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

學問君 人氣:6.61K

《中國詩詞大會》成了一檔全民節目,話題屢登熱搜榜,引發廣泛熱議。下面由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的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與學習!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一】

春節期間,央視爲廣大詩詞愛好者送上了一道文化大餐---《中國詩詞大會》。作爲它的忠實觀衆,我欣喜不已,覺得它就像一場春雨,滋潤着讀書人的心田。

我並不是一個純粹的詩詞迷,只是隨着閱讀面的擴大,我對詩詞漸漸產生興趣。前年,我從縣圖書館借了一本餘秋雨的《中國文脈》,此書寫得非常漂亮。作者用他飽蘸感情的文字爲讀者講述了中華悠久的詩歌史,也勾勒了一大批詩人的面孔。曹氏父子、蘇氏兄弟、王維、李白、杜甫等著名詩人的形象躍然紙上,他們活在文字中,活得痛快或艱辛。我們和古人一樣,品嚐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把各種滋味化在酒、詩、歌裏。我們和古人在心靈上相通。

去年,我又讀了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對文學家蘇東坡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也爲他的人格和詩詞魅力所傾倒。後來,我就開始研讀詩詞,用心領會詩詞的意境和含義。這次帶着一份投入觀看《中國詩詞大會》,更有收穫和感觸。

那些熟悉的詩句使我想起小學語文老師,她讓我們反覆抄寫生字並背誦那些詩歌,字詞句就這樣牢牢種在腦海裏。“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些詩句淺顯易懂,也極富畫面感,並深深打動我。

我們作爲21世紀的公民真幸運!我們可以坐在教室、圖書館或是家裏,品讀古人留下來的詩歌精品。與古人透過文字對話、交流真是快樂的事情。

在慶幸的`同時,也不乏擔憂。當下國人還是浮躁有餘、定性不足。君不見衆人對手機愛不釋手,諸多無聊的八卦資訊佔據了人們太多的時間。人們很少讀書,更不要說讀古詩詞了。當然,不可強求衆人熱愛詩詞。只有廣大文化工作者和媒體共同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纔會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學習古詩詞的行列中。在這一點上,《中國詩詞大會》的主創人員是值得肯定的。他們爲我們精心製作了這樣優秀的節目,喚起了我們對古詩詞的熱愛。董卿自然、高超的主持風格和數位知名學者的精彩點評相得益彰,令觀衆有如沐春風的感覺。用杜甫的“好雨知時節”來概括我的觀後感也是最合適不過了。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二】

思接千載,情通萬里,詩詞狂歡,國學共賞。猴年正月初五的20點07分,《中國詩詞大會》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首播了!正值新春佳節,如此高調推出這一節目,充分體現了央視對詩詞文化的高度重視。該節目自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至4月15日,每週五晚19:30,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共10期, 每期90分鐘,由央視名嘴董卿擔綱主持,康震、蒙曼等四位學者擔任評點嘉賓。央視此舉,對弘揚傳統文化,普及詩詞知識,無疑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詩風化雨,潤物有聲,尤其對我這個詩詞愛好者來說,更是求之不得,連看三期,其中有5大亮點讓人拍手稱奇。

——節目開宗明義。《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之後,由央視科教頻道自主研發的一檔大型文化益智節目。大年初五一經播出,盡顯“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基本宗旨,透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和對詩歌的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代文化達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淨化心靈,傳承詩風。

——形式頗具匠心。《中國詩詞大會》在爲數不多的詩詞類電視節目中別開生面,參賽選手下至7歲弱女,上到花甲老翁,涵蓋了大學生、中學生、主持人、警察、教師、外國人等106位詩詞達人集聚一堂,場面十分震撼,體現了一定的“全民參與性”。每位上臺選手與“百人團”同時聽題答題,最後以擊敗百人團的人數爲選手分數,從而選出擂主。這場形式上頗有創新意味的詩詞“比賽”活動,在飄蕩着濃濃年味的空氣裏,帶給了我們一場難得的詩詞視聽盛宴和國學享受。

——內容好評如潮。《中國詩詞大會》自大年初五開播後,僅播出兩期就登上了微博熱門話題榜。除了選手間的激烈對決,更吸引人的是點評嘉賓對題目和詩詞所做的解答,讓人豁然開朗,彷彿跨過時空隧道,潛入先人生活的意境。節目中所有詩詞題目幾乎全部出自中小學課本,涵蓋豪放、婉約、田園、邊塞、詠物、詠懷、詠史等各個類別,聚焦忠孝、仁義、愛國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題目中既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又有“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的婉約,亦有“雁字回頭,月滿西樓”的飄逸,以此激發觀衆的參與性,帶領觀衆在“熟悉的陌生題”中領會中華詩詞文化精髓,透過詩詞之美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手段新穎別緻。《中國詩詞大會》做到了宏大主題微觀表達,抽象主題具象展示。她一方面運用舞美、動畫、音樂等視聽技術手段,對演播室進行360度意境營造,讓詩詞在演播室中“活”起來;另一方面精心設計嘉賓解讀環節,讓“冷”知識在“熱”背景中復活。特邀嘉賓康震、酈波、蒙曼、王立羣等觀衆喜愛的文化專家適時點評,或巧妙地把每道題目引申爲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或深刻解讀詩人創作的社會文化背景,生動再現詩詞背後的故事,既有趣味性,又適當還原了詩詞的獨特影象,引導觀衆真正感悟到中華詩詞的美好意境。2月19日播出的第二節目更是別出心裁,讓我們與東坡飲酒、秦觀夜話;與稼軒論劍、清照煮茶,更有“詩仙”帶您遊大會,讀詩詞,大有穿越歷史,沐浴唐風宋韻之感懷。

——選手催人奮發。參賽選手身份不盡相同,但依然是臥虎藏龍,人才輩出。最讓人吃驚的當屬第一位出場選手、剛滿七歲的女孩李尚榮,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敢來面對百人團的挑戰!但李尚榮真的沒有讓人失望,她一路過關斬將,沉穩答題,落落大方、出口成章的氣勢一下就震住了所有人,就連康震老師都對她的詩詞儲備量讚歎有加,面對這個小才女,我們這些碌碌無爲的老觀衆如坐鍼氈,汗顏自愧。還有最讓人歎服的,要數首期節目中來自四川的無臂小夥彭超了,首次亮相答題奪得擂主,被稱爲“古詩詞學霸”。就是他,幼年失去雙臂,連續兩次參加高考,去年以603分的成績被四川大學法學院錄取,節目主持人董卿在聽了彭超的故事和他用腳參加高考取得高分後,給出了一個大大的贊:“你很棒,你站在這裏,用一種樂觀和堅韌的態度面對你的人生,給了很多人鼓勵”。

轉眼間,《中國詩詞大會》已經播出三期了。每期節目帶給觀衆的詩詞韻味與清新格調,會讓我們不斷涌起一種動人心魄的震懾力。與其說《中國詩詞大會》是一場詩詞高手的PK,倒不如說這是一場詩詞的大聯歡。因此,我期待着下一個、再下一個星期五晚上,又是詩詞狂歡夜,又是盛宴共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