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農業全產業鏈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1.56W

發展農業全產業鏈,有利於推動我市農業龍頭企業轉型升級,有利於促進我市農民就業增收,有利於提高我市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有利於保障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有利於加快推進我市農業現代化,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了關於農業主導產業調研報告,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農業全產業鏈調研報告

農業全產業鏈是在當代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和食品安全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全新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是指以消費者爲導向,同一農業產業內或不同產業間的多個經營主體,依據特定的邏輯關係、利益關係和時空佈局形成的,以產品或服務爲對象,以資本和技術爲紐帶,以價值增值爲目標,從農業產業鏈的源頭做起,涵蓋了種養殖與投入品採購使用、農產品加工分銷及物流、品牌推廣等從田間到餐桌多個環節的產業鏈系統。發展農業全產業鏈,有利於推動我市農業龍頭企業轉型升級,有利於促進我市農民就業增收,有利於提高我市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有利於保障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有利於加快推進我市農業現代化。

一、我市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基本情況及主要特點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透過建設農業全產業鏈來謀劃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透過種子種苗工程、園區(基地)建設、農產品深加工、物流配送、批發市場經營、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環節不斷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的整合和一體化運作,加快農業全產業鏈的發展。截至2014年底,我市已擁有產值億元以上的農業(指種植業和畜牧業)全產業鏈15條,其中,產值10億元以上農業全產業鏈3條(慈溪蔬菜、鄞州藺草、餘姚榨菜),產值5億元以上農業全產業鏈 3條(慈溪生豬、餘姚畜禽、象山柑橘),產值1億元以上5億元以下農業全產業鏈9條(餘姚稻米、鄞州稻米、奉化稻米、鎮海獺兔、餘姚茭白、象山白鵝、甬優種業、江北奶業、寧海畜禽),主要農業全產業鏈基本情況。

我市農業全產業鏈的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全產業鏈的產品特色鮮明。主要是根據各地自然資源稟賦條件,依託各地農業主導集聚產業,因地制宜形成農業特色產業鏈。透過整合各類農業市場主體,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逐步從區域特色、塊狀經濟到現在的產業鏈條經濟的轉變。如象山的浙東白鵝全產業鏈、餘姚的榨菜全產業鏈、鄞州的藺草全產業鏈等都是在當地主導集聚產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且具有明顯的產業產品特色。

二是全產業鏈組織形式多樣化。目前我市農業全產業鏈的發展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市場主導型。以果蔬、畜禽等大宗農產品爲基礎,依託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田頭農產品交易市場等,開展農批對接、農超對接,將產業鏈上中下游緊密連接起來。我市現有市場型的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有XX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XX市肉禽蛋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等6家,總產值達194.87億元。二是企業帶動型。如XX市蔬菜產業鏈,以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海通集團爲龍頭,統一技術門檻和生產標準,抱團拓市場。該市蔬菜產業生產面積、產量和出口加工均居全省第一,蔬菜加工已覆蓋脫水、速凍、醃製、保鮮、調理等 200多個,產品出口到28個國家和地區。三是科企合作型。農業全產業鏈上的各企業圍繞關鍵技術,深化與科研院所或高等學校的合作,開展技術攻關,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一些農業龍頭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建設科技研發中心,儲備研發能力,透過協作創新,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提高核心競爭力。如市種子公司和市農科院透過緊密合作,圍繞做強做大甬優系列雜交水稻種業,實現了科研、生產、經營和推廣的多方面、多層次的協作突破,極大地促進了我市甬優種業產業鏈的發展。

三是全產業鏈的發展凸顯品牌化。品牌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品牌的打造,要靠每一個農業企業長久不懈的努力。小產品必須透過全產業鏈的發展,才能形成大品牌。“加多寶涼茶,簡單的配方,卻能有300億元的產值市場,這是農業全產業鏈效應和品牌塑造的典範。”目前我市餘姚榨菜、鄞州藺草、寧波獺兔、寧波牛奶、寧海土雞、象山柑橘、慈溪出口蔬菜等產業品牌在全國消費者心中也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二、我市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基礎條件不強,鏈上各環節銜接不緊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一方面,硬件設施較爲薄弱。本地穩定的產品原料基地難以落實,相對分散,不少農業龍頭企業的主要產品原料均來自於外地採購;另一方面,軟件服務難以跟上。很多鮮活農產品裝車大多是在露天環境下而不是按照國際標準在冷庫和保溫場所下進行,冷鏈設施不夠完備;還有農業全產業鏈上相關標準體系建設也不健全,追溯管理資訊系統還不完善。

企業加工銷售能力不強。農產品停留在初加工水平上,精深加工能力較差,加工增值鏈條較短,產品附加值不高,農產品銷售還停留在傳統銷售模式上,網絡營銷等新型農產品銷售模式還不夠多。

農業訂單不夠穩定。總體來看,訂單農業範圍還不夠廣泛,沒有形成大面積的穩定關係。農業企業與農戶沒有形成緊密協作關係和利益共同體,部分加工企業壓價、拖欠欠款等現象時有出現,而訂單農戶也存在有缺乏信用的現象,導致訂單履行率不高和發生農產品質量問題。

(二)全產業鏈集聚整合力不強,科技研發創新能力較弱。主要表現爲:

很多農產品加工企業管理能力不足,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和人才缺乏,企業競爭力弱,同質化現象較爲嚴重,產業集聚整合力不強,無法產生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人才的缺乏已嚴重影響我市農業全產業鏈的發展。以餘姚爲例,農民合作社數量超過166家,XX市級以上農業企業達115家,但真正懂得農業經營管理的人才屈指可數。而相對於專業型人才,複合型的農業人才更是“一將難求”,特別是休閒農業的產業鏈較長,涵蓋了一、二、三產業,複合型的經營人才嚴重缺乏。

科技創新水平不高。新技術新設備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昂貴的投入使得很多農業龍頭企業侷限在傳統的產品市場上,導致農業龍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較弱,發展停滯不前,多數農產品仍處於產業鏈的中低端,附加值低。以象山柑橘產業鏈爲例,產業線的機器換人受到外部條件及政策環境影響,未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全產業鏈鏈條較短,品牌、休閒農業等延伸發展不夠。

我市農業資源豐富,農產品類型多樣、特色明顯、優勢突出,但卻少有全國知名的企業、品牌。像國家地理標誌慈溪楊梅等由於保鮮、儲藏等問題,要走出去開拓市場難度較大。在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業附加值上也還有挖掘空間,農業第三產業,包括文化創意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還顯不足。如河姆渡的稻米文化也尚未充分挖掘利用;榨菜產業其加工觀光、歷史文化等還沒有進一步拓展。

(四)全產業鏈發展的政府扶持不夠,產業行業協會發展緩慢。

政府投入相對不足。主要表現在財政在農業全產業鏈扶持對象上較爲分散,力度又不大,儘管我市已先後制定出臺一些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但具體的配套政策沒有完全跟上具體產業鏈的發展。法律法規體系、信用體系、標準體系、檢測檢驗認證體系、執法監督體系等仍然不完整、不健全。特別是在水利、交通、市場建設等基礎設施方面建設相對落後,而且農產品市場資訊體系建設滯後,也提高了企業的資訊蒐集費用,加大了交易成本。

資訊基礎設施較爲薄弱,資訊服務水平不夠高。雖然目前社會數字化、資訊化發展迅猛,有互聯網、數字電視,甚至各個平臺,但是資訊技術在農業領域的`運用卻較少,農業的資訊服務平臺建設相對落後,平臺少、功能單一、服務水平不夠高。

此外,我市11條產業鏈中只有藺草、雪菜、兔業等已成立了產業行業協會,並開展了一些活動,其餘尚未成立。因政府授權十分有限,又缺乏政策扶持,已成立的協會其協調管理作用發揮也是不夠明顯、組織機構比較鬆散、服務能力欠缺,還未形成獨立運作的實體化社會團體,要真正發揮行業管理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培育。

三、“十三五”期間我市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的設想

(一)總體思路及目標。

按照中央關於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要求,圍繞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透過農產品精深加工、科技創新、市場開拓、行業聯動、資訊服務等多種有效途徑,大力推進農業上下游產業、前後環節有效連接,形成一批農業全產業鏈集羣,打造一批產品競爭力強、市場佔有率高、影響範圍廣的農業企業和農產品品牌,促進農業產業升級,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推動我市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創建5個銷售收入達10億元以上的省級示範性農業全產業鏈,打造10個銷售收入達5億元以上的市級示範性農業全產業鏈,提升一批縣級農業全產業鏈實現銷售收入超1億元。使各個示範性農業全產業鏈基本達到農業生產標準化、原料基地化、質量安全化、產品系列化、銷售品牌化。

(二)主要對策措施。

按照整市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總體要求,重點圍繞“七個一”,透過政策扶持,培育農業產業鏈核心主體要素,以農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爲依託,深化農產品加工產業鏈,不斷提高產業集聚度,提升關聯點,推進農產品流通骨幹網絡建設,實現標準化基地與龍頭企業的有效對接,增強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科技創新能力,強化品牌推動戰略,以加工型農產品全產業鏈爲母鏈,全方位拓展農業產業鏈,使產業鏈聯接更牢固、更吻合、更高效,逐步構建和優化成一批寧波區域特色的示範性農業全產業鏈。

1.建設一批高標準的生產基地。以“兩區”爲核心,以龍頭企業爲紐帶,透過建設規模化、專業化、生態化、標準化、集約化的原料生產基地,推進主導產業的發展。篩選出當前有高附加值或有發展潛力的農產品主產區,重點規劃優先建設主產區基地,從源頭上保證全產業鏈中核心領軍主體的原料供給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化農業全產業鏈的基礎。

2.扶強一批領軍型的經營主體。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培育經營主體,促進主體間的聯動。以產業分工、利益聯結爲根基,建立健全各類經營主體間、主體與普通農民間的聯結機制,促進各類主體與關聯產業協同發展。另一方面,要發揮領軍型農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做大做強龍頭,引領各主導產業種子種苗、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主體聯動融合發展。着力培育一批領軍主導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名企、名人。

3.培育一批有影響的農業品牌。一要挖掘本地具有區域特性和優勢的農產品,大力推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登記,形成響亮的有文化、有品質、有歷史的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二要繼續鼓勵寧波優質農產品創牌,包括市級、省級、國家級品牌,實現寧波名特優新農產品走的出去。集中培養打造創意農業品牌(商標、專利), 並圍繞該品牌構建全產業鏈。三是結合各類境內外農博會和展銷會,推介、宣傳本地特色的農業品牌。真正培育出一批在省內、國內叫得響的、有寧波特色的名牌、名品。

4.發展一批相配套的流通平臺。一是根據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發展一批與全農業產業鏈相配套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推動農業龍頭企業集羣與專業批發市場的對接。支援農業龍頭企業加強儲藏、運輸和冷鏈設施建設。二是鼓勵農業龍頭企業開設直營店和連鎖店,積極與大型連鎖超市、流通企業對接,開拓國內外市場。三是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實現“電商換市”,鼓勵有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建立網上展示交易平臺。

5.突破一批關鍵性的產業技術。一是根據我市種植業和畜禽養殖業發展佈局和主導產業發展需要,以產業技術服務團隊建設爲核心,以推廣應用爲導向,以建立與產業鏈相配套的技術鏈爲目標,集聚農業科研教育推廣及社會化農技服務優質資源,推進產學研協同、省市縣鄉聯動、公共服務和社會化服務相融合,進一步優化農技服務,延伸服務鏈,加快農業產業技術創新集成與推廣應用。二是加強產業鏈領軍核心主體的科研開發應用中心建設,農業科技進步是農業產業化的本質動力, 缺乏科技的力量, 農業生產、加工、運輸、銷售一體化進程就無法有效地連接起來,因此在加強農業生產領域中的新品種和栽培技術的基礎上, 加強產業鏈領軍核心主體的科研開發應用中心建設,開展產、運、加、銷一體化的技術研究, 使技術配套, 銜接合理,使產業鏈在現代技術基礎上高效運作。

6.打造一批多層次的創意農業。一要開闢新市場, 拓展新的價值空間,構建多層次的寧波都市創意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體系。進一步深入挖掘、開發、整合發展創意農業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鄉土民俗文化資源,在生產中,利用作物生長全過程,利用現代農業的生產性、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文化性、市場性等,對其加以整合和包裝,促進農業創意文化、觀光休閒等新型業態高效發展,推進農業創意各產業的融合發展。二要緊密結合農副產品的加工再生產、服務、觀光、營銷特色等拓寬產業鏈,支援有優勢的產業鏈建設主體文化博物館,延長產業鏈。

7.成立一批服務優的行業協會。政府要做好服務和牽頭工作,強化對行業協會的領導,賦予行業協會必要的管理權限和職能,並對行業協會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對於重要農產品可成立相應的分會,組成聯合體,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模式,保障行業健康發展。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培訓工作,加大行業協會與國內外同行業的聯繫與交流,促進地區合作。