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關於愛心支教暑期文化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1.1W

調研報告是實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觀事實的報告文體,下面是有本站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於愛心支教暑期文化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參考。

關於愛心支教暑期文化調研報告

一、前期準備

在網上做了很多資料調查之後,我們準備一起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小夥伴決定把重點放在文化調研和愛心支教上,特別是愛心支教,我們決定一定要在這次暑期社會實踐中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自己也能鍛鍊自己的能力,從中學到許多東西,也爲支教地區的孩子們帶去知識和溫暖。在瞭解很多不同省份的情況之後,我們決定前往四川眉山東坡鎮開展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眉山市屬於四川省,位於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北接省會成都,南連樂山,東鄰內江、資陽、自貢,西接雅安,是成(都)樂(山)黃金走廊的重點地區。眉山市政府所在地東坡區距成都70餘公里,距峨眉山80餘公里,距樂山大佛60餘公里;北臨成都雙流機場40餘公里。“眉山”由來據說是因爲城郊的一座小山,遠望如眉,眉山市由此而得名。眉山是“千古第一文人”蘇東坡的家鄉,眉山因蘇東坡而聞名天下,蘇東坡給了眉山這個城市以豐富的內涵。

眉山市人文旅遊資源有東坡文化、長壽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竹文化、水文化等。歷屆眉山東坡文化節、彭祖壽星節、青神竹編藝術節、丹棱嗩吶節等。名人有西晉文學家李密,宋代大文豪蘇氏三父子,有長安畫派創始人,被譽爲“東方梵高”、“畫壇怪傑”的石魯和中國著名書畫家、詩人、美術教育家馮建吳。

眉山市主要旅遊景點:三蘇祠、三蘇紀念館、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大雅堂、九龍山森林公園(竹林寺)、老峨山、黃金峽、梅灣湖、丹棱白塔、龍鴿山、黑龍灘水庫、彭祖山(仙女山)、彭山江口漢崖墓、牛角寨大佛、中巖寺、中國竹藝城、東坡湖公園、龍鵠山、柳江古鎮。

眉山市在《眉山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眉山市“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中均將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作爲一項重要任務。一是均衡辦學資源,“十二五”期間,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推進實施學校佈局優化工程,加大對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改造力度,大力實施教育技術裝備工程,均衡配置設備、圖書等其他教育資源,積極搭建城鄉一體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切實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二是均衡教師資源,足額配齊農村學校合格教師,採取多種措施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任教,建立城鄉辦學共同體100個,定期開展互動交流和教學研討活動,實施隊伍素質提升工程,實施師德師風修煉、教師專業培訓等五大計劃,年培訓教師5000人,各級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培訓按比例並適當向農村傾斜,提高農村教師專業化水平。三是均衡學生資源,堅持“劃片招生、就近入學”原則。

二、眉山文化

1、秀景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赫赫有名的峨眉山。峨眉山歷史文化久遠,魏晉時佛教傳入,改觀爲寺,成爲佛教的普賢道場。唐宋以後,佛教興旺、寺廟增多、規模逐漸擴大,明清鼎盛時期,全山上下先後有大小寺廟170餘座,峯峯有寺、崗崗有庵。

解放初期,全山寺廟僅存43座。1982年中發19號檔案下發後,認真落實宗教政策,寺廟得到逐漸恢復和發展,現有寺廟26座,其中:被國務院批准確定爲全國重點寺廟的有5座,即報國寺、萬年寺、華藏寺、洗象池、洪椿坪寺廟。列爲樂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伏虎寺等到12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着黨的宗教政策的不斷貫徹落實,全山僧尼和廣大信教羣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出家僧尼的合法權益受到法律保護,峨眉山佛教徒過着正常的宗教生活。

峨眉山佛教與海外宗教界有着歷史的廣泛聯繫。相傳東漢時,西域寶掌和尚來峨眉山建寺修廟。明代,緬甸和阿富汗友人送來玉雕佛像和貝葉經,斯里蘭卡友人送來佛牙。清代,日本友人松濤、朝鮮寶光和尚等來峨眉山題詠作畫。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間佛教”的提倡,峨眉山僧尼更加發揚了農禪並重、佛學研究、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優良傳統,近期前來峨眉山朝聖、考察和進行佛教文化交流的海外來客,更是絡繹不絕。每年峨眉山寺廟接待來自國內外的香客遊人多達100萬人次。寺廟透過同國內和海外以及世界各國的友好交往,增進了相互瞭解,加深了友誼,擴大了對外影響,贏得了中外香客遊人的好評,弘揚了峨眉山佛教文化。

文化在藏傳佛教中,峨眉山被稱爲“挺拔屹立的大象山”,是一座吉祥山,在四大佛教名山中,唯有金頂華藏寺普賢菩薩的坐像是面向西方。因此,在諸山中,峨眉山特別受到西藏僧衆的青睞。佛教徒認爲普賢菩薩將會以他無邊的法力來庇佑西藏人民。

在4700多年的歷史中,峨眉山以包容道教、佛教、儒學三教之宗的胸襟,歷經多種文化形式的碰撞交流與融合,形成了道之源,佛之始,儒之境,並傳習至今,形成了以佛教文化爲核心峨眉山文化。峨眉山佛教屬大乘佛教,僧徒多是臨濟宗、曹洞宗門人。峨眉山先後住僧人數以萬計,其中爲弘揚峨眉山佛教有過貢獻的名僧有:晉代慧持、寶掌和尚;北朝東魏淡然大師;唐朝慧通禪師;宋代懷古大師、茂真和尚、密印禪師;明代廣濟禪師、別峯禪師、寶曇禪師、無窮禪師;現代聖欽和尚、普超和尚。

傳說《峨眉山志》等資料記載了這麼一個傳說故事:東漢明帝永平六年(公年63年)“六月一日,有蒲公者,採藥於雲窩,見一鹿欹跡如蓮花,異之,追之絕頂無蹤”。因問在山上結茅修行的寶掌和尚,和尚說是普賢菩薩“依本願而現像於峨眉山”。蒲公歸家後即舍宅爲寺,於是峨眉山就發展成普賢菩薩的道場。

另有資料說,是晉代的普公在山上採藥時,見一老者騎白象隱去。以後的記載基本上是一致的。依據信仰與傳說,以後歷代修建寺廟時,都以普賢菩薩爲中心,並發展成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佛教文化遺存峨眉山有着悠久的人文歷史。據現有考古資料表明,早在1萬年以前,這一區域內已有古代先民的活動。進入文明社會,有文獻、史蹟可考的人文歷史已有二千多年。在如此漫長的歷史時期,古代先民創造了光輝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產。佛教的傳入,寺廟的興建和繁榮,又使峨眉山這座雄而秀的“蜀國仙山”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築、造像、法器、禮儀、音樂、繪畫等無不展示出自身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和鮮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