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發言稿範文>

清明節發言稿(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2.12W

在現實社會中,發言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發言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寫起發言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發言稿(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發言稿(精選5篇)

清明節發言稿1

今天,大家來到烈士園,祭拜掃墓,緬懷革命烈士。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今年紀念活動的主題是“弘揚烈士精神,樹立崇高理想”。

烈士花園英雄事蹟陳列館,展示了我縣英勇戰士柔石、抗日戰爭英雄朱學勉、爲國爭光、爲國流血犧牲的童尊孝烈士、率先突破、英勇犧牲的吳世儀烈士、獻出青春的張曉紅烈士等146位烈士的光輝業績, 用生命寫下英雄讚歌的烈士盧安根、葛亞玲,以及去年4月4日爲撲滅山林大火而犧牲的烈士們,烈士們寫下的英雄悲壯的歷史篇章震撼着我們的心靈。

年輕的朋友們,各個時期的革命烈士們,是時代的開拓者,民族的脊樑,祖國的英雄。他們的精神世代閃耀,永載史冊。我們要弘揚烈士的崇高精神,牢記革命傳統,激勵我們,警示我們,珍惜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社會穩定和諧、經濟持續增長、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

年輕的朋友們,努力吧!

清明節發言稿2

今天是清明節,在這特別的日子裏,我們全體師生來到烈士陵前,爲烈士,爲我們心中的英雄掃墓。心頭縈繞着哀思,分外凝重。

此時此刻,我們看到的不光是一座座陵墓,而是烈士們那高大偉岸的身形。我們爲英雄們獻上一束束鮮花,表達對他們的崇敬。先烈們不朽的英名與山河共存,與日月同輝。我們怎能忘記無數先烈爲了祖國的繁榮,爲了人民的幸福,奮不顧身,壯烈犧牲。多少英雄葬送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多少英雄爲國捐軀卻沒有流下自己的姓名。這些先烈的`事蹟像高大的豐碑永遠矗立在我們心中。

先烈們用生命和鮮血給我們打造了一個和平的環境。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決不辜負先輩對我們殷切的期望。

我們沿着英雄的足跡和光輝的歷程,獵獵旗幟飄揚頭頂。我們的腳步能把坎坷踏平。我們是長空中展翅的雄鷹,奮勇拼搏。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

緬懷先烈,憧憬未來,我們的每一顆心都久久不能平靜。我們要熱愛幸福生活,珍惜每一分鐘。讓我們手捧和平的陽光,伴着生命的旋律,撥響每一顆理想的琴絃,展現祖國的未來。

同學們,讓我們把無盡的哀思化成奮發的力量吧!讓我們沿着先輩們的足跡積極進取。爲了我們的偉大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吧!

清明節發言稿3

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能有這樣一次機會與大家聚在一起,共同紀念那些英勇的先烈們。

歷史,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自己,也認識自己。慘痛的歷史,就像一個難以癒合的傷疤,時時讓人感到心痛。今天,我們站在這裏,以這樣的方式來緬懷先烈,來提醒苦難,使之成爲一種勇氣,一種力量,一種責任。銘記歷史,我們才能珍惜未來,這也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爲了能看到陽光,我來到世上”。普魯特提醒我們要讓戰爭遠離人類,要讓陽光照在每個人的身上。戰爭曾給中華民族帶來無數災難,無數英烈爲祖國的未來獻出寶貴的生命,他們是英勇無畏的代名詞,是正義天使的化身。他們身上的勇氣,彰顯了前所未有的民族風範,那是經歷了涅盤重生的東方巨龍展現出來的非凡魅力。相信帶着這種大國風範,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同學們,請爲先烈默哀,爲中華祈福,在災難的創傷中培養和平精神,在屈辱的歷史中學會自立自強。今天,我們這樣緬懷先烈,正是要歷練出迎接美好未來的氣度和力量。

年輕的我們,更應珍惜當下幸福安寧的生活,以一種樂觀向上的姿態,擁抱美好的未來,爲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而奮勇拼搏。

謝謝大家!

清明節發言稿4

本週,我們將慶祝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今年的清明節也是新節日制度實施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

清明節既是節日,又是節氣之一,與二十四節氣重合。每年4月5日左右,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10以上。此時,我們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溫暖,植被髮芽,改變了冬天寒冷黃色的景象。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機。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種樹,永不過清明”等農業諺語,說明這個節氣與農業關係密切。

清明節的起源來自中國傳統的墓葬。因爲土葬後水土流失,決定每年清明節掃墓。同時,結合清明節期間的氣候特點,我們還可以進行戶外活動,放風箏等等,可以說是一個莊嚴放鬆的節日。

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起源於農耕文化的清明節等傳統節日在產生的時候就逐漸失去了文化背景,在現在的年輕人眼裏可能只是一種形式。

清明節發言稿5

大家好!

本週,我們將要慶祝清明節,這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今天我的題目是《清明節》。江南清明節雨落,路上,行人都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清明節不僅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祭祖掃墓最重要的日子。關於它的起源,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我們挑一個來講:春秋時期,晉王的兒子重耳在介子推等人的幫助下逃往國外,以逃避追捕。他們在荒山中迷了路,找不到任何東西吃。這時,重耳還在關心人,這感動了介子推。他從腿上切下一塊肉,煮熟後遞給重耳吃。流亡19年後,重耳終於以君主的身份回到了中國。他獎勵了所有和他一起逃走的人,卻忘了介子推。被提醒後,他非常抱歉,決定邀請介子自己推。誰知介子推早已帶老母到綿山,重耳帶人尋山,卻尋不着。有人建議釋放火燒山,但重耳採納了這個建議,結果適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燒在了一棵大柳樹下。重耳後悔把它們埋在柳樹下。爲了避免煙火,他命令全國人民不要在這一天生火做飯,這一天被定爲寒食節。第二年,重耳帶領大臣們到綿山祭拜,發現柳樹又復活了,於是他給它取名清明柳,在寒食節期間禁止生火,並把它插在清明節,這一節日代代相傳,成爲全國性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