結婚後,他幾乎每兩個星期纔回一次家陪陪妻子和孩子。在陳陸的辦公桌上,一個嶄新的消防車模型還靜靜地立在那裏。那是陳陸給4歲的兒子特意準備的禮物,是一個消防員父親一個多月沒能回家,想給兒子的道歉和補償。

“我志願加入國家消防救援隊伍,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爲民,堅決做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恪盡職守、苦練本領,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爲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貢獻自己的一切。”

2018年消防部隊改制,陳陸選擇繼續從事消防救援工作。這是他選擇留在“火焰藍”那天的誓詞,也是他曾很多次帶着新消防員,一遍遍宣讀的誓詞。戰友們說,他用生命踐行了這樣的誓言,用生命爲“人民至上”做出了最赤誠的詮釋。

據瞭解,入汛以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共參加各類抗洪搶險救援超過1萬起,營救遇險被困羣衆近4萬人,疏散轉移被困羣衆近11萬人。

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給人民以力量,防汛抗洪一線,依然挺立着衆多如陳陸一樣的“火焰藍”身影。

2021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觀後感7

7月22日,安徽合肥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喊出這句“我打頭!”,再次登上救援的橡皮艇出發。然而,廬江縣石大圩決口迅速擴大至50米,橡皮艇被捲入激流漩渦側翻。已經奮戰了96小時、轉移救援出2600多人的陳陸,就這樣消失在滾滾洪流之中,再也沒有回來。

“教導員!”“陳陸!”和陳陸並肩奮戰的消防員們竭力呼喊着,與陳陸素不相識的其他救援隊伍全力搜尋着。24日下午,搜救隊伍在距離事發地約2.3公里的下游發現了他的遺體。陳陸同志英勇犧牲,用定格在洪流之中的36歲寶貴生命,詮釋了他心中“人民至上”的信念。

“誰打頭?”“我打頭!”

汛期以來,受持續強降雨及上游來水等多重因素影響,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位不斷攀升,遭遇了150年未遇的歷史高水位。

7月22日,持續暴雨中,巢湖再次危急。隨着幾聲巨響,已經開始漫堤的廬江縣石大圩防洪大堤被洪水撕開了20米寬的決口。隨即,5.8平方公里內的4個行政村成爲海洋一般,6500人被洪水圍困,處境危險。

接到縣防汛救災指揮部的指令後,已在抗洪搶險一線連續奮戰了好幾個晝夜的陳陸,再次集結隊伍,攜帶好救生裝備和4艘橡皮艇,以最快的速度,向着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出發。

在被洪水淹沒的廬江縣同大鎮連河村,陳陸和隊員們拖着疲憊的身軀,一次次登艇,一次次出發,救人、再救人……

大隊長方銳至今還記得陳陸當時疲倦的神情。他勸陳陸休息一會兒,但陳陸說:“我對這片水域情況熟悉,水性也好。你們去,我放心不下。”

然而“放心不下”別人的陳陸,這次卻成了所有人的心痛。22日下午,當決口擴大到50米,洪水以令人恐懼的速度奔涌時,陳陸帶領隊員與藍天救援隊組成編隊,他“打頭”作爲1號艇領航衝鋒。

跟隨陳陸的2號艇上,合肥市藍天救援隊隊長蘇琴一直忘不了和陳陸出發前那段簡短的對話:

“你們是不是去救人?”

“是的!”

“誰打頭?”

“我打頭!”

蘇琴說,她一輩子忘不了在大洪水之中的那種無助感,但更忘不了的是,陳陸和其他消防員們義無反顧向前衝的背影。

陳陸所乘的1號艇駛過連河村村委會附近時,急流中忽然出現3米多的水位落差——這是水域救援中最不可預料、最可怕的“滾水壩”。

“掉頭、快掉頭!穩住、不要怕!”千鈞一髮之際,陳陸連聲吼道。誰都沒想到,這成了他留下的最後話語。

話音剛落,橡皮艇猛然側翻,艇上陳陸等5人全部被捲入洶涌湍急的洪流中。跟隨其後的3艘艇得以及時調轉艇頭,蘇琴等人險之又險地避免了翻艇。

與陳陸一同落水的消防員李俊傑回憶,在落水後還隱約看到了陳陸的身影。他和隊友常青用盡全身力氣浮出水面、摸索到艇舷的尼龍繩並死死地抓住。兩人下意識地去抓陳陸時,一個巨浪突然劈頭而來,陳陸的身影隨之不見。

李俊傑、常青、李順3名消防員僥倖脫險,但陳陸和作爲嚮導的連河村黨支部副書記王鬆在洪水中失聯。截至發稿時,救援隊伍仍在繼續搜尋王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