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高中每週必寫讀書筆記範文

學問君 人氣:2.12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每週必寫讀書筆記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每週必寫讀書筆記範文

高中每週必寫讀書筆記範文1

一盞茶,一卷書,清飲香茗,細讀文字,恍惚中,我似乎看到了那個流連在萬千朵盛開的蓮花中不肯離去的身影。一席白衣,不慕榮利。嫋嫋佳人,亭亭玉立。

深讀作品,會漸漸發現,一類別樣的文章在文集之中,其中絕大部分都在描寫“父親”口中所述的蒙古,古老的血脈流淌在身體中,卻難以得見那豪邁奔放的故土。作者筆下的草原上,有碧波盪漾的河水,有千百頭自由馳聘的野馬,還有那赤壁金戈下的落日,萬般風情,皆盡訴諸筆端,這些大都是作者帶着朦朧的渴望,循着父輩們的記憶,用心,而非是用眼挖掘出來的。

前塵憶塵封往事。一件件被歷史的風塵掩蓋住的往事又被重新提起。追憶過去和曾經,一幅幅美好的畫面被保留心中。不禁想起自己的種種過往。時間不斷的流逝,回過頭看,發現自己失去了很多,那記憶中永遠掛着一幅笑容的慈祥面孔,那天真快樂、似乎不會被時光摧殘的稚嫩面龐,還有那紅磚墨瓦的童年街巷以及街角幼兒園中那彎曲的滑道……。這不正是作者口中可望卻不可及的高原嗎?只能埋藏在心中,時常回想罷了。

昨夜懷風雨崢嶸。怏怏細雨過,不落稚蓬荷。當剛剛經歷完的事重又浮現眼簾,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呢?懊悔,還是欣慰。作者列述了自己的一些經歷,文筆平淡婉約,似乎僅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立場,把自己的感受一一道來,使我們看到了她的內心、她的高貴、她的莊潔、她的美麗。那是一片不染凡塵的淨土,恰如一朵白蓮,傲立於雪山之巔,它的光輝似乎亙古不變。

此刻蘊今日之月華。如果以時間爲界,此刻中包含的正是對今日的珍惜。席慕蓉的語言是寧靜的,同樣也是恬淡的,細膩的,每一個字中都包含着一種似乎可以讓人沉浸的魔力。一草一木、一花一樹也彷彿都擁有着複雜的感情,似乎是他正在用整個世界和你對話,而你也可以看到她臉上的微笑。

全書讀罷,我看到了廣闊無限的草原,聽到了鏗鏘有力的蹄聲,聞到了漫山遍野的花香。讀席慕蓉的文字,就好比輕輕邁入碧透的湖水,舒爽享受,而低下頭就會發現圈圈漣漪之後,似乎露出了自己的身影,雖然模糊,卻有如此之多的相同點。

時光一去不返,而我們能做的只有好好的把握好我們的此刻,而前塵和昨夜,也應細細的摺疊好,放在心底深處珍藏。

高中每週必寫讀書筆記範文2

史書,在少年的印象中總是晦澀而深奧,沒有小說的跌宕起伏,沒有散文的沉思翰藻,沒有唐詩宋詞的亙古風雅,也沒有現代詩歌的愛恨淋漓。遨遊於書海之時,這樣一本史書偶然映於雙眸。它將舊年裏的煙雨風塵於泛黃紙頁鋪陳開來,雲淡風輕的筆觸,未有濃墨渲染,卻有一種力量在剎那間綻穿心房,喚起了血脈中的家國情懷,自成恢弘詩章。

在史書着墨的年代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又在猝不及防時迎來了世界經濟大危機,於無聲處誕生的法西斯政權在世界的汪洋中掀起了萬丈波瀾。這樣一部恢弘詩章,浸了鮮血的殘忍與白骨的冰冷。自遠東硝煙開始提筆,再將視野轉移到歐洲的淪陷,影寫了蘇德戰爭的壯懷激烈與其背後的滿目荒涼。而後蔓延到太平洋,殘陽下,昔日一望無際的蔚藍微微泛紅,瀰漫着血腥之氣。後來,格勒會戰的力挽狂瀾,逐鹿北非的拉鋸戰爭,終究結束於世界版圖的光復。彈丸之國收起了昭昭野心,無奈舉起白旗,成爲詩章的末筆。一場混戰風雲,就此落幕。

世界版圖的格局固然宏大,在如今承平年代裏回望,卻似是隔了細雨綿綿,唯有血脈間對中華的情懷最爲深沉。一九三七年,淞滬會戰於上海爆發,從夏末持續到深秋,那一串冰冷的死亡數字令人觸目驚心。無數的血戰、拼殺、突圍、犧牲成就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壯烈,號稱着“三月亡華”的猖狂日軍,於此刻也感到膽寒。炮火無情,摧毀了十里洋場的金粉繁華,更結束了無數的鮮活生命。漫天血腥下的生離死別,成爲許多人一生都無法回望的殘酷夢境,是華夏疆土“一寸山河一寸淚”的沉重悲哀,是戰爭煙雲下的深沉無奈。

當時軍人,以精魂爲刃,戮敵衆寇首;以血肉之軀爲脊樑,鑄萬里城疆。“但有一息,寸土不讓”的誓言於耳畔迴盪,“河山詠觴,華夏長耀,乾坤朗朗,立於東方”的決心於胸膛滾燙。他們也有父母兄弟、妻子兒女成爲心中最溫暖的存在,卻在戰場上拋卻所有軟弱,勇往直前。沙場無情,曾經硝煙中對視、炮火下深擁的戰友,也許會在一瞬間倒在血泊中,身體再無半點餘溫,只剩無盡冰冷草草斬斷了同袍之情。然而,這些卻沒能換來淞滬會戰的勝利,無限慨嘆惋惜的同時也有對其將領指揮能力的質疑,只是再多的言談也只是事後諸葛,都是紙上談兵,無法挽救當時戰局。慨嘆與深思,終究化作了心中沉澱的一份家國情懷。

《二戰全史》如一扇窗,對面是世界版圖的宏大格局,是殺伐無休的舊年風塵,是亂世的腥風血雨,還有一直堅守的家國情懷以及殘酷現實下的美好希冀。這部恢弘詩章,引領我走向歷史歲月,回望、嘆息與思索,最終成爲血脈中的滾燙,安放心底的執念。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如你所願,盛世歡顏。”

——後記

高中每週必寫讀書筆記範文3

我本身是個不怎麼喜歡歷史的人,我不喜歡那些零碎的年代,難記的名字和影響,但當我翻來《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我對歷史產生了新的認識。

我看到《明朝那些事兒》第二部,主要講了“靖難之役”後的事情。靖難之役後,朱棣做了皇帝開始了他輝煌的一聲,使大明變成了一個富強的帝國,一個佇立在世界民族之巔的龐然大物。裏面的人物,有忠臣,有小人,有帝王,有平民,讓我真切的感受到這不只是書中描寫的人物,而是真實存在的,有肉有血,栩栩如生的人,就像他真的在我眼前浮現。有朱棣的殘忍毒辣有朱高熾的忠厚老實。

既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又有南下討平安南的偉烈。明朝經歷了朱棣的造反,社會的穩定,“仁宣之治”後的動盪。這些事件和人物都精彩無比。

最讓我有感觸的是朱祁鎮,他在土木堡被敵軍也先活捉,後被喜寧陷害。經歷了蒙古大漠的風沙,險死屠刀之下,被喜寧的詭計算計,他被當做傀儡,用來向大明要贖金,前前後後經歷了九死一生,卻還是堅強的活着。後來雖然被救回來,卻被他的弟弟朱祁鈺視爲眼中釘肉中刺,讓他回來了以後就處於被囚禁的地位。但他卻很滿足,他帶着急促的步伐向南宮走去,當他開啟大門的時候,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她的夫人看不清來人,因爲在漫長的等待歲月中,她已經哭瞎了自己的眼睛,當一切浮華散盡的時候,她還會在這兒等着他,此情可流轉,千載永不渝。

朱祁鎮這一生,從御駕親征的威風到被俘,被親人拋棄的落魄,再到復位時的感慨。一切就像是沒有發生一樣,似乎他的人生若只如初見,而其中的辛酸,又那是常人可以體會的?由於父親朱瞻基的早亡,年僅九歲的他便登上這個寶座。說起朱祁鎮,也許有點人會對他恨之入骨,但我認爲他雖不是一個明君,卻是一個好人。

另一個真正讓我佩服的人是著名忠臣于謙,在“京城保衛戰”中力挽狂瀾,挽救了明帝國。當他保衛京城的時候,這是一場不能失敗的戰爭,如果失敗,北方半壁江山必然不保,于謙輸不起,大明也輸不起。我彷彿看到了他挺驕的背影,不屈的脊骨和視死如歸的決心。這一幕幕的畫面在我眼前回放。

歷史不是殘臺斷瓦,不是古廟荒冢,也不是發黃的書卷,而是掛在人心的一面鏡子,讓我們看透歷史長河,吸取教訓。歷史不是你想的那麼枯燥,歷史原來真的很精彩。

高中每週必寫讀書筆記範文4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憶往事,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爲而羞愧……”

——題記

人的一生跌宕起伏,但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最初的理想。故事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一次又一次的經受病魔的侵襲,但他一次又一次的站了起來,沒有多少激昂的話語,有的只是那一份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樂觀向上的態度。

倘若,保爾遇到挫折,就低下頭,不去抗爭,任憑擺佈,那麼他就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吸引我們的力量。然而保爾在任何磨難面前都沒有喪失抗爭的勇氣,反而把它變成磨礪意志的煉爐,毫不退縮,昂起頭與兇猛的海浪進行搏鬥。因此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魄力,還要樂觀對待挫折。

在我看來意志就是挫折的剋星。正是因爲有了意志,才使越王勾踐完成了偉大的抱負;正是因爲有了意志,才使癱瘓的霍金完成了《時間簡史》;正是因爲有了意志,才使音樂巨人貝多芬在完全失聰的情況下,完成了聞名世界的《命運交響曲》;也正是因爲有了意志,才使失去雙臂的男孩,用雙腳來演奏鋼琴。古今中外,有多少人遭遇了挫折,而又有多少人用堅強的意志打敗了挫折?的確,很少有人如此堅強,可是,爲了我們的夢想,在追夢途中遇到一些絆腳石又有什麼不能征服的呢?坎坷的道路,阻擋不住人們前進的步伐,就像保爾·柯察金,多次的生死考驗,入獄之災,並沒有泯去他的抱負,反而鍛鍊了他鋼鐵般的意志,使他更加頑強地走下去。

正如冰山上的雪蓮,雖有狂風肆虐,冰雪摧殘,歷經千年的滄桑,依然聖潔綻放,多麼壯觀,多麼令人震撼!

保爾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紅軍戰士,但他剛毅堅強的性格和偉大抱負震撼、感動着我們!我們正值青春年少,要學會承受:經受一次失敗,學會反省,經受一次恥辱,學會振作,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爲而羞愧!

我們要有夢想,更要有意志。意志,就像是精衛填海的勇氣;意志,就像是夸父逐日的永恆。讓我們像雄鷹一樣飛上藍天,去搏擊長空!去迎接暴風雨之後那道絢麗的彩虹······

高中每週必寫讀書筆記範文5

泰戈爾,確實是個不可捉摸的詩人,時而在林間靜聽,時而又在山谷歌唱,時而在天空嬉戲羣鳥,時而又潛藏海底,無蹤無影。不變的是他始終不會吝嗇手中那杆筆,把所有觸動心靈的見聞,都譜成優美的詩。我最愛的是那首《飛鳥與魚》。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魚與飛鳥的距離,一個在天上,一個卻深潛海底。”魚和飛鳥是兩個不同世界的生靈,幾乎沒有距離可言,但泰戈爾卻把他們寫在一句詩中,他們被賦予了複雜的感情,只有彼此有情,纔有資格評論距離。這魚與飛鳥之間的情感,會是什麼呢?我們只能無盡的猜測罷了。

多數人會認爲這是首愛情詩,有美麗的誓言,有浪漫的韻律。我卻認爲,它是人生百態的概括和昇華。

其中蘊涵着濃濃的親情,就像“樹與樹的距離”,明明是同根生長的兄弟,卻無法相互扶持,相互依偎,只有遠遠的望着,眼中不知是祝福還是忌妒。有些甚至拳腳相向,全然不顧兄弟之間那份感情,或許在他們眼中早已沒有了血緣,沒有了兄長,沒有了手足情。試問到底是什麼把這些人情都充淡了?是膚淺的東西,還是膚淺的心?

當然,詩中也有友情,就像“星星的軌跡”。不過這友情彷彿被擱淺了,原本是兩顆相互知心的星星,卻沒有“交匯的軌跡”,星星之間的輝映,在“短瞬間無處尋覓”。是啊,茫茫人海中,尋覓一個知己確實是無從尋起,就只能服從緣分了。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又有誰能一眼識別真緣分呢?往往這是使人們迷茫和無助的原因。

愛情是詩中永恆的話題,它是最大膽最深刻的一種情感。它的神聖讓人不敢冒犯,它的距離也難以觸碰。“想你痛徹心脾,卻只能深埋心底”的那份悲哀與痛楚,“愛到癡迷,卻不能說我愛你”的那份無助與淒涼,這些我雖無法感受到,但從那歇斯底里的呼喊聲中,我看到了真摯不渝的愛情,那距離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一首《飛鳥與魚》,一曲悲歡離合,要問最遠的距離是什麼,我說,只要有情,就沒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