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範文3篇

學問君 人氣:1.54W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篇一】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範文3篇

經過一些年的歲月成長,自己也越來越愛上讀書這件事了,和很久之前就喜歡讀書的人來比我只是一個入門者,家裏自己購買的藏書也是3、4年之前纔開始買的,每年買書量大概在20本左右,一年的讀書量在10幾本左右,所以我還只是個僞讀書者,爲了繼續培養自己在這方面的興趣,爲了繼續提高自己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我打算“開博”,把這裏作爲我的讀書日記,爲了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並不斷提高自己。

今年在3月底至4月初,我與老婆一起去了臺灣旅遊,而我在臺灣給自己買的禮物就是去誠品書店購買了4本臺灣書,而今天剛剛看完的一本就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寫的《解憂雜貨店》,這本書在臺北敦化路誠品書店中排在熱銷排行前10的書籍,而我從後來才了知道東野圭吾是一位推理小說作家,當初買這本書是因爲這本書的名字,以爲是一本簡單、溫暖的小說,讀了之後才知道雖然是一部小說的故事,但它是一部沒有壞人、警察、案件等推理故事性的小說,透過一個個毫無關係人,利用多層次的時空,把這些人和故事完全聯接在一起,使我在閱讀時不停在思考人物前後的關係性,以及在時間上邏輯性。

故事透過4個青年闖空門入室偷劫一名成功女士開始,逃跑途中躲入一家早已歇業很多年的雜貨店,但卻發現這雜貨店的不一般。很久之前聽別人傳說,有一家可以幫你解憂的雜貨店,如果你有無法解決的煩惱事,可以去這家解憂雜貨店以投信的方式來諮詢,每天你只要把信在半夜12點之前放入捲簾門的信箱裏,第二天就可以在店後面的牛奶箱中得到回信。這4名青年原來是爲了偷竊後在這裏避一晚上就走,但卻發現了雜貨店的玄機,他們在這個晚上收到了來自過去的人投來的諮詢信,作爲現在的人帶着責任與好奇心,他們參與解憂回信,並影響了他們,直到最後他們開啟入室偷竊的那名成功女士的包後發現她就是他們接受諮詢的過去之人,而且當下的她就是按照他們的指示最後透過努力得到了事業的成功,並實現了夢想,一切都是驚人蹊蹺,以使他們4人找不到北,但最後最巧的事情發生了,當他們試探性投入一張白紙試試信箱裏的信是不是能傳到未來,卻收到雜貨店老人浪矢雄治最後的解憂回信,其實他們纔是老人最後的諮詢者,使得這家神奇的雜貨店不但能爲人解憂,而且還提供了讓現在的人給過去的人解憂並預示了未來,同時最後自己得到了根本性的'啓發,指引了未來。

這是我第一次讀推理故事性的小說,以前從來沒有讀過如此寫作手法的小說,在閱讀的過程充滿着求知和好奇,只有在閱讀過程不斷地思考,才能釐清整個故事的邏輯,並發現作者把這個故事安排的是那麼新穎,看上去一切是那麼的蹊蹺,但卻不得不說:緣因於此。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篇二】

昨天今天兩天看完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僻靜的街道上有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捲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裏得到回答。

對的,這就是解憂雜貨店的基本功能。果然,三句話不離本行,這句話一下就暴露了一個學工科的思維邏輯,凡事從基本功能下手,接着就該弄懂原理啦。開雜貨鋪的老爺子浪矢熊治和丸光孤兒院前院長曾經是一對戀人,在私奔失敗後各自過着自己的生活,但是他們都選擇了以幫助別人爲終身事業,一個爲別人排憂解難,一個收養孤兒。浪矢熊治幫助的人不知怎麼回事,都是來自丸光孤兒院的孤兒,這一切或許是冥冥中註定的,因爲他們都選擇原諒了阻礙他們奔赴愛情的人。人與人的羈絆會讓你知道自己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也會讓你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努力的意義,是它讓我們不再孤獨,是它成爲了我們一生都願意去揹負的、甜蜜的負擔。

其中提到的三個犯罪青年幸平,翔太和敦也,當知道要收購孤兒院的晴美是他們回信幫助過的人並且也來自和他們相同的孤兒院時,他們的是相信晴美不會將孤兒院改成酒店以用作商業盈利的。書中也提到了他們三在幫助別人時內心的掙扎,一方面是自己還要逃路,另一方面他們沒有幫助過別人,想做善事的想法同時充斥着他們。最後他們還是無可厚非的選擇了幫助別人。每個人不經意間的選擇和行爲,都像投入水面的石子一樣,造成了持續不斷地漣漪,這些漣漪不斷擴大,漸漸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羈絆,過去未來終將交匯。

最後那封來自浪矢的信救贖了他們:一切全在你自己。對你來說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應該怎麼做?我想,心之所向即爲人生該有的方向。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篇三】

最近的幾年裏,讀書的主基調都在歷史和投資方面,偶爾買一些其他類型的讀物,也是按照噹噹排名下單的。但東野圭吾的這本《解憂雜貨店》不僅僅是噹噹的排名,更是因爲東野圭吾的名字和作品不時的會出現在我的朋友圈裏,而且評價及其之高。

剛看第一章的時候,腦海裏反應的是之前一段時間熱播的日本電影《你的名字》,因爲都是穿越時空的故事,也許是之前的期望過高,剛看了第一章浪失爺爺給月兔的回信就讓我感覺很失望。但是出於強迫症,我還是把書快速的掃完了。每一張都會出現一個問問題的人,每一個問問題的人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最後一個諮詢者,還和這三個闖空門的人在時空中交錯了,而天堂裏曉子奶奶和浪失爺爺保護着孤兒院裏的孩子們。

這本書應該寄託了作者對社會人與人之間無條件信任的嚮往吧,對美好愛情的憧憬(曉子奶奶和浪失爺爺沒有在一起,卻深愛着彼此),以及1960年代的日本人對生活的迷茫(這個只是我個人的一種判斷,因爲不瞭解日本的歷史,不確定這個是否可以代表了60年代人的時代特徵),還有就是對基本房市、股市、互聯網浪潮的透露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這個太扯了。

書裏一些有哲理的語句:

“這麼多年諮詢信看下來,讓我逐漸明白了一件事。很多時候,諮詢的人心裏已經有了答案,來諮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所以有些人讀過回信後,會再次寫信過來,大概就是因爲回答的內容和他的想法不一樣吧。”

“關於家人,我的基本看法是:除了積極向上的旅行,家人應該儘可能在一起。因爲反感、厭倦等理由而離開,不是家人應有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