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邊城》讀書筆記15篇

學問君 人氣:2.01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邊城》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邊城》讀書筆記15篇

《邊城》讀書筆記1

一直很遺憾,直到中學我才接觸到大家沈從文先生的作品,他的《邊城》是老師力薦的代表作。於是借書來讀,這一讀立刻被裏邊的情節吸引了去,彷彿我也置身於那個年代,那片如世外桃源般美麗的湘西。

“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狗。”這是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我開始尋思着,沈先生應該要寫祖孫相依爲命的故事。看下去後,的確如我所料,然而又出乎我的意料。因爲從字裏行間,我所感受到的不是祖孫兩人對生活的抱怨與不滿,而是面對生活勇敢與坦然的自在。

爺爺是個忠實的擺渡人,他堅持爲這份工作奉獻了五十多年,心甘情願,因爲擺渡已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從弱冠之年到古稀之年,他的這份感情已無從割捨了。“他唯一的朋友的是一隻渡船和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每次回味這一句,心裏總泛上股淡淡的酸楚。自從女兒殉情後,他的心裏應該空出了一塊,每次去碰觸,都會不自覺地哀傷吧。然而爺爺在大家的眼中依然是最樂觀與自得的老頭。

小說中對翠翠的描寫是這樣的,“在風日裏長養着,把面板變得黑黑的”“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爲人天真活潑”“那麼乖”“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儼然是鄉土氣息孕育下的清純化身。在美麗的外表下,我更佩服她的勤勞與堅強。與爺爺的生活,她似乎從來都不覺得少了什麼,儘管失去父母,但她的心是完整的,不像爺爺,有一些哀傷的過去,她的心裏寬敞明亮。熱情大方的她,快樂地過着如平常少女般的生活。遇到新娘過渡,她會爭着撐渡,到岸後,目送花轎離開,然後採一把野花束在頭上裝扮新娘子……

因爲她是一個不被世俗污染的女孩,所以她清澈如泉,明亮如水,一顆心被善良與天真填得滿滿的。如此美麗可人的姑娘自是男孩子們追逐的對象了。當中就有兩位好少年,但好巧不巧的是,他們不但是情敵,更是好兄弟。兩年前的彼時,翠翠十三歲,哥哥十六歲,弟弟十四歲。

大佬天保和二老儺送是茶峒掌水碼頭的兒子,“兩個年青人皆結實如小公牛,能駕船,能泅水,能走長”一個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一個眉清目秀,富於感情智慧。他們都學得做人的勇氣與義氣。看到弟弟對愛的執着與勇氣,哥哥選擇退出成全;弟弟則不要碾坊寧願做個擺渡人,娶翠翠爲妻。然而事情總非想象的那樣簡單,誰能想到水鴨子的天保意外在闖灘落水溺死?他的死,不是成全,而是無法挽回的裂痕祖孫兩人仍然划船過日子,一切依舊,惟對於生活,卻彷彿什麼地方有了個看不見的缺口,始終無法填補起來。

而此時年邁的爺爺因爲翠翠的事連番打擊已心力交瘁,他沒想到,一心只想爲翠翠謀個好姻緣卻落得了這番局面。儺送既不願娶不喜歡的人,又有愧於大哥的死,和父親吵了一陣後,他選擇了下桃源。

翠翠的愛情,沒有來得及自主便失去做主的權力了。她的幸福,原來已在不覺中悄悄流逝了大半。

而一夜雷電交加的風雨過後,催醒翠翠的,不是萬里無雲的晴天,而是一夜暴雨所造成的白塔倒坍、纜繩不見了、渡船不見了的現實,更令翠翠難以接受的是唯一的親人爺爺死去的噩耗。

在料理完爺爺的喪失後,翠翠從老馬兵口中明白了爺爺活時所不提到的許多事。二老的唱歌,順順大兒子的死,順順父子對於爺爺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妝奩誘惑儺送二老,二老既記憶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會,又被家中逼着接受那座碾坊,意思還在渡船,因此賭氣下行,爺爺的死因,又如何與翠翠有關……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全明白了。她把事弄明白後,哭了一個夜晚。

懷着對爺爺離世不久的哀悼之情與對二老深深的思戀之情,她默默等待着,想着: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許多人感嘆這樣一部極力讚揚美的小說以悲劇告終,桃源式的生活方式,落得個悲劇的結局,是不是沈老太過殘酷了?他自己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命運的無奈與無常使得翠翠的生命中有許多的錯過與哀愁。然而,她的未來卻是不被控制的,它會隨着自然的發展而繼續她的故事。

在看到爺爺死的時候,我很傷心,因爲那時的翠翠還是個尚不成熟的女孩子,她一直以來都和爺爺相依爲命,突然間要失去這樣一位至親,對她來說是何其巨大的一個打擊呢?幸而她有善良的鄉親鄰居,在他們的幫助下,爺爺才能入土爲安。這就是沈老筆下的湘西人,處在偏僻山地的他們用純良的本性在演繹着湘西人簡樸而純淨的生活。

《邊城》最大的吸引力便是“愛”與“美”。這兩大主題也一直是沈老作品中流露最多的精神源泉。在《邊城》中,翠翠與儺送的愛情,翠翠與爺爺的親情及鄰里鄉親的友愛,青山綠水的環繞,像極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作者以那個時代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用翠翠這樣的典型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處桃花源,在彷徨與無助時時常會去那裏小憩片刻,尋求安慰。而邊城,就像是沈老給我們在喧囂煩擾的俗世之外,尋到的一片如青溪般澄澈與簡樸的精神家園。而翠翠就是我們精神家園裏那個最原始的自己。

《邊城》讀書筆記2

人嚮往的是什麼?

一片樹林、一片大地、一個藍天,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當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一座小屋、一個村莊、一個城鎮……一個步伐、一輛自行車、一輛轎車……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 人手所創造的不知道是否滿足於他們的心意? 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當你貧乏的時候,追求的是財富; 當你動盪的時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裏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着社會的發展。這景象本應符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人們卻開始嚮往農村的環境。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後的農村到發展的城鎮,從發展的城鎮又到落後的農村。

《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有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並且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爲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 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 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邊城》讀書筆記3

生活是活動的,圖畫是靜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圖畫供以人欣賞。農村山城是一幅靜止的圖畫。千年萬年不變。生活裏面的人叫畫中人。他們在社會上地位可以忽略不計。然而畫中一切於畫外的人永遠充滿嚮往。唐朝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記載:問今是何時,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這些無論魏晉的人的生活在別人眼中卻是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怡然自樂。

沈從文也有文《桃源與沅洲》說:。。。千百年來讀書人對於桃源的印象既不怎麼改變,所以每當國力衰弱發生變亂時,想做遺民的必多,這文增添了許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許多人的酒量。至於住在那裏的人呢,卻無人自以爲是遺民或神仙,也從不曾有人遇着遺民或神仙。

農村的確只是失意人酒後的談資或閒暇人的雅興。至於生活在那裏的人呢,卻無人以爲自己是神仙和遺民。他們生存在所謂的世外桃源,承載着圖畫的完美與歷史的厚重。他們無法擺脫如畫般靜止的命運與生活。這潛在流動的悲劇命運。

《邊城》裏那一種沉重古老靜止的邊城風景,以及邊城小人物的生活狀況,如畫。而畫中的人物呢?

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這生活無形中就夠成了一幅圖畫,有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意象與味道。

它們沉澱了恢弘滄桑,沉寂悽婉的悲壯。作爲圖景,有永不退色的鑑賞價值,濃厚的鄉土氣息。作爲真實,卻有它無法承載的厚重。作爲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種悲涼,無奈。翠翠的母親與一個軍官私生下她就早死去,父親她剛誕生起就遠去。從小相伴翠翠的是黃狗,爺爺,渡船,渡口以及對母親依稀回憶。成年累月感受的是臨溪石頭,天光日月,河風。

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面板變的黑黑。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長養她且教育她,爲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隻小動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鼬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儼然圖景中一道風景。她生活在這亙古不變的圖畫裏。

風和晴朗的天氣無人過渡,鎮日長閒。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岩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往水中拋去,鏃的使身邊的黃狗自岩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張着耳朵聽祖父講城裏很多年前的戰爭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做成的豎笛含嘴裏吹迎親送女的曲子。。。

遇到過渡的是新娘。翠翠必爭着做渡船伕。站在船頭,懶懶的攀緣纜索讓船緩緩過去。花轎到岸拉,翠翠必戰在小山頭,目送這些遠去,方迴轉船上,把船靠近近家的岸邊。獨自哼唱或採一把野花束在頭上裝扮新娘子。。。

平靜,古老而祥和,自然樸實。然而翠翠卻是敏感脆弱,孤獨憂傷的。倘使爺爺死了。。。吊腳樓上的曲聲與這幽怨的心思相對應。倘使爺爺死了,會有戶人家等着她?這是她唯一透破這圖畫的路?引出了翠翠心中隱祕幽暗的一段愛情故事。筆觸冷靜平淡,語句沒有任何宣染豔麗。白描淡淡的不能再淡。然而白描中仍看到結果的厚重。隱祕憂傷的是他們的愛情沒有開始就消失。翠翠不做聲,心中只想哭,可是沒理由可哭。祖父再問下去,便引到了翠翠死去的母親。。。老人說了一陣,沉默了。。。原來來做媒的是爲大老。而站在對溪高岸竹林裏爲她唱歌的卻是二老。二老想做雲雀,二老有詩人性格。翠翠喜歡二老不喜歡大老。文字總在二老是爲要一座碾水房還是一隻渡船着遊動,在渡船上爺爺反覆詢問中延續。二老愛翠翠,喜歡翠翠,他在碧溪阻爲她唱了一十七個晚上的歌。他認定自己命中就是個撐船的。翠翠感覺生活太平凡了,感到心中有些薄薄的淒涼,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翠翠夢見在夢中被一個人的歌聲浮起來,上懸崖摘了一把虎耳草。而先說媒的是大老,大老卻死去了。翠翠還不知怎麼回事就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二老因爲家庭的阻力,捨棄翠翠下桃源去。翠翠的愛情破滅。爺爺死了,她仍與黃狗來弄渡船。

整個只在一幅平靜滄桑的的圖畫中。給人無以承受的悲嗆,無以承載的重量。

《邊城》讀書筆記4

夜深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裏品讀《邊城》,思緒也隨着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伏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實情後,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架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一直愛着翠翠,但哥哥爲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回來的人。

人世間的美好與淒涼,在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翠翠與爺爺至深的親情,天保、儺送兩兄弟的手足之情,祖孫二人與村裏人的和諧融洽又質樸的鄰里關係,人與自然的統一,淳厚的民俗與民風……

又或許是秀美的景色,喧天的鑼鼓,熱鬧的節日,吸引了眼球,掩蓋了喜慶祥和背後的淒涼與傷痛。但作者清新雋永的筆詞下的確有絲絲憂傷的情懷。就像這裏也有親人的離別與去世,有滿滿的期待未果,還有懵懂、朦朧,卻又無疾而終的愛情……

有些時候,我們看到繁華,卻看不穿繁華背後的蕭索與淒涼,經歷了喧譁,卻沒有想過曲終人散後的寂寞是否也會升華。

有些時候,我們看到了現象,卻撥不開迷霧,也有些時候,有些話不說,就再難澄清,再難說出口。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但長久以來,生命便如一條河流,激流曲折,卻永遠也回不了頭。

我們總抓不住一些東西,改變不了一些事物,美麗的背後也有訴說不完的蒼涼。就像翠翠這樣明媚的孩子,最終也只得在江畔孑然一身獨自的癡癡盼想。

這裏的憂愁是一滴化不開的墨,滴到心上,糾纏不止,然後風乾,凝結在那裏,無法抹去,只有那澄明的江水,依然訴說着那些古老的故事……

《邊城》的好詞:

神采奕奕 神態自若 修長挺拔 矮小精悍 勇往直前 堅定不移 居安思危 死而後已

刨根問底 廢寢忘食 垂頭喪氣 氣急敗壞 愁眉苦臉 沒精打采 若無其事 料事如神

身形纖弱 身粗似甕 體態輕盈 體健筋強 高頭大馬 五大三粗 短小精悍 足智多謀

枯瘦身材 身段窈窕 弱不禁風 身軀凜凜 掩卷沉思 神情專注 恰如其分 融會貫通

果園飄香 碩果滿園 碩果累累 紅果滿枝 藕斷絲連 披紅抹綠 學貫中西 博古通今

《邊城》的好句:

一個對於詩歌圖畫稍有興味的旅客,在這小河中,蜷伏於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於感到厭煩,正因爲處處有奇蹟,自然的大膽處與精巧處,無一處不使人神往傾心。

翠翠每天皆到白塔下背太陽的一面去午睡,高處既極涼快,兩山竹篁裏叫得使人發鬆的竹雀和其它鳥類又如此之多,致使她在睡夢裏盡爲山鳥歌聲所浮着,做的夢也便常是頂荒唐的夢。

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

翠翠依傍祖父坐着,問祖父: “爺爺,誰是第一個做這個小管子的人?” “一定是個最快樂的人,因爲他分給人的也是許多快樂;可又象是個最不快樂的人作的,因爲他同時也可以引起人不快樂!”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爲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

日子平平的過了一個月,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皆在那份長長的白日下醫治好了。

人事就是這樣子,自己造囚籠,關着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來崇拜。生存真是一種可憐的事情。

水是各處可流的,火是各處可燒的,月亮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

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爲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像我這樣的女人,總是以一個難題的形式出現在感情裏。

人的寂寞,有時候很難用語言表達

一個人記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太多事情也不幸。

日頭沒有辜負我們,我們也切莫辜負日頭。

照規矩,一到家裏就會嗅到鍋中所燜瓜菜的味道,且可見到翠翠安排晚飯在燈光下跑來跑去的影子。

《邊城》讀書筆記5

我和很多人一樣,都是從《湘西》、《湘行散記》開始進入沈從文的世界的。湘西美得讓人傷心,因爲美都是脆弱的,讓人發愁的,就連沈從文自己的文字也在時間的流逝中,泄露出灰濛濛的愴然來,“去鄉已經十八年,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極大的進步,試仔細注意注意,便見出在變化中墮落趨勢。最明顯的事,即農村社會所保有那點正直素樸人情美,几几乎快要消失無餘……”他說的,還是1934年冬天的景象呢(《長河》題記)。我閱讀沈從文,已經是1970年代的最後年頭了:那真是一個激情充沛的閱讀期,和沈從文一起進入大學校園的,還有錢鍾書、金庸、薩特、福克納、米切爾,以及阿梅農、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繁華盛宴,也是泥沙俱下,讓每個人都患上了嗜讀癖。同寢室中,最早大讚沈從文的,偏偏是個與文學沒什麼緣分的人,他來自山西,那兒貧窮、乾旱,一口井要打200米,一年只能吃上一斤肉,所以他就迷上《湘西》了。沈從文的湘西,是可以讓人以各種方式來表達愛意的。時間再過了十多年,我問去過湘西的人,那邊是否還有些《邊城》的風味?回答都是一律的:“早就面目全非了!”我這時已經不會吃驚了。這倒不是因爲我的冷靜中多了些常識,曉得大鍊鋼鐵、濫砍濫伐的歷史傷了山林多大的元氣,而是我懷疑,這個世界是否真正的存在過?就連沈從文自己,當初也表現了曖昧和猶豫:妻子問,你寫的到底真不真?他回答,爲什麼不問美不美?

現在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桃花源。陶潛的《桃花源》是用詩寫的,帶着明顯的假設、虛擬和模糊,沒人會把它當真,不過就是寄託夢的地方吧。沈從文的湘西則是散文的質地,一條河、一條官道、一座城,都有名有姓,每一件道具,一條船,一塊川鹽,都是實指,毫不含糊。在這個風土中,徐徐展開的故事,也彷彿是作者在憶舊。其實,這也都是爲安置夢而虛構的。可以作這樣一個假設:如果沈從文從未離開過湘西,而又掌握了小說的技巧,他能坐在鳳凰的一棵桔樹下,寫出如我們今天所見的《邊城》麼?一定不會的。要寫,也不會是這樣子。尋夢是需要距離的。

這和加西亞馬爾克斯寫《百年孤獨》有一點類似,馬爾克斯從姥姥那兒學到了以毋庸置疑的態度講鬼故事的方法,這使天馬行空的魔幻也釋放出了現實的力量來。而沈從文在造夢的時候,其態度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和馬爾克斯不同的是,馬爾克斯始終是清醒的,曉得自己在幹什麼,而沈從文沉浸其中,自己也莫辨真假了。當然,文字裏的湘西,何嘗又不是另一種真實的存在,就像大地,可以讓我們進入和分享,從而寄託我們的願望和哀悼。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幾乎人人是好人,如《邊城》的順順、大佬、二佬、翠翠、爺爺、楊馬兵,如《長河》的長順、夭夭、老水手,都好到極處去,倘若有瑕疵,也是反過來證明他們作爲常人的完美。就連一個嫖客和ji女之間的情義,“也常常較之知羞恥的城市中人更可信任。”從這個結論出發,湘西那些可惡的傢伙,要麼本身就自城市來,要麼就是被城市的風氣染壞了。再譬如刀子,這是和血腥、血性最有關聯的,湘西人在需要用刀時,就霍地拔出來,並且敢於捅出去。對付仇人是這樣,兩男爭一個女人,也是這樣,因爲湘西人“不作興有‘情人奉送’如大都市怯懦男子愛與仇對面時作出的可笑行爲。”

血性,似乎是沈從文給一個人下判斷時,首要的尺度。我想起一個和沈從文了不相干的大作家,他一生迷戀的也是匕首和流血,佩服的英雄全是些街頭的惡棍、流氓和冷靜的殺手。這就是阿根廷的博爾赫斯,居於大地的另一面,自我囚禁於書房或一個更大的、環形的圖書館。他對殺手的嚮往,來自他自身體魄的孱弱,全是一個個高度抽象的願望。這和沈從文完全不一樣,《從文自傳懷化鎮》裏有一段很平靜地寫到,“我在那地方約一年零四個月,大致眼看殺過七百人。一些人在什麼情形下被拷打,在什麼狀態下被把頭砍下,我可以說全部懂透了。”這一份經驗是十分可怕的,而它帶來的後果就是:“使我活下來永遠不能同城市中人愛憎感覺一致了。”城市中人,這是一個他念念不忘,總以輕蔑口氣說出來的詞。那麼,像博爾赫斯這樣的紳士與智者,也該算這羣人中的某一個吧?似乎不一定。在沈從文的詞典裏,城市人,大概是總括貧血、懦弱、市儈、狡詐……的一個大名詞。他對自己最滿意的稱呼,自然就是“鄉下人”。

《邊城》讀書筆記6

一位老船伕,一個女孩、一隻黃狗、更使這景色優美的湘西邊城平添了一份溫暖的感情,他們雖生活拮据、但卻生活得很安詳、佷快樂。生活這喧器的大城市的我們,雖然擁有佷好的生活條件,但卻始終失去了那份最簡單的樸實的快樂,多麼嚮往那座邊城的日子。

這那裏,老船伕和他的孫女天天我別人渡船,大家覺得不好意思、所以有時候會硬塞些錢給老船伕、但老船伕卻死都不肯收、天熱了還會爲渡江的人準備解渴的茶水,老船伕的身上閃耀着多麼善良的人性光輝、試問在當今社會,像老船伕這樣真誠友善待人、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多少?大家都在追名逐利中漸漸失去了骨子裏的那份真。

翠翠是老船伕的孫女,是個懂事的姑娘,與老船伕相依爲命,互相關愛着,她總怕爺爺會離開她,爺爺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死去,所以一直爲翠翠的婚事操着心。

翠翠心裏喜歡的是二老,大老卻來提親了,爺爺問她願不願意,她始終是沒給出個答案。兄弟倆決定公平競爭。

不多久,大老被淹死了。這是不是他要成全二老和翠翠的表現?二老由於家裏的壓力和對哥哥的一份譴責。他不在對翠翠表示要追求的熱情,他離家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

爺爺在經歷二老及其父親順順冷漠的態度之後,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後,他離開了這個人世。

白塔倒了,船要走了,人逝了。一個悲傷的力量充斥了整個結尾,讓人的心緊緊的揪了一下。我想老船伕爲別人渡船渡了一輩子,爲翠翠的婚事受到了不少心靈的冷漠,他想休息了,他該休息了,他帶着翠翠的愛閉上雙眼。

可是二老在哪裏?他什麼時候回來?也去明天,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他就這樣爲了那樣一份兄弟情而就這樣捨棄了那一份還沒真正開始的愛情?

沈從文最後還是沒有給出正真的答案,他給了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我甚至覺得這樣一個捉摸不定、不果斷的結局是給翠翠當初沒有大膽表明自己的心意的懲罰,她思想的保守和固執讓她沒有得到自己的愛情,這是必然。

邊城的人都是真誠樸實的,但讀着沈從文描述的文字,總覺得有一絲拘謹纏繞在心中,總覺得在邊城的人的心中還縈繞的一份保守固執,亦或者說,在邊城這個僻遠,遠離大城市的小鄉村。人們依山旁水地生活着,周圍的山和水似乎相隔了他們思想中的某一個成份,讓人讀來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絲悲傷。

《邊城》讀書筆記7

1、翠翠,你若肯爲幸福再努力一吧

《邊城》已讀到後期了,這才發覺對沈從文筆下的這個小丫頭有許多想說卻不知如何表達的話。也許是我的性格問題或者是認識問題。我總是不能理解翠翠在躲避攤送老二的什麼啊! 邊城應該是塊好地方,婚姻並不那麼死板。既是這樣,那有什麼話便說就是。少女總有個害羞的情結 ,不能直接說出來,表示總該有吧!不應該讓所有人都弄得雲裏霧裏的,有什麼想法,大膽說出來!幸福是我在自己手裏的,擺渡也就那麼一輩子,有所表示,誰都不會留有遺憾。

你若不惜,他亦不愛。自己的幸福,自己尋找,剩下的人靠邊。千萬別,親手,葬去了自己的幸福。有些事錯過了就是永遠,有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但值得肯定的是,邊城這地方淳樸無比,淳樸到兩個年輕人不用哪麼卿卿我我,就已明朗如初的兩情相悅。他們的感情就像白河的水一樣,清澈透明,讓人不免有些羨慕和感嘆。卻也因如此,他們都不能豪爽的主動表明心意,他們的愛留有遺憾,就像翠翠在章末時二老那若有若無的身影 。

《邊城》讀完後,總有種莫名奇妙的感覺。那麼濃厚、淳樸的鄉土民情,那麼善良、和諧的人們,可總感覺有什麼地方不妥。也許是大老的死,那麼突然,那麼莫名其妙,急促到讓人不敢相信,這會是上天特意安排的。總是在構思着,要是大老沒有死,翠翠和二老將會是怎樣的結局。又或者是老船伕的死,多麼和藹的一位老人啊!具備了茶峒人的所有品質,對孫女的愛更是掏心掏肺的呢!可爲什麼就給走了呢?還那麼安詳,讓我以爲這個故事還沒有完結,一直可以到永遠的永遠。

我本來想着,暫且祝她幸福。可總感覺,這樣的幸福我給不起,她也承受不來。那就隨緣吧!就像白河的水一樣,想流哪流哪。心啊,要走哪走哪吧!

2、故事中祖孫情節也是感動人心的情節之一。祖父與翠翠的細膩互動強烈散發出親情,令人心生羨慕。然而祖父因爲愛的太深所以處處尋找他以爲對翠翠的最好選擇,結果卻弄巧成拙,以至於翠翠的人生由一顆閃亮的水晶,因一時失手,頓失光彩成了一顆普普通通的石子,也許有人會覺得祖父的行爲令人氣惱十分,但再想想,這塊水晶是誰一點一滴琢磨出來的呢?即使它不再閃晶,即使失去了一切翠翠仍有活下去的希望,她沒有因此而倒下。翠翠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人生路。

《邊城》讀書筆記8

這湘西邊遠的小城原本是靜謐的;這破舊的渡口原本是殘缺的;這時間流淌的故事,原來是沒有的;然而因爲渡口承載了他和你的承諾,故事因爲有了你的等待,這小城開始佈滿了馨香。你難以忘記你和他邂逅的那一刻,那一刻你和他交換了生命的誓約,從此你用等譜寫人生的奏鳴曲,你每天聞着等待的味道等待着,等待着那個也許明天就會回來的他,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的他!

“我不知道風是向哪一個方向吹,你的溫存,我的靡醉。”翠翠,你是否感覺到徐志摩的唏噓正如你一樣呢?誰都不願看見你一天又一天地守望在渡口上,苦苦地等待。如果我是沈從文,必定不會讓你日復一日地等待。因爲我知道等待的味道很苦,很苦。你必定會在雨中與他再次邂逅,可惜!我是沈從文嗎?我不是,所以我只能猶如一列火車從你身邊緩緩駛過,用幾滴和着我對你的愛憐,同情的淚珠告訴你:對不起,我無能爲力!不過殘缺也可以是一種美吧!儘管我不知道你下一刻是否能邂逅他,但我知道濃郁的.山色鎖不了你的情,曲折的流水圈不住你的愛。你始終會秉持永不灰飛煙滅的信念,一直地等等等……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蔥;寂靜憶風,蓋不了水的閒適;時間流淌,帶下走你對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着他再次出現於渡口。

《邊城》讀書筆記9

“這個人也許永遠也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帶着這個遺憾的結局,我結束了第三次閱讀《邊城》的歷程,那股強烈的複雜感涌上心頭,心裏像是被風吹了整整一個通宵後清晨的藍天,空曠的發痛。沈從文給了我們失望,同時,又給了我們希望,儺送,明天,你會回來嗎?

那些由浮雲記錄下來的花事,那些由花開裝點過的浮雲,都在這一個無盡漫長的等待中變成荒原的旱季。當潮水涌上年代久遠的堤岸,夏天連接了下一個夏天,儺送,你什麼時候回來?當大雨席捲了茅草屋後的那個白塔,夏天淹沒了下一個夏天,儺送,你什麼時候回來?跳過綠春悲秋忍冬和下一個夏天,你會不會出現在那個渡口邊站着的翠翠面前,眉眼低重,轉身帶走一夏天的雨水,再轉身帶回染上顏色的積雪,你有沒有想念那個岸邊純真的翠翠呢?

在我心裏,我一直固執的認爲《邊城》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翠翠苦苦等待的那個人,那個走馬路爲翠翠唱歌的那個人,那個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人,帶着他未了的心願站在那張熟悉的、純真的臉孔面前,在那個和平安靜祥和淳樸的田園裏,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正如沈從文所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從這本書裏,我看到的是對人類誠實美麗的讚頌。

翠翠——那個乖巧伶俐淳樸,天真而不嬌嫩,就如湛藍天空下剛長着青枝翠葉的嫩竹,這個純真的女孩對愛情的到來又嚮往又擔憂,在夜幕降臨的時候,她“會有點薄薄的淒涼”,她覺得生命中好像缺少了什麼,情竇初開的少女心裏既幸福卻又擔憂着、羞澀着。

至於儺送和天保,岳雲二老英俊瀟灑又能幹,大老沉穩正直,兩兄弟同時愛上了天使般的純潔的翠翠,對愛情的忠誠、堅貞,同時又表現了他倆自我犧牲的美德。當兩兄弟約定在對岸爲翠翠唱歌時,做哥哥的堅持讓弟弟唱,自己一晚上都沒開口,第二天就下灘去了,他心裏爲弟弟高興,同時又爲自己失落着,所以他好多天沒有開口講話,而不幸的的事接踵而至,這個熟識水性的水鴨子爲了救人淹死了,儺送的心裏滿滿的裝的都是對哥哥的內疚,他沿河灘找了幾萬裏,爲了找到哥哥的屍體,他不辭辛苦,那是對哥哥的不捨、內疚和難過回來後,他的心裏更加矛盾,一邊是對哥哥的內疚,一邊是對翠翠那深深的愛,加上父親的壓力,他不得不選擇逃避,可是即使是逃避,他還是很堅定的告訴父親,自己不想當碾坊的主人,他歡喜的人是渡船的外孫女是那個純真的翠翠!就這樣,他走了,義無反顧的離開了家,離開了翠翠。而爺爺也因爲一連串的打擊,在順順那裏又得不到證實和肯定,留下孤苦伶仃的翠翠去了天堂。

我幻想着翠翠一直哭、一直哭,爺爺走了,再也沒有人帶她去看端午的賽龍舟,再也沒有人陪她度過以後的風風雨雨,再也看不到那個養育自己的惟一的親人了,讀到這裏,心口那裏像是揉進了一把碎冰,凍的發痛,就像是夏天突然咬了一大口冰含在嘴裏,最後只能凍得吐出來,可是,揉進心裏的冰怎麼吐得出來?於是那些叫做悲傷的情緒,像是成羣結隊的螞蟻,從遙遠的地方趕來,慢慢的爬上自己的身體,朝着最深處跳動着的心臟爬去。

反覆的問自己爲什麼會這樣?我的眼淚就這樣不知不覺的爬上臉頰,逆光裏黑色的剪影,沉澱出悲傷地輪廓,擡頭仰望天空,幾朵寂寞的雲停在天上一動不動,那句“儺送,你回來吧。”就這樣漫過胸腔,爬上舌尖,跳過脣瓣被輕輕地釋放出來。

看到結局那句“那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了”,我合上書,心像是一張白紙被輕輕的揉起來,再攤開後就是無數細小的褶皺。不甘心的翻開最後一頁,狠狠地看了那後半句“也許明天就回來”,欣慰的笑了,我想,我會把這本書的結局記成:儺送,明天就回來!

《邊城》讀書筆記10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無意中提到什麼時會紅臉了。時間在成長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負點兒責。她歡喜看撲粉滿臉的新嫁娘,歡喜說到關於新嫁娘的故事,歡喜把野花戴到頭上去,還歡喜聽人唱歌。茶峒人的歌聲,纏綿處她已領略得出。她有時彷彿孤獨了一點,愛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起雲一顆星凝眸。祖父若問:“翠翠,想什麼?”她便帶着點兒害羞情緒,輕輕的說:“在看水鴨子打架!”

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爲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着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着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面板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爲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老船伕不論晴雨,必守在船頭。有人過渡時,便略彎着腰,兩手緣引了竹纜,把船橫渡過小溪。有時疲倦了,躺在臨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過渡,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皆溜刷在行,從不誤事。有時又和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和祖父一同動手,船將近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爲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風日清和的天氣,無人過渡,鎮日長閒,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岩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向水中拋去,嗾使身邊黃狗自岩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皆張着耳朵,聽祖父說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戰爭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作成的豎笛,逗在嘴邊吹着迎親送女的曲子。過渡人來了,老船伕放下了竹管,獨自跟到船邊去,橫溪渡人,在巖上的一個,見船開動時,於是銳聲喊着:

“爺爺,爺爺,你聽我吹,你唱!”

爺爺到溪中央便很快樂的唱起來,啞啞的聲音同竹管聲振盪在寂靜空氣裏,溪中彷彿也熱鬧了一些。

《邊城》讀書筆記11

《邊城》的好詞:

欣喜 安詳 坦然 靦腆 害羞 優美 努力 愛心 甜蜜 積極 友好 自信 勇敢

堅定 整齊 俏麗 端莊 文靜 動人 典雅 豁達 美滿 和諧 尊敬 快樂 舒心

整潔 溫暖 舒服 稱讚 簡潔 秀麗 嫵媚 可愛 勻稱 標緻 喜悅 感激 欣慰

甜美 魅力 優秀 幸福 興奮 英俊 關切 堅強 清淨 歡喜

《邊城》的好句及感悟:

1.世上再也沒有比時鐘更加冷漠的東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盡情地摘取青春幻夢的花朵的時刻,它都是同樣分秒不差地滴答着。——高爾基《時鐘》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象徵擬人等手法,寫出了時鐘的無情,提醒我們珍惜時間。

2.人行秋色之中,腳下踩的,發上戴的,肩上似有意無意飄墜的,莫非明豔的金黃與黃金。——余光中《左手的掌紋》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葉比作黃金,生動形象。

3.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感悟】:這句話運用疊字,展現了文字的音韻美,表現了雪的冷豔與悽麗。

4.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豔奪目,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着壯烈的悲歌離去。——張抗抗《牡丹的拒絕》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現了牡丹卓越的風姿。

5.桔紅色的房屋,像披着鮮豔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着雨底洗禮。——張愛玲《秋雨》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寫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6.時間好比一把鋒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當,會在美麗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紋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消磨掉. ——張愛玲《心願》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和象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對時間的看法,時間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7.像一個巴掌,鮮紅、鮮紅;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開的鮮花,永不凋謝!——《秋葉》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秋葉的顏色形狀和姿態,表現了秋葉和秋色的美好。

8.幾個小夥伴,藉着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畫,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豐子愷《竹影》

【感悟】:寥寥數筆,寫出了幾個小夥伴作畫的情景,幽默風趣,用筆簡練而獨到,充滿了豐子愷作品獨特的魅力。

9.麗日當空,羣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

【感悟】: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語言精緻優美,富有感染力,言語間充滿了對桐花的喜愛,讓讀者也彷彿一起看到了這漫山遍野的桐花開放的勝景。

10.他悲慼地舉目遙望蒼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靜的湖面上。

【感悟】:這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寫星星非常傳神,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乾淨純潔,把夜空比作湖面,寫出它的平靜美好。然而這樣的美景下,我卻要死去了,反襯出我的懊悔。

11.這時,一個鳥兒是一片樹葉,一片樹葉是一個鳴叫的音符,在寂寞的冬天裏,老槐樹就是一首歌。

【感悟】:該句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將停在樹枝上的小鳥比作樹葉,將鳥鳴比作音符,將老槐樹比作一首歌,生動形象的表現出冬天老槐樹的熱鬧、充滿生機的景象。

12、沒有捕捉不到的獵物,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捕;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做。

【感悟】很讓人熱血沸騰的句子,有句話叫“狼子野心”,是貶義,不過在這我們可以參考下狼的野心。我們可以先不考慮有心無力的問題,而是先去尋找這個心,這個心是我們的理想,我們的夢想,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達到。

13、沒有獵物我們就去尋找獵物,發現獵物我們就去追逐獵物。尋找、發現、追求、獲得———這就是狼的生活要素。

【感悟】這是一種及其積極的心態,尋找、發現、追求、獲得獵物。我們在生活中的獵物是什麼呢?可以是知識,可以是幸福感,可以是快樂,總之,要行動,要努力,要追逐。

14、儘管面對上萬只的黃羊,面對兇猛的老虎,我們都毫不退縮。但是面對人類的槍口,適當的轉移是明智的。我們不缺乏成功的信念,但是我們絕不是癡心妄想只會送死的傻瓜。

【感悟】這對生活法則同樣適用。我們要有清醒的頭腦,在最短的時間內分析形勢,做出最正確的決策。這也是生存法則之一。

《邊城》的好段

1、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溪既爲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於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隻方頭渡船。

2、老船伕不論晴雨,必守在船頭。有人過渡時,便略彎着腰,兩手緣引了竹纜,把船橫渡過小溪。有時疲倦了,躺在臨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過渡,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皆溜刷在行,從不誤事。

3、風日清和的天氣,無人過渡,鎮日長閒,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岩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向水中拋去,嗾使身邊黃狗自岩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皆張着耳朵,聽祖父說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戰爭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作成的豎笛,逗在嘴邊吹着迎親送女的曲子。

4、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

《邊城》讀書筆記12

小說主人公是擺渡船的老船伕及其孫女翠翠。故事圍繞翠翠的愛情糾葛展開。茶峒掌水碼頭的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大老和灘送老二同時愛上翠翠,翠翠只鍾情於老二,祖父只知大老曾來求親,不知孫女心事。兄弟兩相約以唱歌爭得翠翠的心,哥哥自知非弟弟敵手而自動退出後淹水而死。順順和老二由此對翠翠祖父產生誤會,順順要老二另結一門富家親事,老二的心卻仍在翠翠,遂賭氣沿河下行,祖父已察覺此事,心中鬱悶旋於某夜雷雨中去世了,而翠翠則一直等著老二。

《邊城》讀書筆記13

前些日子,有知己好友向我推薦沈從文代表作《邊城》,閒暇時,我買了一本《沈從文集》,重點讀了《邊城》一文,感想頗多。

《邊城》是一部反映湘西民情的中篇小說,它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主要是透過描述女主人公翠翠與少男儺送的純情之愛,來揭示一種源自湘西古樸原始的“愛” 與“美”。這種愛與美在小說中,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之舉,更沒有附加銅臭的權錢交易,相反小說所表現的男女之情正是古樸原始鄉村孕育而生的自然戀情,它青春、陽光、清新、健康,猶如陽光下愛情的花朵,晶瑩透明。縱觀小說描述的不僅是唯美的戀情,更有祖孫、兄弟之間的摯愛親情,還有處在整個邊城各個角落人們之間的一種善良互愛之情,這些愛與情不正是如今我想看到的人類最高尚的心靈之美嗎?雖說小說翠翠和儺送的愛與情以苦澀的悲情收場,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更是我爲之惋惜的,但它又讓我懂了美好的愛與情有時並不能完全爲自己所把握的一面,它有其社會屬性的另一面,以致這中間或有悲情、或有無奈,這讓我聯想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慨嘆,當然我不排除也有人能衝破重重阻力追求得到自己的愛與情,如古代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但話又說回來,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能把握自己的愛與情?又有多少人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愛與情呢?也正因爲這樣,“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就成爲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共鳴!

《邊城》讀書筆記14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沈從文先生用筆描繪的一幅美麗的風俗畫卷,展示了湘西民間獨具的民俗美、風情美。湘西山城充滿了安靜活潑,生機盎然的風暴美:天朗、風輕、水清。能夠寄託作者和讀者深沉而真摯的愛,寄託着哀愁、憐憫和期望。沈從文對自我說:“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係。”水流過這個靜謐、悠然的湘西小鎮,帶來翠翠的故事,故事平淡,但卻融入茶峒恬淡自然的山光水色之中。所以這種平凡的感情,總會給人留下一抹遐想,單純的似水流過,靜靜的,淡淡的。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理想的夢境,他將對山水的熱愛化作文字融入夢境,。茶峒自然風景清新雋秀,江水清麗綿延,江上的渡船每日執行於山水之間,儼然點綴了這如詩的夢。在這樣的夢境足,卻也有淡淡的憂愁。沈從文先生還說“美麗總使人憂愁。”這或許也是一種美的境界。

故事的女主人公翠翠是美麗、純樸、善良的,她還聰明、乖巧,不諳世事。湘西的清風、麗日給她健壯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她一雙碧玉般澈透的眸子。翠翠對老船伕的感情真摯而感人,對儺送二老的感情朦朧卻執着。對生活,她找不到方向,但卻能夠樂觀地應對,老船伕也是個純樸、善良的人,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渡船,他忠於自我的職業,不求回報。他不但不收別人渡船的錢,卻還經常送別人東西。他不思索自我職業對於本人的好處,只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他唯一耽憂的是自我孫女將來的生活,最後卻還是在失望和遺憾中死去。天保和儺送兩個好兄弟同時愛上了翠翠,兩人相約採用了美麗而浪漫的“走馬路”。唱情歌給心愛的人的“競爭”方式,天保因先走了“車路”,所以怎樣也不肯先開口,當他聽到弟弟的唱聲後,自知不是對手便闇然去,最後心灰意冷葬身河水之中,而弟弟儺送爲了翠翠寧可不要碾坊,卻也因爲誤會和天保的死而選取遠行,留給翠翠無期的等待。

因爲美總是殘缺的,所以故事就在憂愁和遺憾中收場。我除了被美麗的鄉村風光和純樸的風土人情感動之外,還感動於翠翠那執着無悔的等待,比起此刻社會的浮躁,還有多少人會如此執着浪漫的情愫呢?

《邊城》給了我們許多啓示,即使孤獨也要執着地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它還引發了我們對人性的思考,對於來之不易的幸福的守候。

《邊城》讀書筆記15

夜闌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裏細品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思緒隨着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起伏伏……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着翠翠,但哥哥爲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地演繹着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着不完美。她的愛情悲劇可以說是那個年代造成的,她和儺送本來完全可以結合在一起,培育出美麗的愛情之花,可惜二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

而現在誰會放棄自己的愛情呢?在當今這個社會誰主動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完美的愛情都是我們想要追尋的。在《邊城》中儺送爲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親情固然重要,但爲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愛而憂鬱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儺送是因爲不能得到她的愛而離鄉遠行,也不知道爺爺突然離世全是由於替自己的幸福思慮奔忙而心力交瘁。後來在陪伴她的楊馬兵向她說明後,她才如夢初醒,這實在讓人不免爲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結局怎樣?給人留下了懸念,儺送最後回來了嗎?她們倆最後在一起了嗎?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們有情人能終成眷屬。看過《邊城》,讓我對世間完美的愛情又一次產生了懷疑,對人性多了一份瞭解,但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應該去爭取,爭取了,得不到,也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

邊城就是這麼一出健康純潔,而又瀰漫有淡淡哀愁和濃濃詩意的愛情悲劇和人性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