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關於中秋節的詩句桂花

學問君 人氣:1.75W

關於中秋節的詩句桂花篇一

牡丹花雍容富貴,國色天香。雍容富貴不假,國色也不假,天香卻不敢恭維。牡丹花如此,大凡朵大豔麗的花也都如此。倒是花朵不大、也不豔麗的花,反而香氣襲人。如桂花、蘭花、茉莉、梔子等。它們的香味獨特,四處飄逸,聞之沁心沁肺、入骨入髓。蘭花也稱幽蘭,因爲它不顯眼,故有聞香尋蘭之說。桂花也是如此,盛開季節,老遠就能聞到它的獨有香氣。只要聞到此香,附近必有桂花樹。四季有花,月月有花。牡丹、芍藥、月季、蓮荷等花以大而豔得寵,丹桂、茉莉、草蘭等花則以奇香悅人。

關於中秋節的詩句桂花

在南方多年,對桂花、茉莉花和蘭花情有獨鍾,不爲它豔,只爲它香。營區有桂花,營區的山溝裏、山坡上有梔子花,蘭花。喝茶喜歡喝茉莉花茶。尤其是桂花,它憑着自身特有的甜蜜醉人的.香氣,“獨佔三秋壓羣芳”,使人們對它寵愛有加。古人對桂花也多有讚許。唐朝宋之問的《靈隱寺》一詩中用“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形容桂花。宋朝傑出女詩人李清照寫的《鷓鴣天》這樣贊桂花:“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在香氣濃烈的桂花樹前,人人都會留戀忘返,甚至會折上一枝,放到家裏品味。現在,北方也廣植桂樹,公園裏,樓院裏,街頭遊園裏,道路旁到處可見。人們爲品桂花的滋味,使之入酒入食。如桂花酒、桂花糕、桂花糖,還有桂花酸梅湯、桂花湯圓、桂花蓮子羹等等。在我國,桂花往往象徵着團圓、幸福與吉祥。在中秋節賞桂花更是別有滋味。因爲桂花寄託着人們對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讚美。

關於中秋節的詩句桂花篇二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裏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桂香多露裛,石響細泉回。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江雲漠漠桂花溼,海雨翛翛荔子然。

可憐天上桂花孤,試問姮娥更要無。

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

羣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綠荑含素萼,採折自逋客。忽枉巖中詩,芳香潤金石。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山雲漠漠桂花溼。

天遣幽花兩度開,黃昏梵放此徘徊。不教居士臥禪榻,喚出西廂共看來。

天台嶺上凌霜樹,司馬廳前委地叢。一種不生明月裏,山中猶教勝塵中。

萬事相尋榮與衰,故人別來鬢成絲。欲知歲晚在何許,唯說山中有桂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線惠不香饒桂酒,紅櫻無色浪花細。

月宮幸有閒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月缺霜濃細蕊乾,此花無屬桂堂仙。鷲峯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破裓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鬥清妍。願公採擷紉幽佩,莫遣孤芳老澗邊。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辛棄疾《滿江紅》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淨。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啓》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張煌言《舟次中秋》 中秋節簡介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