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滾雪球:沃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讀書筆記3000字

學問君 人氣:1.95W

本書是唯一一本巴菲特本人授權的“官方”傳記。第一次揭開了巴菲特的真實人生,爲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普通人一樣遭遇過挫折和失敗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資和商業中獲得了巨大成功和財富。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好的《滾雪球:沃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讀書筆記3000字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滾雪球:沃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讀書筆記3000字

除了看到好看的小說我會難以抑制的一直閱讀下去——我的人生裏也有好幾次因爲看小說一直到凌晨三四點,然後在事後每次都會痛定思痛的反思“自控力”和呼喚“理智”——似乎很少有事物能夠讓我自主的長時間聚焦。 我日日都讀書,但是每日閱讀的極限時間大約也就是兩個小時——似乎無法在一日內長時間閱讀。這大致與我讀的書的種類有關。選入我定課的書有兩種,一種是當初類似於四書五經之類的“智慧濃縮”的書——每讀上幾頁都有大段大段的批註可以寫,其內包含着方方面面的智慧,看久了會有種大腦“數據溢出”、“消化不能”的感覺——還有就是類似於我現在讀的《巴菲特自傳》這種了。

這本自傳的大部分內容中,我要讀很久或許纔有一兩處值得批註的地方,越往後讀越是如此,因爲多數人成功的燃料大部分源自天生或者幼時的際遇,這些優點貫穿他們的一生,然而對於其壯年之後卻鮮有改進——所以一本傳記往往前百分之二十我能做下最多的記錄和得到最多的收穫(當然這本自傳更多的是事件的記錄——頗似流水賬——而不是心路變化的探尋或者意志力量的發掘)。

一本傳記的深度除了與作者的水平相關外,更多的是傳記所描寫的人的深度。老毛,曾國藩等的傳記從頭到尾都能給我很多的啓發——他們的功業需要的是一個人方方面面的能力,包羅萬有遠超常人。這種人的一生不斷的在挑戰,而且往往是各種不同的挑戰,所以培養和展現了各種品質。對於我剛剛讀的巴菲特先生的傳記——雖然他亦是有着超人成就的世界首富,投資之神——但是我不得不說一本八百頁的自傳是有些長了(他的一生的挑戰全都有些類似——找到好的投資,賺更多的錢)。 我實在是不願意表達出任何的冒犯之意,但是巴菲特先生在投資和股票這些“術”上有着或許是人類歷史上巔峯的水平,但是他並沒有展現出一個非凡的偉人那種宏偉的力量,意志以及最重要的,抱負。做一個不太合適的比喻,一個在股票投資上技藝非凡的人和世上最好的鋼琴大師屬於一個級別的成就,用一個詞來形容,巨匠,或許合適——但是由於前者是關於累積財富,所以遠遠收到超過後者的追捧和尊重。

巴菲特先生是一個在投資上超凡入聖的普通人——但不是一個偉人。然而在成爲世界最富有的人之後,能夠始終保持作爲一個普通人,這或許是他最不凡的地方了。 所以在這篇自傳中,我更多的是將重點放在這一超凡的“技藝”上。 一個登峯造極的技藝當然不僅僅需要雄厚的知識以及出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與之相匹配的性格以及理念(比如價值觀等)。從巴菲特先生身上可以看到一個優秀投資者所需要的所有要素。

首先必須提及的就是他的專注。巴菲特先生和比爾蓋茨是非常要好的摯友,當他們第一次相見時被人問起那個因素對他們的成功最爲重要,兩個人都不約而同的回答了專注。巴菲特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了對金錢的強烈的企圖心(他愛錢,節約,乃至吝嗇。一直到年紀很大了纔開始看開了,開始搞慈善)。他十幾歲就想法設法的.做生意,掙錢,乃至於中學在學校裏是知名的差生,成績全是C或者D(不過其本人不得不說很有天資,後來認真學習還是進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變化如此之大,也不知道其參議員父親是否起到了什麼因素——請原諒我無證據的揣測)。對於蓋茨和巴菲特這樣的人來說,他們非常專注,非常清楚自己希望從事一生的職業是什麼,對他們而言,其熱衷的事業決定了學校對於他們的作用和價值——所以巴菲特進入哥大希望師從格雷厄姆學習投資,而蓋茨從哈佛退學追求事業,這兩種行爲實際上是一個性質。很多人用比爾蓋茨舉例,作爲不認真學習的藉口——實際上蓋茨一直認真學習奮鬥,只是對他而言,繼續在學校學習,已經沒有了足夠的價值。若是一個人非常專注而明瞭自己的道路,同時在學校繼續學習並無法給他帶來超過自我學習的幫助,那麼退學我看也是有魄力的明智之舉。

第二就是投資者必備的冷靜和控制——一如我之前文章提到過的傳奇交易員們的一大共性。巴菲特充滿了對金錢的慾望——他的一生大半部分都是圍繞着賺錢,賺更多的錢——然而他的慾望在給了他強烈的推動力之餘並沒有左右他的判斷。他永遠保持冷靜,並且依靠理智而非衝動和賭性做決定。他的投資信條:如果無法控制風險,就放棄可能的財富;這正是最好的寫照。

第三則是獨立思考。一個優秀的投資者要學會從別人那裏借取想法——一個好的idea是可以複製的——但同時,一個優秀的投資人也一定要保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這種“獨立”纔是你獲得他人無法獲得的回報的來源——正如投資理論所闡述的,公開消息中不存在套利機會,大家都知道的東西,也就沒有了價值。巴菲特的名言就是很好的寫照:當他人貪婪時你要膽怯,當他人膽怯時你要貪婪。當所有人都在爲2000年初的高科技股市瘋狂的時候,只有巴菲特固執的說高科技股已經過高了,並且堅定的不買任何高科技股票——所有人都在說巴菲特已經老了,愚蠢了,跟不上時代了。之後,高科技股確實繼續猛漲了一段,但是最終泡沫破裂,巴菲特倖免於難。巴菲特認爲高科技股過高是獨立思考,而他從不買高科技股則是壓制慾望——他說自己對於這些互聯網高科技的東西毫無瞭解,而他對於不瞭解的東西絕不投資;當然他錯過了英特爾和微軟股票瘋長帶來的鉅額盈利機會,但是正是這種堅持和自我控制,使他成爲“投資界的聖人”。

第四則是對於名聲以及信譽的絕對原則——不做任何過線的事情。巴菲特極其珍視自己的商業名聲與信譽,對於信任自己的人有着極強的責任感。在他決定關閉自己的合夥公司之後,他認爲自己有責任爲信任他的合夥人們找到值得信賴的下家。包括九幾年他擔起所羅門公司的主席重任嘗試拯救這個深陷醜聞危在旦夕的華爾街之王,也是將聲譽放在很前列的位置。第五則是他作爲一個大資本家,一個商人的精明吧。巴菲特似乎是個溫和的人(當然是按照自傳中的描寫),但是在商業談判中他就會變得狠辣而精明。他善於利用自己的聲譽來壓低價格,而且通常不留餘地。 在以上所有的描述之外,最令我敬佩的倒是他在成爲一個大富豪之後依然保持的樸素生活以及一份對於他人的善良。與他的妻子蘇珊的“極爲熱於助人”不同(各種基金會,各種慈善,捐款,幫助別人),巴菲特非常吝嗇——哪怕對於親人也一毛不拔(直到年紀老了以後纔有所改觀)。雖然如此,但是巴菲特自己也從不奢侈浪費。在受到蓋茨等人的影響之後,最後他更是決定將大部分財富在死後捐給比爾蓋茨夫婦的慈善基金會——一個嗜錢如命的資本家到了晚年,終於做出了偉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