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大全

學問君 人氣:2.31W

同學們怎麼製作簡單又漂亮的清明節手抄報?下面帶來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大全,歡迎閱讀!

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大全

  

  清明節與“清明”節氣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歷史上也是一個節日,但現在各地大多不再過此節)。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爲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爲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和民衆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比較適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說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說的這個道理。東漢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是一個節氣,不是節日。

此外,清明時處早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復甦,氣候宜人而到處生機勃勃,是春遊和郊外娛樂的好時光,所以清明前後自然成爲人們樂於到戶外、郊野嬉遊的的好時光。

雖然我們在本文所談的清明節主要指節日而不是節氣,但是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侯特點上爲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應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

 

  清明節由來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開始於周代,每年冬至後108天是清明節。清明節在每年公曆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清明節又叫寒食節。

關於清明節還有一個感人的由來。傳說晉文公重耳在逃亡中,一天餓昏了,他的隨從介子推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烤着給晉文公重耳吃。晉文公重耳執政後,重賞那些有功之臣,卻忘了賞介子推。有人提醒說也應賞介子推。晉文公重耳帶着大臣去賞介子推,誰知介子推已經帶着老母親躲在綿山上,有人提出燒山,因爲介子推那麼孝順,一定會帶着母親出來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晉文公重耳和隨從上山去看,只看老母親和介子推在一棵大柳樹上燒死了。晉文公重耳非常傷心,下令從此以後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所以這一天叫寒食節,又叫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有祭祖,掃墓,踏青,植樹。清明節這天爸爸,媽媽還去紀念逝去的先人,去給逝去的先人掃墓。清明節這天我們還要植樹,俗語說的號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瓜點都。清明節後天氣漸漸暖和,農民伯伯也開始抓地了。

作爲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在清明節這天去緬懷那些革命先烈讓他們在地下安息。

  清明隨感

“清明時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描寫關於清明的一首 古詩。至今已流傳千年。

每一年都會有清明節這一天,只是年年花花相似,歲歲人不同。我們每個人都會失去不同的親人,平時會懷念他們,到了清明節這天會更加懷念他們。

人們常說:“清明難得明”可今天就是個例外,今天是個大晴天。早上吃過早飯,我和爸爸媽媽帶上炮竹、祭品就去給老太太掃墓了。到了老太太的墓前,我突然想起了老太太以前對我特別好,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我們把祭品放在墓前,又放了炮竹,然後默默地看着墓碑。我在老太太的墓前許下了一個心願:希望我和爸爸媽媽永遠平平安安、開開心心。最後,我和爸爸媽媽離開了老太太的墓,走的時候,我在心裏默默地說:“老太太,明年我還會來給您掃墓的。

  清明節掃墓見聞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杏花的陣陣芳香中,春風迎來了清明節。天公不作美,嘩嘩啦啦的下起了大雨,風在樹枝上打滾,輕拂着人的臉龐。

車站裏,人潮擁擠,爭着車位,大雨擋不住人們掃墓的腳步,車子在雨中緩緩前行。

我和爸爸也踏上了歸途。中午時分便到達了目的地。雨還是霹靂啪啦的下着,我們在被水覆蓋的水泥路上行走,撐着雨傘,任憑風吹雨打。

過河——

煙雨濛濛之中,我們搭上了船。雨水滴滴嗒嗒的落在河上,泛起陣陣波浪。我和爸爸手中提着鞭炮,黃花,紙錢以及其餘的祭奠物品,東西全都被雨水所打溼,沾着水花,搖搖擺擺的。

船悠悠的向對岸駛去,泊在河邊。爸爸遞給拉船的師傅一支菸,而我看着那些幫老師傅拉船的年青小夥子們卻笑了。師傅開心的笑着說:“掃墓去?”

“嗯,掃墓!清明嘛,風雨無阻!”我和爸爸說着就上了岸。鄉間的小路全是泥巴,和雨水夾在一起,讓人看了就恐懼而不敢走。坑坑窪窪一大推,稍不留意,便會陷入泥潭。我們打着雨傘,艱難的行走着,鄉下的路真糟糕!不知是哪位好心人在路上做了手腳,用磚頭鋪成了小道,但仍是一團糟!

“這就是踏青!”爸爸對我說。

帶着渾身的泥巴,帶着渾身的雨水,帶着渾身的野花香,提着東西來到爺爺的墓前。我爲爸爸撐起雨傘,爸爸在雨中點燃一絲火花,燒着了稻草。於是一點一點投入火堆之中,在墓旁掛上幾束鮮花。煙霧薰得夠嗆,瀰漫了空氣,悠悠濃煙飄向青天。火花時起時滅,與雨水跳着圓舞曲。

放完了奠祭物品,在火苗中又點燃了一束香,散放在爺爺的墳前,霧煙飄散——

爸爸點燃了鞭炮,霹靂啪啦,響遍雲霄,夾和着雨水,點響了對死者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