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學問君 人氣:1.33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爲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十七歲的單車》第六代導演王小帥所導,本片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入圍金金熊獎,獲得了肯定。他憑藉單車將本不會有交集的兩條平行線連接起來,擦出了青春的火花;他運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着兩個不同階層社會下的青春時代的故事;他把鏡頭對準兩個少年,一個是農村來外打工的少年,一個是城裏貧困家庭下的少年,用他們的故事來闡述平凡人平凡的十七歲。

20世紀90年代自行車是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對於少年時代的他們,都希望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山地自行車,在他們眼中擁有好的`自行車就可以在同學面前擡起頭來,消除自卑。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在時代背景下將人物鮮活的展現了出來。

從買自行車到自行車被偷到找自行車再到偷自行車被抓。以自行車爲線索展開,以自行車貫穿始終。不僅僅侷限於主角的深刻塑造,而且將在城裏當保姆打工的紅琴和家中富庶的瀟瀟形象同樣刻畫的栩栩如生。本以爲紅琴是城市裏的女子,阿貴心中對她的喜愛,卻因地位不同,不敢啓齒,得知同樣是來自於農村的打工者時深感遺憾。小堅心中喜愛着瀟瀟,卻因自己家境貧寒無法與瀟瀟家境富庶相比較,而不敢表示情感。小堅是學生,身着校服,阿貴是快遞員,身着快遞服更加展現了階級與階層之間差異淋漓盡致的詮釋,好面子、自卑等,這些都在他們身影中顯現。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王小帥依舊使用第六代導演特有的電影觀念:紀實的手法,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反映時代的真實現狀。秉承着“我的攝影機不撒謊”的審美追求,拍攝一部部受人喜愛的作品。

長鏡頭的大量使用,把故事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增強了電影藝術的真實感,每個鏡頭都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的一覽無餘,當第一次去送快遞,到了樓下,阿貴仰視了一下高樓,是他對大城市的嚮往,想要融入其中的情感流露。構圖開放,又給觀衆留有想象的空間,引起濃厚的興趣。當阿貴與朋友一起在門口看對面樓上的女子,門框意味着阿貴內心的激動,但受到了階級的阻礙。特寫鏡頭的使用、跟鏡頭的使用的等,都促使影片更加完整,內容更加充實豐富。空鏡頭的使用,展現了人物的情緒,推進了情節的發展,當阿貴扛着遍體鱗傷的自行車走在街道上,漸行漸遠,消散在人羣中,心情沉重起來,開放式的結尾,阿貴又將何去何從,小堅會有什麼樣的變化……無疑又將問題拋給了觀衆。

影片中的音樂隨着事件發展起伏而時而沉重、時而輕鬆,當他騎着新自行車去送快遞時,音樂輕快而活潑,當他在找自行車時,音樂沉重而低哀。音樂阿貴的心情變化而變化,畫面的色調、光線也隨之改變。

在那個時代,階級之間的差異顯著,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大。社會的差距,貧富不均會引起諸多不便,會自動的將弱勢羣體與其他人劃分開來。自帶的自卑感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平凡人平凡的故事也能打動人。便發生了因階級差異、貧富不均導致的自卑感,錯過了許多許多……

說起十七歲那年,我們的回憶便被一串串的勾起,說不完的話語,講不完的故事如洪水般洶涌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