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5篇)

學問君 人氣:1.68W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5篇)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

1.全體故事情節比擬吸引人,有不斷看下去的願望,尤其在讓女兒剪髮、訓練、參與競賽等遭遇障礙時,種種矛盾總等待能有一個合情合理的處理辦法,正是這些牴觸推進了情節的開展。

2.關於父親執着的要求女兒延續本人的夢想:父親的初衷是爲了讓孩子延續本人未竟的事業,不斷等待有個兒子,無法之下才開端訓練女兒,所以從父親的角度來說是沒有思索到什麼女權的成績的。

甚至爲大家所詬病的也次要就是父親強迫孩子完成本人的夢想。

從女兒的角度來說,她們對父親的訓練不斷是衝突的,直到聽了同窗在婚禮上所說的話才認識到女性還有其他的出路,這裏可以說是女兒們女權認識覺悟的終點,爾後的訓練、競賽都有了目的和高興。

當然,父親的強迫也是有一個期限的,他與孩子的母親商定了一年的工夫作爲一個嘗試,也正是這一點使我對父親這團體物並無責備。

雖然說每團體的人生該當由本人主導,但是在嘗試另一種生活之前必定會爲本人所見所聞限制,不難想象,沒有父親的這一番強迫,她們或許就好像學一樣嫁人生子,一輩子圍着廚房打轉。

生長和教育總是一件充溢轉機和不確定性的事情,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只能看到當下最適宜的選擇,關於當前誰也無法預知,因而,父親選擇了摔跤,孩子在搖晃之後也選擇了摔跤,母親在看到孩子的成功之後也滿腔欣喜。

責備父親剝奪孩子自在的人,其實該當看到,作出自在的選擇並不容易,需求一定的知識、見識,我們如何可以指望十多歲的孩子能在慎重考慮的根底上作出合理的選擇?假使父親和母親商定的一年之期到了,女兒們並沒有在摔跤這項運動上展示出共同的才能和興味,想必父親也不會再讓她們持續,畢竟當他說出“嘗試”一詞的時分,就標明他也相當不確定。

父母之心就在於此,探索着爲孩子鋪一條人生的路途,卻時辰擔憂本人的選擇能否正確。

3.關於“訓練一定要剪髮、戒油、辣等,就是父權主義”這一說法,我是不贊同的。

電影在表達的時分往往具有一定的意味意義。

運發動需求管理身體這一點很好了解,同時也是戒欲的一種表現,而女兒們以頭髮受損爲藉口逃避訓練,父親讓其剪髮,實踐上也是清心戒欲的一種意味,前期姐姐留髮,縱容文娛也正是縱容願望的表現,直接招致了競賽成果的下降。

若一定要將其與父權主義掛鉤的話,能否有些過度解讀?由於這很分明不是這部影片想要宣傳的理念,何苦自找費事。

4.關於電影的主題,一個詞“勵志”。

許多人都提到了“女性主義”,結合阿米爾汗自編自導自演以及他的電影一向的主題而言,的確是對女性們的一種勵志;其實,影片次要描寫的人物抽象還有父親,他頂着一切人的不瞭解、訕笑、阻遏,堅持以爲本人的女兒也能爲國抹黑,也能成爲萬千女性的典範,一步步地走向了最終的成功,因而,也是對父親這類夢想受阻但仍堅持前行的人的一種勵志。

綜上所述,這部影片還是值得一看,值得考慮的。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2

他的嚴厲,其實只是因爲他愛你,他希望,你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從一出生就已經被做好了決定。

——題記

在看《摔跤吧!爸爸》的時候,一開始的時候,我很懵,因爲我不知道主角到底是誰。看完開頭後,我就明白了,這部電影的主角是阿米爾·汗飾演的劇中的爸爸——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他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生活使他的夢想幻滅,不得不退出摔跤界。他希望他的還未出生的兒子,能夠從他手中接過這個接力棒,完成他的夢想,在世界摔跤比賽中取得冠軍。但是上天似乎跟他作對一樣,他的妻子連生了四個孩子,卻都是女兒。他的夢想只能默默地放在角落裏。

在一次鬥爭時,馬哈維亞意外的發現了他的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比塔在摔跤方面的天賦。他又重新的燃燒起來對摔跤的熱愛,再三考慮後,他向他的妻子約定一年時間內讓他們像一個摔跤手一樣訓練。吉塔和巴比塔開始了殘酷的訓練生活,她們脫下厚重嚴實的裙子,換上了清爽而又開放的短褲短衣;她們不能像普遍的女孩子一樣,扎着馬尾和辮子,她們只有像男孩子一樣的短髮;她們要比任何一個女孩子活的累,她們每天六點鐘要起牀跑步,之後做訓練。

她們想反抗,她們不想整天倒頭就睡,不想受到村子裏的人的嘲笑,不想像一個男孩子一樣。她們開始耍小手段,把她們爸爸的鬧鐘調晚,裝作一副跑了步的樣子。可是她們朋友的話卻深深的觸動了她們的心:“你的父親好歹還讓你有自己的人生,可是我一出生我的命運就已經被決定了。”

她們可以在沙地幹倒一羣男孩子 ,她們逐漸贏得掌聲、鼓勵和鮮花,吉塔成爲了國家摔跤冠軍。她要去國家體育學院訓練,更多的誘惑充斥着她:金酥油炸的熱氣食品,愛美的天性,繁華的街道......她開始選擇吃油炸食品,留起了長髮,空閒時去看電影。她在世界摔跤比賽中第一次開場就失敗。

她的父親把她撈了回來,她又是以前的那個吉塔了。在世界摔跤比賽中,最後一局的決勝局,吉塔沒有了她父親的指揮,顯得有些失手無措。她最後還是贏了,因爲她知道她的父親不可能時時都陪在她身邊。

吉塔的故事令我感動,那個女孩啊,有一個好爸爸。馬哈維亞爲了她,從鄉下跑到大城市,住在破敗的小出租屋裏,一心一意的爲她分析對手的實力和狀況,並提出合理的建議。我在故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認爲馬哈維亞是一個冷血無情的人,他太殘酷了,即使面對女兒的苦苦哀求,他還是無動於衷。後來我才明白,馬哈維亞也是一個爸爸,一個爲自己兒女着想的爸爸,他只是不知道怎樣表達。

他不知道怎麼對你說:“我愛你。”,但是他知道如何去愛你。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3

5月5日上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獲得了幾乎所有影評人和觀影者的一致好評,這部電影是根據印度國家一個真實故事進行改編,之前也看過文字性的介紹,但是這次是以電影的形式呈現,並且和瑞奇特家人們一起觀看,感觸更加深刻。電影內容很簡單,無非是印度冠軍摔跤手馬哈維亞將兩個女兒訓練成世界摔跤冠軍的故事。然而,這又不僅僅是那麼簡單的“奪冠之路”。吉塔不僅揹負着父親的期望,還代表着印度千千萬萬受壓迫的女性。

在當時印度是一個非常封建落後的國家,在爲了能讓女兒們能夠追求自己摔跤的職業生涯,其父親和叔叔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一度受到村裏人的排擠,因爲摔跤歷來以男性爲主,女子摔跤被認爲與當地民俗風尚相悖。不少村民也一直警告吉塔的家人,摔跤會練出畸形的“摔跤耳”,日後很難嫁個好人家。除了忍受其他人的白眼,他們的訓練條件也很簡陋。他們曾多次寫信給哈里亞納當地政府和體育部門,但是一直都沒能獲得設備支援。他們有的,只是家裏人的支援。我們瑞奇特化工成立之初,也是在一個經濟形勢非常嚴峻、各行各業都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並且也一度受到同行業的競爭對手打壓、排擠、諷刺,我們陳總依然堅定信心,給我們大家鼓勵打氣,也同樣只有家人、團隊的支援。

影片中吉塔說到:我們通常都在家裏草蓆鋪開就開始訓練。當別人家父母爲孩子準備嫁妝的時候,她卻在父親馬哈維亞的教鞭下不斷地加量訓練,甚至還要在哈里亞納頗受男性歡迎的泥地摔跤比賽中摸爬滾打。馬哈維亞從小給他們種下的信念便是——她們不比任何一個男孩子差。最終他們在泥地裏和男孩子比賽,取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我們一開始進入瑞奇特團隊,也是在我們團隊裏自己訓練,練習話術、學習產品知識,,陳總教導我們說:在家出錯不丟臉,在客戶那裏出錯才最丟臉。我們具備了充足的知識,有了嫺熟的話術技巧,開始下市場、打電話聯繫

除了信念和堅持之外,影片中也強調方法非常重要,吉塔在爸爸的指導下,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但是到了體育學校之後,教練讓她把之前學到的全部忘掉,教她防守的技巧,結果在連續3次世界比賽中連輸了3次。而吉塔的爸爸則是根據吉塔自身的優勢是進攻來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把吉塔三次世界比賽的視頻拿過來仔細觀看每一個細節來深入分析,找到失敗的原因,從而改正,並在比賽中現場指導,吉塔重新贏得比賽、找到自信。我們瑞奇特化工成立之初,靠線下聯繫客戶我們跟其他增白劑廠家相比也是處於弱勢,董事長陳總充分了解行業形勢,分析每個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來準確定位,線上是我們的優勢,於是瑞奇特網絡團隊應運而生,大家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精準定位、精準營銷,經過一年時間的積累、儲備,終於在網絡營銷取得驕人的成績,那些曾經嘲諷、看不起我們的人也逐漸向我們靠攏。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4

看過這麼多的電影,我覺得近期這部電影對我的感觸是最深的。可能是隨着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情也越來越多,想法就會變得和之前不太一樣。《摔跤吧爸爸》這是一部勵志關於親情,關於平等,關於女權,關於愛國的真實故事改編的泰國電影。有可愛,有憤怒,有自責,有悔恨各種情緒都一一襲來。

這部電影是阿米爾汗導演,故事的主人公父親馬哈維亞年輕的時候是一位摔跤運動員,曾經多次獲得全國冠軍,但是最後由於生活所迫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開始了養家餬口的日子,而內心深處那個夢想一直在吶喊從未放棄:爲國家在奧運會上奪得一枚金牌。父親把這個夢想寄託在未出生的兒子身上。上天好像故意作對一樣,馬哈維亞直到第四個孩子出生都是女兒,馬哈維亞孤寂,難過,慢慢的放棄了這個夢想。偶然一次,村裏的一對夫妻找到他們家,原來老大吉塔、老二比塔把同村的四個大男孩給打的鼻青臉腫,馬哈維亞的臉上慢慢的綻放出了希望的光芒,這不是天生的摔跤家嗎?父親開始對兩個女兒進行訓練,雖然一路遭受同村人的冷嘲熱諷。但是在那個時候村裏從來沒有女孩摔跤的,兩個女兒開始和父親暗中作對,直到有一天一位和姐妹同齡的已嫁爲人婦的女孩出現。在泰國女性地位比較低,在十四歲左右已經結婚生子,開始了相夫教子,圍着鍋碗瓢勺的一生。吉塔向她訴說着對父親的不滿與痛恨,而女孩含淚說多麼希望自己也有這樣的一位父親,父親爲了改變你們的命運,寧願與這個世界作對,多麼偉大的父親。從此,吉塔比塔專心苦練,直到吉塔奪得了全國冠軍,被選中了國家對受專業的訓練。然而看到外面的世界的吉塔很快被外界的浮華矇蔽了內心與雙眼。休息時回到家中父親一目瞭然吉塔的狀態,而吉塔不服父親的管教,要用自己學的新技巧和父親的老招式一比高下。吉塔不顧父親日益衰老的身體,爲了求勝和父親摔倒在沙坑裏,此時我是憤怒的,對吉塔不滿憤恨,但是我何嘗不是此時的吉塔,自認爲學歷比父母高,見的比父母多,開始對父母說這不對那不行,眼中的吉塔就是此刻的自己。我看着父親臉上的表情失望,傷心難過,我淚流滿面,我的父母是不是也曾這樣被我深深地傷過。

吉塔被教練選上參加奧運會但在首輪比賽中多次被淘汰,慢慢的吉塔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比塔的勸說中,吉塔鼓起勇氣給父親打通電話。僅僅一通電話,一句對不起爸爸,父親在電話的那端泣不成聲。這就是我們的父母,雖然被我們深深傷害過,但只要你需要他們,他們就一直都在。最後吉塔在父親的指導下獲得了印度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從此也改變了印度千千萬萬同齡女孩的命運。

非常好的一部電影值得再次回味。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5

本來不打算到電影院看這部電影,因爲刪減了半個小時。並不是說刪減版一定不好,相反,由於是阿米爾親自經手,我反而會認爲刪減版應該更符合中國觀衆的觀影習慣。不打算買票是因爲個人比較支援原汁原味這個稱不上氣節的小愛好。電影的配樂還是有印度風的,很正常,在刪減版裏,已經很容易被廣大觀衆接受了,畢竟非要人把帶詞的歌拿掉太不可能。作爲我在銀幕上看的第一部印度電影,賣到中國,印度的本土特色的歌舞削減到這樣已經不容易了,不知原版如何。看的140分鐘版本,所以我所說的感受都是關於這個版本。

140分鐘的電影,反而不覺得冗長,這得益於電影節奏明快,層層遞進,而且沒有什麼廢鏡頭。兩段平行剪輯,姐姐的世界賽與妹妹的國賽,姐姐的決賽與父親的被關,或者再算上開頭父親的比賽與電視上的解說,這三個段落的敘事技巧簡直是範本。

開始我也覺得父親是專制獨裁,直到我意識到那是印度不是中國。在印度,或許那個村子更甚,女性是不受尊重的,女權這個發達國家流行的的玩意兒在那裏太遙遠了。強制女兒去做某件事固然不好,但是在那個社會環境裏,女兒如果不做摔跤手可能生活會更不好過,不破不立。更重要的是,當她們瞭解到這一點時,她們會把摔跤作爲自己的志向,於是父女三人的志向得到了統一。

劇本完成度很高。本來完成度這東西應該是一部合格電影的標配,但是無奈爛片太多,要求也不自覺會降低。起承轉合恰到好處,伏筆在下文也得意展現。我知道最後應該會有一個五分決勝,這算是我的一個期待點,但是忘記了假動作也是一個伏筆。當看到前段埋下的伏筆一個個產生了作用,這種愉悅的觀影體驗是經久不衰的。當妹妹問姐姐,爸爸在電話裏說了什麼時,姐姐回答“人生沒必要太完美”(記不太清,意思是這樣),沒想到這句話反而會預示了父親的境遇,父女一路拼搏,終於走到決賽,並且拿到了世界冠軍,這樣激動人心,而且是父親夢寐以求的場景父親反而沒有看到,實在是應了之前那句話。好在父親聽到了國歌,這一段電影在戲劇衝突的把握上簡直是精妙,恰到好處。(當然,我認爲父親在說出“你是我的驕傲”之前的旁白是減分項,完全應該去掉)

比較不解的是,縱然國家摔跤冠軍每年都有,爲什麼人們對國家摔跤冠軍的尊重程度那麼低,電影對英雄遲暮的原因表現得可能不太到位。還有一個是父親突然想到女人也可以摔跤,前段女兒一直和男生練習,參加的也都是男性爲主的比賽,我一度以爲印度沒有女子摔跤……可能是我常識上出了問題。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6

這個五月,一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刷爆了網絡。但是對於這部劇中展現的印度父權與女性地位的部分,卻也被瘋狂地吐槽。

電影中的爸爸作爲前摔跤運動員,爲了自己無法實現的冠軍夢,把全部期望寄託在兩個女兒身上,爲此無情的剝奪了孩子的童年。五點就讓孩子起牀跑步,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女兒們企圖反抗,就剪掉她們的頭髮,哪怕這些行爲在當下印度社會看來全都不被道德倫理所理解的。由此引發的熱議,有人說父親的做法太不人道,完全不考慮孩子的想法,只是一味地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身上。也有人說,父親爲女兒選擇了更好的人生道路,讓他們能將自己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那麼,問題就來了,大人們認爲正確,對孩子有好處的事情,對孩子來說也是最好的嗎?

不知道你們看了媽媽是超人沒有。最先開始其實我是爲了看小安吉而追節目,後來發現胡可的帶娃方式,是五個媽媽裏最不被吐槽的。他認爲,孩子和成年人是一樣的,和孩子相處,也要儘量尊重,平等的對待他們。

胡可的育兒理念,也讓人印象非常深刻:孩子的事情,就讓孩子們自己解決,他們實在解決不了,大人再介入。儘量讓孩子自己選擇,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這不僅讓我回想起我以前帶的一個寶貝,他們家兩個女兒,父母對他們的愛從來沒有讓人覺得有任何偏心。孩子們平常在家裏打打鬧鬧的時候,大人們也不會去插手,如果局面實在控制不了的情況,讀書筆記。父母就會一人抱一個來緩解一下。所以很多時候就算姐姐被妹妹弄得到處是傷,但也從沒有恨,不喜歡妹妹的話語從她的嘴裏流露。這一家看似父母心大,其實就是因爲父母的心大才讓人覺得這個家充滿了無限的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而偉大的,哪怕犧牲自己的一切,只要對孩子有好處,都一定儘可能滿足他們。但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們恨不得給孩子全世界最好的,但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

有人爲此專門做了一次社會實驗。將一輛裝滿各式各樣的玩具,3位奇葩說當辯手擔任乘務長,帶領孩子們交換玩具。活動中發現,孩子喜歡玩具和家長喜歡的往往不同,面對孩子的選擇,不同的家長的態度也不同。有的喜歡替孩子做決定,把自己認爲好的東西強加給孩子,也有的家長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也給他們自己選擇的權利。但是呢,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確的事兒,愛孩子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其實有時在工作中,我每次對待孩子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替孩子們選擇,也會爲了所謂的規矩扼殺孩子的天性,總是不讓這樣不讓那樣,這樣想想孩子們好可憐呀,是不是應該反思反思呢?在一定的規矩給孩子們最大的自由。

希望以後所有的你們有一天都可以這樣說“感謝我的父母,在我成長道路中給予我完全的自由,讓我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他們成就了今天的我。”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7

關於這部電影,我並不陌生,在電影上映之時,早就接受了自來水的安利。今日,終於在矇昧恍惚之中,見到了它的真容。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從開始就描述了一位懷揣金牌夢想的年輕摔跤手爲了生活放棄了心愛的摔跤事業,待他成爲一名父親後,他又把這種希冀寄託給了自己的孩子身上。然而,名運捉弄,他一連幾胎都是女兒,強顏歡笑的他決定放棄這個夢想。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的兩個女兒爲了還擊揍了隔壁的男孩,從此兩個女孩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吉塔和妹妹覺得自己遇到了惡魔父親,每天五點半的拉練讓她們苦不堪言,同時還遭受着生活上的窘迫與同齡人的嘲笑。 父親甚至給她們找了陪練——她們的堂兄,一起拉練。姐妹倆的第一次反抗以剪髮爲結果失敗告終,第二次徹底的反抗,反而讓她們從同齡朋友那裏意識到在她們的國家,她們父親真正把她們當初平等的孩子看待,而且願意讓她們自己走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從此,兩人自當上心。 二人開始參加各種比賽,過關斬將,姐姐年長,斬獲獎品的基礎下,率先奪得了全國冠軍,進入了國家對訓練。進入訓練中心的吉塔被同伴喚醒了女性天然的愛美,得到一段從前苦行僧歲月裏不曾得到的美好時光。在訓練中心,吉塔得到了教練的技巧訓練,和父親的完全不同,她開始質疑父親的招式落後了。然而,姐姐的出賽狀況卻不盡人意,連連失利。在這種情況下,父親並沒有放棄,而是和女兒和好,主動來看她,女兒也剪髮明志,和一同進入訓練中心的妹妹一起繼續在父親的指導下,繼續操練。教練對姐妹倆早訓遲到頗有意見,他把姐妹倆違反規定的事情報告了上級,企圖開除姐妹倆。在父親的懇求下,姐妹倆得以繼續訓練,但她們不允許出校門,父親不被允許進來看望姐妹倆。但父親仍然沒有放棄,他給了姐姐一部手機,偷偷的給姐姐指導。他耐心的翻看之前女兒國際對戰時的視頻,分析參賽選手的優缺點,幫女兒制定作戰戰略。吉塔在父親的幫助下,有如神助,一路進入了半決賽,角逐金牌。然而吉塔在發佈會上言及全是父親的功勞讓教練不快,教練甚至設計父親在比賽前被困地下室。吉塔在激烈的角逐中,回憶起了當年父親教她的聲東擊西,最終完成了5分的高難度動作。父親在地下室使盡了各種法子都沒出去,只得暗暗幫女兒祈禱。直到頒獎放國歌,父親的眼淚才最終留了下來。

摔跤吧爸爸,主線是女兒繼承父志,終得金牌;隱線是印度女性對社會生活的反抗。故事線非常完整,細節也十分豐滿,人物形象一直隨主線成長,隨環境變化,合理而又自然。最後把吉塔姐妹真實的照片作爲結尾,讓人們感受到了吉塔家族的執着和堅韌,智慧與光明。父親和女兒們,甚至母親,堂兄,都對能完成這個目標所努力付出,幸運的是,不,金牌不負衆望的被她摘得了。

一切是必然,卻從一次偶然開始。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8

在父親節前一天,我走進電影院看了《摔跤吧!爸爸》。影片講述的是一位摔跤出身的父親未完成爲自己的國家奪得金牌的夢想,後來發現兩個女兒有“打架”的天賦,就讓女兒進行魔鬼般的訓練,兩位女兒成爲摔跤手,成爲全國冠軍,又代表印度參賽成爲世界冠軍的故事。

影片中最使我感動的是吉塔離開父親的訓練,忘掉父親的教誨,她放縱自己,導致在幾場國際比賽中失敗。她失敗後在妹妹的勸說下,最終鼓起勇氣去尋求父親的理解,也尋求父親指導。在撥通爸爸電話的那一刻,她泣不成聲,電話那頭的爸爸也淚流滿面。通電話後,吉塔開始重認清自己,爸爸也來到體育學院附近租屋,在父親無私的父愛和嚴厲的訓練下,進入決賽。

最終吉塔聽從了父親的指導,最後關鍵時刻,在父親缺席的賽場,吉塔沉靜下來想起父親的話:“爸爸不能時刻都能來救你,你要靠自己”,“你如果贏了這場比賽,就能成爲上百萬女孩的榜樣,在印度永載史冊!”她最終依靠自己的積蓄的能量及智慧反敗爲勝。當吉塔把金牌遞給爸爸,爸爸給女兒戴上金牌,爸爸說出你是我的驕傲!的那一刻,我用手捂上雙眼,任感動與幸福的淚水順着指縫流下來。

我看着感動的畫面,我不禁也回想起父母爲我做的點點滴滴,對我既嚴厲又鼓勵呢。

我記得去年,我班語文老師選我參加“魅力玉林,五彩田園”的徵文比賽。我就信手拈來在小記者網發表那篇《美麗的荷花》抄上去後,就開始看《熊出沒》。

看着看着,我聽到開門聲,我立即拿數學練習冊出來,一邊寫一邊看動漫片。

“曉峯,今天在學校有什麼收穫?完成作業了嗎?”爸爸笑呵呵地問。

“語文作業是一篇徵文,我完成了。現在正在寫數學練習呢。”我興高采烈地說,心裏想着得到老爸的讚許。

爸爸拿過我剛纔的“傑作”一看,眉毛就皺起來一怒“那怎麼行,這文章不是已刊登了嗎?你不開展思維想一些新穎的,還有字型不夠工整美觀,上到初中語文卷面書寫有6分,那你就吃虧了。”

“我又不是初中生,吃什麼虧?”我嚷道。

“你忘了,你前幾年書寫都工整美觀,做什麼事都要用自己最大的'能力作好才行。”老爸說,“還有做作業要認真而細心,不要趕着完成,或者一邊寫一邊看電視,這樣容易作錯題。”

“爲什麼這樣呢?我完成就好了,我就要一邊聽歌一邊寫。”我和老爸對質起來。

老爸火冒三丈,關了電視機,藏起遙控,關掉了手機音樂。從今天開始,要進入複習狀態了,不許看追星電視劇。

老爸又拿來徵文“傑作”,在旁邊輔導我,開啟思路,重新寫作。最後,在徵文比賽揭曉時,我獲得二等獎。我把獎狀交給老爸,老爸撫摸着我的頭說:“你是我的驕傲!做什麼事要有始有終才行。”

我想:正如《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如果他對女兒不嚴厲訓練與心理輔導,女兒忘掉初心,不重拾自信,那金牌就會落在別人身上了。由此,我讀懂了父愛,也懂得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9

《摔跤吧!爸爸》建立在偏見之上。

人們認爲女子不如男,女孩練摔跤沒前途。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帶女兒去比賽,人們笑話他,女孩哪能打過男的呢。他想申請點資金,買個摔跤墊,當地官員不辦事不說,還損他。吉塔得全國冠軍後,去了國家體育學院,教練讓她忘掉老爸教的"過時"技巧。教練認定,能拿個獎牌就不錯了,冠軍是妄想。在國際賽事接連失利後,教練又認爲吉塔不改量級的話,就沒獲獎希望......全是偏見。

然後,偏見一個個被擊倒。每個偏見被擊倒的時刻,都生成一個燃點或淚點。這部電影,是屬於偏見分子與反偏見分子的狂歡。那些不看好馬哈維亞、不看好吉塔的人,是面目模糊的蠢貨。那個國家隊教練,不僅蠢得具體,而且壞,像反派一般。我們觀衆,被引到蠢壞的側面或反面,像那個敘述者一樣,見證、輔助了馬哈維亞與兩個女兒的摔跤事業,在高潮處,享受了一把逆襲的快感、勝利的狂歡。

把偏見一方塑造得太過簡單粗暴,這樣的反偏見方式,其實也是種偏見。人物有原型可考,故事有真實出處,而它是改編出來的電影。真人真事是重點,但更重要的重點,是改編。性別歧視、官僚問題、城鄉對立,這些自是印度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它們構成了那些偏見的土壤。到電影中,基於戲劇套路的需求,偏見被放大,構成戲劇衝突、情緒的爆發點與落腳點。片中的父親,爲了夢想,爲了訓練,不顧及女兒情不情願,導演和編劇像那位父親,爲了讓情節波盪點,爲了好看一點嗨一點,也不管把教練弄成傻似的算不算偏見了。

馬哈維亞厲害,倆女兒沒辜負他,他們最終實現了夢想。編導還編了些歌曲,來削弱老馬的父權意味,即便這樣,也堵不住熱衷政治正確的人的嘴:老馬身上流淌着印度式的男權、父權遺毒,是個糟糕的男人與父親。他們過於在乎怎麼做、怎麼實現纔是正確的,哪怕理想的實現方式,在老馬的村子裏只是空中樓閣。編導也像老馬一樣厲害,戲劇功力爆棚,遮蔽了意識上的簡單粗暴。就我目力所及,絕大多數的觀衆被這部電影給折服了。

爲什麼能折服?因爲除了偏見,它堪稱完美。甚至連它的偏見,也是單純的、可愛的,那些惡意可以被原諒,至少可以被理解。馬哈維亞和女兒的勵志路程,細膩而專注,閃耀着追夢者的純潔光芒。在衝向冠軍的途中,沒有雜亂的支線打擾,競技和情感互爲一體,共同上升。前面的小高潮,像鞭炮,持續響了一些,接着啞一陣,最終迎來炸裂式的璀璨煙火。

它的好看,它的振奮,依賴於現實,依賴於對現實的反抗與逃離。能夠強烈感染中國觀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於相似的現實境況,以及掙脫現實的熱烈欲求。但它是造夢片,與現實、與真實關係不大。吉塔、馬哈維亞和他的飾演者阿米爾.汗,他們的形象,在銀幕上產生的是致幻功效。爽完就行,最好別把它和真實扯一起。要是從真實角度讚美它,和從三觀角度詆譭它一樣,都和偏見類似,是犯蠢,這就有點敗興了。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0

《摔跤吧!爸爸》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蹟改編,是一部講述女性爲自己爭取命運自主權並贏得尊嚴的勵志喜劇電影:馬哈維亞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後,本來希望有兒子可以幫他完成爲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的夢想,結果妻子卻爲他連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爲夢想就此破碎的馬哈維亞意外發現孩子身上的天賦,最終將兩個女兒培養成了世界級的冠軍選手。

影片去年在部分國家公映後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不僅在印度本土成功登頂影史票房冠軍寶座,IMDB評分8.8分、爛番茄收穫96%的新鮮度,也說明影片同樣獲得歐美觀衆的認可。

如今影片在中國內地上映,身兼製片人的阿米爾·汗針對中國觀衆的觀影習慣,對原160分鐘影片進行了重新剪輯,去除了一些慢鏡頭以及印度俚語段落,令中國版節奏更緊湊,也更加通俗易懂。目前該片在豆瓣上評分從上映前的8.8分升至9.2分,有67%的評分者給出了五星評價,它也是今年國內院線上映影片中唯一一部豆瓣分數超過9分的影片。

據貓眼專業版顯示,儘管同樣於上週五上映的漫威超級英雄大片《銀河護衛隊2》 佔據着全國院線40%以上的排片,《摔跤吧!爸爸》憑藉口碑不斷髮酵,排片率逐步升至15%左右,首週末一直維持在20%以上的上座率也領先於同期影片。截至昨晚,該片票房已近7000萬元人民幣,從趨勢來看要超過兩年前同樣由阿米爾·汗主演的《我的個神啊》 在國內首週三天3200萬元、累計1.18億元的票房成績,基本無懸念。

高立意“你是在跟所有歧視女性的人戰鬥”

僅從電影的娛樂屬性來看,《摔跤吧!爸爸》已經是一部非常成熟的商業電影,懸念迭起,敘事流暢,節奏感張弛有度,可看性極高。“這樣的娛樂片有笑有淚,劇情飽滿逗樂,競技驚心動魄,可以說近期最燃最熱血的電影。”

從更深層次來講,觀衆對於該片的追捧原因更在於影片的題材和立意。阿米爾·汗作爲印度頂級演員,雖然產量不算特別高,但他的幾部代表作幾乎都反映了印度的社會問題,《三傻大鬧寶萊塢》諷刺印度教育,《我的個神啊》探討了當代宗教信仰,《摔跤吧!爸爸》則關注女權問題。馬哈維亞在摔跤決賽前對女兒鼓勵的話語成爲了影片的點睛之筆:“無數個女孩將跟你聯合起來反抗那些歧視女性的人,反抗只能做家務事,反抗從小就開始訂婚,因爲明天你的對手不是安吉麗娜,你是在跟所有歧視女性的人戰鬥!”

該劇情線也引起了一定爭議,有觀衆認爲兩個女兒從小就被強迫訓練摔跤向冠軍之夢努力,等於被剝奪了選擇人生的權利。也有觀衆提出反駁,認爲影片還是需要站在印度本身的社會環境下去理解。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1

在我的印象中,印度影視一貫以其異域風情及歌舞魅力感染人,《摔跤吧!爸爸》卻將父愛和夢想結合得如此完美,並且聚焦金牌意識和女權意識,整部影片呈現出一種破而後立的格調,既有對現實的鞭笞,又有打破傳統的勇氣,動人心絃,令人熱淚盈眶,也讓我迫不及待的想寫點東西。

 1、父愛

曾經是印度摔跤冠軍的父親,在爲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後,希望生個兒子來完成自己未實現的夢想,贏得世界級比賽金牌,但事與願違,妻子連連給他生了四個女兒。一個偶然的機會,女兒在打架中戰勝了男孩,這讓父親眼前一亮,有了類似“花木蘭代父從軍”的靈感,決定對其中兩個女兒進行摔跤訓練,幫助他實現夙願。在現代家庭教育的語境之下,這位父親很容易被冠以“自私”、“偏心”、“虛榮”的帽子,以自己的權力改變女兒的命運,逼迫女兒做她們不喜歡的事情......

隨着劇情的發展,父親對女兒從事摔跤事業的規劃,其實是愛的成分大於父權的成分。印度的女性地位不高,常被當作家庭附屬品,很多女孩子未成年就步入婚姻,過上了繁雜而艱苦的家庭主婦生活。而影片中,摔跤老爸一直懷揣着冠軍夢,偏執地想將夢想延續到下一代,以“暴君”形象對兩個女兒展開魔鬼式訓練,甚至將女性象徵的長髮給一剪沒了,兩個女兒爲此搭上美好的童年時光,乃至青蔥時光,不僅僅要承受着身體上的疼痛,還要飽受外界的非議和嘲笑。

也許你會說,劇中父親獨斷專行,絲毫不尊重女兒們的個人意願。但是,女兒們所承受的磨難,又何嘗不是別的女孩所仰望的幸福?他引導女兒們進入體育競技行業,徹底改變了女兒的命運走向,把女兒變成了一個擁有世界視角的現代女性。摔跤小舞臺,社交大舞臺,女兒所擁有的人生,其精彩程度要遠遠超過其他印度女性,這何嘗不是父愛的偉大體現。都說父愛如山,深沉而厚重,不像母愛那樣溫潤透徹,也許有時難以察覺,但只要你碰了壁受了委屈,他就一定站在你能看得到地方,爲你加油打氣。這就是父愛的力量,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

2.夢想

正如世紀老人冰心所言: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成功是由痛苦創造生命的夢想,是由自強不息鑄造的奇蹟。劇中的吉塔和巴比塔爲了實現父親的冠軍夢,他們遠離自己最愛吃的零食,被逼含淚剪去最象徵女性的長髮,忍受來自同齡人與非同齡人異樣的眼光、非議和嘲笑。他們犧牲那個年齡階段該有的娛樂時間,艱苦訓練。他們壓抑了青春,卻也重塑了青春,猶如高考學子,揹負着家庭的夢想,社會的期待,在追逐人生夢想的起飛階段,振動沉重的翅膀,艱難的前行。

吉塔最終成功的精彩瞬間來自於日常大量枯燥訓練的積累,來自於彎路中的折回,來自於絕不放棄的最後一擊,從而成就歷史傳奇!成功的道路充滿艱辛,輝煌的背後灑滿汗水。但即使前方的道路再難,荊棘再深,夢想的實現也不無可能。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2

說實話,這部電影裏開頭部分的阿米爾汗我是不喜歡的。大概是太接近現實的緣故吧。典型的中國式父母。

將自己的心願強加於孩子,所採用的教育方式也簡單粗暴。比如:在兩個女兒抱怨在泥地裏摔跤讓她們頭上都長了蝨子的時候,爸爸的做法是將兩個女兒的頭髮剪了。所幸,劇中的爸爸確實在摔跤方面有天賦,對兩個孩子的指導和訓練是正確的,而兩個孩子也遺傳了爸爸的摔跤基因。

我不敢想,如果爸爸一直以來的訓練方式確實有問題,或者一開始爸爸對女兒天賦的判斷就是錯誤的話,結局會怎樣呢。

從故事所在的大環境——印度這個角度所考量的話,這個爸爸還是讓我敬佩與感激的。

影片中有兩次突出的父女之間的衝突與和解。

第一次:爸爸將摔跤的心願強加於女兒,並且逼迫她們進行高強度訓練,在身體與心理上都承受巨大壓力,在一次女兒去參加親戚婚禮的時候衝突爆發。這次衝突着重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爸爸要逼迫兩個女兒摔跤。在那樣的環境下,摔跤是爸爸所能爲她們創造的唯一實現其自身價值的道路,唯一能讓她們的命運有所不同的辦法。否則,她們就只能在懵懵懂懂的時候就早早結婚,從此圍着老公孩子轉,生命就在竈臺上耗盡。

第二次:在大女兒去了體育學院之後。面對不一樣的訓練方法,生活方式,和更廣闊的世界,女兒從內心生出了對爸爸的蔑視和反叛。這其實是女兒想要獲得爸爸肯定的另一種方式。以前透過聽爸爸的話來獲得認可,現在透過展現自己,在爸爸面前展現一個我比你更厲害更了不起的自己,從而獲得認可。當然,薑還是老的辣。女兒的自以爲是使得自己在世界大賽中落敗。這次的失敗讓她反省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稚嫩,從而達成了父女之間的又一次和解。

沒有哪個小孩不貪玩,沒有哪個小孩能足夠自律,足夠自我約束。所以,父母總是逼迫我們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當時的我們可能不理解,可能抱怨,甚至可能生出恨意。但當足夠長大足夠成熟,甚至當父母已經不在,纔會發現:其實,那是他們竭盡全力、所能給我們的最好的。

有個笑話:世界上有三種笨鳥,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不飛的,還有一種是下個蛋讓後代飛的。我曾經一度以爲,我爸就是最討厭的第三種。人總是後知後覺。現在再回頭看,生活是自己的,父母逼迫你所到達的高度、取得的成績,都是自己的。

古語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影片中的爸爸也好,現實生活中的爸爸也好,他們固然有將自己未達成的心願強加於兒女身上的做法,但這種強加實質上是一種希望子女能有一個不同於自己、不同於周圍大環境的人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3

近期,在微信朋友圈中,總看到好多朋友在曬電影《摔跤吧!爸爸》的票根,或者是正想約好友一同前去觀影。筆者瞭解到,這部電影講述曾經是摔跤冠軍的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爲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影片沒有宏大的場面,沒有絢麗的特效,沒有排片的優勢,卻憑藉炸裂的口碑,一路逆襲,硬是把上座率、票房拗成了一個上揚的曲線影片不僅牢牢佔據單日票房榜首位,還打破了印度電影在中國內地的票房紀錄,使得在國內的票房上力壓印度本土,在網絡上也引起熱議。

這部電影使用印地語,以印度農村爲背景,演員也全都是印度人,僅僅用普通話簡單地配音或配有字幕。但有誰會想到,一部有關女性摔跤手的冷門題材的寶萊塢影片,成爲口碑與票房齊飛的現象級之作。那麼,《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紅,對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又有怎樣的啓發呢?

一方面,這部影片在中國觀衆看來之所以這麼引人入勝,是因爲這部電影的幾個最重要主題得到了我國觀衆的強烈認同。比如說,社會中婦女的地位,尤其是在農村社會,以及偏愛男孩的觀念。這些也是目前中國在努力解決的問題。孝順的重要性、生活在農村的人們他們與機遇無緣因而更加渴望成功的雄心,以及與體育相關的愛國熱忱,這些在印中兩國觀衆中看來引起了共鳴,從而證明兩國具有種種共同的社會關切與渴望。我國體育界的一些名人,也談了各自對這部影片的觀後感和思考,表示這部影片真實反映出運動員成功背後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引起強烈共鳴。其實,之前的《三傻大鬧寶萊塢》也反映了一個兩國觀衆共同面臨的問題工科院校中的學生們所面臨的沉重學習壓力,而大獲成功。

另一方面,踏實的講述、飽滿的細節、過硬的影像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筆者從網上的幕後花絮視頻中瞭解到,爲了完成好這部電影,飾演爸爸的演員阿米爾汗拒絕穿脂肪假體衣,選擇先增肥54斤,再在5個月內像皮球泄氣一樣瘦回去;姐姐強忍一週六天專業訓練帶來的疼痛,只因怕被人說不夠強大來演摔跤手妹妹爲了一分鐘不到的鏡頭,也跟着訓練了9個月正是演員從頭到尾的用心,才讓電影裏的每一場對決,都像真實的比賽,扣人心絃。

樸素的《摔跤吧!爸爸》憑着淚點和燃點齊備的好故事、過硬的演技等因素,引起觀衆強烈的共鳴,拿下了超過5億的票房,獲得成功。對於某些國產電影存在追求大場面、特效、顏值的現象,電影人應引起反思,應更多注重電影故事的本身,本本分分講好故事,發自內心地尊重觀衆,尊重電影這個行業,用心去演繹和創作。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4

看這部電影是因爲沒有電影可看,而這部評價似乎不錯,身邊的人也一直在推薦。電影的開始在一家飯店,一羣人圍着一臺黑白電視機看摔跤比賽,從而引發了一場現實的摔跤比賽。馬哈維亞心中有對印度獲得金牌的期望也看到了現實的無奈,他將這種期望寄託在他的兒子身上。這跟我們現在有些家庭似乎是一樣的,爸爸媽媽的期望沒有在自己身上實現,就會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似乎還沒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枷鎖。而孩子長大後也只會說句這是我爸媽的夢想,他們希望我成爲一名工程師,卻似乎忘記了自己的夢想。

可馬哈維亞的運氣似乎不太好,生了4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慢慢的他絕望了,覺得摔跤註定與他無緣。可上天似乎總會給溺水的人一根稻草,吉塔和巴比塔就是這根稻草。他發現吉塔和巴比塔在摔跤這方面有很大的天賦,他驚醒女兒也可以拿金牌,也可以學習摔跤。“明天五點來找我”這句話包含了馬哈維亞對摔跤金牌的執着,同時也包含了對女兒的愛,期望她們可以成爲爲自己生活的女人,不用過着天天柴米油鹽、相夫教子的生活。他開始訓練她們,剪頭髮,穿男孩子的服裝,教她們摔跤的技巧,爲她們搭建專門的摔跤場地,還把她們的堂哥找來當她們的陪練。慢慢的她們的技術開始成熟,馬哈維亞帶着她們去參加比賽,跟男人一起摔跤。吉塔從最開始的失敗,慢慢的到冠軍的位置。大大小小的賽事,鬼知道她經歷了什麼,但是她成功了,成功的成爲了村子裏面的驕傲,成爲了印度女性的驕傲,而當初的那些嘲笑也不見了,剩下的都是讚美。

吉塔進入了國家體育學校,開始了她的訓練生涯。可學校的生活似乎太過於輕鬆,沒有了爸爸在旁邊的嚴厲教導,吉塔的摔跤訓練能力大不如前了,參加一次次的國際比賽一次次的刷下來。可她再也沒有像第一次輸掉比賽那樣的沉重,習以爲常的失敗這是最可怕的,這是一種從精神層面的侵襲和吞噬。慢慢的形成爸爸對女兒的失望,女兒對爸爸不理解的怨恨。終止這一切的是一個電話,吉塔給爸爸打的電話,吉塔的哭泣聲,把爸爸的防線開啟。父女沒有仇恨,有的只有愛。這一幕讓我想起了我的爸爸,雖然我的爸爸只是千千萬萬農民中的一個,可他也爲我撐起了一片天。給他能給我最好的,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或許不善言辭但我卻能明白他對我的期望。

馬哈維亞來到了吉塔的身邊,那一句“明早五點來找我”又重新開啓了吉塔“摔跤吧,爸爸”的大門。馬哈維亞開始重新訓練吉塔。爲她制定訓練方式,指導她戰術,讓她恢復了自信,最後在賽場上爲印度奪得了金牌。而那一句“你是我的驕傲”終於從馬哈維亞的嘴裏說出來了。

“我沒有辜負我自己也沒有辜負你的期望”我想這應該是吉塔在贏得金牌時的想法吧。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5

“唉,又是個女孩,又是個女孩!”隨着妻子無力的嘆息,馬哈維亞,曾經的印度全國摔跤冠軍,悄悄地走進一間幽暗的小屋,默默地摘下一張張已泛黃的榮譽證書,一枚枚早已落滿灰塵的獎牌。

這個十一金秋,我觀看了一部來自印度的勵志片《摔跤吧爸爸》。電影中父女及兄妹之間的親情,女兒發奮奪魁的經歷,父親爲女兒辛苦奔波的細節,都使我熱淚盈眶,都使我感觸至深,都使我浮想聯翩。

故事發生在印度的一個偏遠的鄉村,重男輕女的現象在那裏很普遍,女子體育在那裏很不受重視。因此電影中的“我”的叔叔馬哈維亞一直渴望能有一個男孩能夠繼承他的事業並在國際大賽中奪取冠軍,爲國爭光。可是“嬸嬸”一連生了6個女兒都沒生下一個兒子。馬哈維亞不由得心灰意冷。但當他看到自己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比他撂倒比他們強壯得多的男孩子們時,叔叔馬哈維亞恍然大悟,決心培養自己的兩個女兒成爲世界冠軍

雖然吉塔和巴比塔對摔跤有些許的興趣,但她們的爸爸馬哈維亞制定的魔鬼訓練還是讓他們叫苦不迭。出於對自由的渴望,她們曾一度有口無心地應付父親嚴格的訓練。就在這時,一位好心的少女告訴這對懵懂的女孩她們父親的用心良苦此次,這對姊妹倆更加一絲不苟的努力。

再看看她們的望女成鳳的爸爸馬哈維亞。這位可敬的父親爲女兒與自己的夢想付出的努力更是感人肺腑。女兒需要營養,他破戒爲女兒買雞肉。女兒需要訓練場,他竟挖出自家的一塊地,女兒需要運動服,他竟騎車到都市去買。看着已兩鬢斑白的叔叔馬哈維亞,在一旁的“我”也被叔叔和堂妹的精神感動,自己甘當這個團隊的老黃牛——陪練。

在一家人多年的奮鬥,女兒已經成爲全國級摔跤高手,人選國家隊。她們即將迎戰國際大賽爲國爭光。但是這對姊妹又面鄰一個巨大的挫折:國家隊教練教導無方。教練不僅教不嚴,而且不會教。這段時間,尤其是吉塔,退步十分嚴重。就在這時,馬哈維亞不顧教練的反對,暗地裏繼續教女兒摔跤。吉塔與巴比塔十分感動,鼓起十二分的毅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終於榮膺印度摔跤國際大賽中首枚金牌。

看完電影,也許是出自內心的震撼,我情不自禁地在房間內徘徊,沉思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永遠離不開良師益友和自身的努力。馬哈維亞對女兒無怨無悔的如山大愛,讓我聯想起我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孜孜不倦的老師。同時,電影中的吉塔和巴比塔,我也非常欽佩她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冰心老人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成功的花》,吉塔和巴比塔的成功不也“浸透了奮鬥的淚泉,撒遍了犧牲的血雨”嗎?

俗話說“一分辛苦一分才”,我們這些志存高遠的莘莘學子們只有像故事中的姊妹倆那一樣無畏困境,正視困境,敢於走出困境的精神才能戰勝挫折,纔能有成學業,才能擡起頭,做生活的勇者,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