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元旦主題手抄報

學問君 人氣:1.52W

元旦是新一年的開始,對於元旦主題的手抄報大家又是否瞭解應該怎麼做嗎?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元旦主題手抄報,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

元旦主題手抄報

  

元旦小知識

元旦節是我國建國後法定的一個節假日,但元旦一詞,在我國的歷史上卻出現的很早。南北朝時期首次出現“元旦”這個詞語,而在此以前的“元日”、“正旦”等詞都是指待新年的第一天。

年法,以前的元旦節往往就是指農曆正月初一,1949年,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屆政協會議透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曆正月初一稱爲“春節”,將公曆一月一日定爲“元旦”

在“元旦”這個詞語中,元的意思是第一或開始,旦的意思是太陽升起或是白天。元旦,便是新年的第一天。它蘊涵着一種蓬勃的生機,表明一種美好的開始。

一年之際在於春,作爲一個全新的開始。平時忙忙碌碌的人們在元旦這個節假日,和家人一起放鬆放鬆心情,活動活動筋骨,然後再開始新一年的播種和耕耘。

  

各國元旦飲食習俗

美國——吃鯡魚

很多美國人要吃鯡魚。因爲這種魚總是成羣結隊地遊弋,象徵着家族的富裕繁榮,美國人偏愛鯡魚的另一緣由是這種魚在水中總是向前方努力,吃了它,在新的一年中會出人頭地。

意大利——先吃小扁豆

在意大利,人們在新年裏首先吃小扁豆。因爲這種豆子宛如古幣,食之必日進斗金。近年來,人們把麪粉團捏成小扁豆形狀,烘焙後再澆上蜂蜜入席,在新年來臨之際不僅祈求生活富有,而且寓意愛情甜蜜。

法國——酒慶新年

從一天看一年: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在新年到來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餘酒全部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們認爲,元旦時如果家中還有剩餘的酒,新一年裏交厄運。

英國——瓶中有酒,櫥中有肉

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爲,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 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

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裏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着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髮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髮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黴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

西班牙——吃十二顆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夕,所有家庭成員都團聚在一起,以音樂和遊戲相慶賀。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鐘聲剛開始敲第一響,大家便爭着吃葡萄。而且能按鐘聲吃下12顆,便象徵着新年的每個月都一切如意。

印度——“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爲“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爲,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爲止。

朝鮮——藥飯

新年期間,吃類似我國八寶飯樣的“藥飯”,朝鮮的藥飯是用糯米、栗子、棗、松子、核桃仁等加香油和蜜拌勻蒸制的。味道非常好,以示日子過得甜蜜。

伊朗——“團圓飯”

除夕,全家歡聚,吃頓豐盛的“團圓飯”。這時桌上擺着七樣東西,其波斯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都是S,稱爲“哈夫特辛”。七樣東西及其含義是:麥苗或豆苗——萬物生機勃勃,欣欣向榮;蘋果——碩果累累,鮮美滋潤;醋——生活美滿,有滋有味;蒜——驅除惡魔;金、銀幣——招財進寶,發家致富;香料(調味用)——生活美好;麥芽糖——生活甜蜜。此外,桌上還放着《古蘭經》和伊斯蘭教什葉派鼻祖阿里的畫像,表示主人的虔誠;還有象徵光明、誠摯、前程似錦的鏡子、蠟燭、彩蛋和金魚。

希臘——麪包藏硬幣

希臘人過新年總要在家中烤制一些麪包在麪包中藏一枚硬幣誰能吃到這枚硬幣,誰能吃到這枚硬幣誰就是新年最幸運最富有的人。

巴拉圭——冷餐五天

巴拉圭人將新年之前的五天定爲冷餐日,大家都不舉炊。等到元旦到來的那一天,教堂的鐘聲鳴響,才升火做飯,飽餐一頓,互祝新年快樂。這種習慣,和該國曆史有關。當年巴拉圭被外族統治,國人奮起反抗,戰爭持續一年,糧食不濟,處於彈盡糧絕的危險關頭。之後,援軍及時趕到,在元旦那天才有糧食補充。爲了紀念昔日的艱辛,便有冷食和元旦舉炊的習俗,以志不忘。

  

元旦起源變化

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爲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於:“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爲新年。一歲節序,此爲之首。 ” 的記載。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爲“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爲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爲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爲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爲正月,即十月初一爲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爲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爲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稱爲“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佈。

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爲“新年”,但並不稱爲“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爲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 “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爲“春節”,陽曆1月1日定爲新年的開始―― “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爲全國人民的節日。

專家:“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 已經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標誌着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爲“元旦”,俗稱“陽曆年”。

天文專家表示,“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在中國農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現行公曆“元旦”爲1949年所定,隨着2017年的到來,它只有“68歲”。

  

元旦對聯

上聯:山經春雨清如洗

下聯:柳坐東風翠欲流

上聯:旭日壽星贈五福

下聯:東風彩筆紛三春

上聯:大地春回,萬里河山呈畫卷

下聯:長天日麗,九州兒女繪藍圖

上聯:抒心賞歲時一序

下聯:縱目看歌舞萬家

上聯:芳草多情人益壽

下聯:鳴禽得意世昇平

上聯:春臨玉宇繁花豔

下聯:福到門庭喜氣盈

上聯:春滿神州,樹上搖錢如蝶舞

下聯:花開藝苑,盆中聚寶似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