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弟子規讀書筆記作文

學問君 人氣:9.59K

《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以下內容由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書筆記,希望能幫助到您!

弟子規讀書筆記作文

弟子規讀書筆記【一】

寒假的那一天,我和好朋友廖在沛一起去了了麗景學校參加語文老師讓我們去的冬令營。

我們如期地來到了麗景學校。

這的老師素質非常高,有的還是北京大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與大學生呢。他們都是北京大學儒行社的,所以他們教我們的也都是與儒家有關聯的東西了。他們可個個才華橫溢,學富五車呀!

在這裏的課程大多都是有關《弟子規》的。也有與歷史有關的東西。

最讓我感到深刻的便是《弟子規》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因爲我在沒有學習《弟子規》之前我對弟弟十分不友好,經常對他兇巴巴的,這也因爲他太討厭了,但是我學了《弟子規》之後,明白了對待兄弟就要恭敬,這樣他也會對你好,就因爲學了《弟子規》所以我和弟弟已經三個月都沒有發生爭吵了。

在麗景學校的這7天中,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尤其是《弟子規》給我的指引最大。是它讓我懂得了如此多的知識。我以後一定要多多看看古代的文學經典!他還讓我懂得了古人的智慧一點都不小,而是非常地高!

弟子規讀書筆記【二】

學校近日舉行了“國學經典朗誦活動”,我有幸閱讀了中國遠祖着作——《弟子規》。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順父母和誠實守信這兩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掀開《弟子規》的扉頁,這短短的二十四個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時,人們已經懂了“百德孝爲先”的道理。可如今,我們卻對父母橫蠻無理,面對父母的熱切呼喚,我們卻不理不睬;面對父母的再三交代,我們只是口頭答應,卻遲遲不肯動身;面對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並非虛心接受,反而強詞奪理……爲此,我們應在“孝”上下苦功,儘量做到“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做人不僅要孝順父母,還要誠實守信。這在《弟子規》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其意思是:開口說話,誠信爲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的確,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十分講究誠信,因此,我們要時刻牢記着“輕諾必寡信”的忠告;堅持着“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念;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透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對《弟子規》有了認識,還樹立了新的人生觀。在以後的歲月裏,我應該嚴以律己,做一個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和知書達禮的人。

弟子規讀書筆記【三】

俗話說的.好,國有國規,家有家規,而今天我要講的則是《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分爲五各部分,分別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由清朝賈存仁改編,改名《弟子規》

下面,我來說說《弟子規》中幾個典型的守則。

事雖小,勿擅爲;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爲;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爲事情很小,而可以隨意妄爲,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親愛我,孝方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親人疼愛自己,那麼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親人厭惡、討厭自己,自己仍能盡孝道,那纔是真正的孝。事實的確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難的。父母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恩情無以爲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應該儘子女應盡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麼難伺候,我們也要加倍孝順他們。

《弟子規》雖然是一部古人用來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則規範,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仍應遵守這些古訓,古人的守則規範,不要以爲事小而可以擅爲,也不要應爲父母的脾氣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們更應該以《弟子規》來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