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奪冠觀後感(通用5篇)

學問君 人氣:7.73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奪冠觀後感(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奪冠觀後感(通用5篇)

奪冠觀後感1

電影《奪冠》展現的中國女排從“五連冠”到跌入低潮期,再到重返奧運冠軍位置,其中的曲折,以及曲折背後種種精彩故事,都有着豐富的戲劇性,能夠在新春佳節之際,看到這樣一部富有情懷的電影,感到非常的鼓舞人心。《奪冠》透過藝術加工更加全面的詮釋了“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精神。中國女排的這種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全國人民都在向女排學習。從此,女排精神廣爲傳頌,家喻戶曉,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女排精神的激勵下,爲中華民族騰飛頑強拼搏。

女排精神需要傳承、需要融入新的內涵,但關鍵的內核不能說變就變。中國女排恰恰是做到了刻苦訓練、頑強拼搏,恰恰是在此基礎上與時俱進融入了新內涵,這支隊伍從勝利走向了勝利。

一支隊伍身上不能沒有精氣神,一支運動隊身上就更不能沒有精氣神。學習中國女排,就要學習這支隊伍刻苦訓練、敢打敢拼,就要學習這支隊伍勝不驕、敗不餒,就要學習這支隊伍在實戰中不斷將科學、理性、與時俱進的因素不斷融入女排精神,惟其如此,更多運動隊、更多隊伍才能學到真經、才能開啓用勝利鼓舞鬥志之路。

時至今日,女排精神已經超出體育競技的範疇,與時代同呼吸、與國人共命運。正如主帥郎平所說,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出戰,爲國爭光是我們的義務和我們的使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

一個民族的崛起總會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作支撐,女排精神正是當下各行各業所些欠缺的,基層黨員幹部應像中國女排的姑娘們那樣不忘初心、堅定信念,團結一心、艱苦奮鬥,以不服輸、不氣餒的精神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拼搏;少一些懈怠,多一些進取,這樣才能無愧於黨和人民。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兩個百年”偉大中國夢的今天,廣大黨員幹部就要有中國女排那樣 “團結奮鬥、頑強拼搏、勇攀高峯”的精神,以“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爲”的政治品格,來詮釋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價值追求和精神特質。

奪冠觀後感2

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爲主線,再現了中國女排3個不同的階段,中國女排現役隊員的參演更讓影片增色不少。作爲中國體育的最大IP,想把“中國女排”拍好並不容易。導演陳可辛沒有面面俱到,而是做減法圍繞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比賽來講故事。《奪冠》並非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無聲,遠沒有《奪冠》這樣受關注。除了中國女排這一特殊題材之外,拍攝手法、故事處理、人物預設等方面,陳可辛都拿捏得比較到位。

取與舍 以郎平爲主線

中國女排是一個集體,要想還原過去30多年曆程,135分鐘的影片時長是不可能的。陳可辛說,過去兩年的故事積累,足足可以拍5部電影。如何取捨,如何更準確地還原、展現女排精神,這就要求導演和編劇得有取捨。

從1981年至今,中國女排共拿到10個世界冠軍,《奪冠》一頭一尾選取了其中兩場比賽,對應新老女排兩個階段。

第一場是1981年第3屆世界盃,中國女排在最後一場3比2戰勝日本隊,拿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另一場是2016年裏約奧運會,但影片並沒有把重點放在中國隊決賽3比1戰勝塞爾維亞的'那場球,而是聚焦到與東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隊的8強戰。

這兩場比賽雖時隔35年,卻是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時代在變、隊員在變、對手在變,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從未改變。

上世紀60年代,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在大鬆博文的調教下一度創下118場國際賽事連勝紀錄。中國隊能在大阪從霸主日本隊身上拿到第一個世界冠軍,對提升國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國女排主教練的話來說,“這場球如果拿不下來,你們後悔一輩子!”

里約奧運會與巴西這場球也是世界排壇的經典之戰。此前小組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則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爲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後接連戰勝荷蘭和塞爾維亞奪冠。

翻開中國女排歷史,女排姑娘們並不是一帆風順得,在到達頂峯的前面也經歷了種種低谷。從1981年首次獲得世界盃冠軍,再到後面得五連冠奇蹟,到希臘,巴西兩屆奧運會的頑強登頂,我們的女排健兒們在其期間經歷了種種低潮,正是由於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女排健兒們才能在歷經磨難之後,迎來一次又一次的偉大復興。用自身實力與汗水延續神話,在逆境中迎難而上,爲夢想付出努力,直至成功。

女排健兒們頑強拼搏的精神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 體現,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要時刻學習並運用這種精神,面對問題困難,頑強拼搏,永不言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我們的民族復興也需要這樣的女排精神,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人面對問題困難,久久爲功,孜孜不倦,頑強拼搏,永不言棄。女排精神,不僅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建設力量,對個人,對民族,對國家猶如一盞明燈,照亮我們砥礪前行。

奪冠觀後感3

電影《奪冠》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爲國爭光的感人故事。中國女排的發展既是一部艱苦創業史,也是一首壯麗的讚歌。從白手起家到嶄露頭角,靠的是艱苦創業;從低谷到高峯,靠的是艱苦創業;從高峯邁向輝煌,靠的仍是艱苦創業。在國家經濟基礎薄弱、物資匱乏的年代,她們在簡陋的條件下進行“魔鬼訓練”,即使摔得遍體鱗傷也永不放棄……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淬鍊出1981年第一個世界盃冠軍、1982年第一個世錦賽冠軍、1984年第一枚奧運會金牌,而後在1985年、1986年又相繼衛冕世界盃、世錦賽。老一代中國女排“五連冠”的榮譽牢牢地鐫刻在中國體育的豐碑上。

女排精神是一種催人向上的動力。30多年前,在“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中,女排精神賦予了國人奮發向上的昂揚鬥志。她們用“五連冠”的佳績,激勵、感召和促進了各行各業的人們投身改革開放。30多年後,中國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女排精神從未走遠、從未過時。女排精神歷久彌新,生生不息,在新時代煥發着新的光彩、新的活力,早已超越體育而融入全社會,她屬於我們偉大的祖國、屬於我們偉大的民族、屬於我們偉大的時代。

偉大的精神歷時光而不朽,中國“女排精神”永不過時。今天,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徵程上,學習“女排精神”,在堅定信念上奮勇“奪冠”,在立足崗位上勇“奪冠”,在團結協作上奮勇“奪冠”。堅守爲國爭光的夢想,永葆求新求變的精氣神,不忘初心,與時俱進,用專業素養提升實力,以開放包容博採衆長,靠苦幹巧幹贏得競爭,這是新時代“女排精神”的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啓迪所在,也正是新長征路上的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力追上時代的底氣所在、力量所在。中國夢成就了“女排精神”,中國夢的實現也需要“女排精神”。女排創造的奇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能行”,讓世界見證了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

女排精神所蘊含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體育的範疇,被視爲融入各項事業中的寶貴精神財富,已經深深紮根在中國人的心中,化作濃濃的解不開的情結,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將永遠激勵着中國人民。

“女排精神”是一面旗幟,點燃國人激情,彰顯團隊力量!在新時代,我們爲“女排精神”動容,是爲了繼承發揚、開拓進取,更是爲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展望未來,中國女排的發展正如一部中華民族不懈奮鬥的史詩,熠熠生輝“女排精神”激勵中國運動員在競技體育上不斷創出佳績,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前行,實現強國夢想!

奪冠觀後感4

《奪冠》所展現的一場場振奮人心勝利的背後,體現的正是所有中國人引以爲傲的女排精神。

那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

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曾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經歷給國人帶來正能量。”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紮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峯。這,就是女排精神!女排姑娘們就是憑藉着這股精神,頑強戰鬥、勇敢拼搏,在國際賽場上一次次爲國爭光,爲人民建功!

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盃、1982年和1986年世錦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冠,成爲世界上第一個“五連冠”,又在2003年世界盃、2004年奧運會、2015年世界盃、2016年奧運會四度奪冠,共九度成爲世界冠軍。而這一系列榮譽的背後,是女排姑娘們汗與淚的付出。那時的中國“一窮二白”,女排姑娘們訓練時沒有完善的訓練器械,甚至連像樣的訓練場都沒有。她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拼。

中國女排的故事還未講完,中國女排的奇蹟還將延續,中國女排的精神仍在傳承。我們應該學習的是:

不論是成長路上還是比賽場上,總會充滿競爭,總會遇到強敵,我們不奢求總能一路過關斬將,成爲佼佼者,但無論成敗,我們都該心懷夢想,勇敢地面對,該有向前的勇氣!

成長過程中,我們要不斷超越自我,積累經驗。讓這種進步和成功滲入我們的血液,成爲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不斷地超越自己,戰勝自己,讓自己充滿自信!

一個人的成長之路總不是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荊棘、坎坷,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站起來。人生最大的精彩不僅在於登頂的那一瞬間,而在於我們始終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有回報,蚌病成珠、化繭爲蝶。

有一種不服輸叫中國女排;

有一種不放棄叫中國女排;

亦有一種爲國拼搏叫中國女排。

奪冠觀後感5

總有一種精神,支撐我們前行。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持之以恆。

中國女排是一支讓國人驕傲的隊伍,

更是由幾代人頑強拼搏鑄就而成的精神。

講述幾代中國女排奮鬥歷程的電影《奪冠》登陸大銀幕。

從1981年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2019年勇奪第十冠,冠軍之路,從未止步!歷過三十多載的風雨,女排精神傳承不息。在影片中,朱婷、惠若琪、徐雲麗、丁霞、張常寧等國家隊員也將本色出演,再現榮耀一刻!

“女排精神”是現任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和她那一代的女排隊員用一記接一記的重扣打出來的,用一座接一座的獎盃鑄起來的。但是不可否認,30多年來,中國女排的發展並非順風順水,也曾遇到低谷,經歷失落,但女排姑娘們面對失敗與低潮,永不言棄,奮力爭先。哪怕是遭遇大賽的失利,面對獎牌的旁落,姑娘們仍舊沒有絲毫的懈怠,仍舊用訓練場上的汗水與傷痛告訴自己,也告訴國人,希望的啓明星仍舊懸掛在前方。這次奧運會之旅同樣如此,中國女排開賽之初備受打擊與壓力,但正是不言棄的精神幫助她們走到了最後,也笑到了最後。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要想奪冠,都離不開拼搏與奮鬥。女排姑娘們站在奧運最高領獎臺上時的風光,我們都看在眼裏,但是她們在日常訓練中所付出的汗水,卻是我們看不見的。而她們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正是無數個日夜不懈努力和付出的結果。正像郎平所說的,“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

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爲刻苦奮鬥的標杆和座右銘,鼓舞着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成爲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昇華爲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它一直與女排的得失、沉浮緊緊聯繫在一起,併成爲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捨的標準。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奮力拼搏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

說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兩次勝利,也不是一兩個冠軍就能證明的,它並不是最後的結果,而是一個過程。正如郎平在賽後新聞發佈會上所說的,“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傳承,並不是說贏了比賽纔有女排精神,如果這場比賽輸了,我認爲隊員們依然很努力。”這樣的女排精神,正是我們喜歡中國女排和提起女排就滿滿正能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