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端午節特色民俗活動

學問君 人氣:3.06W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爲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面是爲你精心編輯的端午節特色民俗活動,歡迎閱讀!

端午節特色民俗活動

江西省: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黃岡市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市秭歸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紀念屈大夫的活動,這一天還有曬水給小孩洗澡的習俗,就是放一盆水中太陽下曬,等水熱了給小孩洗澡,據說可以洗去污濁和病魔。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五月二十五又稱“末端陽”,食糉、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嶽州府競渡以爲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爲“送瘟”。

福建省: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糉、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爲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爲競渡。仙遊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爲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繫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爲“竇娘”。

海南省:每逢端午,海南各處都會如中原一般舉辦龍舟競渡等活動。海南除了與內地相同的賽龍舟、吃糉子、掛菖蒲和艾草,還有一個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容,就是洗龍水和洗草藥澡。[24]

臺灣省:臺灣過端午節時,許多住家門口都掛菖蒲、艾草和貼鍾馗畫像,成人飲雄黃酒,小孩子佩香包,這些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對商家來說,端午節是營銷民俗文化的好商機,每年都在挖空心思爲賣糉子吸引眼球,臺灣什麼稀奇古怪的糉子都有哦,很多民衆也很樂意展示自己的創意。臺南地區端午節不吃糉子,而是吃一種叫“煎堆”(又叫“煎錘”)的食物。此俗也與鄭成功有關。臺灣和大陸一樣,端午節最有氣氛、最爲熱鬧的是划龍舟。臺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這天都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

廣東省:廣東人過端午節有很多獨特的習俗,但不少習俗現在人們已經很少聽說,比如掛香包、點艾條等。廣東地區現今傳承的習俗主要有扒龍船、食糉、掛艾草條、放紙鳶(風箏)、家庭午飯大餐、洗藥水澡(煲苦草麥藥水給小孩沖涼,青年人即流行到海或江河沖涼)等。

端午節食糉子

五月是毒月,初五是毒日,初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亦爲全年大熱天開始,五毒蛇蟲開始活躍。民諺雲“一過端陽,棉被入箱”,處於亞熱帶地區的廣東爲適應這炎熱的天氣,很早就在“五月端”這一天,採取各種措施防毒、消暑、避災,逐漸形成各種各樣的風俗。

廣東人在習俗傳承文化的同時,也讓端午更有節味兒。吃糉子雖然是節日習俗傳承,但糉子其實也是人們適應自然生態環境,自行調理身體的夏令食品。端午節除了吃糉的`習俗外,還具有全民防疫健身的豐富內涵,古人爲防熱毒,採用吃、洗、薰、聞等種種壓禳的方法。

扒龍船

扒龍船,南方江河水網縱橫,水上競技活動也歷史悠久。江南一帶水鄉,每年五月初五都要扒龍船迎接潮神。廣東人賽龍舟稱爲“扒龍船”,700多年前則稱“扒皇船”。掛包,姑娘們掛包以五色絲線編織,香包中裝有檀香、八角、花椒、雄黃等。五彩絲,古俗名稱避兵繒,朱索等,系在蚊帳、搖籃上的又叫宛轉繩、健繩,具有神祕的驅邪迎吉作用。”放風箏,在廣東地區,兒童端午節放風箏,稱爲“放殃”。掛艾條,艾條又被稱爲“午時香”,按照習俗,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端午節當天正午時分,將艾條放置在家裏大門、廚房、陽臺等地點燃,辟邪驅蟲。艾條裏包有鋸末、硫黃、艾葉、香料等物。

江蘇省: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徵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爲“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浙江省:桐廬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採藥,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爲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葚,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爲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爲“踏柳”。

山東省: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五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裏。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鍊),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爲“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爲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爲“白團”,與糉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爲“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爲“鎮病”。

甘肅省: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漬爲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爲“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高郵的端午較爲特殊,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習俗,孩子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綵線結成的絡子中,掛在胸前。

四川省: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擡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上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在綿陽市和遂寧市的部分地區,有端午吃包面[和餃子類似,用麪皮包餡煮食]的傳統,具體由來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