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楚漢傳奇觀後感800字

學問君 人氣:1.55W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楚漢傳奇觀後感8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楚漢傳奇觀後感800字

楚漢傳奇觀後感800字1

劉邦能打敗不可一世的項羽,爲什麼?歷史上劉邦有過一段自我總結:“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爲吾擒也。”

這個分析是中肯的。劉邦以其志向和個人魅力組織了龐大的劉邦集團,又有效整合了這個集團的智力、物力、人力,綜合戰鬥力發揮到最大;而項羽因其剛愎自用,成了孤家寡人,實際上是獨力與劉邦集團對抗。所謂未決而勝負已分,有何懸念?

項羽雖敗,卻絲毫不影響他在之後的兩千多年時間裏獲得應有的尊重和讚譽:其24歲起兵反秦,27歲成爲西楚霸王,30歲自刎烏江,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其勇略,中華數千年無出其右者;其鐵血柔情,比之劉邦的政治權謀,更有一番令人可愛處。他是一個能讓勇士誓死追隨的統帥,是一個讓美女虞姬自刎以隨的男子漢;項羽自刎烏江,成就了一個舉世無雙、悲壯英雄的絢麗形象,使他獲得了更多同情。

應該這麼說,從政治的角度來講,劉邦必勝、項羽必敗,劉邦是天生的統帥、項羽是天生的將軍,兩人高下有別;而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我們更親近項羽,也更喜歡他。劉邦以其雄才偉略,驅馳天下豪傑,措天下於衽席之上,打下漢帝國400年基業之基礎,可謂千古一帝——但他沒有原則,不講規矩,不守諾言,不講信義,不重愛恨,精擅權術,真是“三百步以內,無人願近前與之爲友”;項羽不同,他敢愛、敢恨,豪氣干雲,信義爲先,犯其怒者、雖遠必誅,受其恩者、雖微必報,哭笑由心、決不虛僞做作,更像是我們出門遇到的敢於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漢!

項羽和劉邦的區別,是一個性情之人和一個政治家的區別。

……

話說故事之初,嬴政欲使秦朝“千秋萬代”,自稱“始皇帝”,可惜二世而亡,誠爲可悲——究其根本原因,不是秦朝不強大,而是他把天下人都當成傻子和豬狗。李世民說得好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把天下人當成豬狗,天下人難道就不會把你當成豬狗?

而劉邦嘔心瀝血、捨生忘死,辛辛苦苦創立大漢王朝,可想過400年後被宦官亂政,最後也要被朝代更替?都說這“富不過三代”,大漢朝畢竟傳承了24帝呀!劉邦也應該含笑九泉了吧?

總結一句:無論縱觀中國歷史,還 是橫察歐美列強興衰史,要想國運長久,還 是必須從文化和制度入手,從根本上和諧社會各階層之利益,暢通人才上升之通道,整合國民之信仰意志,達成國家團結、統一之大同……

楚漢傳奇觀後感800字2

隨着《楚漢傳奇》這部連續劇的熱播,人們對於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評價又重新燃起了激情,或者這種熱情根本從來沒有冷卻過。網絡上已經出現了好幾篇文章,說現在熱播的《楚漢傳奇》電視劇中存在很多文史錯誤,批評編劇沒有歷史常識,比如某官職或某稱謂在秦末已經不存在,或者是後世纔出現的,某成語以及《三字經》是後世朝代出現的'等等。批評之聲非常苛刻,除非這是故意炒作。

對於影視劇,特別是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不排除某些觀衆就是抱着“補課”,補歷史常識的意圖來觀看的。而編劇一旦不尊重史實,則會讓這些人大失所望。然而,一方面我們確實應當強調影視劇對歷史常識的遵守,另一方面,觀衆不應該過度的苛責,因爲這畢竟是藝術作品,而不是確鑿的歷史教科書(當然,即使是歷史教科書,也有學者認爲是胡編亂造)。藝術有藝術的規則,史實有史實的承當載體。藝術來源於現實,必須遵守起碼的常識。但是藝術作品也需要一定的高度,需要有獨特的價值體現,或博得觀衆一樂,或激勵一代人奮鬥,或教會人如何生活。藝術應該有概括性,反映某個主旨,爲了確切的反映這個主旨,可以不太拘泥於某些冷僻的常識,只要尊重明顯的歷史常識和事件即可。

比如楚漢傳奇這部劇,《三字經》確實晚於秦朝,焚書坑儒的場景或許真不是影視劇中所反映的那樣。但是,對於觀衆來說,這些儒生當時讀什麼書,秦始皇是如何焚書如何坑殺那些儒生的,可能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當時確實存在一些文化經典之作,被始皇帝焚燒,當時確實有儒生被坑殺。

當然,我很佩服這些能夠發現那些錯誤的觀衆,他們的歷史常識可見一斑。爲了造福其他觀衆,或者警示那些“不懂歷史”的編劇,這些熱心的觀衆或學者出於常識對該劇提出了批評。然而歷史劇畢竟也是影視劇,是藝術作品,而非學術著作,難道一定要嚴格遵守歷史常識而不得變通嗎?

這部劇我也在追着看,不僅因爲它是“最貴”的電視劇,而且我覺得該劇對劉邦項羽等人物性格的刻畫比較有特色。作爲普通觀衆,我可以從該劇對兩位歷史人物的刻畫中獲得爲人處世、待人接物的道理,於我而言,這就是該劇的價值所在,是娛樂帶來的額外收穫。我從來不會把影視作品或者其他文學作品與歷史教科書或者學術作品混爲一談,儘管兩種透過常識的橋樑作用而有某些聯繫,但界限也是分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