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春節的由來和風俗介紹

學問君 人氣:1.13W

新年的鐘聲敲響,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這就代表着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了。節日的熱烈氣氛洋溢着大街小巷,而有的地方在春節時還會進行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活動。那麼你對於春節的由來了解嗎?春節的風俗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的由來和風俗介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的由來和風俗介紹

春節的由來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春節有哪些風俗

看春晚

春節聯歡晚會,通常簡稱“春晚”,是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每年農曆除夕晚上爲慶祝農曆新年舉辦的綜藝性文藝晚會。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禹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黴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爲“饋歲”;酒食相邀,稱爲“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爲“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爲“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春節的由來和風俗介紹 篇1

臘梅花

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臘梅花。重慶當地人喜歡春節的時候在家裏擺上淡黃色的臘梅花來作爲裝飾,因爲臘梅花瓣帶有清香的味道,讓人感到很舒適。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鮮花裝飾房間會多些些浪漫。

南山是盛產臘梅花之地,從臘月開始,你不管在花市還是普普通通的街道上,都能看到來自近郊的農民身背背籠,裏面都裝滿含苞待放的蠟梅花。

在逛街的時候,你經常也能碰到很多市民手持蠟梅花,它的價格非常便宜,一束(4支)人民幣兩元。

放鞭炮

由於市內是嚴禁放鞭炮的,但是郊區一些劃定的地方可以,所以那些想放鞭炮的人都會開車到郊區,在這裏盡情大放一番。那些在農村有親戚的重慶的人會乘機到鄉下放鞭炮,過過癮。

吃團圓飯、看春節聯歡晚會

提到春節,相信每個人都會想到年夜飯。中國北方小年夜那天晚上一般最後一道一定吃餃子,而重慶的人則必須吃湯圓,象徵着團團圓圓。並且他們在湯圓的數量上有許多講究。例如正在讀書的學生,一般家長會讓他們吃三粒,意思是三步登科,在學業上不斷進步。上班族一般吃四粒,意思是四季平安。

吃完團圓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通常是一邊打牌,一邊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打牌主要玩鬥地主(誰先出完牌誰就是贏家)或者是麻將,也有的一家人一邊做湯圓一邊看晚會。

大年三十那晚,很多人都會玩到零點以後或者通宵。到了除夕午夜12點,一家人會將提前準備好的小氣球全部踩破,發出類似鞭炮的響聲,用來表示辭舊迎新。

初一

大年初一那天,很多地方都是出去拜年,問好之類的,但是重慶的人都是不出門守在家裏的。而且大年初一家裏不能掃地和倒垃圾,據說這樣做會掃走家裏的財氣。還有,那天不能睡午覺,當地人成爲“黴睡”,是一年倒黴的意思。當然,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須說吉利話,不能說喪氣話,預示來年大吉大利。

初二

大年初二開始拜年,當地人稱爲“走人戶”,意思就是到親朋好友家裏拜訪。重慶的人還喜歡年初二之後吃“轉轉飯”,就是到親戚之間輪流吃飯,一家負責一天的飯菜。通常吃飯後打牌,大家一邊打牌,一邊聊天。

元宵節

當地人拜年活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也就是中國的燈節。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所有房間的燈都要亮着,家家戶戶吃湯圓。而且這時候經常是搞燈展的時候,大街小巷,燈火通明。各種民間慶祝從十三就開始了,有表演魚翁和蚌仙,踩高蹺,耍獅子等。

元宵節一過,也就意味着春節結束了,人們又開始新的一年的工作。

春節的由來和風俗介紹 篇2

年夜飯

除夕年夜飯,是每一家春節的重要節目。每個地方的年夜飯都會因爲地域的原因而不同,上海的人口味比較偏淡,因此上海的年夜飯菜譜一般是以上海的本幫菜或者粵菜爲主,清淡而可口。

廟會:

上海的城隍廟廟會

上海的開埠以前,城隍廟是上海的民衆唯一的遊樂之處。上海的城隍廟從清末民初以來,和周邊的園林、市場以及老街里巷融合在一起,成了一個區域的代名詞。它代表了上海的的歷史與傳統,是上海的本土文化的一個載體。多年來由廟市發展形成的廟會文化,幾乎囊括了宗教、商業、民俗等民衆物質、精神生活的各個層面,被譽爲上海的灘旅遊的名片。

上海的大觀園皇家廟會

上海的大觀園皇家廟會將在年初一到初六盛大開展,跳加官、接財神、劉姥姥進大觀園等特色互動項目將紅樓藝術與盡展。春節游上海的大觀園,熱熱鬧鬧過新年。

燈會

上海的豫園燈會是上海的春節期間最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之一。有人說,豫園是上海的最中國化的地方,也的確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八,這裏的燈會將每天隆重上演,熱鬧非凡。

早年的城隍廟歷來是上海的城裏過年時最熱鬧的地方。有詩爲證:“新年無事快逍遙,行過園中九曲橋。忽聽兒童齊拍手,誰家鷂子半天搖”。看燈是上海的人過年最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到最具有上海的傳統特色的老城隍廟附近去看燈當然就更有年味了。

上街尋年味

城隍廟是品嚐上海的鄉土風味最濃的零食和小吃的最好去處。若是想尋找往昔過年的氣息,那絕對是個理想的地方。

從金陵路往東就是城隍廟。一路行來,已經見過兩家供應“南翔小籠包”的小店,還有一家小紹興雞粥店。進入了城隍廟,迎面是著名的上海的“老飯店”,然後是鱗次櫛比的金店。向左邊拐,有一條特色商品街,樂器店、風鈴店、梳子店等等。往前有專門經營上海的特產的商場,大白兔、五香豆和梨膏糖之類的東西。東南角有一條上海的老街,主要是一些古董瓷器店。在東北角豫園一帶,則主要是美食街。緊挨着九曲橋的,就是南翔饅頭店和湖心亭茶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