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對聯>

挽魯迅對聯

學問君 人氣:2.28W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魯迅在上海逝世。追悼會上,各界人士同聲哀悼,所送輓聯多得不可勝數。其中有這樣幾副,最能幫助我們認識魯迅的價值。

挽魯迅對聯

其一,郭沫若的兩副輓聯。魯迅逝世時,郭沫若遠在日本,驚悉魯迅離去,立即寫了三副輓聯。一副是:“方懸四月,迭墜雙星,東亞西歐同殞淚;欽誦二心,憾無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上聯頭兩句,是指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九日高爾基逝世和同年魯迅逝世的十月十九日,剛好相隔四個月。魯迅當時有“中國高爾基”之譽,故稱“雙星”。下聯的頭兩句,意在說明作者與魯迅的關係。“二心”,指魯迅參加“左聯”後的作品《二心集》;“憾無一面”,指作者將自己一生未能與魯迅相晤引爲不能彌補的憾事。另一聯是:“孔子之前。無數孔子,孔子之後,一無孔子;魯迅之前,一無魯迅,魯迅之後,無數魯迅。”此聯看似簡單,實則深刻。雖將魯迅與孔子相提並論,卻指出了二者的截然不同。因爲“孔子之在中國,是權勢者們捧起來的>>和一般的民衆並無什麼關係”(魯迅語),而魯迅卻是中國文化革命的傳人,其一生的'業績,與人民大衆息息相關,既前無古人,又會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其二,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所送的輓聯:“著述最謹嚴,非徒中國小說史;遺言尤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中國小說史”,指的是魯迅一九二>年起在北京大學講授中國小說史課程的講義。下聯中,對魯迅在遺囑中諄諄告誡他的兒子萬不可做空頭文學家的見解,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讚許。

其三,國際友人斯諾和姚克聯名寫的一聯:“譯著尚未成書。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此聯情深意切,語帶雙關,將魯迅的《彷徨》、《吶喊》兩書,分嵌聯中,但卻不着一絲雕飾痕跡,可謂自然妥帖,精妙奇絕。上聯的“譯著尚未成書”,指當時姚克與斯諾譯編的《活的中國》。

其四,著名文學家唐弢爲哀悼魯迅寫下的輓聯:“痛不哭、苦不哭、屈辱不哭,今年誠何年,四個月前流過兩行淚,又誰料,這番重爲先生溼;言可傳、行可傳、牙眼可傳。斯老真大老,三十載來打出一條路,待吩咐,此責端賴後死肩。”上聯說,受盡最大的痛苦、磨難不哭,受盡屈辱也不哭,但真不知道今年是什麼年月,四個月前爲失去高爾基流過兩行淚。誰又能料到,今天您亦溘然長逝,禁不住又流下眼淚。下聯說,先生的言行品德、“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將永遠傳下去。我們將聽從您的號令,擔負起您未競的事業。

其五,魯迅在日本的摯友佐藤村夫撰寫的輓聯:“有名作,有羣衆,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愛錢,不變節,是我導師。”三個“有”,代表了魯迅所擁有的成就、威信和未來。三個“不”,則表達了魯迅的志向、情操和氣節。

其六,上海學生劇團所送的輓聯:“熄了,光耀着世界的火炬;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既表達了對魯迅的無限崇敬和深切悼念之情,也有對勞苦大衆的號稈。文字樸實無華,誠摯感人。

其七,陳毅於一九五>年紀念魯迅逝世十四週年時寫的輓聯:“要打叭兒落水狗,臨死也不寬恕,懂得進退攻守,豈僅文壇闖將;莫作空頭文學家,一生最恨幫閒,敢於嬉笑怒罵,不愧思想權威。”這副對聯,寫得樸素自然,感情真摯熱烈。

有人說,文化影響力歷近百年而不衰者,惟有魯迅。他獨立準確的思辨精神和分析問題的老練深邃,永遠不朽。

TAGS:對聯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