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三篇】

學問君 人氣:2.2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讀書筆記【三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讀書筆記【三篇】

教師讀書筆記【三篇】1

從品讀到深思再到微寫,其實就是理解資訊、處理資訊、輸出資訊的過程。

關於張奠宙先生,第一次聽說是在20xx年7月,當時正在杭州參加培訓,殷現賓主編介紹了很多關於先生的資料。

就在去年12月20日,聽聞先生仙逝的消息,依稀還記得那天的場景,我在辦公室看着朋友圈裏教師們轉發的資訊,點開的時候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和同辦公室的彭教師聊起來,當時眼眶都紅了。

看到陳主編髮送的這則資訊時,已經是20xx年2月3日,大年三十前一天。立刻開始購買書籍,可是年關快遞停運,於是搜尋了最早能發貨的店鋪,2月9日,最終等到了這本書。跟着陳教師,一齊閱讀打卡!

以前閱讀總是看看別人怎樣寫,很少自我思考更深層次的東西。陳主編髮起的此次閱讀打卡,不僅僅讓我堅持閱讀,更讓我學會在閱讀中思考!雖然思考還不深刻,但已經有了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這是最大的收穫!

這本書以案例、對話的形式展開,一線教師很容易理解,對教學很有幫忙。平時的很多疑問也迎刃而解,同時也瞭解到不一樣版本教材之間的編排、數學術語。總之,學到了很多。

第一句話:我要向中國小學數學教師致敬,因爲他們教出來的學生在國際上數學教育測試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第二句話:我們這本書《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道理明白還需要實踐,期望大家能夠實踐、經驗、總結,和我們的理論相結合。

第三句話:我們要有大的夢想,建設中國自我的體系。

鞏子坤:小學不小,大道理也不大。

小學數學是教孩子學數學不是小事,也不是易事。因爲我們要理解知識發生、發展的順序。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發展順序。

大道理不大是指爲了易於理解每個數學核心概念,我們設定了三篇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的文章。一篇講概念理解,一篇講概念教學設計,一篇講概念教學實踐。

任敏龍:教什麼是比怎樣教遠爲重要的命題。

而小學數學教師往往關注怎樣教甚於教什麼。教什麼首先指的是教的資料,數學課程標準對此做了規定;其次,是指所教數學資料實質,本書着重討論的是後一個問題,要澄清這些問題,既需要我們有基於現代數學理論的觀點,還需要從它發生、發展的歷程中,體悟出數學的原創智慧。如此,才能教得自然,學得順暢。

讀到書中,我對裏面的表述提出自我的想法,師傅給予瞭解答,看來閱讀要多一點質疑的態度。

閱讀完這本書,開啟了很多思路,原先,你以爲的也許並不是你以爲的。

感激陳洪傑教師組織的這次共讀活動,由於自身知識有限,這本書還需要重讀。

教師讀書筆記【三篇】2

1.熟悉性原則。

作爲啓發的材料應該是學生所熟悉的,感知過的而又能在記憶中得到再現的,否則將會啓而不發。因此在講解新知識、新問題之前要組織學生對有關知識進行復習。這樣就可啓發學生運用舊知識對新課題進行比較、分析、抽象、概括,一層一層地揭示矛盾,最後達到問題的解決。

2.準確性原則。

啓發要啓在關鍵上,啓在要害處。關鍵就是突破難點到達重點的知識點,要害是指學生思路受阻的地方。這兩者往往是一致的。

3.及時性原則。

要做到啓發時,就要創設“憤、悱”的情境,就是說以一系列的啓發過程,把學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緊張而又活潑的境界。當這個境界形成以後,教師抓住本質、關鍵,在要害處稍加點撥,啓發的效果也就最好。教學中應儘量避免超前啓發和推遲啓發。

4.思維性原則。

啓發的'目的在於啓動思維,思維來自問題,更來自對矛盾的分析。因此,啓發式教學十分重視矛盾的揭示和矛盾的分析轉化過程的教學,這裏特別要揭示教材內容中展示的矛盾。矛盾的展示、分析、轉化本身就帶有強烈的啓發因素,這個過程的本身也是一種思維過程。

教師讀書筆記【三篇】3

朱永新老師說:“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愛自己的學生。作爲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爲此我讀了《如何成爲一名優秀教師》這本書,書中一些新的教育資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有很多的幫助。

我從這本說中,知道了要想成爲一名優秀教師,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我認爲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勵學生。

書中說教師的巨大力量在於做出榜樣,教師應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在教師的高尚人格的影響下,學生爲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爲其卓越的才能所傾倒,爲其廣博的知識所陶醉,心甘情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就是教師的人格力量。那麼何謂教師的人格?那就是四個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說“德”。任何國家,任何時代,任何學校,都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是支撐教育大廈的棟樑,是教師的靈魂。作爲一名教師,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 “樂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聖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聖而崇高的職業,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最終也能得到學生的尊重。那麼,教師的德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首先,要無限熱愛教育工作,甘願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爲了孩子”,“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具有神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纔會有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老師只有熱愛、尊重學生,纔會關心學生的成長。其次,要對教育事業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着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沒有教育,人類就無法前進。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爲勢必會使教育誤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立足現實,着眼於未來。第三,要作風正派,待人以誠爲貴,交往數信爲最。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具備了以上三點素質,教師道德品質之燈便高懸於講臺之上,浩然之氣便充塞天地之間,就會產生無窮力量。

再說“才”。有德尚需有才。作爲一名教師,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話、一手好板書、一副好口才、一筆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點點滴滴都要透過教師之口緩緩流進學生的心田。每一個教師都要力爭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說和寫是教師的“絕活”、“硬功”。教師還要善於組織管理學生。一個不會管理的教師,就無教學效率可言,就更談不上高效了。

第三說“學”。衡量教師合格與否,“學問”很要緊。一個具有豐富的學識水平、嚴謹篤學、專業精深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及家長的尊敬,也才能激勵學生刻苦攀登科學高峯。很難設想一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的教師能夠勝任培養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實證明,現代的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一的教師,而是喜歡那些學識淵博,而且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教師。教師學識淵博,纔會被學生信服。上課講得清楚,學生明白,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收穫,而教師良好的、淵博的學識功底,則會使教師處處顯示出智慧與靈氣,讓學生陶醉,獲得享受,感受到心靈的衝擊,這才能使課堂產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說教師應是好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