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發言稿範文>

關於中學生上網問題的發言稿

學問君 人氣:8.11K

一、解釋題目(問題的界定)

關於中學生上網問題的發言稿

網絡育人,包括透過網絡途徑育人,和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兩層意思。

二、問題的提出

在今年3月召開X會期間,溫總理來到新華網作客,在線回答了衆多網民的提問。從反腐倡廉,住房改革,醫療制度,農村養老,臺灣農產品賣難,中美關係,教育公平等諸多方面講述了我國政府在這些方面的設想。薄熙來書記也透過網絡回答人們的許多問題。從這裏可以看出,網絡已經是現代社會重要而常態化的交往工具和交往方式。許多的道德問題在網絡世界突現,如果忽視它,就會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課題,就是問題,研究課題就是解決問題。

比如我校的“南開貼吧”事件、6、2班在網絡交友的利與弊辯論會上提到的發生在同學身上的騙錢的網友、引誘上黃色網站的網友等。一個學生迷上網遊,會帶動一批學生參與進去,如果我們不正視他,還是用常規的教育方法,自己不瞭解網絡,不去研究摸索更適合的教育方法,我們就會失去教育的機會。

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網上家長會、網絡班會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一些沉迷網絡的孩子透過教育者網上網下的引導,回到現實世界,過上正常的學生生活。

網絡改變了傳統的德育模式,它在優化教學過程,增大教學容量的同時,也給學校德育帶來新問題。網絡活動的'特點,使它有時候成爲學生髮泄心中不滿的場所,言語比較刻薄,在網上可以找到大量的支援者,從而產生一種錯誤的導向性。而它的開放性,又讓人們獲得了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但這份自由超出了人們的初衷,網絡自由導致了文明、責任感和誠信的流失。

網絡是人發展的教育環境,也是教育的手段與途徑,網絡德育關注人的發展,關注人的自主性、能動性的發揮。育德者必須由“教會順從”轉向“教會選擇”,在育人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創新和改進。我們要集合學校、家庭、社會之力,探索網絡育人的方法,讓真實社會與虛擬社會互動互補,找準學生中存在的網絡道德失範問題,開展研究,確保德育的實效性。

三、問題的界定

網絡:是將地理位置不同,並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透過通信設備和線路而連接起來,且以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網絡協議、資訊交換方式及網絡操作系統等)實現網絡資源共享的系統。

育人:以“固本鑄魂”爲主要育人內容,培養和加強學生的愛國精神、網絡文明行爲、誠信、責任感、規則意識、合作精神。

機制:機制是使制度能夠正常執行併發揮預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比較規範、穩定、配套的制度體系;二是要有推動制度正常執行的“動力源”,即要有出於自身利益而積極推動和監督制度執行的組織和個體。

長效機制:即能長期保證制度正常執行併發揮預期功能的制度體系。長效機制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它必須隨着時間、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

四、研究目標

(一)透過研究,促使我校教育工作者改進德育方法,提高網絡育人的意識,提升網絡育人的能力。

(二)透過研究,充分發揮網絡育人的功能,延展德育的廣度與深度,引導學生學會“慎獨”。

(三)透過研究,加強校園網絡德育資源的開發,豐富網絡育人的內容和途徑。

五、研究內容

(一)深化“網絡育人”的理性認識,培養學生慎獨的品質

網絡的迅速發展,對社會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影響,學校德育工作更是受到這股迅猛浪潮的影響,這種影響有利有弊,喜憂參半。從有利的方面看,一是德育工作者獲取資料和資訊的途徑更加便捷;二是德育工作的手段實現了根本性變革,交互性、針對性、時效性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改觀;三是網絡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係,平等,互助的新型師生關係呼之欲出。如何引導孩子“慎獨”,纔是潔淨網絡文明的根本所在,我們要在學習國內外先進做法的基礎上,探索出適合本區域的網絡育人的長效方法。

(二)加強校園網絡的建設和管理,確保學生安全上網

(三)加強校園網絡德育資源的研究,豐富德育資源

既然網絡有利有弊,我們就應避網絡其短,揚網絡之長。學校要充分挖掘網上德育資源,建立德育欄目,把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勞動和社會實踐、第二課堂活動、校園文化環境等德育途徑構成的德育體系和社會、家庭構成“三位一體”的德育資源共分享,形成一種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德育教育模式。例如我校已經使用了“校信通”這一家校網絡溝通平臺,透過短信,老師可以把學校的重要通知、學生的最新動態、以及老師的建議等藉助網絡平臺快捷地發送給家長,家長們也可以透過短信與老師交流。透過學生手裏的IC卡,班主任可以對學生的考勤、學習進行管理。總之,“校信通”的使用,豐富了網絡德育資源,架起了家校聯繫的橋樑。此外,我們可以嘗試建立班級博客,QQ羣,開展網上班會、網上家長會…..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家校之間的良好互動搭建平臺,更多的開發網絡育人的新途徑。

(四)延伸學校對學生上網的管理,控制時間和空間

六、研究對象:

現一年級三班、二年級一班、四年級五班、五年級二班、六年級二班、六年級三班共計6個班,332人。

七、研究隊伍

顧 問: 郭澤仁

組 長: 樑 燕

副組長: 張 豔

主研人員:汪熙琳 雷 頡 盧 綠 汪雪梅 袁 靜 李 嘉

參研人員: 王 渝 周 嶷 汪 帆 羅 均 柏長佳

八、預期成果

1、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分析報告、實驗研究報告各一份;

2、實驗過程的圖片、文字、音像資料;

3、個案分析、實驗論文;

4、制定《小學生文明上網行爲規範》;開發校本教材;

5、建立的班級博客、QQ羣、校園網站成爲孩子成長的引領、家校溝通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