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發言稿範文>

家庭教育發言稿

學問君 人氣:1.56W

在現實社會中,發言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發言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衆。寫起發言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庭教育發言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發言稿

家庭教育發言稿1

高中是孩子重要的人生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身體思想還沒成熟,有較大的逆反心理,人生處於一個不穩定期。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爲了備戰高考,正承擔着人生以來最大的壓力,作爲這個時期的父母,我們也是一個學生,對孩子的教育深感跟不上時代,有點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之感,很多時候比工作還費心思與精力,現在我把自己家庭中對孩子教育的方法、要求與大家分享、探討。

一、強調過程淡化結果。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應該來說作什麼努力就有什麼樣的收穫。但是事實是做得好的肯定都努力了,做得不好的不一定就沒有付出。這裏可能有方法的問題,也有重點把握等問題,要求孩子努力,培養孩子認真對待學習、刻苦耐勞的品質。他努力了,結果好了大家歡喜,結果不好了大家也有一個下的臺階。關鍵是孩子的學習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想如果孩子做每一件事情都認真對待、刻苦努力,就是現在成績不理想,但從讀書時期培養出來的這種品質,也會讓他終生受益。

二、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責任,孩子的首要責任是學習。孩子有了責任,就會化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孩子不認真除了孩子天性貪玩以外,我想孩子對於自己責任的淡漠有很大的關係,而且要孩子懂得這種責任不但是爲了回報老師辛勤的付出,回報父母養育之恩,更是自己對自己負責的一種責任。就是說自己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負責首先要做好本職工作,同時讓孩子明白,監督孩子學習也是父母的責任與義務,要完成這種責任與義務必須有權對他進行管理,以減少與家長的對立。教育孩子老師佈置作業、多佈置作業是老師責任的表現。孩子有了這些認識,在日常溝通中就等於建立起一些規則,避免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的發生。

三、鼓勵與施壓相結合。

孩子需要信心,特別是讀得不順考得不好時需要更多的鼓勵。孩子都要督促,需要家長做一些工作。其實鼓勵與施壓是雙刃劍,只鼓勵沒壓力不行,只施壓沒鼓勵不好。鼓勵是要孩子樹立信心,施壓就是要激發孩子的潛能。我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但考試分數的這個指標不是量化人與人差異的科學指標。有些同學把自己學習的潛能激發出來,所以學習好一些,因爲學習好,得到別人認可,剩下的潛能更容易激發,這樣就會良性循環。怎樣把自己潛能激發出來,可能是沒有信心,可能是壓力不夠,很多時候是兩方面都有。

四、樹立感恩的心

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缺少生活經歷,對於自己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比較模糊。對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如何取得不甚瞭解,也就很難有感恩的心,教育孩子正確的人生觀,讓他對得到的一切感恩,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

五、加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

現在高中孩子住校,在學校時間較多,孩子在校的表現、學習,我都定期透過班主任瞭解孩子的情況,透過溝通我也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告訴老師。

以上是家庭教育的點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我希望更多的家長分享更多、更好的經驗,讓我們的孩子一起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建和諧家庭。

家庭教育發言稿2

尊敬的家長:

下午好!

首先,對各位家長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這次家長會表示深深的感謝!召開這次家長會的目的是爲了加強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繫,相互交流一下學生在校及在家的情況,以便能夠及時調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促使家長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教育管理中來。總之一句話,就是“一切爲了學生”。這是我們教育的一個根本出發點。我希望也相信,從這個出發點出發,我們的家長會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取得圓滿的成功!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的氣氛與孩子的態度、情感和個性特徵有着極爲密切的關係。當發現孩子身上出現了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時,我們做家長的應該首先考慮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問題,而不應當指責孩子怎麼不如別人的孩子有出息。一個人的心理特徵和行爲品質的形成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個是遺傳,一個是環境。對一個小孩子來說,父母集中了這兩種因素的影響。從遺傳方面來說,父母知道夫妻雙方個性上的不足,在培養孩子時應努力加以矯正;從環境的角度講,父母應該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在家庭裏給孩子的積極行爲以獎賞,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是對的。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朝着家長和社會希望的方向健康成長。孩子上中學以後逐漸進入青春期,他們面臨着許多新的問題,內心經歷着深刻的變化。家長必須瞭解孩子的心理特徵,因勢利導地教育孩子。

一、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青春期前後,孩子在形體上更接近於成人,在內心裏也向成人靠攏,類似成人的願望在他們心裏大量涌現。同時,他們正在從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經驗都缺乏,內心經常處於矛盾衝突之中。因此,我們要了解存在於他們自我意識中的幾組明顯矛盾。

1、獨立和依賴的矛盾

上中學以後,孩子們不再象小學時那樣遵從老師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別人的評價。他們開始意識到,以往自己的許多觀念並不是自己的,而是從師長那裏得來的。於是,他們開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我的女兒就經常批駁我的一些言論,糾正我對一些事物的解釋。孩子很想獨立,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願再和家長一起活動。但是他們很清楚,自己還不能完全獨立,還離不開父母的幫助,還缺乏獨立於社會的資本和經驗。所以,在他們自我意識中存在着矛盾。

2、理想和現實的矛盾

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對於自己未來和關於人生的美好理想,隨着他們認識能力的提高他們也看到了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現實。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較大差異,在他們的自我意識中產生了矛盾。有時候,孩子過於理想化的傾向往往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結果。父母極力讓孩子看到生活的積極面,把消極面掩蓋起來,一旦孩子自己發現,便處於困惑之中。有些父母本身存在着追求完美的傾向,凡事有絕對化的要求,這也導致孩子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加劇。

3、自負和自卑的矛盾

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開始象旁觀者一樣進行自我觀察和評價。這種自我評價可能是依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也可能與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較,或者完全是內心的自我分析和評價。這些評價具有相當強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發生極端變化。例如,有的學生只因受到老師的幾句批評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爲了別人不經意的誇獎而得意洋洋。從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牆之隔,而較多的時間裏處於自負與自卑的內心衝突之中。

4、溝通和封閉的矛盾

青春少年渴望與同齡人交流思想、溝通內心體驗,排遣日益增長的孤獨感。從青春期開始,孩子體會到了孤獨的滋味。他們既充滿了各種幻想和憧憬,又會萌發許多孤獨和感傷,並且有自我封閉的傾向。在實際生活中他們渴望有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桌櫃,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記本、信件像冊等“私人物品”,不喜歡別人特別是父母向自己問這問那,不願表露自己的內心感受。父母爲了瞭解孩子的內心活動,有時對孩子的私人物品發生興趣,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此時,父母與孩子的“代溝”表現比較明顯,這種現象其實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識的矛盾之一。家長應該平等地與孩子討論問題,以教訓的口吻和孩子說話最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家長不應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二、積極互動的親子關係

1、身教重於言教

所謂教育孩子,實際上是教孩子怎樣生活、怎樣做人。每個作家長的人都應該明白,當我們教育孩子應該如何時,應該注意到我們自己是否正在身體力行地實踐着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觀色,他們會從我們身上學習生活。有的時候,孩子做作業累了,擡起頭來看到我們在玩牌、在喝酒、在閒聊,他的學習意志也會減弱;如果他看到的是父母仍在忙於工作上的事情、忙於學習提高、忙於勞作,孩子也會珍惜自己的學習時間。有的家長辭去了工作,想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學習。結果,孩子反而更加消極、懶惰,拋開其它因素不談,家長丟掉了自己的工作,就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不積極地生活的榜樣。如果家長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儘管年紀大了,生活和工作的負擔很重,仍然保持進取精神。孩子會得到某種啓示。不要讓孩子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理想。

父母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所謂家庭氣氛是指家人相處時的關係、家庭與人交往的方式、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研究報告指出,家庭氣氛與子女的適應狀況有很大關係。在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長的子女,比較開朗樂觀、積極自信,人際關係比較好,適應能力比較強;相反,在一個冷漠敵視和壓抑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子女,往往在性格上容易退縮,缺乏安全感;有的則容易出現攻擊行爲,搞不好人際關係,不易產生積極進取的願望。從另一方面來看,子女也不是完全被動地接受家庭的影響。有些孩子家庭環境不太理想,要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大的個人努力以應對環境的挑戰。因而他們的注意力、忍耐力、堅韌性和靈感、奮鬥精神等自我拯救能力都勝過同齡的孩子。由此可見,家庭環境不夠理想的孩子,應該發揮自我能動性,增強自我拯救能力,也是可以起到補償作用的。

2、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對子女過於嚴格,處處訓斥子女,支配子女的活動,使孩子言聽計從。這樣教育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有修養的,但因他們的獨立人格沒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現出自我抑制,沒有信心的個性特點;相反,有的父母對子女的任何要求都盡力給以滿足,結果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爲中心、自私、蠻橫的品質,甚至出現攻擊行爲。家長應該平等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又要讓他們逐步學習成年人的行爲,按照一般人際關係準則行事。父母的錯誤態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3、正確地給以強化

在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中,對孩子的行爲給以正確的強化是教育孩子的關鍵。許多家長承認自己教育失敗,主要原因是強化不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許多願望,隨後就會向家長提出。這些願望或要求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不懂得是否有合理性。家長是否應該滿足,應該如何滿足,是需要思考的問題。一般來講,不合理的要求應不予理睬或加以拒絕。有些家長不恰當地滿足了孩子的無理要求,無意識中強化了孩子的非理性。對孩子的合理要求,除了必須迅速給以滿足的要求之外,儘可能地延緩滿足,使孩子爲實現他們的願望而付出努力。讓他們明白,任何願望的實現必須以付出爲代價,藉以塑造他們的積極行爲。一定要讓他們的積極行爲得到獎賞,這種獎賞可能是物質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許多環節中,都應該利用強化的原理。對孩子的教育應該以積極的鼓勵爲主,批評過多往往使孩子無所適從,甚至“破罐破摔”出現對抗行爲。孩子報告成績後家長的反應。考試前後家長的表現。

4、給他們交往的空間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也希望能有人傾聽自己的話。這種需求較少能從父母那裏得到滿足,而同齡人的思想水平接近,對事物的看法有有更多的共同點,容易溝通、更可信賴。同齡朋友可以幫助青少年增進對自我的瞭解,可以幫助青少年肯定自我的`價值,和朋友交往可以緩解不良情緒。另外,青少年正在學習適應社會,與朋友交往是他們學習人際關係能力的開始,進一步發展獨立的人格。

做家長的還應該告訴他們朋友交往要注意的問題。首先要明辨是非,選擇好朋友交往。要讓孩子懂得,不是每個人都是可以做朋友的。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發現自己交了壞朋友,就要拿出決心和勇氣,堅決離開他們。其次,和朋友相處要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長處,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短處,朋友之間要取長補短。要學習人家的長處,幫助別人改進不足。嘲笑朋友的缺點是最傷感情的。另外,朋友之間要保持獨立性,才能建立對等的朋友關係。有的孩子形影不離、不分彼此,久而久之,只能給雙方帶來心理負擔。

我們都喜歡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孩子。我們希望孩子快快長大,快快成材,這只是我們的美好願望。美好願望的實現需要用心去思考,需要作出努力。

家庭教育發言稿3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家庭教育是一門課題,也是一門藝術。掌握嫺熟者宛如春風細雨,在潛移默化中滋潤着孩子,使之茁壯成長;方法不當者,則有可能如狂風暴雨,使孩子止步不前。家庭教育的得當與否,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着孩子的健康成長。因而,掌握恰當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很多身爲人父、人母的人所迫切需要的。

第一、家庭環境薰陶法。對孩子而言,生活的家庭對他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心理上、思想上的或是在直接的學習上,家庭的環境對他們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效應。作爲家長應該營造一個良好家庭育人環境,要求學生做到的家長更應該帶頭做到;家庭成員處於平等地位,家庭的重大決策也讓孩子參與等。這樣就會產生一個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

第二、言傳(教)與身教法。在家庭教育中,言傳(言教)就是透過語言對子女進行教育。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言傳(教)有很多具體的形式,如:聊天或談心、說服孩子做某事、口頭佈置任務、同孩子通信、留言、立家規等。身教,就是家長爲子女做出榜樣和示範來教育孩子、帶動孩子的教育方法。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做到,並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引導孩子。

第三、聆聽與溝通法。當孩子向家長訴說自己遇到的困難或挫折時,家長要積極地聆聽,弄清孩子的真實想法,協助孩子解決問題,並以此爲契機,與孩子建立互相信賴的關係,使自己成爲孩子的真正朋友。

第四、鼓勵(表揚)與懲罰(引導)法。我們在家庭教育中應該堅持鼓勵、正面教育爲主,批評與懲罰爲輔。堅持以鼓勵、正面教育爲主,就是要充分肯定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特別是在克服缺點、改正錯誤方面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時,哪怕一點點,都應充分肯定和表揚,並應給予適當的獎勵。懲罰引導法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這種方法不可濫用。它主要是當學生出現不良言行時運用。但這種方法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而是要把批評懲罰和教育引導相結合。同時,適度的懲罰也讓孩子明白失誤的代價,這更能磨鍊學生,增加對人生的認識。

第五、說服教育法。主要是透過對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幫助他們分辨是非,提高認識,形成正確的認知。

第六、暗示提醒法。對孩子出現過錯失誤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往往透過暗示提醒,使他們對可能發生的失誤有所預見,能起到教育作用。

第七、榜樣影響法。就是用偉人的事蹟或是身邊成功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優秀品質對他們進行正面引導,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當然,家庭教育方法無窮,家庭教育也無定法,方法也無好壞、優劣之分,貴在得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