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放假幾日

學問君 人氣:2.26W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國家規定又是放假幾日呢?清明節共放假3天。4月2日至4日放假調休,4月1日(星期六)上班。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放假幾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7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國辦發明電〔2016〕1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經國務院批准,現將2017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1月1日放假,1月2日(星期一)補休。

二、春節:1月27日至2月2日放假調休,共7天。1月22日(星期日)、2月4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節:4月2日至4日放假調休,共3天。4月1日(星期六)上班。

四、勞動節:5月1日放假,與週末連休。

五、端午節:5月28日至30日放假調休,共3天。5月27日(星期六)上班。

六、中秋節、國慶節:10月1日至8日放假調休,共8天。9月30日(星期六)上班。

節假日期間,各地區、各部門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衛等工作,遇有重大突發事件,要按規定及時報告並妥善處置,確保人民羣衆祥和平安度過節日假期。

  國務院辦公廳

  2016年12月1日

  【清明節的由來】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爲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爲一日。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爲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爲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皁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爲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爲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爲常式。”得到官方的認可,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於此期間掃墓。

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爲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爲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左右。

  【清明節的介紹】

轉眼三十年,猶記得三十年前,正是年少不知愁的時節。清明時節又是柳綠花紅萬物返青的時候。每一年,您都會帶着我們去上外婆的墳。記憶中的那段路好長好長,要走過返青的麥田,翻過一段火路橋。外婆是素未謀面的。對於年幼的我們來說,那不過是一次踏青春遊的記憶罷了。小小的心裏最惦記的可能還是供奉外婆的煮雞蛋。因爲通常那都是我們兩個小的纔可以吃的。在那個年代,那已經是難得一見的美味了。回來的途中姐姐們還會順便摘些剛冒頭的野菜,還有一種叫做蒿子的植物,回來拌上面蒸熟了配上蒜泥吃。走累了就在小河邊坐下來,嘻嘻哈哈的全然不覺悲傷。失去媽媽的滋味,那時候的我們全然不知啊。直到您走前的最後一年,您已經實在沒有精力走那麼遠的路了。還收拾好祭品打發我們姐妹們去。您把我們送到後邊的渠上,看着我們走遠了纔回去。那也是我最後一次去給外婆上墳。第二年的清明我們兄弟姐妹祭拜的對象就換做了您。我的親孃。從此以後,我們便成了一羣沒孃的孩子,也失去了可以依賴的家。在我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失去母愛的痛苦深入骨髓,成了一種人格缺陷。在懵懂無知的年紀您的蘧然離去讓我對任何人或事都缺乏安全感,而我傾其一生尋找的家庭溫暖也註定成空。當我漸漸長大,不再脆弱到碰到任何挫折都想躲進您的懷裏中時,我想,您應該可以稍稍放下心來。雖然三十年過去了,失去親孃的痛苦還一如當初。我想,當年的您的心情,應該和我一樣。只是我們不懂罷了。人生就是這樣吧,代代相傳,現在恐怕連外婆的墳在哪我們都說不清了。好在我們都相信。逝去的親人只是在另一度空間裏存在。而我們,也總有一天會去和你們團聚。隨着年齡漸長,心裏的難過越來越難用言語來形容。只能用最質樸的最虔誠的心祝願你們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