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範文

學問君 人氣:3.19W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範文1

拉丁美洲作家馬爾克斯的名字是和魔幻現實主義聯繫在一起的。而《百年孤獨》就是他展示其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的代表作。讀過他這部作品的人都忘不了他極善用絢麗而無羈的想象構造出一個彷彿神話中的世界。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範文

《百年孤獨》還是馬爾克斯採用外祖母那種“不動聲色的講着許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的方式進行創作的第一例。爲了這個漫長的“百年故事”,他想了十五年,而後因爲目睹一個老頭帶着一個小男孩去見識冰塊(那時候,馬戲團把冰塊當做稀罕寶貝來展覽)的場景而開始動筆,《百年孤獨》使他真正享受到寫作的快樂。而他往往十分重視小說的第一句話,因爲他認爲這決定着全書的風格、結構,甚至篇幅,故而《百年孤獨》開頭的這第一句話也同樣含有這種神祕的資訊:“多年之後,面對槍決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人們爲此發明了一個新時態名詞“將來過去式”來爲之命名。馬爾克斯真正動筆寫作《百年孤獨》僅花了還不到兩年的時間,然而這之後他就引起了世界文壇的一次“爆炸性”的事件,魔幻現實主義的“蘑菇雲”讓全世界的讀者爲之震撼不已,癡迷而吃驚。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範文2

無怪乎馬爾克斯花了那麼長時間去寫出這本書,它的確與我之前所看過的很多小說都不一樣。情節的高度密集造成了表達空間的壓縮,因爲篇幅擺在那裏。

整本書數十萬字中的大部分是馬不停蹄的快節奏情節發展,而作者的表達並沒有刻意地塞進字裏行間,而是靠着整個情節的情緒基調的不變來達成。小說中情節的發展一日千里,而整本書的情緒卻如一隻巨大的木樁釘進了大地一般紋絲不動。作者正是用這種手法來凸現出這種一成不變的情緒,那就是深深的孤獨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覺到布恩蒂亞家族百年間數代人的性格核心幾乎並沒有什麼改變。這個家族就像河流中的一塊石頭,抵擋得了過去,卻無法與未來同行。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第二代人中,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死。他被不知從何而來的zi彈擊中,血液在大地上流淌,穿過了整個馬孔多,避開了所有人的眼睛,繞過容易被弄髒的地毯,一直流到正在廚房忙碌的烏爾蘇拉面前——烏爾蘇拉纔是這個家族數代人真正的精神支柱。

何塞·阿爾卡蒂奧是第一個死去的布恩蒂亞,流出來的是孤獨之血。火藥的硝煙氣味久久不散,縈繞在他的房子裏,縈繞在他的墓地中,直到很多年後才被香蕉公司用水泥封住。

那一刻,我感覺到了貫穿百年的孤獨那徹骨的荒涼。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範文3

“若干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的開篇這樣寫道。布恩地亞上校的記憶猶如一滴墨水墜落在宣紙上,無法停止地渲染開來。

恰如《百年孤獨》這個題目給人的感覺一樣,開篇這段話,馬爾克斯將時間和空間拉長延展,給讀者以脫離現實時間的魔幻般的感受。

小說的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着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爲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 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着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爲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作爲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百年孤獨》以複雜的背景和離奇的情節鶴立於拉美文學史之林,作品充滿了理想的光輝。遙遠的馬貢多小鎮上發生着離奇的事情:奧雷良諾領導了32次起義結果都失敗;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在晚年不斷地織裹屍布;奧雷良諾第二則是不斷地修理門窗;俏姑娘雷梅苔絲每天要洗好幾次澡;小鎮馬貢多一場驟然而至的雨持續下了四年十一個月又兩天,此後十年,馬貢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亞家族的人對美爾加德斯的磁鐵癡迷不已並且反覆上當; 第七代奧雷良諾是一個出生就有尾巴女嬰,卻被螞蟻咬爛後拖進蟻穴;隨後一場颶風吹走了馬貢多小鎮,吹走了一切,比那場持續四年十一個月有兩天的暴雨帶走的更多……讀起來總是給人很虛幻很縹緲如此不真切的感覺。

小說的結局布恩地亞家族連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道:“就在奧雷良諾·布恩地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馬貢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作者對於落後和愚昧的態度是徹底否定的,於是安排了一場颶風隊舊事物來了一次徹底的清理。“百年孤獨”,既是說拉美落後的時間之長,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態:對進步和先進的漫長等待。百年孤獨,百年的等待。至於這以後,落後和貧窮還會不會出現,沒有明確答案,但是馬爾克斯的願望是美好的:“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所謂魔幻現實主義,以荒誕的形式反映現實,不管馬貢多發生的一切有多離奇古怪和撲朔迷離,都是取材於馬爾克斯對拉美現實的觀察和感悟。

對夢想與光榮的嚮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範文4

最近看完了百年孤獨,書看得很快,可資訊量太大,反而還未消化完畢,停留在對一本好書囫圇吞棗泛讀一通的階段。相信還要反覆咀嚼幾遍,我才能真切明白作者對人類歷史的諷刺有多深。目前我對百年孤獨的理解僅是這是一本介紹一個家族在一個世紀中的崛起與衰落的過程,圍繞着其中兩個兄弟與取了他們相同名字的後代的故事。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是孤獨的,而又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擁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信條與行事的標準、動機與準則。每個人都有光明與陰暗,並以自己的方式爲這個家族付出一生。他們在馬貢多生活,在這個孤獨的小鎮與以馬貢多小鎮爲中心形成的一個範圍活動着,在這裏他們完成了生命的昇華,爲了他們心中的正義以及執着的信念,履行着他們從生下起就無形中擔負着的職責,爲一些荒誕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認爲必須非做不可的事情。他們每個人是獨立的,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之處。他們是家族的一份子,又似乎並不屬於這個家族,他們最大的相似點,就是孤獨二字。孤獨,打自這個家族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就與這個家族的命運緊緊的相連在一起,他們生來是孤獨的家族,死後也並沒有逃脫孤獨二字。

我不知道孤獨象徵着何物,也許是精神,也許是肉體。人類生而孤獨,死後靈魂也無法倖免。也許這個世界給予人類的唯一的一生必須揹負着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隨形的孤獨。從這一點上來看,無人不孤獨。肉體、外在與表面是停留在這個繁華熱鬧的世界,與無數人打着交道,生活在羣體中。靈魂、內在、卻是活在獨自、只有唯一的世界裏,精神是獨立於肉體而存在的,思想能與外界分享、交流,可靈魂必須得到獨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層次的深化。

有時候身邊的人越多,與外界的溝通越多,得到的資訊與反饋越多,就越能體會到內在世界精神的.唯一與獨立。外表接受陽光,內心處以安靜、幽深的黑暗;外界流經時光歲月,內心的自我則得以一片凝固的永恆的時間。在此間隙,肉體與表面光滑無損,思想與靈魂歷千錘經百鍊、在無數思考疑問中打磨淬火、最終到達片刻的成熟。

世間本無對錯,只有不同的理解與不同的見地。成熟與不成熟,界限非常模糊,無所謂何謂正確,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解釋獲得不同的支援。本無善惡,取人性命,報以惡果,若失去性命之人本就爲罪大惡極之人?殺人者無心、有心;失手、蓄謀,各樣情況交錯,以何爲標準、準則?有信仰與有無信仰的人,生活方式也翻天覆地之變化,若以對方爲正確,豈不是殺人至於無形,否定了一個人的生命的唯一的意義,倒比扼殺了這人的性命更加殘忍。學習有各種方法,以爲融會貫通最佳,並不需反覆詢問知識深淺。分數可衡量某個時期的付出,卻得不出此人品行、智慧的豐富程度,爲蟻羣所用,多中取少之時,才爲體現分數考試價值之時。知識永無止境,斷章取義、以小斷大、舍遠貪近、求分棄才需改進。

對待人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態度、人生觀與原則。

自認爲,溫婉的細涓長流的爲最愜意不過的生活方式。正是這種理想生活,簡單而又難得。書本,單人,細筆,空房獨處一下午。房外傾瀉陽光,房內靜聆閱書,感受文字的世界,享受獨處的快感。剎那間,能聽見平凡渺小的生命中,心靈的深處,身體裏,靈魂在亙古持久的孤獨中永恆的巨大的轟鳴。

我的生活態度,也便是獨立且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無論是面對過去,現在,或是未來。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範文5

讀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完後書裏的孤獨壓的我喘不過氣來,讓人的心情倍感沉重。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無疾而終的宿命以及每個人孤苦的內心掙扎都在我心中久居不散。

這部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不管作者是運用誇張還是想象,那種寓情於景的細緻描寫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我不止一次的爲烏爾蘇拉的勇敢勤勞而心生敬畏;爲布恩迪亞上校沉浮的人生與戰爭的宿命而唏噓不已;爲麗貝卡的食土情節與孤獨終老而深深遺憾;爲費爾南達的保守虛僞而啼笑皆非……馬孔多一百多年來的風雨瀟瀟,實際上是一個無情的輪迴。有時候想想,如果生活真的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樣,人類會不會活得更真實,更單純,更可愛呢?

總之,看完書覺得很可悲。可能是我自己對拉美以及西班牙的文化不甚瞭解,加之初讀此書,未能完全領略作者其中的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