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寧波立夏習俗介紹

學問君 人氣:1.97W

立夏時節,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如下爲寧波立夏習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寧波立夏習俗介紹

 

  寧波立夏習俗

寧波稱在立夏那天吃的茶葉蛋叫“立夏蛋”,寧波老話講“立夏吃只蛋,石板會踏爛”,形容吃過茶葉蛋後力氣會無比的大。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尤其在,蛋是奢侈 品,一年中難得吃幾次。探望病人、賀人生日、慶人婚禮,皆以雞蛋爲禮品。那時能吃上一隻荷包蛋就會開心得勿得了。偶爾吃蛋,一個鹹鴨蛋或皮蛋,往往兩人對 半分,四人四開分是常有的事。

寧波童謠:“舅舅舅舅,河裏遊遊,雞籠關關,生只蛋蛋,半邊撥外甥過夜飯,半邊炒碗蛋炒飯”,形象生動地表達了孩子們對吃蛋的嚮往。要想多吃幾隻蛋,惟有等到立夏節了。

立夏飯通常又叫“五色飯”或蠶豆糯米飯。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因五種豆很難湊齊,所以後來逐漸簡化 爲蠶豆糯米飯。蠶豆糯米飯的做法是將米洗淨後和蠶豆(偶爾也會在飯中加入青菜、白菜等)一起煮,煮到八分熟之後在鍋沿倒入少許食油,拌入鹽和味精,煮到鍋 沿的飯略微起鍋巴爲止,香氣撲鼻!

流傳在舊俗中有七家粥,現在已經消失了,但在臺灣地區還有。所謂“七家粥”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立夏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腿腳靈活,意爲身體康健)。我想 這大概是一種“模仿巫術”吧,把兩支烏筍看做是人的兩條腿,希望腿腳能像烏筍一樣健壯,因爲人們相信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寧波人認爲小孩子吃筍容易長高。

  寧波過立夏的習俗

腳骨筍

因爲這個習俗和其他地區有明顯區別。換句話說,是寧波特有的節氣習俗的形成往往是以農時爲基礎設定的,關係生產活動的時序、方式,節氣飲食習慣的養成又跟當季可收穫的作物有密切關係,而節氣習俗往往又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立夏至,農忙開始,大家自然希望“腳骨健”(身體康健),因此吃“腳骨筍”也成了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

雖然現在很少有人要幹農活,但吃“腳骨筍”的習俗還是被牢牢記住。無論是用傳統的烏筍、野山筍,還是用常見的雷筍,吃“腳骨筍”的重點還在於形狀,將筍拍裂成扁形,切成4釐米左右一段,形同腳骨,吃了才能“腳骨健健過”。

煮烏米飯

和吃“腳骨筍”相比,煮烏米飯顯得有些小衆,而它的小衆主要是因爲用來做烏米飯的烏桕葉在城市裏罕有。摘烏桕葉和採茶相似,要挑顏色有些發紅的嫩芽,“立夏剛好是它發芽的時候,等過了立夏,芽就老了”。

將摘下的烏桕葉洗淨、揉碎,浸泡在水中12到24小時,然後過濾瀝乾,和糯米放到一起蒸煮,就成了烏米飯。“別看烏桕葉平時沒有味道,可一旦蒸成飯,香氣撲鼻。葉子越多,顏色越深,香氣就越濃重”。蔣偉定還記得,過去人們還會把蒸好的烏米飯搗爛鋪平,切成各種形狀。因爲在立夏這天,是夏季滋補最關鍵、最重要的開端。

吃鬥蛋

五彩絲線,兜住一個熟鴨蛋,人手一個,看見朋友手上的蛋,撞一下,碰碎蛋殼。立夏這天,孩子們都喜歡玩這樣的`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爲頭,圓者爲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誰的蛋被擊破誰就輸,誰的蛋一直堅持到最後都沒破,誰的蛋就爲王。

因爲簡單易行,寧波人立夏吃蛋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除了吃蛋,寧波人還要吃青梅、竹筍、海螄。“據說吃青梅有明目的功效,竹筍、海螄(生長在本地海域的一種貝類動物)可以讓腳骨強壯”。

騎門檻

“立夏,桌子板凳往外拉”,按照老底子的習慣,立夏當天,寧波人有在立夏當晚到院落裏乘涼的習慣,而父母還要讓孩子騎坐門檻,據說,這樣能消除百病。

光坐門檻圖吉利還不夠,大人們往往還愛給孩子們一點額外的“功課”吃“腳骨”筍或吃上一碗清涼的菜羹。羹湯性涼,傳說立夏吃了,一個夏季可保持面板光滑,不生瘡癤,而立夏吃“腳骨”筍有“腳骨健健過”之意,也是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