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彙編15篇)

學問君 人氣:1.39W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彙編15篇)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

"老婆,老婆,你在哪?(我聲嘶力竭的呼喊着我的親人,似乎忘記身上的疼痛,推開了壓在我身上的傢俱跟瓦片,我找到了她,用盡全身力氣把她抱起來喊醒在昏迷的他,我心在想是不是她被砸死了?我心痛極了)。

正在我絕望的等待死亡的時候,她睜開眼睛說:快跑,不要管我,先找孩子我可能活不成了,你一定要照顧好我們的孩子,把他們養大(做爲一個女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她的家人,而我我很後悔,這太痛苦了,親眼看着自己的愛人在自己面前死去卻無能爲力,這是我一生的傷疤,每當夜晚來臨,我都會想災難發生那瞬間,妻子死去的那情景,這些記憶痛苦已經纏繞我33年)。

這些是我看完東方臺系列記錄片<唐山大地震>與少數倖存者談話後記憶的寫片段,從前聽說唐山大地震可能是很熟悉的的話題,可最近看了這個節目感觸很深,原來這幾乎見慣的話題是這麼血腥在我看來美麗的世界發生這麼大一次災難我認真的看,聽,聽他們心底最真實的心聲,生與死人性的心裏的鬥爭,每個倖存者都很激動,但有更多是痛苦。

"我開飛機看整個唐山的時候,我非常傷心的哭着並向上級彙報情況,這個我生活這麼多年的地方已經是一片廢墟,這時在北京中國各部分地區派的飛機帶着救援物資趕來,人們不管搶着吃,當時已經不知道手髒不髒抓起來就吃此時的唐山已經沒剩什麼了(一位倖存者男大概50多歲,講述這些的時候眼淚一直在流,能看出他失去的那種難過儘管他還活着,他還是難過,我很佩服他還有勇氣活下去,當什麼也沒有的時候還能堅強的帶着痛苦活下去看這個節目我很心酸,鼻子也一陣一陣的酸`眼淚也很自然)。

看那些記錄,照片,倒塌的大樓,下面壓着的卻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愛人,家人,朋友,可他們都壓在下面,有些已經死去,有些人呼吸困難,或者流着血等待死亡真的好痛心,原來我心裏美麗的世界我太不知道滿足了,自己也知道這點不好,可是卻改不了,還是不滿足,滿足就是放鬆自己!!我不滿足,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但是跟他們比我是幸福的幸運的祈禱世界和平,減少災難,好人一生平安!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2

今天電影院人頭涌動,因爲22日是我盼望以久的大片《唐山大地震》的上映日期。

1976年7月28日,上帝說,給他們一次小小的懲罰,讓他們清醒一點。地表的震動,驚醒了茫然無措的人類,也不知道自己曾經犯下的錯。地平線上幾乎就沒有一絲靜謐的地方可言,民不聊生,放下自己的尊嚴去求救。

徐帆飾演的那個母親,說實話,在我把整部電影全看完的時候,我才發現,懺悔其實可以在堅定不移的信念之中,幻化成愛。那個母親,在救孩子的時候,不停地重複,救兩個,救兩個。可是,人類之前對上帝犯下太過於嚴重的錯誤,救一個孩子是應得的。

可能是因爲,那個時候,重男輕女,馮小剛導演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在救人的時候,母親毅然選擇了弟弟。在奶奶要把他抱回去的時候,爲什麼不在之前活生生的時候?

把電影看到一半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時間,十年,九年,十三年,時間過得太快。我才猛然感覺,電影取名爲唐山大地震,講述大地震的時間連一半都沒有。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想問,他在放映完畢之後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這部片子的主旨在於:親情撕裂以後,怎樣去挽救,怎樣去撫平傷口。

電影本身的特技效果讓我很震撼,可能阿凡達都沒有這樣的效果。內容也不能說不好看,只是在我眼中,能夠讓我有所感觸的就是海雲臺。海雲臺中的情感元素比較到位。

在大地震之後,痛苦流涕,向死去的人懺悔。懺悔之後,就開始清醒,要將自己的家重新建成,重新發揚光大。

這部電影中,最感動我的是那個母親無時無刻想着自己的罪過,無時無刻不感到心痛。整整三十二年,她說了二十年,回家的路怎麼走,這可能是導演發掘了人心最溫暖的一面。回家的路怎麼走,這個母親真的很偉大,女人的青春沒幾個三十年,她卻寧願孤守清寡,不願離開。

希望大家能在看完之後有所感觸,擁抱一下身邊的親人,這是放映員最後說的話......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3

一棟棟房屋震動起來,灰塵揚起,燈關掉了下來,房屋開裂,人們從甜美的夢境中驚醒,朝外看看,天已經紫了,心中閃過:難道是地震了?猛然間,開悟,連忙往地下跑,可是,地震懂得太劇烈了,跑不了幾步,馬上就摔了一個跟頭,這一摔可慘了,馬上就是一根鋼筋砸下來,緊接着,一些碎石和水泥也跟着砸下,這個活生生的人馬上就變成了一個“小山堆”了,但這可要沉重的多了。

以上,就是在電影《唐山大地震》上的一個開頭,就在這幾分鐘的時間,原本十分美麗的唐山頓時成爲了人間地獄,人們的屍體遍地都是,熱鬧的城市變得鬼一般的寂靜。也就在這時,救援隊也馬上到來了,他們救死扶傷……

就在這時,一位母親也面臨一項十分重大的選擇,就自己的兒子還是女兒?在十分悲痛之中,她還是選了兒子,但是他失去了一隻手,成了殘疾人。她安頓好了兒子,有抱住女兒的“屍體”,內心百感交集,悲痛萬分。他現在已經失去了丈夫,成了寡婦,又失去了唯一的女兒,自然很悲痛了。

但是,在她走了以後,她的女兒又奇蹟般的還生了,但是她以找不到父親,心中也有些許對母親的仇恨,之後,她又被另一家收養了,就這樣,兩個孩子成長起來。

他們十分孝順父母,就在他們長大了,有一番事業之後,四川又發生了特大地震,倆人聞訊,馬上自發去救援,他們經歷過地震,知道地震給人們帶去的悲痛,要用更多的愛去給那些受過“傷”的人,給他們帶去精神和物質上的幫助。再一次聊天中,分散幾十年的姐弟又找到了,他們接着去找了自己的母親,敘了敘舊事,算個好結局了。

在這部電影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人世間愛的力量,不僅是電影的主人公,還有無數的救援官兵,平民百姓們,他們一起去抗擊天災,讓本來冷酷的世界充滿了愛的溫暖,我要感謝他們和我們的父母、老師,爲我們辛勤付出,我們也要用自己的一點力量,讓世界充滿愛的溫暖,聚沙成塔,積水成河,讓愛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4

往事不堪回首,但在汶川、玉樹的大地震後,我們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了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

地震發生前,一切都是那麼平靜,可愛的姐弟倆正在家裏睡覺,突然,地震發生了,姐姐從夢中驚醒,她趕忙叫起弟弟,他們的父母拼命回去救孩子,母親被父親拉回安全的地方,父親剛進門,房子轟然倒塌,姐弟倆都被壓在房樑下,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蹟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弟弟在地震中失去了一隻手臂,他也不願讀書,自己掙錢,成爲了一個公司的老闆,姐姐當英語家教養活自己和女兒。32年後一家人的意外重逢,讓他們彷彿再次回到了震後的唐山……7。8級的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好在頑強的唐山人能重建家園,讓唐山更加繁榮。

“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這句話是影片中的母親(元妮)在地震之後的感悟,每次看到元妮孤獨的身影,對於丈夫、女兒的懷念(她以爲女兒也死於地震),對於外出兒子的思念……在32年後母親與女兒的團聚,更是讓人感到撕心裂肺的痛,看到這一幕,我心中涌起酸楚,當初元妮選擇救兒子還是救女兒時該是多麼痛苦的決定啊!意外的重逢,讓這位母親又想起了當時的場面,她對女兒的愧疚,畢竟是她自己拋棄了女兒啊!地震帶給這位母親的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她本擁有一個美好的,僅僅23秒,讓她失去了丈夫,還以爲失去了女兒……

做父母的,哪個不擔心自己的兒女?元妮擔心出門在外的兒子,年邁的養父面對着失散多年的女兒怒而激動的大喊:“我天天擔心!”是啊,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隻言片語所能表達的,這部影片更加深了我對父母愛的認識,它也讓我明白了當我們面對無法控制的自然災害時,我們只能選擇,選擇捨棄!

如今的唐山已經成爲了一座繁榮的城市,它不僅是唐山人奮鬥的結果,更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5

昨天,我們一家人去看了《唐山大地震》,我受到了震撼。

主人公是一個家庭:由媽媽李元妮,爸爸方大強,姐姐方登和弟弟方達組成,在地震的前夕,許許多多的蜻蜓飛過,飛往遙遠的城外,人們只是奇怪怎麼有這麼多的蜻蜓,並沒有在意蜻蜓給人們的預兆。晚上,方登和方達睡在家裏,他們的爸爸媽媽睡在卡車裏。可是誰知道,就在7月28日的3時42分54秒,霎時,天崩地裂,天變成了紫色。

里氏7.8級地震開始了,地動山搖,開始的時候,牆上裂開了縫,並且越來越深,驚醒後的方登方達趴在窗戶邊使勁的喊他們的爸爸、媽媽,方大強把李元妮往旁邊一拉,自己衝向搖搖欲墜的樓,隨之,樓塌了,方大強被埋在下面。一會兒,地震停止了,再看看地上,血流成河,屍體成堆,廢墟一片接着一片,那些躲過廢墟的人們,身上的鮮血不斷地流着,屍橫片野,而且很多人都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場面慘不忍睹。

找到了方大強,可是方大強已經離開人世了。大家又繼續找,找到了方登和方達,弟弟方登在大聲的喊媽媽,而姐姐因爲沒有力氣喊,但是找了一塊石頭,不停地敲地。可是新的問題出現了,姐弟倆被壓在一塊水泥板下,如果救姐姐那頭,弟弟就凶多吉少;如果救弟弟,姐姐就凶多吉少,在方登和方達生與死的面前,李元妮選擇了弟弟方達,救出方達後方達卻成了殘疾人,少了一隻胳膊。姐姐方登在運屍車上醒了,被解放軍認領爲女兒,改名爲王登。

32年後,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在國外的王登趕來幫助那些救援人員,王登看到了很多人都無家可歸,而且很多媽媽都看到自己的孩子埋在地下,只能坐在一旁號啕大哭,哭的肝腸寸斷,這些,激起了王等的回憶,她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後來,她聽到了自己弟弟說的話,姐弟倆相認了,他們和李元妮團聚了。

唐山大地震讓我知道了,地震讓很多人妻離子散,地震拆散了很多人,讓他們無家可歸。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6

讓親情帶着單程車票離開。

親情是個售票員,每天都會有人乘着火車離開。有一天守望也將帶着親情出售的單程車票離開。

幾天前,我在網上看了2010年剛剛上映的《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是講述主人公方登在她還是孩子的時候,大地震讓她的父親過世,母親救了方登的弟弟方達,卻放棄了方登方登卻出乎意料的活了下來。在一對解放軍的撫養下長大。幾十年後,母親見到了自己以爲死去的女兒,下跪懺悔。

事實上,這個母親也是偉大的,在她認爲丈夫和女兒都走了的時候,她始終一直陪伴着他們,電影最後,母親帶着方登方達去了幾十年前爲自己的丈夫和以爲死去的女兒立下的墓地。她開啟女兒的墓發現裏面是從小學一年級刀方達讀的那個年級的課本。每一年開學母親的會給方登買課本。頓時,我流淚了。

愈是時間的長久,愈能磨礪人的意志愈能看出愛的偉大,電影中的母親亦是這樣。

記得我小時候,總埋怨父母愛我太少,。總以爲他們在外面就忘記了對我的關心。每過幾天,就只能在電話裏傾訴,卻不知道他們爲我付出多少。兩歲的時候,我的鼻子大出血,跑遍了烏魯木齊所有的大醫院,醫生的不願接受像我一樣的病人,但是爸爸揹着我,媽媽陪着我連夜乘飛機回到杭州。我得救了,卻又讓父母新生了白髮,卻又讓父母爲我擔驚受怕。那一次,我申請了第一筆鉅額貸款。

長大了,懂事了,卻難免與父母有些口舌之爭。總聽人家說:孝順父母是爲人之本。但我卻在給他們添麻煩幫倒忙,這似乎與孝順截然相反。

現在的我明白了,父母的愛是平平淡淡的,不是轟轟烈烈的。而他們希望的只不過使我們對他們的平平淡淡的愛:倒一杯水,洗一次腳,拿一塊毛巾。這些都是我們還款的的機會。他們其實也在等待,等待我們的愛。總有一天,我會讓還款的餘額變爲零,讓存摺越來越多,讓親情佔據它們。我相信最終,父母的守望會乘火車離開,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7

暑假之際,新聞熱播關於《唐山大地震》的票房、精彩片段和影評,並稱之爲“20xx年最感動的電影”。我半信半疑,它真的那麼感人嗎?我按捺不住好奇心,於是用自己所有的積蓄換來了唐山大地震的影票。

這部電影圍繞着親情,講述了原本幸福的一家五口,在唐山大地震時,父親身亡,母親只能救一個孩子。當她面臨着如此艱難的抉擇時,母親救了體弱多病的弟弟方達。而姐姐方登親眼目睹了這一幕,她奇蹟般活了下來,被解放軍收養了。而母親卻多年如一日地惦記着女兒,認爲自己對女兒虧欠很多。方登一直沒有原諒母親,她怨恨母親當年拋棄她。直到汶川大地震,她被廢墟上的母親的一舉一動所深深感動。於是,她理解了自己的母親,並徹底地原諒她。

看完這部電影,我眼睛溼潤了,心絃爲之顫動……這部電影催人淚下的原因,並不是什麼驚心奪魄的傳奇故事,而是人間最美好的親情。讓我倍受感動的是,奶奶無情地留下媳婦在唐山生活,硬要帶餘震後僅有一個胳膊的孫子走。當老太太在車上,看見小孫子哭哭啼啼要媽媽時,當老太太看見媳婦失去兒子痛不欲生時,她的心軟了,把孫子留在了媳婦身邊。看見母子相擁的`情景時,我留下了心酸的眼淚……觀衆還沒從剛纔的感動中回味過來,就又陷入了另一場感動之中。當母親撲通地跪在地上向女兒道歉時,我的心緊緊揪在一起,眼淚隨之流下。這是多麼濃厚的親情啊!母女久別重逢的一幕,母愛的偉大再次激盪我的心頭。是啊,我們應該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做人要知足常樂,一家人溫馨地生活,不就是一件再幸福不過的事情嗎?

有的人爲了財富,錯過了親情,他們整日數着鈔票,卻數不出真正的快樂。難道這樣的人生也美滿嗎?一家人在飯後團聚在一起閒聊,充滿了歡聲笑語,比起他們,不知幸福多了!我們要珍惜父母對我們的關愛,不要對父母的愛不屑一顧,他們爲了我們付出了很多。做人要知恩圖報,孝順父母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機會。若錯過了,就後悔莫及!

《唐山大地震》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感動,更是發自內心的震撼。我明白了很多,從今開始,一定要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個親人,努力吧! 簡評: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家園可以摧毀,骨肉可以分離,而真情卻無法動搖。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8

人間處處有真情,人間處處有真愛。世界上總是有那麼多在危難之際涌現真情的好人,好事。也許在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中,人們更能做到雪中送炭,人們更同情和幫助弱者。

上週,我們學校組織了全校師生觀看電影的節目,那天的電影讓我念念不忘,那些過程讓我刻骨銘心,名字你們都知道叫《唐山大地震》。

安妮和丈夫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本來平凡而幸福的一家過的很美好,但是,百年一遇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給了整個唐山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讓這個發展迅速的大城市戛然而止。整個唐山市的老百姓在凌晨三點中,熟睡的他們根本毫無反應。就連反應快的,也是衣服都顧不及穿就逃了出來,元妮這戶平凡家庭,就在這時刻展現出了不平凡的事蹟,爸爸情願自己被砸中的情況下,把媳婦元妮和孩子都從危險區域逃離出來,而自己卻非常不幸的被砸中,母親元妮也在從女兒和兒子只能選擇救一個的情況下,差點傷心欲絕。最後只能選擇救兒子,兒子也在地震中失去了左胳膊,媽媽元妮一個單身女人,在如此困難的家庭條件和社會背景下艱難把殘疾兒子撫養長大。當我看電影看到這些的時候,我就被父母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真情所感動。

如果說父母這種真情是社會中的小亮點的話,那麼地震過後,全國各省對唐山市的幫助應該是一個大光環,照耀着我們整個國家,整個世界。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後,善人捐款捐物,領導親自指揮一線救援,愛國人士的加入幫助,還有外國友人的支援,哪一個不是真情流露。當我想到這些時候,我就會留下眼淚……

生活中的父母和社會,總是那麼平淡無奇。但是,每當我們在家庭或者社會遇到困難和危機時,父母、我們國家總會爆發出無限的能量,保護着我們。

社會中點滴的亮點,總會照射出燦爛無限的光芒。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9

對於唐山大地震觀後感可以說看讓讓整個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當中,在心裏久久的迴盪抹之不去。

對於一部電影能做到這樣,可以說已經到了化境了,整個故事圍繞的是一個人類歷史上可怕的一次災難性自然災害,一個母親在帶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經歷這次災難,如何在最困難最無奈的時候面臨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擇,在只能選擇放棄一個自己的骨肉的時候那種無奈,那種悲劇,太讓人感動了,有時候想一想,人類的確是很渺小的,對於災難我們只能選擇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親人離去而什麼都做不了,在災難面前我們只能選擇我們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災難減少到最小,只能含淚的抉擇,很無奈。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一開始就來一次所謂的天翻地覆的大地震,飛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親孩子的呼喚,將人性最弱點給激發到了極點,什麼是人性最極點呢?母愛,在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面前我們的最弱點會暴露的一覽無餘,只有在母親的面前我們才覺得是絕對最安全的,可是在大地震的時候母親也救不了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呢?,一個母親在自己的兩個孩子面前的時候只能痛苦的最後選擇救出一個,而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另外一個孩子被大地震給吞沒他幼小的生命,人性最薄弱的一單被激發到了最高點,太悲劇了,

唐山大地震感覺最成功的主題思想就是告訴我們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人活着應該如何抉擇,在遇到無法改變我們的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有信心的戰勝這種困難,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難才能向我們低頭,只有自己偉大了,困難纔會渺小,不要放棄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災難來領的時候我們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絲陽光,明天的種子就會發芽,世界就會更美好。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電影,可是思考的是一個人生,困難都是一時的,而面對困難大態度卻可以是永遠的。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0

《唐山大地震》終於看了,看了,也哭了,心頭壓着一塊石頭,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讓人喘不過氣來,忍着眼淚抑制着自己別哭出聲來,可是影院裏四處卻傳來了綴泣聲,便無法按耐自己,眼淚就這樣奪眶而出,沒有什麼可以比這眼淚更能真實的表達我的心情,電影是修飾的藝術,悲情更能打動人們,那種刻骨銘心的記憶讓方登(張靜初飾演)嫉恨了32年,想想人性在這其中能佔據多大的位置,災難帶給我們的死亡和肢體的殘缺,可人性帶來的卻是心底裏的痛徹不可見的悲楚。

想想活着多好,看看那些面臨災難來時人們驚恐萬狀,無能爲力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無力挽救自己的家人,這種心靈的傷疤讓元妮(徐帆飾演)痛苦了半生,也不能擺脫自責,在那種束手無策的抉擇裏,我們又能怎樣替元妮做決斷呢,只能說命運捉弄人,但我們相信和堅定的認爲她是一個好媽媽,一個偉大的媽媽。

從歷史層面上來看,導演忽略了很多歷史背景,穿梭時空時光飛逝,轉眼很多年就過去了,交代史實並不完美,我們無法把這個片子定性爲史詩般的電影,影片所表達的只是人們在活着的今天多多珍惜我們的生活和愛,天是藍的,水是藍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忘記你身邊所有真善美,這個社會才能更美、更和諧。一部“史詩般的電影”最後成了一個催情掉淚的故事了,確實有點失去了本身的分量,而不能成爲扛鼎之作,這是這部片子一個很大的硬傷和遺憾。但是恢弘的特效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那個時刻,還原了那個讓人痛不欲生的23秒,讓我們不再遺忘那段歷史,緬懷那些在災難中經歷苦難的人們,這部片子中的每個演員的演繹功底都是相當的了得,每個角色表現的都近乎完美傳神,讓我們看故事情節同時,也感受到了演員表演的到位。如果再讓我回轉去看那段歷史,我願每一位逝者如秋葉般靜美,生者如夏花般燦爛!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1

媽媽聽說唐山大地震這個電影很感人,就一直想看。昨天,她帶我和姐姐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女主人元妮有兩個孩子,女孩是姐姐,名叫方登。男孩是弟弟,叫方達,他們幸福地生活着。但是,一場突如其來地災難毀滅了一切:一天晚上,方登和方達都在熟睡。只見天空變成了恐怖的淡紫色,大地猛烈地搖晃起來,樓板、磚塊止不住地掉下來,元妮瘋狂地要衝進房子裏救兩個孩子,父親攔住元妮,要自己進去救孩子,就在他快要衝進房子裏的那一剎那,一塊巨大的樓板壓死了他。

大地震過後,有人發現了方登方達姐弟倆,他們被一塊樓板壓着,一個在這頭,一個在那頭,就像蹺蹺板一樣,救弟弟就會壓到姐姐,救姐姐就會壓到弟弟,姐弟倆只能救一個。救援人員問元妮救哪一個,可元妮哪個都不捨得放棄,過了半天,人家跟她說,再不做決定,兩個都沒了!元妮狠了狠心,說:“救弟弟!”這句話讓被樓板壓着無法說話而一直敲石頭求救的方登徹底失望了……

一場大雨把方登淋醒了,她發現自己躺在拉屍車裏,旁邊就是她爸爸,死裏逃生的方登被一對軍人夫婦收養了,養父養母問她記不記得發生了什麼事。她總是搖頭,我想:她應該不是不記得,而是不想說罷了。過了32年,方登也恨了元妮32年,在08年汶川抗震救災,方登深深體會了一個母親的心情:這個母親的女兒腿被壓着,情急之下,這位母親一狠心,叫了醫生把她女兒的腿鋸掉,事後,她哭着要去找她女兒的腿。這一段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位母親說:“長大,她恨我,就讓她恨吧!”我想:在讓元妮從兩個孩子裏選一個救的時候,她是多麼痛苦、難以選擇呀!這都是她的孩子!如果她拋棄了任何一個,她都會痛苦一輩子、愧疚一輩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母親的偉大與無奈。在方登吃東西的時候,偶然的,遇到了她的弟弟……

方登有沒有認方達這個弟弟?她有沒有原諒當初爲了救弟弟而拋棄了自己的母親,想知道的話,就自己去看吧!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2

前一段時間,我跟姥爺,小姨,姐姐一起去看電影《唐山大地震》。

這個電影主要講的是23秒、32年的一個故事,裏面的主人公方達、方登是姐弟,1976年的唐山地震,使姐姐方登終生忘不了的陰影。1976年7月8日,凌晨3時49分56秒,一場大災難撲向唐山,地震後,方登和方達的爸爸死去了,而姐弟倆卻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只能救一個,他們的媽媽元妮說兩個都得救,但是,但最終選擇了弟弟,“救弟弟!”這句話,永遠記在了姐姐的心裏,可幸運的是,兩個都救出來了,方登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地下,天下着大雨,她一個人孤零零走着,被一位叔叔抱走了,又過了一些日子,方登被一對叔叔阿姨領養了,而同時,方凳的媽媽和方達以爲方登死了,方達的一隻胳膊沒有了,就這樣,姐弟倆都長大了,又幸運的是,在2008年四川地震的時候,姐弟倆都去救援了,結果,姐姐吃東西的時候,聽見了弟弟與別人的談話,姐弟倆相認了,這樣一個家庭,從4口~2口又~3口,從此又幸福美滿。

從這部電影中,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別人說只能救一個,媽媽說兩個都得救,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她最終選擇了兒子,但幾十年來,媽媽心裏一直感到對不住女兒,這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做母親的偉大,一個人含辛茹苦的把兒子方達拉扯大。姐姐一直誤會母親,爲什選擇弟弟,但姐姐最終明白了,而母親覺得一直很對不起女兒,每當每年燒紙,母親總相信女兒還活着,每年都說,每年都說,這樣卻說了三十多年,可見母親對那麼愛女兒啊!

從這部電影中,我還感受到了姐弟倆知恩圖報的精神,他們經歷過地震,知道地震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所以在汶川地震的消息傳到他們耳朵裏時,他們毫不猶豫地趕往到了災區,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救援之中。這真的是“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這部電影講述了的這個真實的故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之中。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3

唐山大地震狠狠地搖晃着唐山,一口氣搖晃了23秒。震後,哀鴻遍野,一片狼籍。

一塊兒水泥板,壓了兩個孩子,姐姐在這頭,弟弟在那頭。要搬開水泥板,只能撬一頭,但撬了這頭,那頭就會砸了下去;撬了那頭,這頭就會砸下去。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

在這種時候,水泥板上面的媽媽必須要放棄一個。你不放棄一個,兩個都會死;只有放棄一個,另一個才能活下來。

只有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夠得到另一些東西。那些硬抱着舊稻草的人,永遠也嘗不到新稻草所帶來的甜頭。有舍纔有得,你要的是什麼?

不能再猶豫!你如果還是不肯放棄舊稻草,就只有和它一起摔到地上,起不來了。水泥板的問題是很簡單的,但它不好選,然而必須要選,而且要快選,不想選都不行!

生活就是這麼殘酷,硬逼着我們在舍與得之間徘徊,你若不想放棄一些東西,它就讓你不得不去放棄一切;你若不想得到什麼,它有時竟硬把東西塞給你!

32年後,汶川也被狠狠地搖晃了好一陣兒,房倒屋塌,慘不忍睹。

一塊水泥板,壓着一個孩子的腿。這塊水泥板撐了個房子,要是沒移的好,房子還會繼續塌,就有砸死更多人的危險。

水泥板外面的媽媽就果斷地放棄了孩子的腿,讓水泥板繼續撐着房子,換來了更多人的安全。

只有舍才能得,你必須放棄。至於放棄什麼,隨你便,但我們往往不想放棄任何東西。遇事果斷,非常重要。

我有“選擇困難症”。每次爸爸媽媽問我想吃什麼時,我的回答總是兩個字:“隨便!”因爲,我什麼都想吃,然而又知道不能都吃,卻不想放棄哪一樣。

爲此,我似乎錯過了許多東西。

生活就只是一道道的選擇題,題目也非常簡單:“你要什麼?”然而,你未來的路,就在這些看似簡單的選擇題中,悄悄地定局……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4

如果愛情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願意用生命來證明。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作文我要用來生回報她,用我自己的理解,我能夠回報她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她的母親,所以,我大膽的想,媽,願來生你做我的孩子。650字作文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是喜悅的季節,豐收和喜悅告訴我們,秋天的責任已經完成!

我早就聽人說過這場電影,可我一直沒有時間去看。來到電影院,電影開始時,我目不轉睛的盯着大屏幕,生怕錯過了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有一個母親,她有兩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她們一家過着幸福的生活。可是,災難卻降臨在她們頭上——大地震發生了!短短几秒鐘的時間,美麗的唐山變成了一片廢墟。這位母親本來準備衝進去救他們兩個,可是,她的丈夫拉開了她,自己衝進去了,喪了命。此時此刻,她的女兒和兒子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的兩端,板上壓了重重的石頭。救援人員問這位母親:“他們兩個只能救一個,救姐姐還是救弟弟?”這位母親面臨着生命的抉擇,最終選擇救弟弟。本來這個女孩已經沒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可是,她堅強的活了下來。當她被救援人員救出的時候,全身黑黑的,但她並不想認媽媽和弟弟。爲什麼呢?因爲她發自內心的恨媽媽,恨媽媽當初沒有選擇救他……

看到這裏,我淚流滿面。如果是我,我也會救弟弟。因爲他小,抵抗力不強。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是最愛自己的孩子的,他們寧願犧牲自己,也不願失去孩子。我能理解那位母親當時的心情,那麼痛苦的抉擇就像鋒利的刀子刺痛了那位母親的心。當時如果不做選擇,兩個孩子都會失去生命。那位母親抱着女兒“屍體”時撕心裂肺的哭聲久久在我耳邊迴盪。在汶川大地震時,女兒終於理解了母親……

看完這部電影,我懂得了: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他們也許有時會做一些不得已的選擇,但是我們知道,他們始終是爲我們好。我們要支援他們,理解他們,愛他們!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5

什麼叫大片,所謂的大片不是找了多少明星大腕、不是有多少漂亮的臉蛋、不是你請了多少專家評點,更不是花多少錢宣傳片,而是你的故事能不能打動觀衆的心。

《唐山大地震》不僅是一部災難片,它更像一首讚美詩。經歷過地震的陣痛,讓我們對人生要了深刻的感悟,對情感有了生動的解讀。該片以《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爲載體,用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詮釋了人間的真愛,血濃於水親情不僅是一種延續,更是一種忠貞的堅守。

對於自然災難的發生我們是多麼的弱小,然而在面對它的殘酷時我們又是多麼的頑強。全民自發形成的自救組織在第一時間解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我們的黨和人民子弟兵更是在最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透過兩次地震我們的救援隊伍不斷地壯大,我們的救援水平也不斷地提高,這不得不取決於我們的國家強大,和抗震救援精神的延續。

看完後有些片段總是歷歷在目,猶如一把尖刀深深刻在了心頭。在震前方達和方凳爲了吃僅有的一個番茄,作爲姐姐讓給了弟弟。在地震發生的那一剎那,最爲父母第一反應想到的是孩子,爲了孩子,父親想到了妻子。在這種抉擇中都包涵這一份真情、一份愛、一份責任。

爲了維繫這份忠貞的愛情,爲了彌補對女兒的歉意,爲了兒子美好的未來,元妮堅守了32年。正如她女兒所說:“一個女人有幾個三十年”正如他兒子所說:“倒得房子都蓋起來了可我媽心裏的房子再也沒蓋起來”在母女相認的時候元妮爲她女兒準備了洗好的西紅柿彷彿時間一下有迴歸到地震前的那個晚上。並說:“媽沒騙你”。作爲母親給女兒下跪是爲了彌補對女兒的那份善意的歉意。

假如沒有那次唐山大地震也不會有他們的骨肉分離,假如沒有汶川地震也不會有他們母女相認。其實歷史不能有太多的假設,但是電影給我假設了一個完美的結局。所以現在的子女對父母還存在誤解的化,要趕快糾正來彌補這份註定的情感,來感謝他們的生育之恩。因爲我們不想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因爲我們這份親情和歷史一樣,是不能假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