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2022年立春時間

學問君 人氣:6.9K

立春,爲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着溫暖、生長。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時爲立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2022年立春時間,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2年立春時間

2022年立春節氣時間是

公曆2022年2月4日4點42分,農曆壬寅年一月四號。

打春是立春的俗稱,是春回大地的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

立春是中國傳統節日。在周代,這一天天子親率三公九卿等到東郊迎春,祭祀。唐宋時,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表示勸農春耕和祈求豐收,明清以來,有食青菜、迎土牛、浴蠶種、喝春茶等,具有濃厚的傳統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

立春是什麼

當寒冬過去後,我們就將迎來溫暖的春天,立春是標誌春天的開始,它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之一,從立春後,天氣逐漸變暖,很多人知道立春後人們就開始忙着在地裏幹活,那立春的含義是什麼呢?可能許多人不瞭解其中真正的內涵。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爲立春。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爲“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

立春第一候應爲“東風解凍”,兩者基本一致,但作爲春季開始的標誌,失之過早。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爲春季開始,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

立春其實是一個節氣,是標誌春天的開始,但是真正春天的開始,要看每個地方的具體情況了,因爲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進入春天的時間也是有很大差異的。

立春有什麼習俗

立春習俗:拜太歲

中國有迎太歲的習俗,把太歲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歲就能平安富足。“拜太歲”是中國道教文化的一個內容,也是中國民間一種化煞消災、祈福納吉的傳統習俗。早在元、明時代,拜太歲活動便被列入國家祀典。

立春習俗: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一天就該躲春。因爲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羣有不利的影響,更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就出現了。在民間,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風俗與忌諱,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樣的躲春方法與習俗。傳統留下來的習俗,每到立春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習俗裏面,躲春這一天不宜搬遷、看望病重患者及參加喪事等,以免招惹晦氣,影響一整年的運氣。

立春養生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季的開始。氣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因此,爲了保障身體健康,立春養生尤爲重要,立春吃什麼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立春養生

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春天的`開始,因爲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春季養生主要是護肝和調節心情。中醫認爲,心情舒暢,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於陽氣生長。因此市民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良好的心態。

從中醫角度來說,春天的飲食是歷代養生家都非常重視的事情。因爲這個季節陽氣生髮、生機盎然,但也是各種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復甦的季節,疾病很容易流行,合理的飲食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疾病發生。

爲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上,首先要順應氣候的變化增減衣服;二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三要注意休息和加強鍛鍊,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在起居方面也要順應自然,早睡早起,適當增加室外活動,使身體的冬藏狀態開始適應春天的到來,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立春吃什麼

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

春天是各種慢性胃炎、胃潰瘍、膽結石、肝炎等疾病最容易復發的季節。因此,患有上述疾病的人在飲食上應格外注意。平時最好多喝點山藥粥、小米粥,對山楂、烏梅等酸性食物一定要敬而遠之。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經常吃山藥或大棗,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如果將大棗、山藥、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僅可以預防胃炎、胃潰瘍的復發,還可以減少患流感等傳染病的機率,因此非常適合春天食用。

立春飲食調養應從享受清爽綠色蔬菜的初春陽氣出發,進而達到調養體質的目的。

TAGS:立春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