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動漫電影大魚海棠

學問君 人氣:1.98W

說了這麼多“大海”的壞話,這都是恨鐵不成鋼啊。從去年的大聖開始,中國的動畫就已經過了“三年困難時期”,填飽肚子已經不是我們觸不可及的需求了,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動漫電影大魚海棠,歡迎閱讀參考!

動漫電影大魚海棠

動漫電影大魚海棠觀後感範文一

很幸運,“大海”的點映首站選擇了成都,我也順帶有幸成了全國第一批觀看“大海”的觀衆。6點場是我和我朋友看的,朋友是個沒有關注過大海的人,因我的強烈推薦來觀影,放映結束後說:“不好看”。。。。這種感覺我覺得很多喜歡足球的人應該有體會,沒體會的話就去跟中國球迷說一句“中國足球真爛”試試。出於愛,我們都會有所維護,但是維護完了之後自己心裏最清楚——我們是有不足的。話說回來,我真的怕朋友從此不再跟我去看電影了。。。T.T

想到以後沒人陪我看電影了,我還是認真分析分析其中的原因吧,以下是個人淺見,不喜勿噴。

首先是故事本身。一個故事如果是一塊布,那“大海”這個故事可能就更像是一張網了,它說了一個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抓住的故事脈絡,但是卻沒有把內容填充得更充實,導致故事有些跳脫,經常看着看着看了就會有“欸,這裏怎麼是這樣”的感覺。劇中“蹊蹺”的地方很多,比如神婆爲什麼要幫助椿、爲什麼不能養魚、爲什麼湫光憑吼可以召喚出三手、鼠婆爲什麼被封印、神婆的祕密是什麼、鬼之子吊墜有何寓意和作用、蛇爲什麼在棺材裏。等等等等,類似的一些“邏輯漏洞”還有很多,導演說因爲電影容量的關係,刪減了很多內容,其實完整的一個世界觀裏面,這些人都有一個比較豐滿的背景,但是限制於片長,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三個主角,這就是看着很跳脫的原因。

除去不完整的故事細節,再看我們能目及的內容,其實整體的表達還比較生澀,比較作,它並不飽滿,有些臺詞就是“哪個文青亂入”的感覺。椿、湫、鯤的這條感情線描寫的並不細膩,時不時就會有一個坑讓你陷進去懵逼一會兒,就比如湫下到污水裏幫椿找坤的時候,椿陡然間深情款款的對湫說:“湫,謝謝你”,然後攝像機在湫左後方拍下了他略帶帥氣的無奈的微笑。。。看多了日漫的朋友在此時應該跟我有共鳴——這逼裝的我給一百分。個人感覺,這裏給一個靜態的背影都比露一個微笑的側臉強。類似這種突然抒情的地方還有好幾處,但是相應的語言卻沒有力量,我們聽到了他們說的話,卻沒有感受到應有的情感和震撼,語言的無力感在國產動畫當中也算是一個通病了。一般來說我們說一個好的故事是能把我們帶入到故事之中的,有帶入感的,“大海”的故事則更偏向於“我說我的故事,你們要跟上我的節奏”。我想這也是劇情跳脫的原因吧。但是椿的爺爺奶奶的這條感情線卻描寫的很好。自從奶奶死後,爺爺就再也沒有剪過頭髮,這個設定還是挺有意思的。椿來到爺爺的房間問爺爺人死後的事,隨後,奶奶掌管的鳥兒精心地爲爺爺盤頭髮,爺爺救了湫知道自己大限將至然後問奶奶還記得初次見面的地方嗎,這種處處自然流露的穩穩的幸福,這種相伴一生的溫情確實是打動我了。

再說說配音吧。先說配音,是因爲我認爲“大海”的配音掉了大海整部片子的價。對於動畫這種形式的影片來說,聲音是塑造人物的靈魂。然而“大海”中幾乎所有角色的配音都有崩壞的時候。椿在跟鯤作最後的離別的時候哭着說“快走吧”,這一幕我想到了志玲姐姐,耳邊還回蕩着“站起來”。就是人物精神上的感情已經跟聲音表達的感情不一致了,齣戲了,聽到的感覺就是尷尬了。聲優們並沒有很好的賦予這些人物靈魂,人物直觀感受到的情感扁平化一部分就是聲音的齣戲造成的。但我也承認,靈婆、鼠婆和湫的配音還是相對要好的,特別是老年椿的配音,他們對人物的塑造更立體,也更豐富。

除了配音,風格上的不統一也讓我齣戲不少。首先是椿和湫的造型,最初預告片發佈的時候只有椿、湫和三手出現,所以並沒有多大感覺,但是正片中其他人的造型就很有自身屬性的特色,鹿神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鹿,靈婆是獨眼,胤肩膀上有個小翅膀等等,並且基本上着裝都是古代服飾風格,但是椿和湫,一個是明國學生裝,一個是漢服,都偏現代風格,並且外貌上沒有任何跟人有異的地方。跟圈圈、毛人站在一起,就更不像是一個世界的人了,這是其一。其二,在這麼個純正中國風、奇幻的世界裏面,鼠婆居然抱着湫來了一句“music”!!!這個畫風是不是有點不對。。。。。。也許導演是想加一些笑料,確實也是達到了娛樂觀衆的目的,但是這個我覺得加的還是太陡了。整體來說,編劇能力需要加強啊!(后土爺爺太像姜子牙了,就我一個人這麼認爲的麼?)

說了這麼多“大海”的壞話,這都是恨鐵不成鋼啊。從去年的大聖開始,中國的動畫就已經過了“三年困難時期”,填飽肚子已經不是我們觸不可及的需求了,我們追求的是更能挑逗我們“味蕾”的“美食”。“大海”承載了我們十多年的期望,又趕在我們需求上升期上映,理想和現實的差距還是殘酷的,心理落差也就難免了。但說回來,大海這部歷時如此之長的影片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的。

“大海”的製作是非常精細的,絕大部分人物的動作、表情的變化都很流暢、細膩(椿跳舞那一段除外,動作略尷尬,並沒有表現出導演想表現給我們看的舞蹈的美感)。影片中還用了很多真人拍攝的手法,結合了二維和3D的同時運動,讓鏡頭一下子就靈動起來了,但也真是不計成本啊,呵呵。椿晚上去找貔貅這一路都很驚豔呢。椿走出房門,朝鏡頭跑來,與此同時,鏡頭移到邊上,這裏二維的人物和3D的圍樓契合的很好。然後是一個鏡頭從天空一直向下搖,直到到一個俯瞰圍樓的角度,椿入畫然後出畫,這時雨下起來了,近景中的兩把傘逐漸被雨打溼。之後湫去追趕椿的時候,湫下樓也是一個全景,鏡頭從上向下移動。最後快走出森林的時候又有一個跟鏡頭,近景處間隔的樹形成了天然的剪影視窗。一整個鏡頭流暢,清晰,也很巧妙。除此之外,還有在荒草圍樓椿沿着圍樓的迴廊追着大魚的那個跟鏡頭也是相當舒服。除了這些鏡頭,還有一些畫面也是非常讚的。就比如影片開始時對雲的控制的那個鏡頭、剛來人間巡禮的海豚在海上歡躍的鏡頭、椿奶奶的鳥兒爲爺爺整理頭髮的鏡頭、靈婆 棋類牌類桌子椅子都化爲貓的鏡頭。。。。。。這些鏡頭,看哪個做起來都不簡單,明明缺少資金卻還要求這麼完整的視覺呈現,我們的T大(樑旋,下面簡稱T)確實也是個任性的導演。除了鏡頭,一些隱喻的畫面我也印象深刻。比如鯤說要去救椿的時候丟到地上的燈籠被雨水澆滅了,就寓意着鯤生命的即將終結;椿爺爺爲湫療傷,頭髮漸黑,隨即鏡頭切換到日落的延時攝影效果,天變黑了,寓意着爺爺的大限將至;湫痛哭後轉過身想抱住椿,手卻遲疑在了半空中,隨後鏡頭一拉,畫面中出現了鯤,這也寓意着三人的關係。總的來說,大海的製作水平非常高,二維和三維結合的非常默契,鏡頭語言豐富,畫面精美,網上說每一幀都可以用來做壁紙,這個一點也不誇張,“大海”的藝術性很強,中國紅的這種別緻的美也是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大海”啊,你也不全是水嘛!網上也有很多說“大海”像宮崎駿的,但打從一開始看到預告的時候,我就沒有扯到宮老爺子身上去,宮崎駿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做什麼動畫都做得出日本本民族的內涵和感覺出來。

說到民族,不禁又想起了中國動畫過去在民族化道路上的輝煌。《大鬧天宮》、《山水情》的時代過去了,如今經過一個輪迴,中國動畫再次走在了民族化探索的道路上,但依然迷茫,我們不想再上演《烏鴉爲什麼是黑的》這種尷尬。縱觀“大海”,中國元素非常濃厚,片子至少做到了形勢上的民族化,至於精神上的民族化我不定論,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但從我的角度來說,做個假設:如果“大海”的聲優換成一堆日本人,這時候國際上對“大海”的認識又是怎樣的呢?會以爲“大海”是日本做的麼?我們看《埃及王子》並不會覺得是埃及人做的,看《花木蘭》也不會認爲是中國人做的。我希望,“大海”可以成爲一個有中國標籤的動畫電影。

回過頭來說說T大任性的這個話題,我就來扯扯情懷吧,再順便說說T大裝的逼。沒有任何貶義,就是聊聊他們做大海這件事。

一開始T給“大海”的標籤就是“一部給少年帶來信仰的動畫電影”,那時候的樣片還不足以讓我窺視影片世界觀全貌,所以那時候的我很好奇,到底是怎樣的一部動畫電影可以讓我這個沒有信仰的人擁有信仰,不會是裝逼的吧。直到點映,T回答了這個問題,簡單說來就是“讓我們深信不疑的東西就是信仰”,他們完全相信“大海”這個美好的故事,所以他們才堅守了十二年,說白了,他們是在用“行爲藝術”告訴大家:我們要有信仰。頓時就茅塞頓開:“原來帶給我們信仰的不是大海故事本身,而是做’大海’的這個過程”。但是信仰這個詞怎麼聽怎麼都是在裝逼,可衝着一“裝逼”就裝了12年的這份堅守,我也覺得這逼裝的漂亮。有什麼事情你還能如此堅持十二年?吃飯?呼吸?沒有了吧。

可話說回來,T是個有情懷的人,卻不是一個好導演。每一個優秀的動畫導演至少都是需要從原畫、動畫這些活兒開始磨礪的,也有嚴格的工業化流程,把T放到日本或美國,這個項目估計也黃了。也別跟我說大友克洋、今敏,他們都是鬼才,也是特例。T完全是從外行一下子進到圈子裏面並佔領了導演這個高地,從此拿着“上帝之手”,看哪兒不順點哪裏。我認爲T不是個好導演的主要原因就是劇本,如果原本是個好劇本但是迫於某種我們未知的壓力而刪減成現在這個樣子,那就另當別論,不過現在只說目前看到的情況。黑澤明的恩師山本嘉次郎說過:“如果想當導演,就得先學着寫劇本。”按照這個標準,T還沒有當導演的資本,但是T和呼吸好就好在他們是野生的,沒有圈養的束縛,自己愛怎麼玩怎麼玩,不就是劇本沒寫好麼?沒事,反正用的自己的錢。我不否認T和呼吸對於他們心中完整的大海的故事內容的評價,我也相信這本應該是一個很美好的故事,但是作爲一部最終要商業化的作品,這個呈現在我們觀衆眼前的東西卻比他們心目中的少了些許滋味兒。“大海”出過的預告片裏面有一些“牛頭馬面”還有椿的父親喝酒的一個片斷,但是在正片裏面卻沒有出現,T說他們有很多劇情其實是被刪減了的,但是故事全貌,至少從電影院的大屏幕上我沒有看出來,搞不好原本“大海”應該是一部神劇的呢?這個沒人可以回答,畢竟都是假設。從魁拔到“大海”,哪一部我們認爲還可以的動畫是沒有遺憾的`?這也都是我們對中國動畫的一種嘗試和探索吧。但是,建議T和王微下次故事還是找個編劇吧,講自己的故事沒有問題,可好歹也給故事潤潤色~。

最後說說結局吧。影片後面有個彩蛋,湫化成的葉子被帶到靈婆那裏,靈婆用之前交易的湫的壽命將其復活,並讓湫接她的班,這個故事說到這裏,等等,椿現在不是117歲了麼?意思是。。。。不久之後椿和湫就會在通天閣中相遇。。。好吧,湫的堅守也有回報了。劇終。

從“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幾千裏也”的開始,到“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的結束,憑心而論,有些感慨,有些感動,有些感懷。影片試圖用唯美的方式,把《逍遙遊》的意境智慧展示出來,並用一段跨越時空的愛情加以重釋,這種努力的誠意是值得肯定的。

任何一個塑造了新世界的動畫故事,有個最簡單的評判標準,就是它是否能激發你前往那個世界的渴望,是否讓你產生一種“如果我在那個世界”“如果我是影片主人公”的聯想。從這個意義上說,影片顯然是單薄的。

這是一個生死攸關都停留在口頭上的世界。當椿化作海棠花撐起世界的時候,我們正在爲她的獻身而感動,誰知下一秒她就在另一個地方復活了。當靈婆自言自語地說着“你的復活,要感謝就感謝那個用壽命相換的人”的時候,我們剛要爲湫的消失而感懷,誰知下一秒他就在大海中間出現了。誰都可以死,死了也可以復生,代價也不刻骨銘心。

這是一個沒有回憶的世界。雖然影片一直在用旁白表現出一種回憶的氣氛,但100多歲的椿並沒有出現,她和鯤過得好嗎,她作爲新的靈婆生活得幸福嗎,既然這些現實都沒有,這種回憶就是毫無意義的。相反,對於一些應當回憶的往事,影片卻沒有講述。比如椿的爺爺與奶奶之間的美麗愛情,比如靈婆和鼠婆的來歷,哪怕是椿和湫小時候的往事,任何能增加我們對這個世界認同、期冀,任何能增加我們對主人公同朋友、家庭關係瞭解、認知的回憶都是缺失的。在一個沒有回憶的世界裏,任何看似奇妙的設定都只有符號意義,而無法真正動人。因爲人的一切情感都是在回憶中積累起來的。

這是一個缺少真正成人儀式的世界。影片中不乏儀式的莊嚴,也不乏儀式的神奇,比如片首椿的成人儀式就是重點被塑造的重場戲,還有椿到靈婆那裏去的過程、交換生命的過程,也都是神祕的儀式。但是椿真的透過儀式成人了嗎?如果神仙世界把到人類世界七日,看一看神仙影響下的世界是怎樣運作的,就當作成人儀式的話,這種成人充其量就是仙術的畢業典禮。真正的成人應該是心智的成熟,懂得愛其他人,懂得擔當。影片缺少一個有關真正成人的重量級發言。

這是一個想象力溢出、但人性蒼白的世界。影片每個畫面都很美,或者更準確地說,每個畫面的場景都很美,有些畫面甚至都讓你產生鏡頭不夠大、不夠盡覽、想要看到更多的錯覺。但是畫面深處對人性的挖掘就顯得有些蒼白了。有些停留在神祕情趣上,比如靈婆,把神神祕祕當做性格;有些停留在小清新的膚淺上,比如主人公三人組,如果湫能因愛生仇,會產生更多對立矛盾,最後矛盾的解決也會更加動人;還有些停留在簡單教條上,比如椿的媽媽,族羣中的神仙等等,千人一面。

鯤之大,不知幾千裏也。可惜,這隻名爲鯤的魚,最後也只不過長成爲小號鯨魚的大小,並沒有成爲幾千裏的一條大魚,錯過了與主人公的渺小身材形成更大、更震撼反差的絕佳機會。最主要的,是沒有真正成爲“大魚”的鯤,是不會經歷更多人世滄桑的,不會積累足夠情感的,從而也就無法實現從魚向人的質變。我從一開始就反對椿對鯤的飼養,把愛人當成寵物一樣從小養大,這個設定怎麼可能增加椿與鯤的愛情聯繫呢,只能增加一種錯亂的情緒罷了。

如果我在那個世界,我會期待第一次到人世間進行成人儀式的椿,除了對漁船上的那個男孩一見鍾情以外,更是在一次風暴中對搖曳的小船完成一次救護,這樣後來男孩對被困的椿進行解救就是更加順理成章的了。我甚至期待椿錯過了七日之限而被迫留到人間,與男孩展開一場真正的被禁忌的戀愛。

如果我在那個世界,我會期待椿與湫的對立,因爲春秋本就是相對的兩個季節,是不能融合的,但是他們又是相統一的。這種對立與統一,絕不是“我把你當成大哥哥”那麼簡單。

如果我在那個世界,我會期待神仙世界的崩塌最終解決的動力來自於神仙們突破所謂的與人世間的各種禁忌,突破對人類的隔膜,包括偏見、愛的桎梏等等。是鯤的到來使神仙世界崩壞,但同時也是鯤和椿共同的努力,使得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大家畢竟都是“大魚”嘛。

動漫電影大魚海棠觀後感範文二

《大·海》電影版本的主人公是居住在“神之圍樓”裏的一個名叫椿的女孩,她十六歲生日那天變作一條海豚到人間巡禮,被大海中的一張網困住,一個人類男孩因爲救她而落入深海死去。 爲了報恩,她開始在神的世界裏祕密飼養那個男孩的靈魂---一條拇指大的魚,直到有一天,它成長爲江河也不能容下的鯤並回歸大海,男孩終於獲得重生,但這一過程卻不斷地違背“神”的世界規律而引發種種災難……。

河水氾濫,洪水衝下來淹沒了山谷;狂暴的山洪在月光映照下回旋激盪,寬闊的山谷變成一片翻騰的汪洋。洶涌的波濤合着狂風的呼嘯,在湫的眼前激浪翻滾奔騰咆哮;湫喝醉了,他感到一陣戰慄;他張開雙臂,面對深淵喘息着。“啊——”湫對着山谷大喊,他沉浸在狂喜中,要把他的痛苦和煩惱都投進深淵。

你以爲你接受的是誰的愛?你接受的是一個天神的愛!他將背叛所有的神靈去愛你!爲你忍受一切痛苦!以此帶給你快樂!”湫嘶啞着聲音大喊,他歪歪扭扭地站在山崖的巨石上。一個大浪捲來,把他捲到水中。——摘自《大魚·海棠》電影劇本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這是一個震撼人心,觸動靈魂的成長故事。

這是一部笑中帶淚,意蘊悠遠的勵志影片。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大海,那是對自由,成長和夢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