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京劇《紅燈記》觀後感 1500字

學問君 人氣:1.42W

京劇《紅燈記》觀後感_1500字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京劇《紅燈記》觀後感_15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京劇《紅燈記》觀後感 1500字

“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這是一種預成論與不變論。即使李玉和在誇鐵梅是革命火種,但這句話同時否定了其他階級立場的有志之士追求真理的合法性。如果說藝術形象的刻畫需要李玉和的語言表現出粗獷與質樸,那麼正如受批判的,李玉和臨刑前過長的抒情不但對這個英雄人物形象沒有起到強化作用,反而使人感到有點文質彬彬。李玉和在不同幕中,時而質樸粗獷,時而用上“賊鳩山”這樣帶有幽怨意味的詞語、用上“變雄鷹沖霄漢,乘風直上飛舞到關山”這樣有典故有修辭的精妙好句、“投親友,度飢寒”這樣文言味十足的動賓短語、“我要你,仔細想一想你們的下場”如斯官僚氣十足好似外交部發言人申明立場的.宣言,其形象定位,相當混亂。這個藝術形象雖然是具體可感但是個性紊亂。形式上是一個三突出中的所謂主要英雄人物,卻是不同個性的英雄人物簡單的拼湊與大雜燴。

“爲的是:救中國,救窮人,打敗鬼子兵。”抗日救國只能作爲一種工具論,而非價值論。既然李奶奶概述祖祖代代工人階級的目標,怎麼能將抗日視爲終極期盼。在劇中,“窮人”與“工人”的概念經常混淆。戲劇發生的時候,工人是中國無產者中比例極少的部分,卻將二者等同。這不是藝術的加工,這是特殊時期,政治對藝術的強制力體現,違背了藝術的真實性。江青在這部劇的加工過程中違背藝術的指令也很多,例如要求以《國際歌》作爲李玉和就義時的背景樂。 “道高一丈,魔高一丈”用於劇中李玉和指出鳩山有詭計、自己的陣營更爲強大並不合適,同樣不應該因爲是周總理指出要沿用古語習慣用法,就脫離劇情生搬硬套。不僅僅是演繹技巧上的盲從,演員參與藝術創作的態度也值得我們推敲。在戲劇表現的時代,一個窮人、一個底層的扳道工居然油光滿面、大腹便便,塑造出的簡直是一個資本家的富態。經典版電視劇《水滸傳》中,演員爲了演好魯智深這個形象,毀損健康數月內增肥20斤。相比之下,這部收視率更高、觀衆期待更強的電影中,要求一個演員出於對藝術創作的責任心節制飲食以便貼近藝術形象真的有那麼難嗎?《紅燈記》身爲文革時期八部樣板戲之一,是當時全國人民爲數不多的精神食糧,得以反覆的觀摩。我只看了課上一遍、課下一遍,倘若不是借來劇本,許多細節還真沒理解到。也就是說,用於大衆傳播的戲劇存在不少不利於廣泛傳播的文縐縐敗筆。如玻璃上的“紅蝴蝶”、祖孫倆一激動就矯情地高舉號誌燈四射。還有的細節仍不大理解,“能夠距離你三公分開槍”爲什麼不能夠成立。我想,如果不是如當時精神食糧匱乏的人們反覆欣賞,看上一兩次很難理解透徹這麼多矯情做作的小細節。可以說,這部當時廣泛傳播、體現藝術認識與教育功效的作品,腐儒氣太足、多處陽春白雪一定程度上脫離羣衆。這部劇的出發點就是強調其組織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