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中秋節放假安排

學問君 人氣:1.89W

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我們又多了三天的小長假,你知道2016中秋節放假幾天嗎?讓小編來告訴你2016中秋節放假安排吧

中秋節放假安排

2016中秋節放假安排:

2016年9月15日至9月17日,放假3天;

2016年9月15日(星期四,農曆中秋當日)爲國家法定節假日;

2016年9月17日(星期六)公休,9月18日(星期日)公休調至9月16日(星期五);

2016年9月18日(星期日)照常上班。

關於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衆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爲與元旦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爲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爲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爲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爲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爲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爲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爲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歷史淵源

朝鮮族的秋夕節源於中國,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生了變化。在古代朝鮮,秋夕是一個歡慶豐收的農家節日,也是農耕社會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用新打的穀米做成各種食物,帶上用新米釀成的清酒,跳起歡快的農樂舞。經過漫長的夏天,祖墳的周圍難免要長滿了雜草,因此,祭禮之前要先“伐草”。如果誰家祖先的墳墓上雜草叢生無人照料,會被認爲是不孝、愧對祖先,這可是大逆不道的。於此,也就逐漸形成了朝鮮族人每逢秋夕節都要給祖墳割草掃墓並給祖先舉行祭禮的民間習俗,離家在外的親人也要爲秋夕節伐草而返鄉。

主要活動

準備供品,伐草祭祖

秋夕節還沒到,生活在鐵嶺、開原、昌圖、西豐等地的朝鮮族人家,早早就開始準備上。祭拜祖先是秋夕節的頭等大事。人們要準備祭拜用的物品,當年產的大棗、栗子、柿子、蘋果,選擇這些物品做貢品是有一番講究的。朝鮮族先人認爲,大棗產量高,栗子少蟲害,以此做供品象徵子孫滿堂健康長壽。柿子既可以當鮮果賣,還可以做成幹柿餅出售,預示着收入豐厚財源滾滾。蘋果則有平安祥和之意。除了準備祭祀用的食物,還要準備包鬆糕用的米粉、紅豆。還有要用新稻米釀上甘醇的稻米酒,這是秋夕節當天家人團聚、宴賓待客不可或缺的東西。八月十五當天或者前一天,一家人便相約一起前往祖墳祭祀。離家在外的親人也要爲秋夕節伐草而返鄉。

品美食,飲美酒,喜慶豐收

祭拜祖先回家後,女人們一會兒幫助男人們做打糕,一會兒又要包鬆糕,還得張羅一桌豐盛的飯菜。打糕,因製作工藝主要是用木槌捶打而得名。將蒸熟的糯米(或者黃米)放入木槽或石槽中,用木槌“啪、啪、啪……”地反覆捶打,生生把一粒粒的糯米敲打成了筋道適口的打糕。打糕的吃法也很考究,要蘸上自制的拌了糖或者鹽的紅豆沙、黃豆麪。鬆糕也叫月亮糕,外形和漢族過年吃的餃子十分相似。做鬆糕的麪皮,要用當年的新稻米。鬆糕餡則是由紅小豆、黃豆、栗子、大紅棗等原料做成的。鬆糕上鍋的時候,蒸屜上要鋪一層當年的松樹葉。同時,院子外已經響起了喧天的鑼鼓聲,是黃牛遊戲的隊伍來了。鄉親們聽見鑼鼓聲,都紛紛趕了出來,跟着龐大的隊伍,趕着“老黃牛”逛稻田、遊村莊。“老黃牛”和鄉親們走到某家門口有時候會突然停下來,這戶人家一定就是本村當年收成最好的一家了。站在大門口,“老黃牛”大聲喊道:“辛辛苦苦幹了一年莊稼活,老牛又渴又餓,想跟這家主人要點兒吃的喝的!”主人聽見,連忙笑容滿面地開啟大門,喜迎“老黃牛”和鄉親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美酒和米糕等美味佳餚熱情接待客人。“老黃牛”和鄉親們爲主人跳着農樂舞,祝福這一家和整個村子來年風調雨順,種好莊稼,再獲豐收。

月光下,跳起“江江水月來”

太陽下山後,人們開始用事先準備好的松樹枝或高粱杆、稻草、草繩等在地上立起一個小“門”,這個“門”代表着月亮的房子,接下來,大家就蹲在“月亮房”的周圍等候月亮升起。等到月亮升起來,人們紛紛跑向“月亮房”,第一個跑到跟前的人把“月亮房”點燃了,就這樣,在每一個朝鮮族鄉親的心中,陳舊的月亮被燒掉了,天空升起的是一輪嶄新的圓月。皓月當空,朝鮮族婦女換上了節日的盛裝,在月光下,她們手拉手歡快地跳起民俗舞蹈“江江水月來”。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秋夕保留着朝鮮族鮮明的民族習俗特色,同時,與其他民族相互瞭解、共慶中秋也逐漸成爲新的風尚。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延邊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延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中秋節(秋夕)”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3年9月19日,位於延吉市帽兒山下的中國朝鮮族民俗園內樂曲飛揚,上千名市民和遊客歡聚一堂,觀看摔跤比賽,欣賞民俗舞蹈,品味美酒,翩翩起舞,慶祝朝鮮族秋夕節。

榮譽表彰

2011年10月29日,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旅遊局、國際節慶協會指導,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國際節慶協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民族節慶峯會暨2011“民族節慶獎”頒獎盛典,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由延吉市民宗局申報的“中國朝鮮族秋夕節”榮獲“最具魅力節慶城市”獎。

文化軼事

據說,在壬辰倭亂期間,李舜臣將軍和倭寇交手,爲了威懾侵略者,李將軍讓女人們也穿上軍服,排列成隊,將山峯團團包圍起來,敵人看到李將軍的千軍萬馬,心裏非常害怕,從而敗下陣來,於是後世便流傳下來這種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