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關於創新的觀後感(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2.81W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創新的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創新的觀後感(精選5篇)

創新的觀後感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鄧小平提出的,這一天,我來到科技館,領會到這句話的意思了。烈日炎炎之下,我和弟弟一起來到了溫州科技館,剛到大門口,“科技館”這三個大字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媽媽告訴我,這三個字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谷超豪寫的。

科技館裏的每一個展品都讓我感到震驚。我最喜歡的展品是“乒乓球走迷宮”,一個乒乓球放進“迷宮”裏,隨着裏面吹的風滾動。迷宮旁邊有幾扇“小門”,如果把一扇“小門”開啟,乒乓球會滾到那裏,並從門裏滾出來。如果開啟兩扇或三扇小門,那乒乓球就會往最近的一扇門滾去。那是因爲在密閉的空間裏,當開啟一個小門時,強風就會往這個缺口吹,而乒乓球也會隨風滾動起來。

遊客最多的地方就數機器人大廳了,那裏的機器人有的會識別顏色,有的會畫畫,有的會拼魔方,有的會模仿你的表情。一進入大廳,你就會看到兩個大機器人在翩翩起舞,這兩個機器人外殼是用一百多片紙板做成,只要你點播一首歌曲,她們就會隨着美妙的音樂跳着相宜的舞蹈。

科技館裏的展品,又好玩又有道理,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前去探索科學之路。

創新的觀後感2

此次由李成才導演的《創新之路》一共拍了1000多小時的視頻,但是最後只剪出450分鐘。

李導可謂電視片導演中最近工匠精神的人,他的幾部紀錄片《華爾街》,《大國崛起》都堪稱經典。

我看了,拍的特別好,我在國外我都看,太棒啦,受益匪淺,題材不錯,所有家長,教育界同仁,放下三尺講臺,一起聆聽創新之路關於教育的聲音,我國教育體制需改革,改高考中考,課堂專利制度,不是專制制度。不能說無用,但用這個來作爲大國崛起的原因過於玄幻了。資本主義是一系列條件的耦合,但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有的條件不能說。說專利制度是大國崛起的主要原因和洋務派說西洋人強盛主要靠船堅炮利一樣不靠譜《創新之路》紀錄片觀後感《創新之路》紀錄片觀後感。

創新的觀後感3

很多人都說中國學子都是缺乏想象力與創新的一代,應試教育與整齊劃一的標準答案考試製度,讓我們在學習中缺乏對世界的思考與答案的質疑,想象力被禁錮在小小的井中;因爲不允許失敗,所以我們也缺乏挑戰思維,按部就班就好,求穩不敢挑戰更好。

但是查閱就可以看出來,關於創新的書籍和資料數不勝數。所以關於創新能力的開發的書籍和資料應該不缺乏。

其實雖然創新看起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創新類的書籍偏學術性,讀起來相較於故事、小說來說,還是更加枯燥乏味的,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可能會更喜歡看小說。這是無可厚非的。

應課程要求,我最近讀了毛正行作者寫的《創新之路》這一本書。

本書首先爲我們解釋了創新的概念,及一種新的或獨特的流程、產品、服務、策略或任何東西,只要它能夠創造價值或者增強競爭優勢。

點子往往是靈光一現,每個人都有創新的可能,而這本書裏的觀點,便是告訴我們要如何做到運用這靈光一閃的點子,如何使其有實際效益,如何能讓這靈光一閃不被白白浪費,而是能用其創新。

書中提到了八大創新法則,分別是“聽、領、計、提、連、承、行、變”。從這八個原則入手,細緻闡述“創新行爲”從培養到規劃貫徹乃至具體執行、有效反饋的過程。

聽,是指傾聽;領,是指引領和領導計,可以理解爲設計、規劃;提,是指推廣;連,是指連接;承,是指承繼;行,是執行;變,是變化和效果。

這八個字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其中一部分也是我們每個人幾乎無時不刻不在做的事情。創新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東西只要把這簡單的八個字結合起來,就可以創新,多麼神奇呀。

創新是一件既困難又不困難的事情。只要你善於思考,善於發現,創新無處不在。

我們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先鋒力量,必須要努力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勇於創新,爲祖國未來的發展增加新的活力。

創新的觀後感4

該片由科學技術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逐一探討科學、教育、政府、市場、法律、資本、人才等因素如何影響着創新,總結創新規律,提供歷史鏡鑑,帶着中國的問題與希冀,在全球範圍尋找答案,共赴一場對國家崛起、人類未來的探尋。

在全國“科技三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國家發展和科技創新面臨的重大機遇,提出了中國特色科技創新道路的豐富內涵、目標任務及總體要求。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僅在中國,更在世界範圍成爲各國關注的焦點,而紀錄片《創新之路》的正式播出正是對這一焦點的及時的、有針對性的迴應!《創新之路》思想深邃、內容豐富、視角廣闊,不是提供一種具體的創新方法,而是提供一種思考,一種方向,一種規律,不僅呈現當代創新,更追溯至工業革命時代,探索創新背後的制度、傳承、影響,以整部人類現代史的厚重來承載對創新的思考。

湖北省科技館把此次觀看《創新之路》紀錄片,作爲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科技三會”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充分地認識到這部紀錄片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創新的觀後感5

100個申請進入斯坦福的學生裏,只有5個左右能夠拿到錄取通知書,但是在斯坦福校園裏還有一個地方比大學更難進,這個地方叫Bing Nersery School, 相當於“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臉譜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姐姐的孩子就在這裏就讀,而喬布斯當年把孩子送進來還費了一番周折。

這是一所爲斯坦福心理學系所建的實驗幼兒園,Bing Nersery School的名字對很多是中國家長來說是陌生的,但很多中國家長都聽說過曾經在這裏進行的一個實驗。1968年,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給了幼兒園32個孩子每人一塊棉花糖,孩子們被告知,他們可以馬上吃掉這塊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15分鐘再吃,那麼就可以得到第二塊棉花糖。沃爾特·米歇爾就是在這次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延遲滿足”理論。

紀錄片《創新之路》是第一個進入這所幼兒園拍攝的中國媒體,園長在採訪時對攝製組說:“我們希望他們有探索新知識的熱情。這份熱情可能會引導他們成爲工程師,可能會讓他們成爲老師,可能會讓他們成爲好的父母。這份熱情總會以一種方式影響他們的生活。”

這份探索新知識的熱情就是好奇心,愛因斯坦說:“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只是保持了持續不斷的好奇心。” 在法律、資本、文化衆多影響創新的因素中,好奇心是人與生俱來的,它可以驅使人去發現、去探索。然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這些都在影響着好奇心的命運。

在好奇心被點燃的瞬間,人類的大腦發生了什麼反應?從什麼時候開始,各個國家開始發現在教育中保護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好奇心爲何成爲創新者的基因?

保護好奇心,就是保護一種創新的可能,也許生命就會多一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